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费德勒:王者登顶 (完整)
略作整理,发一个完整版。
1.
决赛之前,不愿意多作评论。话说多了,害怕有违天意。呵呵。听着迷信,可是迷信也不见得没有道理。回头想想费德勒的法网,是不是冥冥之中也自有安排?十年前阿加西历尽职业生涯的峰回路转,在罗兰加洛斯成就全满贯,十年之后,他不谈技术,不谈经验,不谈意志,反反复复地说来说去的是一个命中注定(destiny)。这难道全无道理?说来这或者是费德勒夺冠的最佳注脚?之后,阿加西说,'Roger deserves it more than I did'. 呵呵。这才是对费德勒后天努力的认可。不经意地这里说出的是阿加西对费德勒法网夺冠的理解。于温网,于法网,于澳网,这些生来就是费德勒的曩中之物,但法网,却非费德勒一人之力所能为之。他法网登顶,可谓实至名归。但若一生与罗兰加洛斯桂冠无缘,也并非一种不可接受的安排。
法网半决赛,索德林三比二艰难取胜冈萨雷斯,说来,他输掉那场比赛也不奇怪。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的感觉:索德林和费德勒球风相克。纳达尔的球是强烈的上旋。当索德林把纳豆压制在底线五米之外,纳达尔的回球变成速度并不快的半高球,往往落在发球区之内。这非常适合索德林的挥拍风格。此外,纳豆在球的下落期击球,这其实给了并不以移动见长的索德林更多的时间。冈萨雷斯则以大力的平球见长,速度快,球落地前冲,贴地面飞行。索德林对这类球的处理,至少从对冈萨雷斯的比赛来看,并不擅长。费德勒的球风则在纳豆和冈萨雷斯之间。有上旋,同时又不乏速度。更关键的是他回球是在球的上升期,并且在当今网坛,或者古今网坛,又有谁能比他更好地控制落点?两者相加,索德林不仅被剥夺了时间,更要以更多的移动来应付自己并不舒服的球路。从技术理论上分析,费德勒应该胜券在握。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爆发了的索德林,无所萦怀,倾力一搏。费德勒?则将背负整个网球生涯,或者网球历史周旋于红土场上。所以这究竟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在赛前还是不想也罢。其实,如果费德勒失利,那水银泻地一样的失落,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担负呢。
2.
有关比赛,大家或者在电视上,或者在现场(呵呵)都看到了。说几点让我很有感触的地方。
刺头泼辣如索德林者,终于众望所归地紧张了,在全世界都注视着的巴黎的星期天的下午。于索德林相反,费德勒的首盘表现则近乎完美,似乎昭示一切都将如计划进行,无惊无险。比赛的关键在第二盘的抢七,费德勒再现三年前的巅峰状态。赛后有人评论说,他的四个ace球,犹如给法网盖棺定论的四颗钉子。费德勒第三盘破发属于把握不算机会的机会。最后,瑞士人最后发球局,他自己的话说,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比赛,内心期待用ace解决问题,或者瑞典人犯四个错误,白送四分。费德勒终究是费德勒,最后一局的“淡定”,让人叹为观止。
巴黎的天气先是晴,然后阴,比赛以后开始断续地下雨,清冷异常。第三盘,裁判已经认真考虑如果两个人打成五比五,则要暂停比赛,星期一再恢复。于费德勒而言,这会是怎样的煎熬?
