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现象,给现实的蜂糖
冯唐的文字就像一块蜂糖,喜欢冯唐的人,永远爱他腻得化不开、甜得不像话的那股劲儿,在他们看来,冯唐的文字是一个有绝佳文字天赋的作者挥毫泼墨,随性洒出来的;不喜欢冯唐的人,也是因为他太甜,甜到自恋,好像世界上除了那几个已故的文豪,其余的码字人都在金线以下,不过是小打小闹,“你凭什么?”读者会这么问冯唐。
不论是否喜欢冯唐,文艺圈正悄然涌动并持续许久的“冯唐现象”却不能否认。它变成了一个人是否文艺的标签之一,“你读没读过冯唐”,在文艺圈中的质问并不亚于在文学圈里问“你读没读过莫言”。
与其说很多人喜好冯唐的文字,不如说是冯唐填补了一些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空虚,这些人大多是年轻的白领,初入社会的学生,总体来看,都是对生活还有热情和追求,却碍于种种羁绊无法实现和跳脱的人。平时白领拐弯抹角地工作办事,让冯唐直来直去的文字显得更加纯粹;平时年轻人在水泥的城市丛林间夹缝生存,让冯唐对一座城市的爱和怜惜显得更加温柔;平时人们相亲时用一切可能的指标量化对方,让冯唐对爱情的诗歌显得更加原生。冯唐以他的方式,给了城市中的一群人他们最缺失,也最迫切需求的东西。
从十几岁就写下的小说《欢喜》、到《北京三部曲》、到《不二》和《素女经》,再到《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活着活着就老了》一系列文集和《冯唐诗百首》诗集。冯唐的文字以他固定的好恶,形成了一个气候,描述北京,笼罩北京。当提及“冯唐”二字就有人开始尖叫时,冯唐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作者,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已然成为了一个明星作家。
在这个作者即明星,以粉丝作为第一消费群体的“粉丝经济”时代,有两个人不能不提,郭敬明和韩寒。
如果一位读者钟爱郭敬明,大概要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喜好,或者与意见不合者在网络世界大动干戈,为自己的“教主”踏平所有河山,甚至愿意在电影院包场连刷《小时代》;如果一位读者喜欢韩寒,也许会跟方舟子这样的矫情人士结下梁子,追随韩寒的微博开心地看吐槽,为“全民岳父”的机智点赞,也愿意在同一天叫板电影《小时代3》,无理由地认为《后会无期》格调更高。
在作家“粉丝经济”这个圈中,冯唐是最低调的一个,没有什么新书发布会,也不会搞签售,更少谈及自己电影的进展,除了每天晚上跟粉丝在微博上玩儿一会儿“今宵欢乐多”(活动是冯唐的粉丝拿他的书拍合照,之后@冯唐,冯唐会转发并评论“今宵欢乐多”)他似乎不那么愿意营销自己。其实,从他文字的横冲直撞就能判断出,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打心底里瞧不上那些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他更在乎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让读者内心肿胀,更关心北京城的灵魂归于何处。至于每天的微博互动和微信有的没的推送,不过是陪你们玩儿会儿而已。
冯唐以他独特的方式建立起了每晚微博上的热闹话题,也通过出现在北京簋街大排档和出席趣味相投的个别读书会与粉丝偶遇,偶尔代言一个广告还是极具小资气息的mini汽车。很多人不知道冯唐的本名叫张海鹏,也不清楚他的经历和职位,但就是这种遗世独立让“冯唐现象”巧妙地、慢慢地变成文艺青年的身份标识。无心插柳柳成荫,保持合适的距离,是一个偶像成长起来的必要条件。
然而最近的一条新闻把冯唐的另一个身份暴露于公众眼前——原华润医疗集团CEO。今年4月,宋林被纪委调查之后,华润集团董事长一职由时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任,作为宋林“左右手”的张海鹏(冯唐本名)一度被传将从华润离职,但据传其本人当时予以了否认。3个月后,传言成真。7月2日媒体消息称,华润医疗CEO张海鹏已经正式离职。业界认为与华润动荡、宋林被查等有关。张海鹏透露,未来或将花更多时间用于写作。
有些冯唐的粉丝担心得不得了,也有些喜欢落井下石的阴谋论者终于等到了一片乌云。然而宋林案是否会影响到冯唐,除了内部知情人士,外部无人知晓。仅凭猜测并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有用的信息,只会徒增烦恼。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干脆就一码归一码。带给我们阅读快感的是冯唐,那个下海经商的原华润高管叫张海鹏,这两个名字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就让他们各自留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随万物生长吧。
