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转自林巨老师
有一天,丁丁妈妈满脸郁闷地来找我,坐下来没说几句话,就嚎啕大哭,我给她倒了一杯水,递上纸巾,然后,等着她安静下来。
丁丁妈妈边哭边说:
林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丁丁开始啃指甲了,刚开始还只是偶尔,后来越来越频繁,我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会很快过去的,但是最近这几天在家生病了没上幼儿园,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啃指甲,啃的指甲血肉模糊一片,并且啃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专注。我心里烦透了,我想,丁丁一定是有焦虑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在焦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焦虑。刚才我实在忍不住了,动手打了他一顿。林老师,我快崩溃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说完了,丁丁妈妈也终于平静下来了。
“丁丁妈,还记得一个月前吗,王老师找你谈过一件事?”
“一个月前?谈过事?”
“王老师发现每次分享课上,丁丁都特别爱吃糖,比别的小朋友爱吃多了,问你是不是在家里限制丁丁吃糖了?”我提醒她。
“哦,想起来了。”
“想起来就好,当时你是怎么回答的?”
“怎么回答?我说那还不得限制啊,吃糖多对孩子不好,必须限制。”
“好,孩子为什么吃手,你知道原因了吗?”
“……”丁丁妈妈没有反应过来。
“你不是说孩子焦虑吗?你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现在,答案已经告诉你了。”
“难道是不让吃糖?”
“你说呢?”
“林老师,那应该怎么办啊?”
“怎么办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知道了,林老师,谢谢你。”
“别谢我,谢谢你自己吧。”
两个月后的一天,丁丁妈妈欢天喜地地跑过来:
林老师,丁丁已经有一个礼拜没啃手指甲了。
我纠正她:什么一个礼拜?!一辈子也不会了。
“是!是!是!”丁丁妈妈乐坏了。
“你也别太高兴了,有可能丁丁马上又会啃指甲的。”
“啊……为什么啊?”丁丁妈妈又吓坏了。
其实,这是我跟丁丁妈妈开的一个玩笑,但是,其实也不是玩笑。
“你说呢?”
“林老师,我都听您的,这总不会了吧”。
我哈哈大笑:“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
接下来,丁丁妈妈详细地说了这两个月里她所做的:
林老师,我一直以为自己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认为自己的育儿理念已经很放松,很开放了,但是在儿子吃糖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我其实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很原则性地控制着,而且,也有着貌似非常成立的理由,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为了保护儿子的牙齿,为了……所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啥样的,几乎都是我们说了算,所以,几乎每一天,我们和丁丁都在为吃糖的事情斗争着。
家里的糖果很多:各种喜糖,朋友出国送的,出去旅游买的,我们把这一大堆糖果都放在衣柜的最高的格子里,每天儿子幼儿园回来,都会要求吃糖,然后每次都是商量好,只能吃一颗,而且最好还得是吃完饭以后吃,免得影响胃口了等等。每次去超市,看到卖糖果的地方,我们都要绕着走,有时儿子实在坚持,绕不过去了,也只能去跟前看一看,说好了不买。虽然总会哭闹一番,但总有办法解决。至于巧克力,就更别提了。因为儿子特别爱流鼻血,所以对于吃巧克力,我们都很紧张,似乎一提到吃巧克力,就如临大敌一般,所以更是十天半月难得吃上一块。儿子的不满足,也就可想而知了,每天都吃不够,每天都要吃,但无奈啊,谁叫他遇上我这个强势的妈妈,难受就难受吧,妈妈都是为你好啊,而且,我觉得我这个管得天经地义啊!
