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我想说的是闭嘴
(本文刊载于7月15日《现代画报》,请勿转载)
《后会无期》上映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异常琐碎,进入六月后,电影团队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宣传造势,韩寒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在接受《现代画报》专访的当天,他凌晨五点才结束工作,随即发来微信:抱歉,拍摄可否推后一小时,感冒了,想睡一个小时。
没有毫无道理地横空出世
韩寒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提前五分钟到场,但他为自己要求推迟拍摄的举动一再道歉:真的很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当天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电影《后会无期》的助手于孟,于孟打听了一下附近哪里有便利店就出去了,把韩寒一人“晾”在影棚,过一会于孟带回了牙膏和牙刷。在北京,无法预估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所以他们只在车上打了个盹就赶过来了,脸没洗,牙没刷。
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一一打过招呼后,韩寒坐下来摆弄手机,手指点击触屏的速度非常快。在这一天,他的新浪微博粉丝超过三千七百万,电影《后会无期》的微博粉丝也有十五万,就连前两天刚开通微博的马达加斯加(《后会无期》最后公布的演员,一只3 个月大的阿拉斯加犬)在短短的两天内也有四万多人关注。
拍摄当天,摄影师特地请来“马达加斯加”陪韩寒出镜。这是韩寒朋友养的宠物犬,只有三个月大。成年阿拉斯加雪橇犬体型巨大,三个月左右的年龄正是它们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得到它体型的变化。而《后会无期》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月时间里的,阿拉斯加犬喜人的长势反倒给韩寒出了个难题。于是,韩寒找遍了朋友,借到六只年龄相差一个月左右的阿拉斯加犬来出演这个角色,也就是说,电影里的马达加斯加一角共启用了六只演员,可谓阵容豪华,这天陪韩寒出镜的是六分之一马达加斯加。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导演韩寒最先学会的事。
被问到是不是“微博控”时,韩寒放下手机说:我每天都会上微博,看看有什么新闻,看看网友的回复,但也仅此而已。最近微信用得比较多,电影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微信群里沟通的。
网络带给韩寒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收获名声和争议,大家也在这里认识了更真实的韩寒。他喜欢网络:“网络带给人们太多东西,包括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时代,有才华的人不会被埋没,当然也没有什么毫无道理地横空出世。”
2014 年1 月6 日,韩寒发布微博,宣布由自己执导的电影即将开机。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十万次,共有六万多条网友评论,大家讶异于这个不羁的男人又要跨界搞花样,抱着不同的心态期待着他的导演处女作。直至今年7 月,仍有人在转发这条微博并评论:快看,韩寒要拍电影了。质疑的声音当然会有,包括从小看他书长大的粉丝,也难免问偶像一句:韩寒你行不行?
“我没想过跨界不跨界的问题,我只关心自己做得够不够专业。”就像他说的,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韩寒拍电影的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他第一次看《成长的烦恼》时就设想过自己当导演的
样子,等到真的要拍《后会无期》时,又花了5 年时间来筹备,但韩寒愿意等,一边学一边等,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耐心。
成为专业赛车手后, 韩寒越发痴迷公路。2010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一部公路题材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辆车和几个人的故事。电影《后会无期》的片花看上去也是这个风格,被处理为“搬砖风”的俊男靓女们在公路上,互相产生影响。韩寒说:电影里会有一些小说《1988》的影子,但不多,《1988》的读者能够在电影中找到一些小说中出现过的细节。
剧透到此为止,电影上映前,韩寒不愿向媒体透露更多情节,问得再多,他也只是慢悠悠地说:说出来就不精彩了。
但他很乐意聊他的新身份。开机的第一场戏,那时的韩寒并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他坐在椅子上看着在片场忙碌的大家,就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第一场戏终于要开拍了。韩寒想着该怎样导,才能让在场所有人信服,他不动声色地绷着面孔,紧接着,打板,走位,监视器上却一片黑——信号断了。
导演韩寒此刻想起赛车手韩寒在赛场上的第一脚油门,世界被控制在脚掌之下,之前的积累统统归零,真正的角力现在才开始,和谁角力呢?韩寒也说不清楚。赛车手韩寒并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弯道就要倒一把车,他也不在乎,他只是觉得踩下去的时候,很爽。
那是韩寒导的最爽的一场戏。
一个到底够不够?
