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客体的相对性
我最终是我,我不会变成其他的东西,我最终是我,即使我从这个我变成另一个我,但是只是形式的变化,不管这个我还是那个我,都只是我。
我并不是一个不变的东西,他是时刻变化的。因为人都渴望更高的我,人的目的也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我,当我找到了一个高于自身的我,这个旧的我又会被新的我所代替。因此一个人给你呈现的我,或你自己所呈现的我,只是一个暂时的我,它是不真实的。在时间中这个我当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会被新的我所代替。
我是一种象征,一个我之所以存在,并不是源于它是本我的东西。而是我的存在必须用东西象征自己我才存在,它只是象征自己的工具。不论我的个性,我的思想,我的财富。这些都只不过是用来象征我而已。而我可以不是我,而是一种象征,象征自己的工具。就如你现在渴望一个某样的我,我就会用某个我来象征自己,当我需要更高的象征,这个现在的我又会被抛弃,被更高的我取代。因此你最终需要的是一个象征自己的工具,而并非一个我。
而我不可能无象征,当一个我没有象征性时,它的标志就取消了,同样所有我的东西也会被取消。就如一个东西,没有象征时,它是无法呈现它是某样东西。我同样没有东西象征它,它也无法呈现自身。
我的天性就是他人而生,一个我之所以存在,并不是我以自身出发的,而是以他人的视角出发的。就如我的思想,我的财富,我们为什么要拥有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只是想通过我的思想我的财富,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我需要我的思想我的财富,最终都是以别人的视角出发的,我也即是从别人出发。假如一个我只是从自身出发的,那么别人对他就没有意义,他就不可能向别人表达自己,也不会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只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我的价值肯定。
因为我是以别人出发的,那么我的表现力只为凝聚别人的眼光。因此一个我怎么表达一个行为,不是从他自身来表达一个行为,而是从别人的视角下表达一个行为。因此在我眼里,觉得别人需要怎么样才是最完美的自己的行为,我就会表达怎么样的行为。
我因为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我就必定受到限定,他的行为必定是在他眼里,符合别人标准的行为,假如这个行为不符合别人的标准,这个行为就会被自己压抑而不表现,这样就必然被别人限定。同样因为我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别人决定了自己。当我的价值不能在别人眼里得到肯定就会形成痛苦的一面。同样因为我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别人就决定自己,我完全左右于别人的眼光之下,我要得到快乐必须得到他人的肯定,而我遭到否定,又不可改变的痛苦。
我并不是一个不变的东西,他是时刻变化的。因为人都渴望更高的我,人的目的也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我,当我找到了一个高于自身的我,这个旧的我又会被新的我所代替。因此一个人给你呈现的我,或你自己所呈现的我,只是一个暂时的我,它是不真实的。在时间中这个我当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会被新的我所代替。
我是一种象征,一个我之所以存在,并不是源于它是本我的东西。而是我的存在必须用东西象征自己我才存在,它只是象征自己的工具。不论我的个性,我的思想,我的财富。这些都只不过是用来象征我而已。而我可以不是我,而是一种象征,象征自己的工具。就如你现在渴望一个某样的我,我就会用某个我来象征自己,当我需要更高的象征,这个现在的我又会被抛弃,被更高的我取代。因此你最终需要的是一个象征自己的工具,而并非一个我。
而我不可能无象征,当一个我没有象征性时,它的标志就取消了,同样所有我的东西也会被取消。就如一个东西,没有象征时,它是无法呈现它是某样东西。我同样没有东西象征它,它也无法呈现自身。
我的天性就是他人而生,一个我之所以存在,并不是我以自身出发的,而是以他人的视角出发的。就如我的思想,我的财富,我们为什么要拥有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只是想通过我的思想我的财富,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我需要我的思想我的财富,最终都是以别人的视角出发的,我也即是从别人出发。假如一个我只是从自身出发的,那么别人对他就没有意义,他就不可能向别人表达自己,也不会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只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我的价值肯定。
因为我是以别人出发的,那么我的表现力只为凝聚别人的眼光。因此一个我怎么表达一个行为,不是从他自身来表达一个行为,而是从别人的视角下表达一个行为。因此在我眼里,觉得别人需要怎么样才是最完美的自己的行为,我就会表达怎么样的行为。
我因为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我就必定受到限定,他的行为必定是在他眼里,符合别人标准的行为,假如这个行为不符合别人的标准,这个行为就会被自己压抑而不表现,这样就必然被别人限定。同样因为我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别人决定了自己。当我的价值不能在别人眼里得到肯定就会形成痛苦的一面。同样因为我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别人就决定自己,我完全左右于别人的眼光之下,我要得到快乐必须得到他人的肯定,而我遭到否定,又不可改变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