然后,突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发现儿子开始啃指甲了,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触目惊心,越来越让我崩溃……于是,两个月前,我只能来找您求助了。
其实,对待吃糖的问题,应该怎么办,花径的答案很简单:
接纳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天性。
实在有特殊情况(很少很少)觉得有必要实施限制,也请在限制时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尽量少地让孩子感觉到自身(天性)被限制。至于如何以孩子感觉没有限制的方式实施限制,就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花径一再要跟大家强调的是:
面对生命所有的天性,都必须依循上述原则予以全然接纳。而绝不能说是这个天性可以接纳,那个不可以。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类似丁丁这样的状况。
伙伴们,切记切记上述这一点,这是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的真正的关键之所在啊。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丁丁妈妈早就知道这个答案,只是一直半信半疑,但是那天从我这里走后……
林老师,那天我从您这里离开后,我和老公深聊了一个晚上,我们达成了一致:在对儿子吃糖、吃巧克力这件事情上,完全放开,我们决定相信孩子。
于是第二天,爸爸把所有的糖果都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儿子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对儿子说:从今天起,这些糖果都是你的了,你想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随便!儿子不相信的说:我可以吃很多吗?爸爸说是的。于是每天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儿子就是奔向卧室拿糖吃。我记得第一天晚上,儿子一下子吃了五、六块,各种口味的糖,想吃哪个拿哪个,那一副满足幸福的样子啊,我不知道我们以前都干了些什么。
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儿子问我:妈妈,我可以请小朋友吃糖吗?我说:当然,这些糖都已经归你管理了,你可以自己决定。儿子特别得意的把一堆糖拿出来,请小朋友们分享,给他们挑着不同的口味。去超市的时候,我们专门带他去买糖果的地方,说今天我们买糖吧,你自己随便挑,想买多少买多少。儿子很惊喜,挑了半天,只买了四颗不同口味的棒棒糖。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哭,孩子要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多,而我们却一直不敢相信他们。
一天爸爸回来,突然带回了两大包巧克力,说是送给儿子的,随便吃。儿子吃了一颗,试探性的问了一句:爸爸我还可以再吃吗?爸爸说:当然了,随你便。于是一口气,儿子吃了六颗巧克力。当天晚上,儿子发烧了,病了好几天。病好之后,儿子自己说:巧克力不能吃多,一次只能吃一个。我们一点儿也没有责怪他,轻松地面对这一切,孩子终归是要自己长大的,身体的病好治,心理的病要怎么治呢?
随着糖果的放开,零食也完全放开了。我们答应儿子,每天都可以去超市选一样好吃的。于是每天放学后,儿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逛超市,精挑细选,每次选一个一块或两钱的牛奶糖或小果冻等,然后开心而满足的享用着。逐渐的,茶几上,沙发上,随手可得的糖果,儿子已经视而不见了,连最喜欢的不二家牛奶棒棒糖也没什么兴致了,甚至有时需要我们建议才会吃一颗。去超市的次数也从每天一次改成了一周两次,逐渐一周一次都很少了,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去买个喜欢吃的东西。家里的零食总是很多,随处可见,可更多的都成了别的小朋友来的时候的大爱,儿子根本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随着安全感的逐渐满足,这段时间--两个月之后的现在,我们突然发现,儿子再也不啃指甲了。林老师,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感慨,原来,当我们把这些糖果零食不再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当做馒头米饭一样平常不过,在孩子的眼中,不也就是馒头米饭吗?所以,不能够相信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那颗自以为是的心哪!而是成人随处都在的分别心那!
林老师,什么是无分别的爱,我终于又理解深了一层。这件事情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明白了您常跟我们说的很多道理。我现在可有信心了,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感觉。
花径寄语:
其实,不用谢我,谢谢孩子,谢谢自己吧。
丁丁妈妈在满足孩子安全感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除了限制孩子吃糖外,平时和我的沟通也很多,所以,我才能在一瞬间,判断出问题出在这里。若是换了其他的伙伴,我估计得和她好好聊上一段时间,才能分析出问题在哪里。
生命的安全感的满足,至关重要,怎么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东西、坏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坏的,是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遇到这些所谓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所有的生命,在遇到“坏东西”、“坏事情”的时候,都会起恐惧,都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如果你坚持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就会让你自己、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每天都活在地狱里。
反过来,如果你转个念,把你坚持认为的“坏东西”、“坏事情”认为是“好东西”、“好事情”,那么,没有生命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丧失安全感,相反,生命只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满足安全感。
糖果如是,零食如是,电视如是,游戏如是……
一切如是。
这就是:
无分别的爱。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处处限制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自由的生命,我想,这是不大靠谱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监视怀疑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高贵的生命,我想,这是很难成立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说教训导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伟岸的生命,我想,这是自欺欺人吧。
……
也就是说,当生命连本有的天性都不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健康的生命,我想,这未免有点滑稽。
因为,根本上,你给予你眼前的生命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多少,这个生命就有多少的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
所以,当你在当下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面前这个生命
你却说你将在未来收获一个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
我想,这恐怕是无法成立的。
反过来呢?
……
伙伴们啊,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和生命太悲观了、太紧张了、太纠结了。伙伴们,生活并不可怕,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说,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美好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伙伴们啊,我们要逐渐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琐事中,体悟到生命的美好,体悟到心灵的本善,体悟到人性的光辉,体悟到一切存在的本真啊。
我们要学会相信纯真的小生命,相信纯真的人性,相信人类朴素的天性啊。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放下自己的悲观、紧张、焦虑和不安啊。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给予我们的孩子以“好东西”、“好事情”。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满足生命最重要的安全感。唯有这样,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我们离养育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才算是不远了。
伙伴们,当我们开始尊重、理解、信任生活(生命)的时候,生活(生命)也会回报我们以尊重、理解和信任啊。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这就是:爱、尊重、理解、信任、接纳……的价值和意义。
丁丁妈妈边哭边说:
林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丁丁开始啃指甲了,刚开始还只是偶尔,后来越来越频繁,我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会很快过去的,但是最近这几天在家生病了没上幼儿园,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啃指甲,啃的指甲血肉模糊一片,并且啃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专注。我心里烦透了,我想,丁丁一定是有焦虑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在焦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焦虑。刚才我实在忍不住了,动手打了他一顿。林老师,我快崩溃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说完了,丁丁妈妈也终于平静下来了。
“丁丁妈,还记得一个月前吗,王老师找你谈过一件事?”
