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谁来说都不连续。。。
看了《对谁来说都不连续》那个接龙小说,乙一的开头让我觉得会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可惜,乙一写完开头后就被后面的几位发展成我不希望的样子了,还是编辑问了乙一,如果要你写下去,会变成什么样,然后乙一说想写成像电影《莫扎特传》那样的竞争关系,不由地就开始期待了,果然还是跟乙一最合拍呀。
五人访谈部分,乙一很少说话,只有被问到问题才简短回答,可是比较下来乙一还是五人里写得最好的,这点编辑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在最后的点评里也是表现地很明显。
最正能量的应该就是最后编辑写到因为他借笔记本电脑给乙一用,四天的写作活动结束后,乙一很不好意思地来跟他说,Delete键变得怪怪的,是因为斟酌文章,反复删除修改,使得Delete键变得松弛了。四天呀,才四天就把那个键用残了,好文章果然是要下工夫才出得来的。
然后才知道除了接龙小说,四天里大家还被要求写了一个以“上京”为主题的小说,我看到“上京”的时候,就想到了《孩子去了远方》,果然,那个故事原来就是乙一在活动里写的,本来不知道是要配合“上京”这个主题,现在知道了,才发现配合这个主题配合得太妙了。所以才被称为是“鬼才”呀。
看乙一的书,总是有一种准备好被surprize的心理,带着这样高的期待,还是每每被surprize,就这样被宠坏了。我猜,要伺候一群被宠坏了的读者,压力一定很大,所以乙一换了笔名,整出两个马甲来,结果出版商还是打着乙一的名字叫卖,我可以想象出他额头上的三根线,包袱好重呀,呵呵。
五人访谈部分,乙一很少说话,只有被问到问题才简短回答,可是比较下来乙一还是五人里写得最好的,这点编辑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在最后的点评里也是表现地很明显。
最正能量的应该就是最后编辑写到因为他借笔记本电脑给乙一用,四天的写作活动结束后,乙一很不好意思地来跟他说,Delete键变得怪怪的,是因为斟酌文章,反复删除修改,使得Delete键变得松弛了。四天呀,才四天就把那个键用残了,好文章果然是要下工夫才出得来的。
然后才知道除了接龙小说,四天里大家还被要求写了一个以“上京”为主题的小说,我看到“上京”的时候,就想到了《孩子去了远方》,果然,那个故事原来就是乙一在活动里写的,本来不知道是要配合“上京”这个主题,现在知道了,才发现配合这个主题配合得太妙了。所以才被称为是“鬼才”呀。
看乙一的书,总是有一种准备好被surprize的心理,带着这样高的期待,还是每每被surprize,就这样被宠坏了。我猜,要伺候一群被宠坏了的读者,压力一定很大,所以乙一换了笔名,整出两个马甲来,结果出版商还是打着乙一的名字叫卖,我可以想象出他额头上的三根线,包袱好重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