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翻书
乱翻书
肉唐僧《被挟持的私生活》本以为肉总只会骂人,没想到知识面那么宽,怪不得骂人那么厉害。————“汉字中的「婚」字,是和「昏」字相通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好动手。抢了女人往回跑的路上,为了不让她记得回家的路,一定要把她的头给蒙上,这就是新娘子盖头的起源。”哈哈哈哈哈哈。
《庆余年》应该是被神话了,顶多是一部优秀的网络作品。
《我所理解的生活》第二次看韩寒的这本书,可以体会到当中淡淡的情怀。
《奋斗》这是石康的剧本,毫无疑问,他的小说比剧本好读多了。
《不二》这是冯唐的色情小说,语言优秀,故事和感情一般。和往常一样,冯唐将汉语玩弄于鼓掌之间,显示出强大的自恋。冯唐说,我一直有一个写本黄书的梦想。小二十年前,在医学院,我们有一个管宿舍的老大爷,老管我借武侠小说看,我当时有很多武侠小说。做为回报,大爷也会借给我一些小黄书,比如说《玫瑰梦》、《曼娜回忆录》啊。老大爷说,你老臭牛屄,你什么时候也写本黄的,让我读着爽,你就牛屄了。我说,行啊,长大了,我试试。哈哈哈哈,大概每个男人都有这么一段时间有这样的思想吧。这是今年看得第一本情色小说,可是…..为什么没预想的好看?和《金瓶梅》《肉蒲团》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能把情色小说写成这样已经让哥佩服万分了。
《空中小姐》这是我最爱的王朔的爱情小说,感觉特好看。为什么王朔能在八十年代就写出那么好玩的小说呢。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是冯唐推荐的,据说是欧美十大禁书之一。伴随着的标签还有伟大的情爱小说。我就是抱着看禁书看黄书的心里去看的,看书的时候总在想下一段性爱描写会在哪里呢?这感觉好像小时候看香港的三级片,每一分钟都在想床戏会不会出现在下一分钟。然而等到真正到了的时候又屏住呼吸,接着等待下一段床戏,看看会不会跟听说的一样精彩。看这本书之前自己内心的感情太丰富,倒是不能完全投入,不得不说阅读体验并不好。我想,等有时间,在荒郊野岭,心无杂念的时候,再次打开这本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国配角演义》马伯庸太牛逼了。 第一篇街亭:所谓马谡的遭遇和隐忍过于奇幻,简直就像是横沟正史的书里的情节 ;第二篇白帝城之夜:作者已经把魏蜀吴三国当成了冷战时期的欧美苏,简直是间谍战、谍中谍、白帝谍踪、猇亭谍影... 第三篇官渡杀人事件:看名字就是找凶手的案子,第一人称描写略有新意,任峻任探长的刻画还算生动。 不过还是觉得焦仲卿和刘兰芝大小乔的那段略精彩,谁叫他写到美女呢。
《北京故事》看完这本书,哥三观被毁得差不多了。
《如果这是宋史》仔细想想,我看的较多的历史还是宋史,作者讲的不错,不过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不过讲赵匡胤死了的那段还是让哥有点淡淡的忧伤,因为最近看另一本书刚好也看到这一部分,从中我得到一个启示,再牛逼的人也是要死的。
《挪威的森林》很不错的言情小说,值得一看。
《看上去很美》有很多地方特别有意思。书中写到“北京话说起来有一种趋于热闹的特点,行文时很容易话赶话,那种口腔快感很容易让说者沉醉,以为自己聪明,因而越发卖弄。 ”我想他一定是再说自己。
《顽主》王朔的剧本,有点甲方乙方的感觉,不过我居然发现里头的段子在今天居然还有人在用,这也说明了他有多牛逼。
《身边的江湖》这是看的第一本野夫的书,第一个感觉,感觉他认识的生僻字特别多;我相信,其中的大部分感情是真实的,他们那代人经历的苦难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体会,但是,文章的煽情意味太浓,我以为文章无需文字上的煽情,应让读者慢慢的从中体会其中的感情。
《我在江湖》马伯庸很逗很好玩。武侠有时候就是这么扯淡,不过居然没写完,太伤心了。有点《长安乱》的感觉,不过马伯庸还是写的比韩寒好。
《雪国》川端康成,据说这部很纯?没有感觉到把我净化了呀?难道是我太……?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由于本人生活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作者生活的地方相比大概落后十几年,也就是我生活的九十年代。所以他经历的很多事我一直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才经历,不过还是一样有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的事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年。
《佛主在一号线》李海鹏的杂文集,好看,理性,厉害。初版的时候看了一遍,然后再版之后控制不住又去图使馆看了一遍。记得里面有写“他们却会特别严肃地质问老师:“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老师偏偏特吃这一套,说他们有思想云云。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无事生非,我如何度过一生,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不是归我妈说了算吗?”哈哈哈哈哈,说的多好。
《非常识》谢勇,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多看评论集。
《我是你爸爸》王朔,牛逼。看着这对父子又吵又闹的真是太好玩了,差点笑出眼泪来。我回忆了一下,发现最能体现爸爸对我关心的画面应该是我7、8岁那年,他给我买了一个四驱车,别提那时候我多激动了,然后我们爷俩一起蹲在家门口一起组装这辆车。过去了很多年,这一幕我还是记得很清楚。
《70年代的鸡零狗碎》万一,和张立宪那本一样好玩。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从中可以看出陈先生还是比较了解鲁迅先生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他捧到山顶。
《殷商玛雅征服史》又是马伯庸先生的小说,读的时候哥一个大老爷们也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那些玛雅人为什么傻得那么可爱?
