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辈子还想当女人吗?
最近我在看《你正常吗?》,这是一档大型调查真人秀的节目。记得有一期节目问了一个问题:“下辈子想做男人还是女人?”调查的结果显示:59%的人表示下辈子想做男人,72%的男人表示下辈子还想继续做男人,55%的女人表示下辈子也想做男人。
参与调查的网友有800万,所以我觉得节目中得出的一些调查数据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为什么女人们下辈子那么想做男人,而不想继续做女人?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别,女性很容易对男性的强壮以及各种生理状况产生妒忌,于是产生了试图成为男性的性别困扰。3至5岁的女孩有无意识的阴茎羡慕(这一时期最明显),这是女孩性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因为社会的构成中,时常造成了女性的无力感。
结合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弗洛伊德也许是对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想如果我是男孩该多好啊,我确确实实只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中国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度,尤其是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身边的很多家庭特别想生男孩,可是前几胎生的都是女孩,于是将超生的女孩送给没有孩子的人家,为继续生男孩留一个名额。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阿姨,某某大婶一出生就遭到亲生父母的抛弃,她是养父母从哪里捡来或者抱来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某某叔叔,某某舅舅是抱养来的。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又有很多个孩子上学,辍学的往往是女孩,受教育的权利是按照性别来选择,而不是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的家庭女孩上到初中毕业就不让念书了,即便她成绩优秀,而男孩即便成绩很差,家里也会为他花钱买一所高中。在分担家务方面也是如此,女孩放学之后要帮忙做许多家务,男孩则可以尽情地玩耍。我自己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帮助妈妈干那没玩没了的家务,同时伴随着父母的教导:“你是女孩子,如果不会干家务,以后怎么嫁人?我们这是为了你好。”我了解到广东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严重,常常有姐姐或者妹妹被父母要求打工赚钱供家中的男孩上大学,甚至还要为他买房、准备彩礼娶老婆之类的。
我是85后的女生,看到的这些社会现实就已经足够残酷了。可是我从我奶奶那里听到更多更残酷的事情。她说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B超不能早早知道胎儿的性别,当生出女婴的时候,接生婆直接将孩子按到水盆中淹死,或者丢进尿桶里溺毙,也有将女孩活活饿死或者抛弃荒野的。类似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在继续,只是手段不同,变得更高科技罢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西婴幼儿中,男女比例高达136.8:100。据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80后”的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而“70后”的“剩男现象”则更为严重,非婚人口男女比例达到206:100。有趣又讽刺的是,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关注点一直在男性的婚恋问题上,担心越来越多的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担心光棍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却没有看到另一个侧面:重男轻女思想所具有的残忍与血腥,有多少女性生命被人为地扼杀,这些数字都是沾满鲜血的,女性生命不是被堕胎,就是生下来后被抛弃,被杀害。
我认识很多女性,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而感到深深自卑和恐惧。有个女生给我写信:“伯伯、叔叔们生的都是男孩,只有我父母生了一个女孩,妈妈因为生了我,被爷爷奶奶看不起,爷爷奶奶一直都偏心哥哥和弟弟们,小的时候,如果我和他们吵架或者争抢东西,无论谁对谁错,挨骂和被打的人总是我,而妈妈也经常怪我那不是男孩,我感到很委屈,很痛苦,曾经因为自己是个女孩想过自杀。”
还有一个女孩和我说:“小的时候,我妈告诉我当初差一点就没有我,因为我妈怀着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去做了B超,说是女孩,当时我爸爸和爷爷奶奶们都想让我妈打掉孩子,是我妈一直坚持才把我生下来。所以,我小的时候很恨我的爸爸和爷爷奶奶,也很害怕他们会不要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生活在恐惧中,担心家里人随时会抛弃我。”
在出生权方面,中国的男女就已经如此不平等了,其他的受教育权,就业权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女孩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到的歧视和不公对待在她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即便她们后来长大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职业女性,但是在她们的潜意识里依然自卑,依然有着强烈的恐惧,那是被抛弃、被伤害甚至被杀害的恐惧。所以,不难想象,有这样不安与恐惧的女性怎么会希望自己下辈子还做女人呢?只有感到幸福的女人愿意下辈子还要继续做女人。
