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记忆
中国的最后一趟绿皮车,昨天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了。而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以为绿皮车早就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呢。却原来,还一直流连到如今啊。而绿皮车留给几代人的记忆,怕是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吧。
我的乘坐火车记忆追溯到读大学的第一次去学校,从华南到华东地方,得到上海去转车。当时看到火车穿行与粤北山区的峰峦隧道中时,山崖上的草木象是伸手可及。不过,落于手心的是雨水,有些冰凉的属于九月的雨水。到得南京时,夜晚我竟然打起了冷颤,原来九月的南京的已经清凉。
绿皮车让我三两天穿行千里,再回望,家乡山高路远,亲人音容只能在记忆里回味,枕着对于故乡的亲人的思念湿了眼眶。多么期待马上就坐上绿皮车往回走啊。不巧的是学校离火车站仅一公里之遥,躺在床上望向公路的更远方就是火车的身影隐隐掠过,清晰的火车长笛声,划过夜空,也刺破了我好不容易平伏的心情,思念如水化作眼泪,哽咽难掩。
第一个春节假期是在上海转车,连同去往昆明的同学一起在上海火车站过夜。犹记得跟昆明的同学背靠背那么坐着睡了,睡着睡着同学就爬在了我的腿上。换一个姿势,我竟然抱着他的要,如考拉在树上眠睡一般。醒过来时,自己发笑,却也感觉辛酸,原来我的老乡都顾不上什么了,困得就那么躺在了地上打起了呼噜。一觉醒来,自己的皮鞋不见了,旁边放了一双磨得薄可见土的人字拖鞋。
笑吧,几个同学狂笑,如恶作剧一般,忘记了没有鞋穿的窘。而那是上海的冬天,候车室冰窖般的寒冷,瞬间凝固了我们少不经事的轻浮。
那一次我跟老乡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开往南方的车,甚至上到车上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上来的,一个背包只能贴着自己的小腿肚才能有点空。发现自己站在两节车厢之间,剧烈的晃动也无需抓扶任何东西,因为我的前后左右密不透风都紧紧贴着了别人的身子。还好,都是学生,彼此笑笑。哐当哐当的声响也一点不影响我们的睡眠,大家都那么站着睡了,以睡觉抵挡外面的寒冷,冬季雨天的寒冷。
醒来时发现自己环抱着一个南邮的同学,他高出我一个头,我的肩膀正好成了他支撑手臂的载体,他睡得比我还香。轻微的呼吸声,长长的睫毛,顶着我肩膀因为变形而可爱的嘴。这场景印在我脑海里好多年。如此温情的画面,完全冲淡了我的另一个窘态——两节车厢间漏雨,雨水夹杂着绿皮车的锈迹滴在我身上,我一件厚厚的帽衫,还白色的,就那么给毁了。倒是母亲心疼了半天,不为那件衣服,为我如此艰难的绿皮车旅途。母亲反复问我真的那么站着睡觉吗?我说是啊,我都被人四面夹住了,睡着了也掉不下来,况且我还抱住一个大哥哥呢。
绿皮车太拥挤了,冬冷夏日的,不过却让人离自然很近。车到湖南,过了衡阳,迫近大山,雪越来越大,棉花般风裹卷着砸在窗上,不怕冷的可以开一点窗户把雪抓在手上。而路边堆积厚厚的雪,象要堆积到窗户那么高了。有时有些担心,怕车会不会因为雪太大而受阻,那样回家就晚了。
有一次真就晚了。是夏天,是南京西第一趟开通直达广州的火车班次,因为是试通车,走走停停,足足在车上呆了五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足足晚了一天,每次回家前我都要写信告诉自己哪天到家的。那次回到家,人家说我母亲疯了。前一天开始就站在十字路口等我,直到天黑,母亲见到跟我差不多的孩子就唤成我的名字。我以跑的速度回到家,扑在母亲怀里,我哭了,母亲笑了。
而其实那一趟火车上,还真有个海南的我们同校的同学疯了,他睡到半夜醒来,大声嚷嚷说有人要毒死他,情绪非常狂躁,叫来列车上的医疗人员过来给他打了一针才平伏下来。当时我们都非常恐惧,害怕车上要出人命。委实,那一趟车坐的时间也太长了。
