一至十
一
王小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一个社工。
她曾经短暂地拜访一位老太。当时正值端午,王小一给她送去粽子和点心。她双目失明,眼里蒙着一层浊白,干枯且失去知觉的双腿搭在床沿。自早年中风后,她再也没能下床。老太年轻即失去了丈夫,小学文化,靠着打散工将一对儿女拉扯大,如今女儿远嫁,一年不曾回来看她一次;儿子有不错的工作,和妻儿住在繁华地市中心,将卧病不起的老母独自安置在这套小而逼仄的房子里,一周看望一次,亦是来去匆匆。
老太颤巍着摸索到王小一的手,紧紧握着。那手中的触感王小一至今记得,冰凉而干硬,像没有生命的木头。老太太咧开无牙的嘴笑道,“我的命好,我儿子有出息,女儿也嫁得好,儿子给我一套房子住,常常来看我,煮稀饭给我吃。”王小一忍不住斜抬起眼瞥见她口中的儿子,双手抱胸,眉头微皱,时而看手表,似乎在盘算这位不速之客何时会离开。老太仍然絮叨着:“......我没什么用,对社会没有贡献,可是个个都对我好,政府也对我好,你们来看我,陪我说话,来送我礼物,真是太好了......”
离开时那老太伸长了脖子想要听门外的动静,低低喊了一句,“下次还来吗.....”,小儿子僵着脸反锁了房门,一声不吭,那模糊的后半句话被锁在了门内,终究没得到回应。
王小一大步走出去,不敢回头多看。
王小一还曾经短暂地有过一位案主,是一名绝望的妻子。
她和丈夫由于未婚先孕而草率结婚,为此与父母断绝往来,婚后不久又因为意外流产而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流产后身体不好,没了工作,腹痛没有停过,药也没有停过,却老不见好。最失落的时候丈夫提出离婚,原因列举了许多:不爱洗澡,不收拾屋子,太过情绪化,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成为了不能将就的理由。她歇斯底里,患得患失,病情加重,却因丈夫悭吝医药费而没能去医院。父母怪她嫁人时的决绝,不予理睬。她独吞苦果,夜夜从噩梦中惊醒,时常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而丈夫却在另一个家里和另一名女子夜夜芙蓉帐暖,更是机关算尽地想让她同意离婚。
春节过后再见到她,她告诉王小一自己找了份工作,工资不高,但是节俭一点,生活简单一点,总比往昔在垂死的婚姻里镇日惊慌来得安稳。她还说那些夜不成眠食而无味又抓心挠肺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她练毛笔字,学古筝,坚持行善,学会了从容坚强。
最后一次辅导过后,王小一端着热水壶送她到门口,她走出两步又回过头笑,说:你累不累,快回去吧。王小一至今还常常想起那时的情境,她夕阳下的笑容很美。
王小一还曾经短暂而不知所措地喜欢过一个男孩儿。那男孩儿有着极好看的笑眼,还有修长清秀的手指。这双眼曾经恋恋不舍地胶着在王小一的身上,这双手也牵着王小一走过崇山峻岭,可最终二人分道扬镳,各自安好。中间的曲折已不足为道,现在的王小一常常微笑着想起自己曾在山海间逗得她的心上人三声大笑,那爽朗而清澈的笑声荡涤了山顶的云雾,她觉得这是自己为他做的最漂亮的事情。
在这五浊恶世里,永远的幸福是不存在的,真正聪明的人,都学会抓住某一个光景,细嚼慢咽,安心享用。
上帝是个极好的编剧,作为演员,我们却没有机会看过剧本。在年复一年的现实与理想的拉锯中,我们逐渐明白,世界上一切人和事都不完整,而这种不完整带来的悲伤,原本就是生命的常态。从别人的悲剧中,我们往往收拾了自己的旧山河,亦能够得到重新出发的勇气。这大抵正是我们需要悲悯心的缘由。