余华《兄弟》中国人真幸运,可以用四十年的时间经历别的国家一百多年的变迁。余华的文字里,幽默里却也包涵了无法诉说的悲哀。
王朔《别把我当人》有点看不懂他的讽刺。而且,主要是这个故事不好看。
村上村树《且听风吟》第二部他的小说,还是有点第一部的感觉,难道日本的言情小说都这样?找时间好好研究研究。
《退步集》陈丹青。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绘画摄影的部分看得不懂,不过访谈的部分还是把我迷住了。记者完全不是对手好么,而且回答的那叫一个痛快。——————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陈:又一个傻×问题!——人生没有意义的。 你看过哲学吗?你可别过了大学年龄还扛着大学生人格在生活——人生一点没有意义的,生命完全没有意义的。(那活着干吗呢?)没有干吗。你生下来,爹妈征求你意见吗? 你看看佛教,看看叔本华那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就这么两句话:这么厚的一本书。 这本书救了我。我在三十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刚出国不久。在这之前,我已经有一种感觉,大概弄艺术的人敏感,他会处处看到存在的荒谬感。他最快乐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最紧张的时候,他在这些东西后面,同时还会看到另一种东西,看到荒谬: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意思?真有什么意思么? 等到我看了那本书,太好了!明白了。明白了非常好,生活就变得仿佛有意义。 很难怪的,上一代知识分子接受唯物论教育,进步论教育。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进步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该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这里来。 西方20世纪有品质的思想,就是持续攻击科学主义,攻击进步论。 中国真是伟大,那么早,佛教就被接受了,通了,就出现禅宗。老子的境界多高啊。两千四五百年前他就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会为人感动的。这是前提,也是常识。 所以杜尚谈到政治家的一本正经,他就说,所有政治家都像他爸爸,他爸爸是个公证人。 人得活,得了这条性命,就得活下去。但活下去是为什么,不问的。(有时是越问越空。)什么艺术啊,文化啊,都是没有意义的。文化艺术的伟大就是它知道没意义。意义是人弄出来的。人是什么呢,就是一堆本能:欲望、情感、智力……所以佛教说,先要戒三个东西:贪、嗔、痴。 贪,我没有;嗔,我还好;我有点痴,艺术家没法子不痴,看到美丽的人事,春夏秋冬,我就感动,戒不掉。 正义啊,教诲啊,惊叹号啊,形容词啊,就是“嗔”。
《龙族123上中下》江南。一共五部,看了好久,之前已经看了三部,不过很多情节已经忘记了,所以又买了一套从头开始看。从初中开始看江南,先是《光明皇帝》然后是《缥缈录》再是《此间的少年》接着是《上海堡垒》和《蝴蝶风暴》最后是《龙族》。说实话,个人感觉最好的一部是《缥缈录》接着是《上海堡垒.,再是《此间的少年》,而且,要不是因为好几年前就开始看<《龙族》了我现在是不会选择看这本的。江南自己也说,他的小说读者们已经慢慢长大了,而他的小说并没有跟着长大,而是培养新的年轻的读者群。一言以蔽之就是,你长大了是吧,你不想看我的小说了是吧?慢走不送,我的伺候那帮十七八岁的孩子了。
Ps.这些是今年前三个多月看的书,几乎一有空闲就翻开书来。有人会问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首先,我是不热爱学习的,然后我每个月的游戏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再者很多课是很无聊的,不看这些书看什么呢,当然,晚自习的时间也不能放过。
肉唐僧《被挟持的私生活》本以为肉总只会骂人,没想到知识面那么宽,怪不得骂人那么厉害。————“汉字中的「婚」字,是和「昏」字相通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好动手。抢了女人往回跑的路上,为了不让她记得回家的路,一定要把她的头给蒙上,这就是新娘子盖头的起源。”哈哈哈哈哈哈。
《庆余年》应该是被神话了,顶多是一部优秀的网络作品。
《我所理解的生活》第二次看韩寒的这本书,可以体会到当中淡淡的情怀。
《奋斗》这是石康的剧本,毫无疑问,他的小说比剧本好读多了。
《不二》这是冯唐的色情小说,语言优秀,故事和感情一般。和往常一样,冯唐将汉语玩弄于鼓掌之间,显示出强大的自恋。冯唐说,我一直有一个写本黄书的梦想。小二十年前,在医学院,我们有一个管宿舍的老大爷,老管我借武侠小说看,我当时有很多武侠小说。做为回报,大爷也会借给我一些小黄书,比如说《玫瑰梦》、《曼娜回忆录》啊。老大爷说,你老臭牛屄,你什么时候也写本黄的,让我读着爽,你就牛屄了。我说,行啊,长大了,我试试。哈哈哈哈,大概每个男人都有这么一段时间有这样的思想吧。这是今年看得第一本情色小说,可是…..为什么没预想的好看?和《金瓶梅》《肉蒲团》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能把情色小说写成这样已经让哥佩服万分了。