“一个月前?谈过事?”
“王老师发现每次分享课上,丁丁都特别爱吃糖,比别的小朋友爱吃多了,问你是不是在家里限制丁丁吃糖了?”我提醒她。
“哦,想起来了。”
“想起来就好,当时你是怎么回答的?”
“怎么回答?我说那还不得限制啊,吃糖多对孩子不好,必须限制。”
“好,孩子为什么吃手,你知道原因了吗?”
“……”丁丁妈妈没有反应过来。
“你不是说孩子焦虑吗?你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现在,答案已经告诉你了。”
“难道是不让吃糖?”
“你说呢?”
“林老师,那应该怎么办啊?”
“怎么办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知道了,林老师,谢谢你。”
“别谢我,谢谢你自己吧。”
两个月后的一天,丁丁妈妈欢天喜地地跑过来:
林老师,丁丁已经有一个礼拜没啃手指甲了。
我纠正她:什么一个礼拜?!一辈子也不会了。
“是!是!是!”丁丁妈妈乐坏了。
“你也别太高兴了,有可能丁丁马上又会啃指甲的。”
“啊……为什么啊?”丁丁妈妈又吓坏了。
其实,这是我跟丁丁妈妈开的一个玩笑,但是,其实也不是玩笑。
“你说呢?”
“林老师,我都听您的,这总不会了吧”。
我哈哈大笑:“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
接下来,丁丁妈妈详细地说了这两个月里她所做的:
林老师,我一直以为自己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认为自己的育儿理念已经很放松,很开放了,但是在儿子吃糖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我其实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很原则性地控制着,而且,也有着貌似非常成立的理由,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为了保护儿子的牙齿,为了……所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吃啥样的,几乎都是我们说了算,所以,几乎每一天,我们和丁丁都在为吃糖的事情斗争着。
家里的糖果很多:各种喜糖,朋友出国送的,出去旅游买的,我们把这一大堆糖果都放在衣柜的最高的格子里,每天儿子幼儿园回来,都会要求吃糖,然后每次都是商量好,只能吃一颗,而且最好还得是吃完饭以后吃,免得影响胃口了等等。每次去超市,看到卖糖果的地方,我们都要绕着走,有时儿子实在坚持,绕不过去了,也只能去跟前看一看,说好了不买。虽然总会哭闹一番,但总有办法解决。至于巧克力,就更别提了。因为儿子特别爱流鼻血,所以对于吃巧克力,我们都很紧张,似乎一提到吃巧克力,就如临大敌一般,所以更是十天半月难得吃上一块。儿子的不满足,也就可想而知了,每天都吃不够,每天都要吃,但无奈啊,谁叫他遇上我这个强势的妈妈,难受就难受吧,妈妈都是为你好啊,而且,我觉得我这个管得天经地义啊!
然后,突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发现儿子开始啃指甲了,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触目惊心,越来越让我崩溃……于是,两个月前,我只能来找您求助了。
其实,对待吃糖的问题,应该怎么办,花径的答案很简单:
接纳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天性。
实在有特殊情况(很少很少)觉得有必要实施限制,也请在限制时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尽量少地让孩子感觉到自身(天性)被限制。至于如何以孩子感觉没有限制的方式实施限制,就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花径一再要跟大家强调的是:
面对生命所有的天性,都必须依循上述原则予以全然接纳。而绝不能说是这个天性可以接纳,那个不可以。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类似丁丁这样的状况。
伙伴们,切记切记上述这一点,这是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的真正的关键之所在啊。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丁丁妈妈早就知道这个答案,只是一直半信半疑,但是那天从我这里走后……
林老师,那天我从您这里离开后,我和老公深聊了一个晚上,我们达成了一致:在对儿子吃糖、吃巧克力这件事情上,完全放开,我们决定相信孩子。
于是第二天,爸爸把所有的糖果都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儿子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对儿子说:从今天起,这些糖果都是你的了,你想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随便!儿子不相信的说:我可以吃很多吗?爸爸说是的。于是每天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儿子就是奔向卧室拿糖吃。我记得第一天晚上,儿子一下子吃了五、六块,各种口味的糖,想吃哪个拿哪个,那一副满足幸福的样子啊,我不知道我们以前都干了些什么。
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儿子问我:妈妈,我可以请小朋友吃糖吗?我说:当然,这些糖都已经归你管理了,你可以自己决定。儿子特别得意的把一堆糖拿出来,请小朋友们分享,给他们挑着不同的口味。去超市的时候,我们专门带他去买糖果的地方,说今天我们买糖吧,你自己随便挑,想买多少买多少。儿子很惊喜,挑了半天,只买了四颗不同口味的棒棒糖。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哭,孩子要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多,而我们却一直不敢相信他们。
一天爸爸回来,突然带回了两大包巧克力,说是送给儿子的,随便吃。儿子吃了一颗,试探性的问了一句:爸爸我还可以再吃吗?爸爸说:当然了,随你便。于是一口气,儿子吃了六颗巧克力。当天晚上,儿子发烧了,病了好几天。病好之后,儿子自己说:巧克力不能吃多,一次只能吃一个。我们一点儿也没有责怪他,轻松地面对这一切,孩子终归是要自己长大的,身体的病好治,心理的病要怎么治呢?