当然,绿皮车的记忆也有温馨的。认识爱人的第一年春节,我们坐火车去韶关丹霞山。临时买票,没有位置,我们铺几张报纸坐在地板上。一面耳机听着音乐,一面看外面的风景,身边还放一摞书,毕业多年了还象个学生一样的行装。那是爱人第一次坐火车,很多的第一次都给了我,包括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
绿皮车现在没有了,空调车、高铁我也一年坐不了一两次。绿皮车的影子,也永远留在了记忆里了。
我的乘坐火车记忆追溯到读大学的第一次去学校,从华南到华东地方,得到上海去转车。当时看到火车穿行与粤北山区的峰峦隧道中时,山崖上的草木象是伸手可及。不过,落于手心的是雨水,有些冰凉的属于九月的雨水。到得南京时,夜晚我竟然打起了冷颤,原来九月的南京的已经清凉。
绿皮车让我三两天穿行千里,再回望,家乡山高路远,亲人音容只能在记忆里回味,枕着对于故乡的亲人的思念湿了眼眶。多么期待马上就坐上绿皮车往回走啊。不巧的是学校离火车站仅一公里之遥,躺在床上望向公路的更远方就是火车的身影隐隐掠过,清晰的火车长笛声,划过夜空,也刺破了我好不容易平伏的心情,思念如水化作眼泪,哽咽难掩。
第一个春节假期是在上海转车,连同去往昆明的同学一起在上海火车站过夜。犹记得跟昆明的同学背靠背那么坐着睡了,睡着睡着同学就爬在了我的腿上。换一个姿势,我竟然抱着他的要,如考拉在树上眠睡一般。醒过来时,自己发笑,却也感觉辛酸,原来我的老乡都顾不上什么了,困得就那么躺在了地上打起了呼噜。一觉醒来,自己的皮鞋不见了,旁边放了一双磨得薄可见土的人字拖鞋。
笑吧,几个同学狂笑,如恶作剧一般,忘记了没有鞋穿的窘。而那是上海的冬天,候车室冰窖般的寒冷,瞬间凝固了我们少不经事的轻浮。
那一次我跟老乡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开往南方的车,甚至上到车上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上来的,一个背包只能贴着自己的小腿肚才能有点空。发现自己站在两节车厢之间,剧烈的晃动也无需抓扶任何东西,因为我的前后左右密不透风都紧紧贴着了别人的身子。还好,都是学生,彼此笑笑。哐当哐当的声响也一点不影响我们的睡眠,大家都那么站着睡了,以睡觉抵挡外面的寒冷,冬季雨天的寒冷。
醒来时发现自己环抱着一个南邮的同学,他高出我一个头,我的肩膀正好成了他支撑手臂的载体,他睡得比我还香。轻微的呼吸声,长长的睫毛,顶着我肩膀因为变形而可爱的嘴。这场景印在我脑海里好多年。如此温情的画面,完全冲淡了我的另一个窘态——两节车厢间漏雨,雨水夹杂着绿皮车的锈迹滴在我身上,我一件厚厚的帽衫,还白色的,就那么给毁了。倒是母亲心疼了半天,不为那件衣服,为我如此艰难的绿皮车旅途。母亲反复问我真的那么站着睡觉吗?我说是啊,我都被人四面夹住了,睡着了也掉不下来,况且我还抱住一个大哥哥呢。
绿皮车太拥挤了,冬冷夏日的,不过却让人离自然很近。车到湖南,过了衡阳,迫近大山,雪越来越大,棉花般风裹卷着砸在窗上,不怕冷的可以开一点窗户把雪抓在手上。而路边堆积厚厚的雪,象要堆积到窗户那么高了。有时有些担心,怕车会不会因为雪太大而受阻,那样回家就晚了。
有一次真就晚了。是夏天,是南京西第一趟开通直达广州的火车班次,因为是试通车,走走停停,足足在车上呆了五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足足晚了一天,每次回家前我都要写信告诉自己哪天到家的。那次回到家,人家说我母亲疯了。前一天开始就站在十字路口等我,直到天黑,母亲见到跟我差不多的孩子就唤成我的名字。我以跑的速度回到家,扑在母亲怀里,我哭了,母亲笑了。
而其实那一趟火车上,还真有个海南的我们同校的同学疯了,他睡到半夜醒来,大声嚷嚷说有人要毒死他,情绪非常狂躁,叫来列车上的医疗人员过来给他打了一针才平伏下来。当时我们都非常恐惧,害怕车上要出人命。委实,那一趟车坐的时间也太长了。
当然,绿皮车的记忆也有温馨的。认识爱人的第一年春节,我们坐火车去韶关丹霞山。临时买票,没有位置,我们铺几张报纸坐在地板上。一面耳机听着音乐,一面看外面的风景,身边还放一摞书,毕业多年了还象个学生一样的行装。那是爱人第一次坐火车,很多的第一次都给了我,包括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
绿皮车现在没有了,空调车、高铁我也一年坐不了一两次。绿皮车的影子,也永远留在了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