拍摄换景的空当,韩寒起身接了一个电话。十分钟后,电话还在继续。他远远地伸出三根手指头,不知道是“OK 马上好”的意思,还是“再说三分钟”。挂断电话回来,韩寒主动提出延长半小时,把刚刚
接电话而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原来那三根手指头是“等下再加三十分钟”的意思。
韩寒不带助手的事在圈子里很出名。如果不是因为做电影要牵涉的事实在太多,他还是会坚持不带助手。于孟并不是他的专职助手,只是“过来帮他做电影”。在拍摄的几个小时里,于孟就在一旁对着电脑工作,不管韩寒。拍摄间隙,韩寒时不时看看手机上的消息,然后找于孟聊几句工作上的事,他们的关系更像伙伴。
午饭时间,韩寒的朋友送来了他最爱吃的盒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讨论着如何将美剧《行尸走肉》改编为中国版本,韩寒认为《行尸走肉》
到中国来应该很快就会剧终:“只要把僵尸引到西直门立交上,反正他们下不来,也是不错的公路片。”
对人客气和不带助手,是韩寒对团队意识的一种独特解读。在采访前的邮件沟通中,他的助手称团队为“一群屌丝”,韩寒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平时我是一个人,也没什么团队,就是这样和人沟通的。”组建了电影工作的团队后,韩寒要求大家都和善地对待他人,做事就做事,不必非得端个架子。“即使我不提出要求,他们本身也都是和善的人。也是这个团队本身素质与专业的体现。”
“一部电影是整个团队的成绩,我从这个团队中学到了很多。”韩寒看重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太多人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
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团队这个词,那么韩寒的团队非常庞大。
韩寒主编的文艺阅读应用One 在2012 年上架,24 小时之内就冲到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总榜首位,这是《独唱团》之后,韩寒的杂志团队转战的新领域。两年过去了,One 的作者越来越多。2013 年下半年,One 发表过的主要作品集结,推出系列了图书,目前共出版了三册。作者们往返于多个城市做签售会,到场人数可观。张晓晗、猫力等One的当红作者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出版了新书,成为被读者熟记的新锐作家;囧叔、姬霄等一大批One 的主力写手正逐渐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One 的编辑团队都是些很文艺的年轻人,他们对文字敏感。”韩寒这样介绍这个团队,这批文艺青年约稿时并不像其他杂志编辑那样,他们更在意作者们是否有才华,是否专注写作,所以,能发表出来的作品会收到大部分读者的“赞”。此前《独唱团》的稿费很高,“稿费才是对文字的尊重。”韩寒在One 开出的稿费也很具有诱惑力,他希望能在这里发现一批有才华的写手,然后让他们写得更多,写得更好。接受过One 约稿的作者也很乐意再次供稿,他们拿到优厚稿酬的同时也收获关注度。
“现在市面上有山寨的One。”说这句话的时候,韩寒并没表现出忧心忡忡。“盗版比正版多,那看来我的书还不错。”这是好多年前,韩寒发现市面上到处是盗版《三重门》时的说法。如今的韩寒早已不谈当年《三重门》八百多万册的销量,他更愿意谈他的七个全锦赛总冠军,更愿意谈《后会无期》会有多少票房。无论过去做过什么,韩寒永远关心如何去感知更多。
One 的口号是“复杂的世界一个就够了”,显然,韩寒从未满足于只做一件事。
梦想从来都是真实的
你想不想穿越?韩寒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如果可以带上所爱之人,那就可以去任何时间、任何空间。
这个所爱之人里一定有他女儿。
韩寒说话的时候语速很慢,声音也不大,可聊到女儿时声音却忽然变大了,他的语气和表情轻松了许多,掩盖掉大半疲惫的神色。电影开拍后,韩寒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即便回上海也是为了工作。他曾发微博说恨不得将女儿打包随身带着,又说空闲下来一定好好陪女儿几天。6 月19 日,上海的电影发布会结束后,韩寒“偷”出几小时空带女儿去吃了冰淇淋。“我爱人平时不允许女儿吃太多甜食,但是我回来了就会带她去吃,让她开心一下。”
韩寒对女儿的全部要求只有八个字,这八个字笼统到都不能称之为“要求”,个性再独特的男人也甘愿为女儿放下所有原则,他只要她健康、快乐、平安、善良。
女儿要吃冰淇淋,那就吃,女儿不想弹钢琴,那就不要弹,女儿喜欢画画,那就画。说到女儿爱画画,韩寒像所有父亲会做的那样,立刻掏出手机展示女儿的画:“你看,她的画里已经有叙事了,不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她在表达。一般来说三岁孩子画不到这么好。”韩寒想让女儿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但又不愿意女儿受到太多禁锢。总之,他希望女儿可以无忧无虑地做她想做的事,有没有出息都无所谓,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画画也好,不画也好。
