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日记91:读《中国游记》 2013-5-16 12:14
读《中国游记》
最近在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刚刚读完其一的上海游记,大正十年即1921年的上海,受苦受难的中国,英法美租界安家落户于外滩一带。游记中提到的法国公园,杰斯弗尔德公园,新公园,公共花园即为今天的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外滩公园(黄浦公园),第一代外白渡桥也还矗立在苏州河下河口,作者所见的景象也和现在的外滩大不一样了。
上海好像时刻都在前进,又时刻都在变化,道路的改造,房屋的拆迁,上海中心还在忘我的建设中,而一些饱含历史意义与见证的弄堂也时刻面临拆迁的事实,整个中国或许都是这样吧,向着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的过程中,少不了野蛮和冲动。
每天乘坐公交车经过黄浦江和外白渡桥,平时对它们熟视无睹,可拿起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简直是在自欺欺人了,我甚至于仿佛从没来到过这里,不懂每一处建筑的历史,不懂每一个岁月的证人,每天看到大量的游客在外滩附近拍照,留念,我觉得很奇怪,也会看到很细心的游客对每一个门牌号拍照,我不禁审视自己,我好想只是看到了这些建筑,却从来没有想过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对我这样一个异乡人来说,深觉羞愧。
黄浦江的水还在夜以继日的流淌,我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样一种情感,如果能变成一滴水,或一个花草,一棵树,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因为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
芥川龙之介走过的外滩,现在我们也仍然在走,可是景象却大不相同,心境也大不一样。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或许已经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了。不过那些才子,那些佳人,毕竟也真实地存在过,生活过,或许现在细心探访,还能找到他们的后人,可是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只是一介平民,一个旅居在此的异乡人。
那时祖国的风景,应该是别具韵味吧。如果抛开国籍,国情,个人情感来说的话。
最近在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刚刚读完其一的上海游记,大正十年即1921年的上海,受苦受难的中国,英法美租界安家落户于外滩一带。游记中提到的法国公园,杰斯弗尔德公园,新公园,公共花园即为今天的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外滩公园(黄浦公园),第一代外白渡桥也还矗立在苏州河下河口,作者所见的景象也和现在的外滩大不一样了。
上海好像时刻都在前进,又时刻都在变化,道路的改造,房屋的拆迁,上海中心还在忘我的建设中,而一些饱含历史意义与见证的弄堂也时刻面临拆迁的事实,整个中国或许都是这样吧,向着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的过程中,少不了野蛮和冲动。
每天乘坐公交车经过黄浦江和外白渡桥,平时对它们熟视无睹,可拿起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简直是在自欺欺人了,我甚至于仿佛从没来到过这里,不懂每一处建筑的历史,不懂每一个岁月的证人,每天看到大量的游客在外滩附近拍照,留念,我觉得很奇怪,也会看到很细心的游客对每一个门牌号拍照,我不禁审视自己,我好想只是看到了这些建筑,却从来没有想过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对我这样一个异乡人来说,深觉羞愧。
黄浦江的水还在夜以继日的流淌,我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样一种情感,如果能变成一滴水,或一个花草,一棵树,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因为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
芥川龙之介走过的外滩,现在我们也仍然在走,可是景象却大不相同,心境也大不一样。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或许已经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了。不过那些才子,那些佳人,毕竟也真实地存在过,生活过,或许现在细心探访,还能找到他们的后人,可是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只是一介平民,一个旅居在此的异乡人。
那时祖国的风景,应该是别具韵味吧。如果抛开国籍,国情,个人情感来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