第二盘,那个从看台上跳下来的小子,冲到费德勒身边要给他戴帽子。费德勒则不声不响,要躲,却没有完全躲开。我对电视上他闪避的镜头印象尤其深刻,没有抗争,甚至显得有太多的无助与脆弱。于费德勒而言,这不是第一次。他甚至提到从前在温网和一个冲进场地的家伙的对话。对方说,对不起,我不得不来这么一出。费德勒说,好吧,只要你别碰我就成。保安没有在第一时间阻止入侵者,广受批评。后来那个冲上来扑到对方的保安则广受赞扬,有人则乐不可支地称,看网球比赛附带看了一场红土橄榄球。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费德勒不向裁判请求一到两分钟的暂停时间,来“淡定”一下。他赛后承认,比赛节奏被打乱了一下。呵呵。如果最终因为这个与冠军无缘,又会是怎样的煎熬?一生不可解脱。后来我从别的报道当中,证实了一些感觉。那个时候的费德勒的确是受了惊吓的样子,甚至有人奇怪当时为什么他没有用球拍至少来防身,暴揍那个家伙一顿。这似乎都说明费德勒场下是个很温顺的人。而他只需要大约10分钟,就从这种被恐吓的状态中恢复,也可见心态的确非同一般。
一般观众看决赛,都为弱者加油,说来是想看五盘大战。但决赛,观众从头到尾都站在费德勒一边,大家都一心一意盼望他创造历史。想来可以理解。瑞士人风采翩翩,球风则完美优雅,在巴黎的蓝天红土之间,则很受伤,又很倔强。这是怎样动人的一种形象呀。与此相对,法国人不喜欢那个西班牙人夺冠。西班牙的天才舅舅为此很不平衡。红土之王说,他最倾情的是温布尔敦的那片绿草地。呵呵。相互不待见。不过,温网的绿草的确魅力无尽,费德勒幼年的梦不也睡在那里么。
索德林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谦虚幽默,他说,费德勒给他上了一堂网球课。这句话让我心里一声叹息。我甚至觉着索德林由衷地喜欢费德勒。相比较赛场上磨稽里带着莫名其妙的纳豆,费德勒则坦率利落地多,这应该很对索德林的胃口。我想,索德林应该不介意输给费德勒,如果输给他能让对方成就历史性的心愿,输了也没什么不高兴的。这是索德林大气的一面。
费德勒颁奖仪式上,最动人的一句话是,"...and my lovely wife, who is pregnant."
3.
网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造物主以近百年的积累造就了费德勒,给了他完美的体格和臻于化境的协调能力,在此基础上是冠绝古今的正手,轻灵轻扬的步伐,让凡间大开眼界的意识和风一样的速度。他在球场上每一次触球,都几乎是定义网球教材的经典。动作是如此正确,所以舒展自如,正因为舒展自如,动作也从来如此正确。与这种唯美的基调一致,费德勒的反手只有一个选择,单手。纵横网球百年历史,这不成其为一个弱点,直到造物主又把一个少年放落在西班牙的马洛卡,给了他一身肌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志,还有一个古怪的天才舅舅。
纳豆天生是个右撇子,小时候双手持拍。他长得足够大,正手击球的时候需要把一只手从球拍上拿开,阴谋的托尼舅舅唆使他把右手放开。此外,阴谋的托尼舅舅是个乒乓球爱好者,在俱乐部里老拿冠军,对欧洲弧圈球那一套东西再熟悉不过。于是他唆使外甥击球的时候,球拍更多的向上挥,而不是向前。这样就诞生了一个左手持拍,打强烈上旋球的跑不死的少年。他十七岁的时候,在网球场上站到了瑞士天才的另外一端,接下来则一成不变地用左手正手抡起黄色小球,一根筋到死击打到瑞士人的反手角。他赢了那场比赛,也从此诞生了网球史上可能是最经典的巅峰对弈:费德勒 vs 纳达尔。嗯,如果说费德勒是针对网球设计的天才,那纳豆则是针对费德勒设计的机器。
早年费德勒赢球,正所谓一骑绝尘,与他而言,意志力应该是毫无必要的一种东西,顶多是在大赛赛点的时候,需要那么一点,来保持淡定。天王意气风发的时候,偶尔也拽那么几下,说几句狂妄又真实的话,比如说,你们现在见证的就是不同凡响,等等等等。费德勒最早输给纳豆,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于他而言,纳豆的网球稀奇古怪。以经典的网球标准来分析,他打球从头到尾就没有对的地方。大概是在2005/2006年的时候,费德勒对纳豆连胜若干场,以至于他以为参透了纳豆。但事情的发展绝非他所能想象。西班牙人在红土上势不可挡,于罗兰加洛斯的掌控渐渐水泼不进。瑞士人则从2008年开始,陡然从巅峰滑落。六月,在纳豆的后院受了侮辱,七月,则在自己的后院又被掠夺,转过头来的一月,在自己的前院,则惨痛到哭成一个孩子。接下来又是巴黎,五年来一如既往的脏兮兮的红土,一如既往蓝莹莹的天,和时而光顾的冷清清的雨。天王身后不再有鼓噪喧嚣的天下球迷的期待,身前则是可能一生无缘法网桂冠的沉甸甸的巨大空白。所谓坠落凡间的精灵呵,大概如此。
4.