《空中小姐》这是我最爱的王朔的爱情小说,感觉特好看。为什么王朔能在八十年代就写出那么好玩的小说呢。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是冯唐推荐的,据说是欧美十大禁书之一。伴随着的标签还有伟大的情爱小说。我就是抱着看禁书看黄书的心里去看的,看书的时候总在想下一段性爱描写会在哪里呢?这感觉好像小时候看香港的三级片,每一分钟都在想床戏会不会出现在下一分钟。然而等到真正到了的时候又屏住呼吸,接着等待下一段床戏,看看会不会跟听说的一样精彩。看这本书之前自己内心的感情太丰富,倒是不能完全投入,不得不说阅读体验并不好。我想,等有时间,在荒郊野岭,心无杂念的时候,再次打开这本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国配角演义》马伯庸太牛逼了。 第一篇街亭:所谓马谡的遭遇和隐忍过于奇幻,简直就像是横沟正史的书里的情节 ;第二篇白帝城之夜:作者已经把魏蜀吴三国当成了冷战时期的欧美苏,简直是间谍战、谍中谍、白帝谍踪、猇亭谍影... 第三篇官渡杀人事件:看名字就是找凶手的案子,第一人称描写略有新意,任峻任探长的刻画还算生动。 不过还是觉得焦仲卿和刘兰芝大小乔的那段略精彩,谁叫他写到美女呢。
《北京故事》看完这本书,哥三观被毁得差不多了。
《如果这是宋史》仔细想想,我看的较多的历史还是宋史,作者讲的不错,不过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不过讲赵匡胤死了的那段还是让哥有点淡淡的忧伤,因为最近看另一本书刚好也看到这一部分,从中我得到一个启示,再牛逼的人也是要死的。
《挪威的森林》很不错的言情小说,值得一看。
《看上去很美》有很多地方特别有意思。书中写到“北京话说起来有一种趋于热闹的特点,行文时很容易话赶话,那种口腔快感很容易让说者沉醉,以为自己聪明,因而越发卖弄。 ”我想他一定是再说自己。
《顽主》王朔的剧本,有点甲方乙方的感觉,不过我居然发现里头的段子在今天居然还有人在用,这也说明了他有多牛逼。
《身边的江湖》这是看的第一本野夫的书,第一个感觉,感觉他认识的生僻字特别多;我相信,其中的大部分感情是真实的,他们那代人经历的苦难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体会,但是,文章的煽情意味太浓,我以为文章无需文字上的煽情,应让读者慢慢的从中体会其中的感情。
《我在江湖》马伯庸很逗很好玩。武侠有时候就是这么扯淡,不过居然没写完,太伤心了。有点《长安乱》的感觉,不过马伯庸还是写的比韩寒好。
《雪国》川端康成,据说这部很纯?没有感觉到把我净化了呀?难道是我太……?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由于本人生活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作者生活的地方相比大概落后十几年,也就是我生活的九十年代。所以他经历的很多事我一直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才经历,不过还是一样有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的事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年。
《佛主在一号线》李海鹏的杂文集,好看,理性,厉害。初版的时候看了一遍,然后再版之后控制不住又去图使馆看了一遍。记得里面有写“他们却会特别严肃地质问老师:“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老师偏偏特吃这一套,说他们有思想云云。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无事生非,我如何度过一生,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不是归我妈说了算吗?”哈哈哈哈哈,说的多好。
《非常识》谢勇,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多看评论集。
《我是你爸爸》王朔,牛逼。看着这对父子又吵又闹的真是太好玩了,差点笑出眼泪来。我回忆了一下,发现最能体现爸爸对我关心的画面应该是我7、8岁那年,他给我买了一个四驱车,别提那时候我多激动了,然后我们爷俩一起蹲在家门口一起组装这辆车。过去了很多年,这一幕我还是记得很清楚。
《70年代的鸡零狗碎》万一,和张立宪那本一样好玩。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从中可以看出陈先生还是比较了解鲁迅先生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他捧到山顶。
《殷商玛雅征服史》又是马伯庸先生的小说,读的时候哥一个大老爷们也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那些玛雅人为什么傻得那么可爱?
