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Giorgio Agamben《思想的潜能》
潜能,hexis,源自echo,"持有”之意。缺乏西语工具,就犹如瞎子带着手套摸象。
《潜能》即以这篇不长的《思想的潜能》来命名。
一、恩赐与拯救
持有——潜能(丧失的持有)——非潜能——没有什么是非潜能的
一再的否定、递进、再次否定,西方哲人在这种摔打中淬炼着自己的思想。不过Agamben以来自亚里士多德文本所暗示的潜能的先验恩赐来获得思想的拯救怕是一种缘木求鱼。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二、丧失的持有
Aganmben没有说出的话是:他藉由亚里士多德晦涩的潜能概念再次谈论了传统的主题:主 - 客体关系。在亚里士多德 - Aganmben那里潜能不是持有、拥有,而是丧失。是主体的丧失的持有。是阙如的在场。据Aganmben说这是人类这种生物的功能。拥有或丧失、光明或黑暗。
这仍然是以主体解释客体,以客体给出主体。
三、先验
阿甘本提出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和《形而上学》中把潜能和现实并置起来,留下了光与黑暗、现实与潜能、在场与缺失的哲学遗产。
这种潜能便是一种先验所能,在康德那里体系化。
亚里士多德谈到颜色与透明。显然,亚里士多德的非见是相对于可见的颜色的透明,合起来,对应于物理世界,而这个物理世界对应于感觉 - 灵魂。我的非见是感知与非感知,或者说是选择与未选择。对于前者,主体+客体,颜色+透明,感觉+灵魂构成了世界。雅力士多得完成了他解释世界的任务。对于后者,客体混沌,主体“唯”一,唯有否弃有限主体,才能抵达客体,抵达混沌,再由此返还至新“主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补充了作为潜能的黑暗。如果透明的本质类似于光,那么黑暗的本质就是潜能。这一条线被康德的认识论发扬光大。
四、非主体
“如果持有hexis是一种持有者与被持有者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有’这一持有是不可能的”
也即我们不能拥有有。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已有东西的占有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无限了。“
所以Aganmben得出了后现代性的结论——对一种潜能的hexis不能反过来被持有,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主体的不可能性,也即自我反思的意识的不可能性。
五、潜能,不是自由。但自由问题不是一个语义学问题。
潜能不是不能而是能不。可以将“能不”理解为自由吗?
Aganmben在逻辑模态和语意学中消遁,并没能穿透亚里士多德的主—客藩篱。
在我看来,现代自由问题的根基不是一个有关潜能的语意含混的本性的问题,自由无可寻觅。
能与“能不”构成亚里士多德和Aganmben 所说的潜能。潜能并非能与“不能”。他并以一个双重否定“不 - 不实现的潜能,才是真正的潜能”来结束他的论述。走进潜能才得拯救。
如果拯救不意味着自由的话,那么我同意这个表述。
我们能活,但能不 - 活吗?能不 - 不活吗?如果我们能不 - 不活,那么我们自由了。在这个意义上Aganmben得救。
六、潜在
潜能(potenza)似乎就是Deleuze的潜在(virtual)?
而Deleuze先验的意味更浓。virtual,潜在或虚拟,并不仅仅提供一个先验性功能,以”能不“保证”能';而是生成实在actual,笼罩宇宙,这就是时间和记忆。时间 - 晶体。这是一种德勒兹式的”潜在“的丰盈。唯此丰盈,区别开了德勒兹与Aganmben以及亚里士多德。
《潜能》即以这篇不长的《思想的潜能》来命名。
一、恩赐与拯救
持有——潜能(丧失的持有)——非潜能——没有什么是非潜能的
一再的否定、递进、再次否定,西方哲人在这种摔打中淬炼着自己的思想。不过Agamben以来自亚里士多德文本所暗示的潜能的先验恩赐来获得思想的拯救怕是一种缘木求鱼。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二、丧失的持有
Aganmben没有说出的话是:他藉由亚里士多德晦涩的潜能概念再次谈论了传统的主题:主 - 客体关系。在亚里士多德 - Aganmben那里潜能不是持有、拥有,而是丧失。是主体的丧失的持有。是阙如的在场。据Aganmben说这是人类这种生物的功能。拥有或丧失、光明或黑暗。
这仍然是以主体解释客体,以客体给出主体。
三、先验
阿甘本提出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和《形而上学》中把潜能和现实并置起来,留下了光与黑暗、现实与潜能、在场与缺失的哲学遗产。
这种潜能便是一种先验所能,在康德那里体系化。
亚里士多德谈到颜色与透明。显然,亚里士多德的非见是相对于可见的颜色的透明,合起来,对应于物理世界,而这个物理世界对应于感觉 - 灵魂。我的非见是感知与非感知,或者说是选择与未选择。对于前者,主体+客体,颜色+透明,感觉+灵魂构成了世界。雅力士多得完成了他解释世界的任务。对于后者,客体混沌,主体“唯”一,唯有否弃有限主体,才能抵达客体,抵达混沌,再由此返还至新“主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补充了作为潜能的黑暗。如果透明的本质类似于光,那么黑暗的本质就是潜能。这一条线被康德的认识论发扬光大。
四、非主体
“如果持有hexis是一种持有者与被持有者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有’这一持有是不可能的”
也即我们不能拥有有。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已有东西的占有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无限了。“
所以Aganmben得出了后现代性的结论——对一种潜能的hexis不能反过来被持有,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主体的不可能性,也即自我反思的意识的不可能性。
五、潜能,不是自由。但自由问题不是一个语义学问题。
潜能不是不能而是能不。可以将“能不”理解为自由吗?
Aganmben在逻辑模态和语意学中消遁,并没能穿透亚里士多德的主—客藩篱。
在我看来,现代自由问题的根基不是一个有关潜能的语意含混的本性的问题,自由无可寻觅。
能与“能不”构成亚里士多德和Aganmben 所说的潜能。潜能并非能与“不能”。他并以一个双重否定“不 - 不实现的潜能,才是真正的潜能”来结束他的论述。走进潜能才得拯救。
如果拯救不意味着自由的话,那么我同意这个表述。
我们能活,但能不 - 活吗?能不 - 不活吗?如果我们能不 - 不活,那么我们自由了。在这个意义上Aganmben得救。
六、潜在
潜能(potenza)似乎就是Deleuze的潜在(virtual)?
而Deleuze先验的意味更浓。virtual,潜在或虚拟,并不仅仅提供一个先验性功能,以”能不“保证”能';而是生成实在actual,笼罩宇宙,这就是时间和记忆。时间 - 晶体。这是一种德勒兹式的”潜在“的丰盈。唯此丰盈,区别开了德勒兹与Aganmben以及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