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探戈發展歷史的重要分界(仰制作 譯)
阿根廷探戈發展歷史的重要分界
1880-1912:經驗的年代
1880年,阿根廷最大的港口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為首都,探戈開始了它的第一步發展。數以百萬計的移民抵達,並且在城市的郊區建立貧民窟,且混居著紀律渙散的士兵、高楚人(gaucho,南美草原上由西班牙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族),因而組成了與住宅區及商業區不同的郊區人口。妓院成了郊區最具代表性的場所,典型的人物包括了皮條客、娼妓。由於他們被一般社會排擠,郊區的百姓反而形成了特有的階級制度,並形成擁有自己語言、服飾、音樂和舞蹈—探戈,的地下社會。
屬於郊區性的與諷刺性的探戈便成為被社會遺棄的人之表徵,他們便運用其音樂與舞蹈作為對歐洲之影響力之反動。因而使其音樂與舞蹈更具生命力。
「…告訴我的人都同意這個事實:探戈是由妓院而生。」(Jorge Luis Borges表示)
「探戈主要的目的在於以舞蹈的方式表達皮條客與妓女的性交易關係,而舞蹈則由他們的客人來跳」(Blas Matamoro說)
探戈是如何誕生的呢?它的來源莫衷一是。它出現在郊區妓院,在音樂上是受到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安達魯西亞的探戈(Andalusian Tango)與米隆加舞(Milonga)的影響。沒有人能夠肯定探戈(Tango)一詞是源自黑人敲鼓tan-go, tan-go的聲音。也有人認為其影響來自清唱或由手鼓伴奏的「康東貝」(Candombe,殖民時期黑人的歌曲)。郊區的居民便是從皮條客學到了探戈的舞步。男人們便在妓院的客廳裡跳探戈以打發等待嫖妓的時間。探戈也可在由女人經營的小酒館以及寂寞男人經常聚集的酒吧中聽到。不久便妓女開始與她們的恩客以及到郊區尋芳問柳的上流人士共舞。
「這種舞蹈緊扣著哈巴奈拉舞曲、與米隆加舞交織、閃耀著令人昏眩的方當果舞曲(Fandango),以及模仿康東鼓(Candone)的雙拍子節奏」(Francisco Garcia Jimenez說) 新生的探戈格式上並未成形,無論是節奏或結構都還沒有定義完整。其演奏樂器配置—如在郊區由小提琴、長笛與吉他樂手所組成,或是在妓院客廳裡由鋼琴、長笛、小提琴手所演奏,都還沒有找到最終確定的形式。
手風琴(由德國Heinrich Band所發明)於1866年進口到阿根廷,不過要到1870年代才真正問世。最早期的探戈作品都與妓女生涯脫離不了關係。這些作品都沒有歌詞伴唱,經常是即興而且幾乎總是猥褻的。早期的探戈不僅代表了某種性感的舞蹈,也經常表示決鬥:一種挑戰者為贏得女人歡欣的一對一戰鬥,而且通常以一方的死亡作為結束。性慾與邪惡的勢力一同在這場舞蹈的祭典中同歡。這時期重要藝術家包括了Rosendo Mendizabal, Angel Villodo, Enrique Saborido, Alfredo Govvi, Manuel Aroztegui, Vicente Greco, Franciso Canaro 以及Arturo de Bassi等。
1912-1930:經典的年代
因為普選法案(1912)的通過讓一般的社會階層能與下層階級整合,伴隨著郊區與探戈的文化也重新被看待。在這個過程中,它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舞蹈的架構依舊,而探戈卻演變出特有的美學現象。
1910-20年代,探戈在巴黎非常受歡迎。1913年在Palais des Glaces所舉行的探戈比賽中,一隊舞者一連跳了六十二首探戈而贏得了冠軍。由於法國人的接納態度提升了它的尊嚴,探戈便進入阿根廷上層社會的宴會廳與俱樂部。所有的都在跳探戈!