转载自:http://www.sailingnet.net/sailingnet/4359
不论是否喜欢冯唐,文艺圈正悄然涌动并持续许久的“冯唐现象”却不能否认。它变成了一个人是否文艺的标签之一,“你读没读过冯唐”,在文艺圈中的质问并不亚于在文学圈里问“你读没读过莫言”。
与其说很多人喜好冯唐的文字,不如说是冯唐填补了一些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空虚,这些人大多是年轻的白领,初入社会的学生,总体来看,都是对生活还有热情和追求,却碍于种种羁绊无法实现和跳脱的人。平时白领拐弯抹角地工作办事,让冯唐直来直去的文字显得更加纯粹;平时年轻人在水泥的城市丛林间夹缝生存,让冯唐对一座城市的爱和怜惜显得更加温柔;平时人们相亲时用一切可能的指标量化对方,让冯唐对爱情的诗歌显得更加原生。冯唐以他的方式,给了城市中的一群人他们最缺失,也最迫切需求的东西。
从十几岁就写下的小说《欢喜》、到《北京三部曲》、到《不二》和《素女经》,再到《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活着活着就老了》一系列文集和《冯唐诗百首》诗集。冯唐的文字以他固定的好恶,形成了一个气候,描述北京,笼罩北京。当提及“冯唐”二字就有人开始尖叫时,冯唐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作者,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已然成为了一个明星作家。
在这个作者即明星,以粉丝作为第一消费群体的“粉丝经济”时代,有两个人不能不提,郭敬明和韩寒。
如果一位读者钟爱郭敬明,大概要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喜好,或者与意见不合者在网络世界大动干戈,为自己的“教主”踏平所有河山,甚至愿意在电影院包场连刷《小时代》;如果一位读者喜欢韩寒,也许会跟方舟子这样的矫情人士结下梁子,追随韩寒的微博开心地看吐槽,为“全民岳父”的机智点赞,也愿意在同一天叫板电影《小时代3》,无理由地认为《后会无期》格调更高。
在作家“粉丝经济”这个圈中,冯唐是最低调的一个,没有什么新书发布会,也不会搞签售,更少谈及自己电影的进展,除了每天晚上跟粉丝在微博上玩儿一会儿“今宵欢乐多”(活动是冯唐的粉丝拿他的书拍合照,之后@冯唐,冯唐会转发并评论“今宵欢乐多”)他似乎不那么愿意营销自己。其实,从他文字的横冲直撞就能判断出,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打心底里瞧不上那些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他更在乎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让读者内心肿胀,更关心北京城的灵魂归于何处。至于每天的微博互动和微信有的没的推送,不过是陪你们玩儿会儿而已。
冯唐以他独特的方式建立起了每晚微博上的热闹话题,也通过出现在北京簋街大排档和出席趣味相投的个别读书会与粉丝偶遇,偶尔代言一个广告还是极具小资气息的mini汽车。很多人不知道冯唐的本名叫张海鹏,也不清楚他的经历和职位,但就是这种遗世独立让“冯唐现象”巧妙地、慢慢地变成文艺青年的身份标识。无心插柳柳成荫,保持合适的距离,是一个偶像成长起来的必要条件。
然而最近的一条新闻把冯唐的另一个身份暴露于公众眼前——原华润医疗集团CEO。今年4月,宋林被纪委调查之后,华润集团董事长一职由时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任,作为宋林“左右手”的张海鹏(冯唐本名)一度被传将从华润离职,但据传其本人当时予以了否认。3个月后,传言成真。7月2日媒体消息称,华润医疗CEO张海鹏已经正式离职。业界认为与华润动荡、宋林被查等有关。张海鹏透露,未来或将花更多时间用于写作。
有些冯唐的粉丝担心得不得了,也有些喜欢落井下石的阴谋论者终于等到了一片乌云。然而宋林案是否会影响到冯唐,除了内部知情人士,外部无人知晓。仅凭猜测并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有用的信息,只会徒增烦恼。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干脆就一码归一码。带给我们阅读快感的是冯唐,那个下海经商的原华润高管叫张海鹏,这两个名字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就让他们各自留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随万物生长吧。
转载自:http://www.sailingnet.net/sailingnet/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