实际上,重男轻女是个诅咒,它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会将伤害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我有个朋友结婚多年,一直抗拒怀孕,她的母亲在她小的时候给她很多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伤害,导致她内心感到不快乐和不幸福。一方面她的童年没有得到过快乐,担心生个孩子会和自己一样经历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她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没有办法给孩子充分的爱,因为她的内心是如此的不安。心理健康的基础,是一个好的母婴关系,如果一位母亲很没有安全感,养育的孩子很难不出心理问题。而我的这个朋友的母亲之所以无法给自己孩子爱,是因为她的母亲也没有给她爱,她在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自杀了,养母对她经常打骂。她的亲生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妾,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婚后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就像心理专家武志红说的那样:“一个如此重男轻女的国度,只能收获这个结果,因无数女性的内心是充满恐惧与自卑的,她们难以成为好妈妈。于是,她们的孩子,势必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据说,法国女人被问到下辈子是否愿意继续当女人,大多数人都会很开心地答:还想继续做女人,因为当女人很幸福。也许哪一天中国真正能够给予女性足够的平等和尊重,真正改写了重男轻女的诅咒,我们的女性感受到的不是不公,不是委屈,不是恐惧,而是幸福时,女性不仅下辈子愿意继续做女人,这辈子也可以当一个好妈妈。
meiya猜,如果你喜欢这一篇,还会喜欢:
《坚定你的闪耀》http://www.douban.com/note/326717702/
-------------------------------------------------
meiya,畅销书作者,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咨询与团体带领时间超过600小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
豆瓣:meiya
微博:meiya慢慢来 http://weibo.com/meiyang86
我的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http://site.douban.com/214956/
微信公众号:meiya (ID: OneStepUp)
合作、预约咨询请直接豆油联系或发邮件到:luohaiying86@163.com
参与调查的网友有800万,所以我觉得节目中得出的一些调查数据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为什么女人们下辈子那么想做男人,而不想继续做女人?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别,女性很容易对男性的强壮以及各种生理状况产生妒忌,于是产生了试图成为男性的性别困扰。3至5岁的女孩有无意识的阴茎羡慕(这一时期最明显),这是女孩性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因为社会的构成中,时常造成了女性的无力感。
结合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弗洛伊德也许是对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想如果我是男孩该多好啊,我确确实实只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中国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度,尤其是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身边的很多家庭特别想生男孩,可是前几胎生的都是女孩,于是将超生的女孩送给没有孩子的人家,为继续生男孩留一个名额。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阿姨,某某大婶一出生就遭到亲生父母的抛弃,她是养父母从哪里捡来或者抱来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某某叔叔,某某舅舅是抱养来的。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又有很多个孩子上学,辍学的往往是女孩,受教育的权利是按照性别来选择,而不是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的家庭女孩上到初中毕业就不让念书了,即便她成绩优秀,而男孩即便成绩很差,家里也会为他花钱买一所高中。在分担家务方面也是如此,女孩放学之后要帮忙做许多家务,男孩则可以尽情地玩耍。我自己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帮助妈妈干那没玩没了的家务,同时伴随着父母的教导:“你是女孩子,如果不会干家务,以后怎么嫁人?我们这是为了你好。”我了解到广东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严重,常常有姐姐或者妹妹被父母要求打工赚钱供家中的男孩上大学,甚至还要为他买房、准备彩礼娶老婆之类的。