1919年六月23日,立法通過關閉所有的妓院。有錢人去的小酒館便成為此時的舞蹈場所。人們來到咖啡廳聽探戈音樂,此時的它已經成為一種音樂類型。那些不到小酒館的人便到劇院感受為他們設計的相同的氣氛。這時結合「探戈人與專業作曲家」的「探戈音樂家」出現了。 Roberto Firpo創造了典型的探戈樂團:節奏部由鋼琴與倍低音大提琴演奏,旋律則由手風琴與小提琴演奏;其對位的旋律與變奏部份相當強烈。小酒館的探戈因為 Osvaldo Fresedo 與Julio de Caro兩位明星,而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Julio de Caro 吸收了探戈的所有基本元素將其編纂成音樂。其少數後繼者包括了Francisco de Caro, Pedro Mafia, Pedro Laurenz, Ciriaco Ortiz與Lucio Demare。
探戈的歌詞的詩文也成了一種特別的典型。1918年Pascual Contrusi寫下了"Mi Noche Triste",此曲曾經被Carlos Gardel(註: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探戈歌手)唱過。"Mi Noche Triste"之後,探戈的歌詞寫作成了最新的趨勢,包含了三大主題:
1. 以死亡來表達社會的真實面
2. 對於背棄其社會階層的人表示不齒。
3. 對於背棄家人的人表示不齒。
這種附歌詞的探戈音樂的流行,也讓唱這種歌曲的歌手興起。初期那種質樸的、白手成家的著名歌手包括了Corsini與Carlos Gardel。這時受歡迎的音樂家還有Agustin Bardi, Juan de Dios Filiberto, Gerardo Mattos Rodriguez, Eduardo Arolas, Juan Carlos Cobian, Enrique Delfino, Anselmo Aieta, Edgardo Donato。重要的作詞者則有Celedonio Flores, Francisco Garcia Jimenez 與Enrique Cadicami等。
1930年代由於軍隊的管制,相對的自由生活也結束了。人們失去了投票的權力與政治的參與度。人民的聲音—探戈,也沈默了。而且由於美國文化出現,主要是透過有聲電影的出現,探戈(脫離了現實生活)變成了專家研究的主題,也才有以這種藝術形式為主題的歷史研究作品出現。
同時,在1930年代,一種聲音被聽到了,它強而有力、苦澀、具原創性,唱著腓尼基城的買賣、冷漠與缺乏道德,以及無神論的百姓,這正是 Enrique Santos Discepolo的聲音,他以「探戈的哲學家」著稱,並且成為Les Temps Modernes雜誌的研究主題:「二十世紀是一個垃圾堆,無人能否認。我們住在妓院裡。不要求的人就得不到,不偷的人就是傻子。」
1940-1955年:探戈的復興
探戈復興於1930年代晚期,當時工人階級在政治上再度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在舞蹈大廳裡,群眾在典禮上慶祝其社會地位的提升。探戈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新的媒體,例如電影、廣播與唱片,都讓它更加受歡迎。如此一來也為傑出的樂隊領導人開啟了新的發展途徑,他們包括了Fresedo, De Caro, D'Arienzo, Di Sarli, Pugliese等。接著也出現了新一代的音樂家,其中以Anibal Troilo最具開創性。
同時也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轉變,因而使得探戈的主題有了新的發展,讓探戈脫離原本的環境—貧民區。新的作詞家擁有多種不同的背景,他們具有大學程度的才智,例如Catulo Castillo,甚至具有教師身分,如Homero Exposito與Homero Manzi。郊區市街的方言Lunfardo也不再使用,新的作詞者以更強的風格與文學目的而寫作。
當孕育探戈的貧民區消失,布宜諾斯-艾利斯又有了神話般空間的新主題。探戈成了老一輩的人回想那個年輕時代生活過如今卻已經不存在的城鎮的共同記憶。 在1940年代,探戈歌手喚醒人們對過去的情感,如今探戈純粹只是鄉愁。
「他們年輕歲月的貧民區似乎與探戈的基本元素及特性相關連,但這只是作詞家部份的回憶,並非現實。」(Matamoro說道)
這時,新浪潮的音樂家已經發展出個人風格的「現代派」音樂,主要有兩大源流:Salgan與Piazzolla。Salgan用近了一切來裝點探戈音樂,包括了拉威爾(Ravel,印象派作曲家)、爵士樂、森巴舞(Samba),以及巴西的米隆加舞(Milonga)。而此時Piazzolla正在 Anibal Troilo的樂團中演奏。