Nike 对费德勒形象的塑造,即便是不能比肩乔丹,比老虎可要成功的多。与费德勒本身的贵族气质相应,我们看到一个经典式的时尚。而赛场外的费德勒,也时髦得很,他和vogue的首席主编是好得不得了的朋友。除此以外,我读到过好多报道,称赞瑞士人脾气人缘都好。他讲四国语言,新闻发布会上,一般记者用哪种语言提问,他用哪种语言回答,对媒体很亲切,有求必应。而且他对球童和赛事的打工人员,也异乎寻常地友善。费德勒在他的巅峰时代,对男子网坛的统治有君临天下的成就,却没有君临天下的霸气,相反,举重若轻,神定气闲,行云流水,而我总觉着他甚至是把网球提高到一个精致的高度。澳网他大哭一场,我渐渐看到好多评论,说他女生气甚重,呵呵,和气质形象并不相左,不过我更倾向于用的词是--儒雅。
有时候我总禁不住想,纳豆似乎更是一个草莽英雄。穿个网球衫要露着膀子,说一口蹩脚的英文,发球的时候歪着嘴,而且默默唧唧,众目睽睽自顾自扯自己的裤衩,喝完水两个瓶子要放齐,球拍下面一定要垫上毛巾,等等等等。但就是这些真毛病和假毛病的背后,自有舍我其谁的霸气。纳豆的网球从来是争,而费德勒的网球则从来是取。两个人世界似乎毫无交叉。可如今的费德勒,既然取之不得,又要怎样?如贵族一般地归隐,还是如纳豆一样得抗争?
这正是今年法网最大的意义所在。费德勒登上男子网坛十年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他的另外一个侧面,坚韧,耐心,不屈不挠,信念铮铮。此外,我还觉着法网对费德勒的最大挑战,不是他艰难战胜的任何一个对手,倒是纳豆在第四轮爆冷出局。过往三年,费德勒首先争取的是一个对决纳豆的机会,其次才是捧起奖杯的若干希望,而如今忽然间变成和桂冠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成,是成为历史最佳的绝顶荣耀,败,则是一生扼腕的万丈惆怅。这四面楚歌一般的压力,没有王者的胸襟,如何承受?而这样的一个费德勒,在压力下成长,在汗水中抗争。这早就存在于他的精神气质,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他挥洒自如的统治,因而浑然不觉?还是说从2008年倒在澳网决赛之外,历尽心路苦难以后的大器终成?
不管答案是哪一个,都不重要。因为费德勒只有一个。而且,无论费德勒法网以后的网球生涯会更加辉煌,抑或更加崎岖,也不重要。费德勒注定会成为网球史上的一个符号,而这一符号的意义不仅在于凌驾众生的天赋,更在于掌控天赋的凌驾众生的意志与信念。费德勒的存在早就不在于打破多少个纪录,赢得多少个大满贯,而是完成对这个符号的诠释,从而完成自己。而他法网登顶的意义也正在于,他从一个来自天国的王者,成就为一个人间的王者,或者说,费德勒,终于成就费德勒。
1.