王小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一个社工。
她曾经短暂地拜访一位老太。当时正值端午,王小一给她送去粽子和点心。她双目失明,眼里蒙着一层浊白,干枯且失去知觉的双腿搭在床沿。自早年中风后,她再也没能下床。老太年轻即失去了丈夫,小学文化,靠着打散工将一对儿女拉扯大,如今女儿远嫁,一年不曾回来看她一次;儿子有不错的工作,和妻儿住在繁华地市中心,将卧病不起的老母独自安置在这套小而逼仄的房子里,一周看望一次,亦是来去匆匆。
老太颤巍着摸索到王小一的手,紧紧握着。那手中的触感王小一至今记得,冰凉而干硬,像没有生命的木头。老太太咧开无牙的嘴笑道,“我的命好,我儿子有出息,女儿也嫁得好,儿子给我一套房子住,常常来看我,煮稀饭给我吃。”王小一忍不住斜抬起眼瞥见她口中的儿子,双手抱胸,眉头微皱,时而看手表,似乎在盘算这位不速之客何时会离开。老太仍然絮叨着:“......我没什么用,对社会没有贡献,可是个个都对我好,政府也对我好,你们来看我,陪我说话,来送我礼物,真是太好了......”
离开时那老太伸长了脖子想要听门外的动静,低低喊了一句,“下次还来吗.....”,小儿子僵着脸反锁了房门,一声不吭,那模糊的后半句话被锁在了门内,终究没得到回应。
王小一大步走出去,不敢回头多看。
王小一还曾经短暂地有过一位案主,是一名绝望的妻子。
她和丈夫由于未婚先孕而草率结婚,为此与父母断绝往来,婚后不久又因为意外流产而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流产后身体不好,没了工作,腹痛没有停过,药也没有停过,却老不见好。最失落的时候丈夫提出离婚,原因列举了许多:不爱洗澡,不收拾屋子,太过情绪化,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成为了不能将就的理由。她歇斯底里,患得患失,病情加重,却因丈夫悭吝医药费而没能去医院。父母怪她嫁人时的决绝,不予理睬。她独吞苦果,夜夜从噩梦中惊醒,时常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而丈夫却在另一个家里和另一名女子夜夜芙蓉帐暖,更是机关算尽地想让她同意离婚。
春节过后再见到她,她告诉王小一自己找了份工作,工资不高,但是节俭一点,生活简单一点,总比往昔在垂死的婚姻里镇日惊慌来得安稳。她还说那些夜不成眠食而无味又抓心挠肺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她练毛笔字,学古筝,坚持行善,学会了从容坚强。
最后一次辅导过后,王小一端着热水壶送她到门口,她走出两步又回过头笑,说:你累不累,快回去吧。王小一至今还常常想起那时的情境,她夕阳下的笑容很美。
王小一还曾经短暂而不知所措地喜欢过一个男孩儿。那男孩儿有着极好看的笑眼,还有修长清秀的手指。这双眼曾经恋恋不舍地胶着在王小一的身上,这双手也牵着王小一走过崇山峻岭,可最终二人分道扬镳,各自安好。中间的曲折已不足为道,现在的王小一常常微笑着想起自己曾在山海间逗得她的心上人三声大笑,那爽朗而清澈的笑声荡涤了山顶的云雾,她觉得这是自己为他做的最漂亮的事情。
在这五浊恶世里,永远的幸福是不存在的,真正聪明的人,都学会抓住某一个光景,细嚼慢咽,安心享用。
上帝是个极好的编剧,作为演员,我们却没有机会看过剧本。在年复一年的现实与理想的拉锯中,我们逐渐明白,世界上一切人和事都不完整,而这种不完整带来的悲伤,原本就是生命的常态。从别人的悲剧中,我们往往收拾了自己的旧山河,亦能够得到重新出发的勇气。这大抵正是我们需要悲悯心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