「Puglises是探戈中的『貝西伯爵』(Count Basie),而Horacio Salgan則是『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Claude Fleouter如此表示)
1946年裴隆夫人(Eva Peron)取得政權,她提倡通俗文化,特別偏愛探戈。因此就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探戈的創造力又達到巔峰。1952年隨著裴隆夫人逝世,探戈不再是聚光燈的焦點,只得退居角落。
外國(主要是美國)文化的再度入侵阿根廷。不像探戈一樣貼身,而以手臂的距離而舞的搖滾樂成為新的流行風潮。探戈只能存活在少有人光臨的狹小空間中。
1960年代初期年輕的一輩重新發掘傳統的音樂形式,復興了Portena音樂(與探戈近似的音樂),並且吸引了少數一些人追隨Piazzolla以及Rovira等人的前衛實驗。
(全文譯自Tango Argentino CD專集,Altantic 7567-81636-2)by 仰制作
1880-1912:經驗的年代
1880年,阿根廷最大的港口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為首都,探戈開始了它的第一步發展。數以百萬計的移民抵達,並且在城市的郊區建立貧民窟,且混居著紀律渙散的士兵、高楚人(gaucho,南美草原上由西班牙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族),因而組成了與住宅區及商業區不同的郊區人口。妓院成了郊區最具代表性的場所,典型的人物包括了皮條客、娼妓。由於他們被一般社會排擠,郊區的百姓反而形成了特有的階級制度,並形成擁有自己語言、服飾、音樂和舞蹈—探戈,的地下社會。
屬於郊區性的與諷刺性的探戈便成為被社會遺棄的人之表徵,他們便運用其音樂與舞蹈作為對歐洲之影響力之反動。因而使其音樂與舞蹈更具生命力。
「…告訴我的人都同意這個事實:探戈是由妓院而生。」(Jorge Luis Borges表示)
「探戈主要的目的在於以舞蹈的方式表達皮條客與妓女的性交易關係,而舞蹈則由他們的客人來跳」(Blas Matamoro說)
探戈是如何誕生的呢?它的來源莫衷一是。它出現在郊區妓院,在音樂上是受到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安達魯西亞的探戈(Andalusian Tango)與米隆加舞(Milonga)的影響。沒有人能夠肯定探戈(Tango)一詞是源自黑人敲鼓tan-go, tan-go的聲音。也有人認為其影響來自清唱或由手鼓伴奏的「康東貝」(Candombe,殖民時期黑人的歌曲)。郊區的居民便是從皮條客學到了探戈的舞步。男人們便在妓院的客廳裡跳探戈以打發等待嫖妓的時間。探戈也可在由女人經營的小酒館以及寂寞男人經常聚集的酒吧中聽到。不久便妓女開始與她們的恩客以及到郊區尋芳問柳的上流人士共舞。
「這種舞蹈緊扣著哈巴奈拉舞曲、與米隆加舞交織、閃耀著令人昏眩的方當果舞曲(Fandango),以及模仿康東鼓(Candone)的雙拍子節奏」(Francisco Garcia Jimenez說) 新生的探戈格式上並未成形,無論是節奏或結構都還沒有定義完整。其演奏樂器配置—如在郊區由小提琴、長笛與吉他樂手所組成,或是在妓院客廳裡由鋼琴、長笛、小提琴手所演奏,都還沒有找到最終確定的形式。
手風琴(由德國Heinrich Band所發明)於1866年進口到阿根廷,不過要到1870年代才真正問世。最早期的探戈作品都與妓女生涯脫離不了關係。這些作品都沒有歌詞伴唱,經常是即興而且幾乎總是猥褻的。早期的探戈不僅代表了某種性感的舞蹈,也經常表示決鬥:一種挑戰者為贏得女人歡欣的一對一戰鬥,而且通常以一方的死亡作為結束。性慾與邪惡的勢力一同在這場舞蹈的祭典中同歡。這時期重要藝術家包括了Rosendo Mendizabal, Angel Villodo, Enrique Saborido, Alfredo Govvi, Manuel Aroztegui, Vicente Greco, Franciso Canaro 以及Arturo de Bassi等。
1912-1930:經典的年代
因為普選法案(1912)的通過讓一般的社會階層能與下層階級整合,伴隨著郊區與探戈的文化也重新被看待。在這個過程中,它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舞蹈的架構依舊,而探戈卻演變出特有的美學現象。
1910-20年代,探戈在巴黎非常受歡迎。1913年在Palais des Glaces所舉行的探戈比賽中,一隊舞者一連跳了六十二首探戈而贏得了冠軍。由於法國人的接納態度提升了它的尊嚴,探戈便進入阿根廷上層社會的宴會廳與俱樂部。所有的都在跳探戈!