决赛之前,不愿意多作评论。话说多了,害怕有违天意。呵呵。听着迷信,可是迷信也不见得没有道理。回头想想费德勒的法网,是不是冥冥之中也自有安排?十年前阿加西历尽职业生涯的峰回路转,在罗兰加洛斯成就全满贯,十年之后,他不谈技术,不谈经验,不谈意志,反反复复地说来说去的是一个命中注定(destiny)。这难道全无道理?说来这或者是费德勒夺冠的最佳注脚?之后,阿加西说,'Roger deserves it more than I did'. 呵呵。这才是对费德勒后天努力的认可。不经意地这里说出的是阿加西对费德勒法网夺冠的理解。于温网,于法网,于澳网,这些生来就是费德勒的曩中之物,但法网,却非费德勒一人之力所能为之。他法网登顶,可谓实至名归。但若一生与罗兰加洛斯桂冠无缘,也并非一种不可接受的安排。
法网半决赛,索德林三比二艰难取胜冈萨雷斯,说来,他输掉那场比赛也不奇怪。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的感觉:索德林和费德勒球风相克。纳达尔的球是强烈的上旋。当索德林把纳豆压制在底线五米之外,纳达尔的回球变成速度并不快的半高球,往往落在发球区之内。这非常适合索德林的挥拍风格。此外,纳豆在球的下落期击球,这其实给了并不以移动见长的索德林更多的时间。冈萨雷斯则以大力的平球见长,速度快,球落地前冲,贴地面飞行。索德林对这类球的处理,至少从对冈萨雷斯的比赛来看,并不擅长。费德勒的球风则在纳豆和冈萨雷斯之间。有上旋,同时又不乏速度。更关键的是他回球是在球的上升期,并且在当今网坛,或者古今网坛,又有谁能比他更好地控制落点?两者相加,索德林不仅被剥夺了时间,更要以更多的移动来应付自己并不舒服的球路。从技术理论上分析,费德勒应该胜券在握。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爆发了的索德林,无所萦怀,倾力一搏。费德勒?则将背负整个网球生涯,或者网球历史周旋于红土场上。所以这究竟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在赛前还是不想也罢。其实,如果费德勒失利,那水银泻地一样的失落,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担负呢。
2.
有关比赛,大家或者在电视上,或者在现场(呵呵)都看到了。说几点让我很有感触的地方。
刺头泼辣如索德林者,终于众望所归地紧张了,在全世界都注视着的巴黎的星期天的下午。于索德林相反,费德勒的首盘表现则近乎完美,似乎昭示一切都将如计划进行,无惊无险。比赛的关键在第二盘的抢七,费德勒再现三年前的巅峰状态。赛后有人评论说,他的四个ace球,犹如给法网盖棺定论的四颗钉子。费德勒第三盘破发属于把握不算机会的机会。最后,瑞士人最后发球局,他自己的话说,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比赛,内心期待用ace解决问题,或者瑞典人犯四个错误,白送四分。费德勒终究是费德勒,最后一局的“淡定”,让人叹为观止。
巴黎的天气先是晴,然后阴,比赛以后开始断续地下雨,清冷异常。第三盘,裁判已经认真考虑如果两个人打成五比五,则要暂停比赛,星期一再恢复。于费德勒而言,这会是怎样的煎熬?
