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巴金缺乏审美意味
李泽厚短章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959b6d0101fv7m.html
巴金有热情,当时许多青年走上延安,走向反封建之路,并不是读了《共产党宣言》,而是读了巴金的作品。但他的作品是热情有余,美感不足,可以说毫无艺术形式,缺乏审美意味。
——李泽厚与刘再复美学对话录
PS:我并非要宣传李泽厚的思想,只是想表达:一是“反封建”用词存疑,二是文学史上的“鲁巴茅郭老曹艾丁赵”等经典作家之一的巴金,他的文学在审美形式层面的价值本就未获得过怎样的肯定。三是重审或重新估量当前文学史上的所谓经典作家是很有必要的。
巴金有热情,当时许多青年走上延安,走向反封建之路,并不是读了《共产党宣言》,而是读了巴金的作品。但他的作品是热情有余,美感不足,可以说毫无艺术形式,缺乏审美意味。
——李泽厚与刘再复美学对话录
PS:我并非要宣传李泽厚的思想,只是想表达:一是“反封建”用词存疑,二是文学史上的“鲁巴茅郭老曹艾丁赵”等经典作家之一的巴金,他的文学在审美形式层面的价值本就未获得过怎样的肯定。三是重审或重新估量当前文学史上的所谓经典作家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