我是85后的女生,看到的这些社会现实就已经足够残酷了。可是我从我奶奶那里听到更多更残酷的事情。她说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B超不能早早知道胎儿的性别,当生出女婴的时候,接生婆直接将孩子按到水盆中淹死,或者丢进尿桶里溺毙,也有将女孩活活饿死或者抛弃荒野的。类似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在继续,只是手段不同,变得更高科技罢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西婴幼儿中,男女比例高达136.8:100。据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80后”的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而“70后”的“剩男现象”则更为严重,非婚人口男女比例达到206:100。有趣又讽刺的是,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关注点一直在男性的婚恋问题上,担心越来越多的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担心光棍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却没有看到另一个侧面:重男轻女思想所具有的残忍与血腥,有多少女性生命被人为地扼杀,这些数字都是沾满鲜血的,女性生命不是被堕胎,就是生下来后被抛弃,被杀害。
![]() |
我认识很多女性,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而感到深深自卑和恐惧。有个女生给我写信:“伯伯、叔叔们生的都是男孩,只有我父母生了一个女孩,妈妈因为生了我,被爷爷奶奶看不起,爷爷奶奶一直都偏心哥哥和弟弟们,小的时候,如果我和他们吵架或者争抢东西,无论谁对谁错,挨骂和被打的人总是我,而妈妈也经常怪我那不是男孩,我感到很委屈,很痛苦,曾经因为自己是个女孩想过自杀。”
还有一个女孩和我说:“小的时候,我妈告诉我当初差一点就没有我,因为我妈怀着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去做了B超,说是女孩,当时我爸爸和爷爷奶奶们都想让我妈打掉孩子,是我妈一直坚持才把我生下来。所以,我小的时候很恨我的爸爸和爷爷奶奶,也很害怕他们会不要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生活在恐惧中,担心家里人随时会抛弃我。”
在出生权方面,中国的男女就已经如此不平等了,其他的受教育权,就业权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女孩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到的歧视和不公对待在她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即便她们后来长大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职业女性,但是在她们的潜意识里依然自卑,依然有着强烈的恐惧,那是被抛弃、被伤害甚至被杀害的恐惧。所以,不难想象,有这样不安与恐惧的女性怎么会希望自己下辈子还做女人呢?只有感到幸福的女人愿意下辈子还要继续做女人。
实际上,重男轻女是个诅咒,它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会将伤害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我有个朋友结婚多年,一直抗拒怀孕,她的母亲在她小的时候给她很多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伤害,导致她内心感到不快乐和不幸福。一方面她的童年没有得到过快乐,担心生个孩子会和自己一样经历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她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没有办法给孩子充分的爱,因为她的内心是如此的不安。心理健康的基础,是一个好的母婴关系,如果一位母亲很没有安全感,养育的孩子很难不出心理问题。而我的这个朋友的母亲之所以无法给自己孩子爱,是因为她的母亲也没有给她爱,她在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自杀了,养母对她经常打骂。她的亲生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妾,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婚后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就像心理专家武志红说的那样:“一个如此重男轻女的国度,只能收获这个结果,因无数女性的内心是充满恐惧与自卑的,她们难以成为好妈妈。于是,她们的孩子,势必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据说,法国女人被问到下辈子是否愿意继续当女人,大多数人都会很开心地答:还想继续做女人,因为当女人很幸福。也许哪一天中国真正能够给予女性足够的平等和尊重,真正改写了重男轻女的诅咒,我们的女性感受到的不是不公,不是委屈,不是恐惧,而是幸福时,女性不仅下辈子愿意继续做女人,这辈子也可以当一个好妈妈。
meiya猜,如果你喜欢这一篇,还会喜欢:
《坚定你的闪耀》http://www.douban.com/note/326717702/
![]() |
-------------------------------------------------
meiya,畅销书作者,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咨询与团体带领时间超过600小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
豆瓣:meiya
微博:meiya慢慢来 http://weibo.com/meiyang86
我的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http://site.douban.com/214956/
微信公众号:meiya (ID: OneStepUp)
合作、预约咨询请直接豆油联系或发邮件到:luohaiying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