假如女儿爱文身呢?这个也不损害他人利益。韩寒想了想说:她可以做文身师,文在别人身上。
一味追求速度不是获得冠军的诀窍,关键是每一个弯道的稳定操控。从“韩少”到“岳父”,韩寒承认对这个称呼不太适应,身份和称呼的变化是时间带给他的结果之一,背负“青春作家”之名走入大众视线的韩寒今年已经32 周岁,三十而立,立的是坦然面对一切挑战困难的自信。韩寒的坦然是尽力写书,卖命比赛,也是勇敢尝试拍电影。假如有一天,韩寒不写书、不比赛也不拍电影了呢?没有关系,他还可以坦然地带着女儿出去吃一支冰淇淋。
韩寒被贴过太多标签,他并不介意,“我就是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事,其他的我管不了。”少年成名带给他的好处之一就是尽早明白哪些事是应该改变的,哪些事是不必理会的。在应该改变和不必理会之间,韩寒做着他认为值得的事,《后会无期》宣传片的最后一个词是“闭嘴”,“闭嘴比开口需要更多的智慧”。
人们刻意避讳梦想这个词,尤其在溢满了心灵鸡汤的网络世界,因为它太不真实,说多了反而显得矫情。可韩寒不避讳,说到为什么要做电影,他脱口而出:这是儿时的梦想。出书、赛车、做杂志、拍电影,梦想对于韩寒来说从来都是真实的,不过他很聪明,并不会见人就说自己正忙着实现梦想,他只是默默做着To do list 上的事,在完成的那些事情后面,画上一个漂亮的对钩。
《后会无期》上映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异常琐碎,进入六月后,电影团队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宣传造势,韩寒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在接受《现代画报》专访的当天,他凌晨五点才结束工作,随即发来微信:抱歉,拍摄可否推后一小时,感冒了,想睡一个小时。
没有毫无道理地横空出世
韩寒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提前五分钟到场,但他为自己要求推迟拍摄的举动一再道歉:真的很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当天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电影《后会无期》的助手于孟,于孟打听了一下附近哪里有便利店就出去了,把韩寒一人“晾”在影棚,过一会于孟带回了牙膏和牙刷。在北京,无法预估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所以他们只在车上打了个盹就赶过来了,脸没洗,牙没刷。
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一一打过招呼后,韩寒坐下来摆弄手机,手指点击触屏的速度非常快。在这一天,他的新浪微博粉丝超过三千七百万,电影《后会无期》的微博粉丝也有十五万,就连前两天刚开通微博的马达加斯加(《后会无期》最后公布的演员,一只3 个月大的阿拉斯加犬)在短短的两天内也有四万多人关注。
拍摄当天,摄影师特地请来“马达加斯加”陪韩寒出镜。这是韩寒朋友养的宠物犬,只有三个月大。成年阿拉斯加雪橇犬体型巨大,三个月左右的年龄正是它们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得到它体型的变化。而《后会无期》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月时间里的,阿拉斯加犬喜人的长势反倒给韩寒出了个难题。于是,韩寒找遍了朋友,借到六只年龄相差一个月左右的阿拉斯加犬来出演这个角色,也就是说,电影里的马达加斯加一角共启用了六只演员,可谓阵容豪华,这天陪韩寒出镜的是六分之一马达加斯加。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导演韩寒最先学会的事。
被问到是不是“微博控”时,韩寒放下手机说:我每天都会上微博,看看有什么新闻,看看网友的回复,但也仅此而已。最近微信用得比较多,电影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微信群里沟通的。
网络带给韩寒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收获名声和争议,大家也在这里认识了更真实的韩寒。他喜欢网络:“网络带给人们太多东西,包括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时代,有才华的人不会被埋没,当然也没有什么毫无道理地横空出世。”
2014 年1 月6 日,韩寒发布微博,宣布由自己执导的电影即将开机。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十万次,共有六万多条网友评论,大家讶异于这个不羁的男人又要跨界搞花样,抱着不同的心态期待着他的导演处女作。直至今年7 月,仍有人在转发这条微博并评论:快看,韩寒要拍电影了。质疑的声音当然会有,包括从小看他书长大的粉丝,也难免问偶像一句:韩寒你行不行?
