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代的晚上
当我们走出文二路学院路口的写意咖啡馆,看着10路车开过,我们开始飞跑着追的时候,似乎在追逐一个正在逝去的时代。一个走过理想主义的80年代的独立电影人盛志民带着他的摇滚纪录片《再见,乌托邦》来了。咖啡馆,一个多么惬意的充斥着消费浪潮的地方,人们吃着东西,缅怀一段岁月。崔健老了,但依然一针扎在体制的疮疤上,心血四溅。何勇胖了,不在愤怒,在垃圾场里没有米是无法找到可以面朝的大海的。张楚还像一个孩子一样那么腼腆,尽管知道里商业世界的很多规则与秘密。窦唯大概深得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髓,拒绝开口说话,一年前的上海,窦唯能念经,看来已经给这个商业世界很大的面子了。盛导看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放映现场,是有点愤怒的,但他自己也知道,正如这部片子一样,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理想不在场。
连续几周六去新华影都看大师电影系列,认识了不少电影发烧友,文艺青年。晚上又见到了据说豆瓣上很有名的影评人苏七七(本名亦为苏七七),还第一次听到卡夫卡陆这个著名的独立影评人的名字,可惜人家去年车祸身亡,40岁,一个伪文艺青年在此补上追忆。
背包里是刚买的崔健的精选集1986~1996,在这个时代的晚上,我等着下一辆10车的到来
连续几周六去新华影都看大师电影系列,认识了不少电影发烧友,文艺青年。晚上又见到了据说豆瓣上很有名的影评人苏七七(本名亦为苏七七),还第一次听到卡夫卡陆这个著名的独立影评人的名字,可惜人家去年车祸身亡,40岁,一个伪文艺青年在此补上追忆。
背包里是刚买的崔健的精选集1986~1996,在这个时代的晚上,我等着下一辆10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