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印章
原文链接
印章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经日光照耀灿烂如灯光的为雅致。但古人实际并不看重青田石,金、牙、玉、水晶、木、石都可以用来篆刻印章,只有陶瓷印章断不可用,即便是官窑、哥窑、青冬窑的瓷器,也不是古雅器物。镀金、商金、青绿、金玉、玛瑙等印章,篆刻精致古雅、纽式奇巧的,都应该多收藏,用来鉴赏。
印泥池以官窑、哥窑的仿瓷盒为珍贵,定窑以及八角形、圆形的次之,青花白地、有盖的、长方形的都很俗。现在有做成全身和盖都是螭形的白玉印池,非常古雅,但不入品。有夏商周时期的玉石方池,内外部有土锈血侵,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用的,现在作为印池就很古雅,但不适合日用,只可作为一种文具收藏。图书盒子以豆瓣楠、赤水木、椤木来做,做成成套方盒,不然的话就用退光素漆,其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镶嵌古玉、毛竹、攒竹等,都不雅观。
【点评】
文震亨从材质与形状两方面对印章作出鉴别,可概括为三个字:贵、雅、俗。
古代印章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使用,秦朝以前,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天下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作“玺”,普通的印章一律称为一“印”,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苏秦曾佩带六国相印。
印章在春秋时期只是商人交收货物的凭证,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才变成表示权力的东西。古人造假不多,所以印章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和权力。《三国演义》中,孙坚捡到汉朝的玉玺藏匿起来,遭人抢夺,死于刀剑之下。后来其子孙策拿到玉玺找到袁绍换了几千兵马,才开创了江东的基业。孙策是个明白人,印章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乱世的土地、人口和城池比印章管用的多。袁绍的眼光就不如孙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一个玉玺就遮住了眼睛,看不到天下大势。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以后遭遇曹操必然会失败。拿着印章,却没有实力保护印章,最后很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就像武大郎娶了潘金莲一样,潘金莲最终是要离开武大郎的,并带走了他的性命。
唐宋之后,印章成为文人的特有符号,诗画题识、日常应用,均离不开印章。文人私章,率性而为,从中能窥出文人的脾性和禀性之一斑。
![]() |
印章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经日光照耀灿烂如灯光的为雅致。但古人实际并不看重青田石,金、牙、玉、水晶、木、石都可以用来篆刻印章,只有陶瓷印章断不可用,即便是官窑、哥窑、青冬窑的瓷器,也不是古雅器物。镀金、商金、青绿、金玉、玛瑙等印章,篆刻精致古雅、纽式奇巧的,都应该多收藏,用来鉴赏。
印泥池以官窑、哥窑的仿瓷盒为珍贵,定窑以及八角形、圆形的次之,青花白地、有盖的、长方形的都很俗。现在有做成全身和盖都是螭形的白玉印池,非常古雅,但不入品。有夏商周时期的玉石方池,内外部有土锈血侵,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用的,现在作为印池就很古雅,但不适合日用,只可作为一种文具收藏。图书盒子以豆瓣楠、赤水木、椤木来做,做成成套方盒,不然的话就用退光素漆,其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镶嵌古玉、毛竹、攒竹等,都不雅观。
【点评】
文震亨从材质与形状两方面对印章作出鉴别,可概括为三个字:贵、雅、俗。
古代印章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使用,秦朝以前,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天下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作“玺”,普通的印章一律称为一“印”,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苏秦曾佩带六国相印。
![]() |
印章在春秋时期只是商人交收货物的凭证,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才变成表示权力的东西。古人造假不多,所以印章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和权力。《三国演义》中,孙坚捡到汉朝的玉玺藏匿起来,遭人抢夺,死于刀剑之下。后来其子孙策拿到玉玺找到袁绍换了几千兵马,才开创了江东的基业。孙策是个明白人,印章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乱世的土地、人口和城池比印章管用的多。袁绍的眼光就不如孙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一个玉玺就遮住了眼睛,看不到天下大势。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以后遭遇曹操必然会失败。拿着印章,却没有实力保护印章,最后很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就像武大郎娶了潘金莲一样,潘金莲最终是要离开武大郎的,并带走了他的性命。
![]() |
唐宋之后,印章成为文人的特有符号,诗画题识、日常应用,均离不开印章。文人私章,率性而为,从中能窥出文人的脾性和禀性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