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臺北
南京,這座城市,曾經的民國首都,在上世紀的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末期,
經歷過黃金發展的10年,
這個十年中,南京完全按國父的建國方略來建設,据資料考證,南京現在的格局還是沿用當時。
蔣校長主政時期,曾經聘請外國專家,編纂了首都十大建設,把南京的各片區進行定位規劃,
比如鼓樓區作爲金融和政治中心(有各大銀行和政府機構),
當然還是文化中心,曾經的中大,金陵女子師範,現在的南大,東大,南師,河海,
新街口那一帶作爲商業區,當然還有湖南路。
更厲害的是,南京的主要交通幹道還是沿用至今,
最有名的就是中山路一綫,中央路等等。
在我印象中南京不一定算的上是藝文的城市吧,
不過我不知道有那麽多好的具有藝文氣質電臺DJ能不能把南京跟藝文劃上等號。
曾經有個臺灣的青年寫過一篇文字,
把臺北跟南京來比較,發現南京到處都有臺北的影子。
臺北應該算得上是藝文城市吧,畢竟有那麽多好的製作人,音樂人,文學家等等。
不過現在好像台中的藝文氣息更濃。因爲台中胡市長在厦門大學演講的時候說過:“臺北,我帥不過你,高雄,我美不過你,但是台中最有氣質。”他所指的就是藝文氣質。
其實很羡慕臺灣的人的,因爲可以生活在那樣有藝文氣質的一個地方,不能不說是一種幸福。文學方麵,有白先勇,有余光中,有三毛,有張愛玲,有吳淡如等等;音樂方麵,有鄧麗君,有民歌運動時期的胡德夫,楊鉉,王夢嶙等等衆多民歌手,然後流行音樂時代的羅大祐,李宗盛,陳升等等衆多好手等等;電視方麵,著名的有三王一后即張菲、胡瓜、憲哥和小燕姐,到現在的陶子,小S,康永等等。而電臺方麵,當然有陶曉清(知道她主要是因爲民歌運動和民歌30演唱會),而其他也肯定大有人在(因爲不能收听到廣播,所以很是遺憾)。
至于那麽多人用正體字,可能是傳統的東西,慢慢覺得不能丟弃吧。其實馬先生也倡導要“識正書簡”。
PS:剛在小組上看的國王問南京是否是藝文城市。因此有以上的胡言。
經歷過黃金發展的10年,
這個十年中,南京完全按國父的建國方略來建設,据資料考證,南京現在的格局還是沿用當時。
蔣校長主政時期,曾經聘請外國專家,編纂了首都十大建設,把南京的各片區進行定位規劃,
比如鼓樓區作爲金融和政治中心(有各大銀行和政府機構),
當然還是文化中心,曾經的中大,金陵女子師範,現在的南大,東大,南師,河海,
新街口那一帶作爲商業區,當然還有湖南路。
更厲害的是,南京的主要交通幹道還是沿用至今,
最有名的就是中山路一綫,中央路等等。
在我印象中南京不一定算的上是藝文的城市吧,
不過我不知道有那麽多好的具有藝文氣質電臺DJ能不能把南京跟藝文劃上等號。
曾經有個臺灣的青年寫過一篇文字,
把臺北跟南京來比較,發現南京到處都有臺北的影子。
臺北應該算得上是藝文城市吧,畢竟有那麽多好的製作人,音樂人,文學家等等。
不過現在好像台中的藝文氣息更濃。因爲台中胡市長在厦門大學演講的時候說過:“臺北,我帥不過你,高雄,我美不過你,但是台中最有氣質。”他所指的就是藝文氣質。
其實很羡慕臺灣的人的,因爲可以生活在那樣有藝文氣質的一個地方,不能不說是一種幸福。文學方麵,有白先勇,有余光中,有三毛,有張愛玲,有吳淡如等等;音樂方麵,有鄧麗君,有民歌運動時期的胡德夫,楊鉉,王夢嶙等等衆多民歌手,然後流行音樂時代的羅大祐,李宗盛,陳升等等衆多好手等等;電視方麵,著名的有三王一后即張菲、胡瓜、憲哥和小燕姐,到現在的陶子,小S,康永等等。而電臺方麵,當然有陶曉清(知道她主要是因爲民歌運動和民歌30演唱會),而其他也肯定大有人在(因爲不能收听到廣播,所以很是遺憾)。
至于那麽多人用正體字,可能是傳統的東西,慢慢覺得不能丟弃吧。其實馬先生也倡導要“識正書簡”。
PS:剛在小組上看的國王問南京是否是藝文城市。因此有以上的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