余华《兄弟》中国人真幸运,可以用四十年的时间经历别的国家一百多年的变迁。余华的文字里,幽默里却也包涵了无法诉说的悲哀。
王朔《别把我当人》有点看不懂他的讽刺。而且,主要是这个故事不好看。
村上村树《且听风吟》第二部他的小说,还是有点第一部的感觉,难道日本的言情小说都这样?找时间好好研究研究。
《退步集》陈丹青。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绘画摄影的部分看得不懂,不过访谈的部分还是把我迷住了。记者完全不是对手好么,而且回答的那叫一个痛快。——————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陈:又一个傻×问题!——人生没有意义的。 你看过哲学吗?你可别过了大学年龄还扛着大学生人格在生活——人生一点没有意义的,生命完全没有意义的。(那活着干吗呢?)没有干吗。你生下来,爹妈征求你意见吗? 你看看佛教,看看叔本华那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就这么两句话:这么厚的一本书。 这本书救了我。我在三十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刚出国不久。在这之前,我已经有一种感觉,大概弄艺术的人敏感,他会处处看到存在的荒谬感。他最快乐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最紧张的时候,他在这些东西后面,同时还会看到另一种东西,看到荒谬: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意思?真有什么意思么? 等到我看了那本书,太好了!明白了。明白了非常好,生活就变得仿佛有意义。 很难怪的,上一代知识分子接受唯物论教育,进步论教育。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进步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该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这里来。 西方20世纪有品质的思想,就是持续攻击科学主义,攻击进步论。 中国真是伟大,那么早,佛教就被接受了,通了,就出现禅宗。老子的境界多高啊。两千四五百年前他就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会为人感动的。这是前提,也是常识。 所以杜尚谈到政治家的一本正经,他就说,所有政治家都像他爸爸,他爸爸是个公证人。 人得活,得了这条性命,就得活下去。但活下去是为什么,不问的。(有时是越问越空。)什么艺术啊,文化啊,都是没有意义的。文化艺术的伟大就是它知道没意义。意义是人弄出来的。人是什么呢,就是一堆本能:欲望、情感、智力……所以佛教说,先要戒三个东西:贪、嗔、痴。 贪,我没有;嗔,我还好;我有点痴,艺术家没法子不痴,看到美丽的人事,春夏秋冬,我就感动,戒不掉。 正义啊,教诲啊,惊叹号啊,形容词啊,就是“嗔”。
《龙族123上中下》江南。一共五部,看了好久,之前已经看了三部,不过很多情节已经忘记了,所以又买了一套从头开始看。从初中开始看江南,先是《光明皇帝》然后是《缥缈录》再是《此间的少年》接着是《上海堡垒》和《蝴蝶风暴》最后是《龙族》。说实话,个人感觉最好的一部是《缥缈录》接着是《上海堡垒.,再是《此间的少年》,而且,要不是因为好几年前就开始看<《龙族》了我现在是不会选择看这本的。江南自己也说,他的小说读者们已经慢慢长大了,而他的小说并没有跟着长大,而是培养新的年轻的读者群。一言以蔽之就是,你长大了是吧,你不想看我的小说了是吧?慢走不送,我的伺候那帮十七八岁的孩子了。
Ps.这些是今年前三个多月看的书,几乎一有空闲就翻开书来。有人会问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首先,我是不热爱学习的,然后我每个月的游戏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再者很多课是很无聊的,不看这些书看什么呢,当然,晚自习的时间也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