第二盘,那个从看台上跳下来的小子,冲到费德勒身边要给他戴帽子。费德勒则不声不响,要躲,却没有完全躲开。我对电视上他闪避的镜头印象尤其深刻,没有抗争,甚至显得有太多的无助与脆弱。于费德勒而言,这不是第一次。他甚至提到从前在温网和一个冲进场地的家伙的对话。对方说,对不起,我不得不来这么一出。费德勒说,好吧,只要你别碰我就成。保安没有在第一时间阻止入侵者,广受批评。后来那个冲上来扑到对方的保安则广受赞扬,有人则乐不可支地称,看网球比赛附带看了一场红土橄榄球。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费德勒不向裁判请求一到两分钟的暂停时间,来“淡定”一下。他赛后承认,比赛节奏被打乱了一下。呵呵。如果最终因为这个与冠军无缘,又会是怎样的煎熬?一生不可解脱。后来我从别的报道当中,证实了一些感觉。那个时候的费德勒的确是受了惊吓的样子,甚至有人奇怪当时为什么他没有用球拍至少来防身,暴揍那个家伙一顿。这似乎都说明费德勒场下是个很温顺的人。而他只需要大约10分钟,就从这种被恐吓的状态中恢复,也可见心态的确非同一般。
一般观众看决赛,都为弱者加油,说来是想看五盘大战。但决赛,观众从头到尾都站在费德勒一边,大家都一心一意盼望他创造历史。想来可以理解。瑞士人风采翩翩,球风则完美优雅,在巴黎的蓝天红土之间,则很受伤,又很倔强。这是怎样动人的一种形象呀。与此相对,法国人不喜欢那个西班牙人夺冠。西班牙的天才舅舅为此很不平衡。红土之王说,他最倾情的是温布尔敦的那片绿草地。呵呵。相互不待见。不过,温网的绿草的确魅力无尽,费德勒幼年的梦不也睡在那里么。
索德林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谦虚幽默,他说,费德勒给他上了一堂网球课。这句话让我心里一声叹息。我甚至觉着索德林由衷地喜欢费德勒。相比较赛场上磨稽里带着莫名其妙的纳豆,费德勒则坦率利落地多,这应该很对索德林的胃口。我想,索德林应该不介意输给费德勒,如果输给他能让对方成就历史性的心愿,输了也没什么不高兴的。这是索德林大气的一面。
费德勒颁奖仪式上,最动人的一句话是,"...and my lovely wife, who is pregnant."
3.
网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造物主以近百年的积累造就了费德勒,给了他完美的体格和臻于化境的协调能力,在此基础上是冠绝古今的正手,轻灵轻扬的步伐,让凡间大开眼界的意识和风一样的速度。他在球场上每一次触球,都几乎是定义网球教材的经典。动作是如此正确,所以舒展自如,正因为舒展自如,动作也从来如此正确。与这种唯美的基调一致,费德勒的反手只有一个选择,单手。纵横网球百年历史,这不成其为一个弱点,直到造物主又把一个少年放落在西班牙的马洛卡,给了他一身肌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志,还有一个古怪的天才舅舅。
纳豆天生是个右撇子,小时候双手持拍。他长得足够大,正手击球的时候需要把一只手从球拍上拿开,阴谋的托尼舅舅唆使他把右手放开。此外,阴谋的托尼舅舅是个乒乓球爱好者,在俱乐部里老拿冠军,对欧洲弧圈球那一套东西再熟悉不过。于是他唆使外甥击球的时候,球拍更多的向上挥,而不是向前。这样就诞生了一个左手持拍,打强烈上旋球的跑不死的少年。他十七岁的时候,在网球场上站到了瑞士天才的另外一端,接下来则一成不变地用左手正手抡起黄色小球,一根筋到死击打到瑞士人的反手角。他赢了那场比赛,也从此诞生了网球史上可能是最经典的巅峰对弈:费德勒 vs 纳达尔。嗯,如果说费德勒是针对网球设计的天才,那纳豆则是针对费德勒设计的机器。
早年费德勒赢球,正所谓一骑绝尘,与他而言,意志力应该是毫无必要的一种东西,顶多是在大赛赛点的时候,需要那么一点,来保持淡定。天王意气风发的时候,偶尔也拽那么几下,说几句狂妄又真实的话,比如说,你们现在见证的就是不同凡响,等等等等。费德勒最早输给纳豆,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于他而言,纳豆的网球稀奇古怪。以经典的网球标准来分析,他打球从头到尾就没有对的地方。大概是在2005/2006年的时候,费德勒对纳豆连胜若干场,以至于他以为参透了纳豆。但事情的发展绝非他所能想象。西班牙人在红土上势不可挡,于罗兰加洛斯的掌控渐渐水泼不进。瑞士人则从2008年开始,陡然从巅峰滑落。六月,在纳豆的后院受了侮辱,七月,则在自己的后院又被掠夺,转过头来的一月,在自己的前院,则惨痛到哭成一个孩子。接下来又是巴黎,五年来一如既往的脏兮兮的红土,一如既往蓝莹莹的天,和时而光顾的冷清清的雨。天王身后不再有鼓噪喧嚣的天下球迷的期待,身前则是可能一生无缘法网桂冠的沉甸甸的巨大空白。所谓坠落凡间的精灵呵,大概如此。
4.