1919年六月23日,立法通過關閉所有的妓院。有錢人去的小酒館便成為此時的舞蹈場所。人們來到咖啡廳聽探戈音樂,此時的它已經成為一種音樂類型。那些不到小酒館的人便到劇院感受為他們設計的相同的氣氛。這時結合「探戈人與專業作曲家」的「探戈音樂家」出現了。 Roberto Firpo創造了典型的探戈樂團:節奏部由鋼琴與倍低音大提琴演奏,旋律則由手風琴與小提琴演奏;其對位的旋律與變奏部份相當強烈。小酒館的探戈因為 Osvaldo Fresedo 與Julio de Caro兩位明星,而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Julio de Caro 吸收了探戈的所有基本元素將其編纂成音樂。其少數後繼者包括了Francisco de Caro, Pedro Mafia, Pedro Laurenz, Ciriaco Ortiz與Lucio Demare。
探戈的歌詞的詩文也成了一種特別的典型。1918年Pascual Contrusi寫下了"Mi Noche Triste",此曲曾經被Carlos Gardel(註: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探戈歌手)唱過。"Mi Noche Triste"之後,探戈的歌詞寫作成了最新的趨勢,包含了三大主題:
1. 以死亡來表達社會的真實面
2. 對於背棄其社會階層的人表示不齒。
3. 對於背棄家人的人表示不齒。
這種附歌詞的探戈音樂的流行,也讓唱這種歌曲的歌手興起。初期那種質樸的、白手成家的著名歌手包括了Corsini與Carlos Gardel。這時受歡迎的音樂家還有Agustin Bardi, Juan de Dios Filiberto, Gerardo Mattos Rodriguez, Eduardo Arolas, Juan Carlos Cobian, Enrique Delfino, Anselmo Aieta, Edgardo Donato。重要的作詞者則有Celedonio Flores, Francisco Garcia Jimenez 與Enrique Cadicami等。
1930年代由於軍隊的管制,相對的自由生活也結束了。人們失去了投票的權力與政治的參與度。人民的聲音—探戈,也沈默了。而且由於美國文化出現,主要是透過有聲電影的出現,探戈(脫離了現實生活)變成了專家研究的主題,也才有以這種藝術形式為主題的歷史研究作品出現。
同時,在1930年代,一種聲音被聽到了,它強而有力、苦澀、具原創性,唱著腓尼基城的買賣、冷漠與缺乏道德,以及無神論的百姓,這正是 Enrique Santos Discepolo的聲音,他以「探戈的哲學家」著稱,並且成為Les Temps Modernes雜誌的研究主題:「二十世紀是一個垃圾堆,無人能否認。我們住在妓院裡。不要求的人就得不到,不偷的人就是傻子。」
1940-1955年:探戈的復興
探戈復興於1930年代晚期,當時工人階級在政治上再度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在舞蹈大廳裡,群眾在典禮上慶祝其社會地位的提升。探戈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新的媒體,例如電影、廣播與唱片,都讓它更加受歡迎。如此一來也為傑出的樂隊領導人開啟了新的發展途徑,他們包括了Fresedo, De Caro, D'Arienzo, Di Sarli, Pugliese等。接著也出現了新一代的音樂家,其中以Anibal Troilo最具開創性。
同時也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轉變,因而使得探戈的主題有了新的發展,讓探戈脫離原本的環境—貧民區。新的作詞家擁有多種不同的背景,他們具有大學程度的才智,例如Catulo Castillo,甚至具有教師身分,如Homero Exposito與Homero Manzi。郊區市街的方言Lunfardo也不再使用,新的作詞者以更強的風格與文學目的而寫作。
當孕育探戈的貧民區消失,布宜諾斯-艾利斯又有了神話般空間的新主題。探戈成了老一輩的人回想那個年輕時代生活過如今卻已經不存在的城鎮的共同記憶。 在1940年代,探戈歌手喚醒人們對過去的情感,如今探戈純粹只是鄉愁。
「他們年輕歲月的貧民區似乎與探戈的基本元素及特性相關連,但這只是作詞家部份的回憶,並非現實。」(Matamoro說道)
這時,新浪潮的音樂家已經發展出個人風格的「現代派」音樂,主要有兩大源流:Salgan與Piazzolla。Salgan用近了一切來裝點探戈音樂,包括了拉威爾(Ravel,印象派作曲家)、爵士樂、森巴舞(Samba),以及巴西的米隆加舞(Milonga)。而此時Piazzolla正在 Anibal Troilo的樂團中演奏。
「Puglises是探戈中的『貝西伯爵』(Count Basie),而Horacio Salgan則是『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Claude Fleouter如此表示)
1946年裴隆夫人(Eva Peron)取得政權,她提倡通俗文化,特別偏愛探戈。因此就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探戈的創造力又達到巔峰。1952年隨著裴隆夫人逝世,探戈不再是聚光燈的焦點,只得退居角落。
外國(主要是美國)文化的再度入侵阿根廷。不像探戈一樣貼身,而以手臂的距離而舞的搖滾樂成為新的流行風潮。探戈只能存活在少有人光臨的狹小空間中。
1960年代初期年輕的一輩重新發掘傳統的音樂形式,復興了Portena音樂(與探戈近似的音樂),並且吸引了少數一些人追隨Piazzolla以及Rovira等人的前衛實驗。
(全文譯自Tango Argentino CD專集,Altantic 7567-81636-2)by 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