“我没想过跨界不跨界的问题,我只关心自己做得够不够专业。”就像他说的,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韩寒拍电影的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他第一次看《成长的烦恼》时就设想过自己当导演的
样子,等到真的要拍《后会无期》时,又花了5 年时间来筹备,但韩寒愿意等,一边学一边等,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耐心。
成为专业赛车手后, 韩寒越发痴迷公路。2010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一部公路题材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辆车和几个人的故事。电影《后会无期》的片花看上去也是这个风格,被处理为“搬砖风”的俊男靓女们在公路上,互相产生影响。韩寒说:电影里会有一些小说《1988》的影子,但不多,《1988》的读者能够在电影中找到一些小说中出现过的细节。
剧透到此为止,电影上映前,韩寒不愿向媒体透露更多情节,问得再多,他也只是慢悠悠地说:说出来就不精彩了。
但他很乐意聊他的新身份。开机的第一场戏,那时的韩寒并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他坐在椅子上看着在片场忙碌的大家,就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第一场戏终于要开拍了。韩寒想着该怎样导,才能让在场所有人信服,他不动声色地绷着面孔,紧接着,打板,走位,监视器上却一片黑——信号断了。
导演韩寒此刻想起赛车手韩寒在赛场上的第一脚油门,世界被控制在脚掌之下,之前的积累统统归零,真正的角力现在才开始,和谁角力呢?韩寒也说不清楚。赛车手韩寒并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弯道就要倒一把车,他也不在乎,他只是觉得踩下去的时候,很爽。
那是韩寒导的最爽的一场戏。
一个到底够不够?
拍摄换景的空当,韩寒起身接了一个电话。十分钟后,电话还在继续。他远远地伸出三根手指头,不知道是“OK 马上好”的意思,还是“再说三分钟”。挂断电话回来,韩寒主动提出延长半小时,把刚刚
接电话而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原来那三根手指头是“等下再加三十分钟”的意思。
韩寒不带助手的事在圈子里很出名。如果不是因为做电影要牵涉的事实在太多,他还是会坚持不带助手。于孟并不是他的专职助手,只是“过来帮他做电影”。在拍摄的几个小时里,于孟就在一旁对着电脑工作,不管韩寒。拍摄间隙,韩寒时不时看看手机上的消息,然后找于孟聊几句工作上的事,他们的关系更像伙伴。
午饭时间,韩寒的朋友送来了他最爱吃的盒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讨论着如何将美剧《行尸走肉》改编为中国版本,韩寒认为《行尸走肉》
到中国来应该很快就会剧终:“只要把僵尸引到西直门立交上,反正他们下不来,也是不错的公路片。”
对人客气和不带助手,是韩寒对团队意识的一种独特解读。在采访前的邮件沟通中,他的助手称团队为“一群屌丝”,韩寒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平时我是一个人,也没什么团队,就是这样和人沟通的。”组建了电影工作的团队后,韩寒要求大家都和善地对待他人,做事就做事,不必非得端个架子。“即使我不提出要求,他们本身也都是和善的人。也是这个团队本身素质与专业的体现。”
“一部电影是整个团队的成绩,我从这个团队中学到了很多。”韩寒看重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太多人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
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团队这个词,那么韩寒的团队非常庞大。