随着糖果的放开,零食也完全放开了。我们答应儿子,每天都可以去超市选一样好吃的。于是每天放学后,儿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逛超市,精挑细选,每次选一个一块或两钱的牛奶糖或小果冻等,然后开心而满足的享用着。逐渐的,茶几上,沙发上,随手可得的糖果,儿子已经视而不见了,连最喜欢的不二家牛奶棒棒糖也没什么兴致了,甚至有时需要我们建议才会吃一颗。去超市的次数也从每天一次改成了一周两次,逐渐一周一次都很少了,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去买个喜欢吃的东西。家里的零食总是很多,随处可见,可更多的都成了别的小朋友来的时候的大爱,儿子根本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随着安全感的逐渐满足,这段时间--两个月之后的现在,我们突然发现,儿子再也不啃指甲了。林老师,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感慨,原来,当我们把这些糖果零食不再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当做馒头米饭一样平常不过,在孩子的眼中,不也就是馒头米饭吗?所以,不能够相信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那颗自以为是的心哪!而是成人随处都在的分别心那!
林老师,什么是无分别的爱,我终于又理解深了一层。这件事情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明白了您常跟我们说的很多道理。我现在可有信心了,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感觉。
花径寄语:
其实,不用谢我,谢谢孩子,谢谢自己吧。
丁丁妈妈在满足孩子安全感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除了限制孩子吃糖外,平时和我的沟通也很多,所以,我才能在一瞬间,判断出问题出在这里。若是换了其他的伙伴,我估计得和她好好聊上一段时间,才能分析出问题在哪里。
生命的安全感的满足,至关重要,怎么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东西、坏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坏的,是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遇到这些所谓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所有的生命,在遇到“坏东西”、“坏事情”的时候,都会起恐惧,都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如果你坚持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坏东西”、“坏事情”,那么,你就会让你自己、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每天都活在地狱里。
反过来,如果你转个念,把你坚持认为的“坏东西”、“坏事情”认为是“好东西”、“好事情”,那么,没有生命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丧失安全感,相反,生命只会因为遇到“好东西”、“好事情”而满足安全感。
糖果如是,零食如是,电视如是,游戏如是……
一切如是。
这就是:
无分别的爱。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处处限制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自由的生命,我想,这是不大靠谱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监视怀疑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高贵的生命,我想,这是很难成立的。
一个连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都被说教训导的生命,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伟岸的生命,我想,这是自欺欺人吧。
……
也就是说,当生命连本有的天性都不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这是在培养一个健康的生命,我想,这未免有点滑稽。
因为,根本上,你给予你眼前的生命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多少,这个生命就有多少的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
所以,当你在当下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面前这个生命
你却说你将在未来收获一个值得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
我想,这恐怕是无法成立的。
反过来呢?
……
伙伴们啊,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和生命太悲观了、太紧张了、太纠结了。伙伴们,生活并不可怕,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说,糖果也好,零食也好,电视也好,游戏也好,都是美好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伙伴们啊,我们要逐渐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吃东西、看电视、玩游戏……等琐事中,体悟到生命的美好,体悟到心灵的本善,体悟到人性的光辉,体悟到一切存在的本真啊。
我们要学会相信纯真的小生命,相信纯真的人性,相信人类朴素的天性啊。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放下自己的悲观、紧张、焦虑和不安啊。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给予我们的孩子以“好东西”、“好事情”。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满足生命最重要的安全感。唯有这样,我们离真正的生命教育,我们离养育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生命,才算是不远了。
伙伴们,当我们开始尊重、理解、信任生活(生命)的时候,生活(生命)也会回报我们以尊重、理解和信任啊。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这就是:爱、尊重、理解、信任、接纳……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