Nike 对费德勒形象的塑造,即便是不能比肩乔丹,比老虎可要成功的多。与费德勒本身的贵族气质相应,我们看到一个经典式的时尚。而赛场外的费德勒,也时髦得很,他和vogue的首席主编是好得不得了的朋友。除此以外,我读到过好多报道,称赞瑞士人脾气人缘都好。他讲四国语言,新闻发布会上,一般记者用哪种语言提问,他用哪种语言回答,对媒体很亲切,有求必应。而且他对球童和赛事的打工人员,也异乎寻常地友善。费德勒在他的巅峰时代,对男子网坛的统治有君临天下的成就,却没有君临天下的霸气,相反,举重若轻,神定气闲,行云流水,而我总觉着他甚至是把网球提高到一个精致的高度。澳网他大哭一场,我渐渐看到好多评论,说他女生气甚重,呵呵,和气质形象并不相左,不过我更倾向于用的词是--儒雅。
有时候我总禁不住想,纳豆似乎更是一个草莽英雄。穿个网球衫要露着膀子,说一口蹩脚的英文,发球的时候歪着嘴,而且默默唧唧,众目睽睽自顾自扯自己的裤衩,喝完水两个瓶子要放齐,球拍下面一定要垫上毛巾,等等等等。但就是这些真毛病和假毛病的背后,自有舍我其谁的霸气。纳豆的网球从来是争,而费德勒的网球则从来是取。两个人世界似乎毫无交叉。可如今的费德勒,既然取之不得,又要怎样?如贵族一般地归隐,还是如纳豆一样得抗争?
这正是今年法网最大的意义所在。费德勒登上男子网坛十年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他的另外一个侧面,坚韧,耐心,不屈不挠,信念铮铮。此外,我还觉着法网对费德勒的最大挑战,不是他艰难战胜的任何一个对手,倒是纳豆在第四轮爆冷出局。过往三年,费德勒首先争取的是一个对决纳豆的机会,其次才是捧起奖杯的若干希望,而如今忽然间变成和桂冠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成,是成为历史最佳的绝顶荣耀,败,则是一生扼腕的万丈惆怅。这四面楚歌一般的压力,没有王者的胸襟,如何承受?而这样的一个费德勒,在压力下成长,在汗水中抗争。这早就存在于他的精神气质,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他挥洒自如的统治,因而浑然不觉?还是说从2008年倒在澳网决赛之外,历尽心路苦难以后的大器终成?
不管答案是哪一个,都不重要。因为费德勒只有一个。而且,无论费德勒法网以后的网球生涯会更加辉煌,抑或更加崎岖,也不重要。费德勒注定会成为网球史上的一个符号,而这一符号的意义不仅在于凌驾众生的天赋,更在于掌控天赋的凌驾众生的意志与信念。费德勒的存在早就不在于打破多少个纪录,赢得多少个大满贯,而是完成对这个符号的诠释,从而完成自己。而他法网登顶的意义也正在于,他从一个来自天国的王者,成就为一个人间的王者,或者说,费德勒,终于成就费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