韩寒主编的文艺阅读应用One 在2012 年上架,24 小时之内就冲到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总榜首位,这是《独唱团》之后,韩寒的杂志团队转战的新领域。两年过去了,One 的作者越来越多。2013 年下半年,One 发表过的主要作品集结,推出系列了图书,目前共出版了三册。作者们往返于多个城市做签售会,到场人数可观。张晓晗、猫力等One的当红作者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出版了新书,成为被读者熟记的新锐作家;囧叔、姬霄等一大批One 的主力写手正逐渐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One 的编辑团队都是些很文艺的年轻人,他们对文字敏感。”韩寒这样介绍这个团队,这批文艺青年约稿时并不像其他杂志编辑那样,他们更在意作者们是否有才华,是否专注写作,所以,能发表出来的作品会收到大部分读者的“赞”。此前《独唱团》的稿费很高,“稿费才是对文字的尊重。”韩寒在One 开出的稿费也很具有诱惑力,他希望能在这里发现一批有才华的写手,然后让他们写得更多,写得更好。接受过One 约稿的作者也很乐意再次供稿,他们拿到优厚稿酬的同时也收获关注度。
“现在市面上有山寨的One。”说这句话的时候,韩寒并没表现出忧心忡忡。“盗版比正版多,那看来我的书还不错。”这是好多年前,韩寒发现市面上到处是盗版《三重门》时的说法。如今的韩寒早已不谈当年《三重门》八百多万册的销量,他更愿意谈他的七个全锦赛总冠军,更愿意谈《后会无期》会有多少票房。无论过去做过什么,韩寒永远关心如何去感知更多。
One 的口号是“复杂的世界一个就够了”,显然,韩寒从未满足于只做一件事。
梦想从来都是真实的
你想不想穿越?韩寒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如果可以带上所爱之人,那就可以去任何时间、任何空间。
这个所爱之人里一定有他女儿。
韩寒说话的时候语速很慢,声音也不大,可聊到女儿时声音却忽然变大了,他的语气和表情轻松了许多,掩盖掉大半疲惫的神色。电影开拍后,韩寒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即便回上海也是为了工作。他曾发微博说恨不得将女儿打包随身带着,又说空闲下来一定好好陪女儿几天。6 月19 日,上海的电影发布会结束后,韩寒“偷”出几小时空带女儿去吃了冰淇淋。“我爱人平时不允许女儿吃太多甜食,但是我回来了就会带她去吃,让她开心一下。”
韩寒对女儿的全部要求只有八个字,这八个字笼统到都不能称之为“要求”,个性再独特的男人也甘愿为女儿放下所有原则,他只要她健康、快乐、平安、善良。
女儿要吃冰淇淋,那就吃,女儿不想弹钢琴,那就不要弹,女儿喜欢画画,那就画。说到女儿爱画画,韩寒像所有父亲会做的那样,立刻掏出手机展示女儿的画:“你看,她的画里已经有叙事了,不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她在表达。一般来说三岁孩子画不到这么好。”韩寒想让女儿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但又不愿意女儿受到太多禁锢。总之,他希望女儿可以无忧无虑地做她想做的事,有没有出息都无所谓,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画画也好,不画也好。
假如女儿爱文身呢?这个也不损害他人利益。韩寒想了想说:她可以做文身师,文在别人身上。
一味追求速度不是获得冠军的诀窍,关键是每一个弯道的稳定操控。从“韩少”到“岳父”,韩寒承认对这个称呼不太适应,身份和称呼的变化是时间带给他的结果之一,背负“青春作家”之名走入大众视线的韩寒今年已经32 周岁,三十而立,立的是坦然面对一切挑战困难的自信。韩寒的坦然是尽力写书,卖命比赛,也是勇敢尝试拍电影。假如有一天,韩寒不写书、不比赛也不拍电影了呢?没有关系,他还可以坦然地带着女儿出去吃一支冰淇淋。
韩寒被贴过太多标签,他并不介意,“我就是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事,其他的我管不了。”少年成名带给他的好处之一就是尽早明白哪些事是应该改变的,哪些事是不必理会的。在应该改变和不必理会之间,韩寒做着他认为值得的事,《后会无期》宣传片的最后一个词是“闭嘴”,“闭嘴比开口需要更多的智慧”。
人们刻意避讳梦想这个词,尤其在溢满了心灵鸡汤的网络世界,因为它太不真实,说多了反而显得矫情。可韩寒不避讳,说到为什么要做电影,他脱口而出:这是儿时的梦想。出书、赛车、做杂志、拍电影,梦想对于韩寒来说从来都是真实的,不过他很聪明,并不会见人就说自己正忙着实现梦想,他只是默默做着To do list 上的事,在完成的那些事情后面,画上一个漂亮的对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