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马孙之旅 二
![]() |
旅行社的光头胖子经理,人很友善。 |
![]() |
旅行社的营业执照。 |
![]() |
找好旅行社,顺便逛逛对面著名的歌剧院内部,只要5雷亚尔就行。 |
歪打正着
我想在玛瑙斯市中心找找旅行社,被一家名为“Amazon Backpackers(亚马孙背包客)”的光头胖子经理拉进了他的办公室。他名片上的照片穿着巴西足球队队服,露出罗纳尔多般的笑容。胖子先用日语跟我打招呼,见我没有反应,冒出了一句中文“你好”,然后开始用英语介绍行程。
办公室里不断有人进出,很快我就陷入了辨识困难——谁是巴西人,谁是游客?因为如果单单从相貌上,你可不知道眼前的高个子白人是欧洲人还是巴西人,也说不准那个身材凹凸有致的黑人姑娘是非洲人还是巴西人,甚至我这样的亚洲面孔,弄不好也是个巴西人。
只有了解巴西这块土地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欧洲人、非洲人等世代通婚,才能理解在这个国家不要以肤色相貌来识别人。对我们来说相貌迥异的人,说着相同的语言、吃着同样的食物、有着类似的思维、在世界杯赛场上为同一支队伍欢呼流泪。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在玛瑙斯采访的作家马西奥.索萨,他告诉我说,“巴西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美洲文化。请注意,我说的America不是指美国,而是美洲。美洲融合了各色人种与不同的文化类型。”这也正如亚马孙,土著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和世界各地的探险者,组成了这里独特的生态。
在南美进行自由行的中国人很少,胖子经理有点摸不准我的想法。之前收集的信息告诉我,我这次不可能进行亚马孙的深度探险,真正称得上探险的活动,至少要接受两周的严格野外生存训练,也要有足够的时间“泡”在丛林里。
如果雇佣私人向导在丛林进行一周左右的徒步,也面临着时间上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驴友的经验看,虽然在丛林里你只能相信向导,可是也不要过于依赖他们的能力。可能你跟着向导徒步几天之后,才会从逐渐怀疑到确认——向导其实并不认路!因为所谓的精确的“认路”,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中的概念。植物生长得太快了,即使向导几天前用大砍刀砍出过一条小道,不到一周时间,所谓的“路”就很可能被雨水冲刷或是植物覆盖了。亚马孙雨林每天都以不一样的面貌,考验着人们的生存智慧。
从玛瑙斯出发了解亚马孙的方式,大致来说分为两种:丛林活动或是水上活动。丛林徒步可以认识亚马孙独特的动植物(虽然后来我发现认识植物是能够有保证的,能看到怎样的野生动物就不一定了。动物们观看我们的可能性,好像比我们看清它们的可能性要大。)如果想沿着亚马孙河漂流,可以坐船从玛瑙斯到达亚马孙沿岸的另一个历史名城贝伦,也可以去巴西北部的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我向胖子经理提出要求:“我希望既能在雨林里徒步,又能在亚马孙河面上漂流。对了,我还想探访一下丛林里的人家”。胖子连连点头,“没有问题,我们的日程基本包括了这些,如果天气允许,你还可以在丛林里露营呢”。
他拿起地图向我确认玛瑙斯的位置,作为亚马孙河流域内最大的城市,玛瑙斯位于尼格罗河(也称黑河)与索利芒斯河(也被称为亚马孙河上游)交汇处的北岸。这是殖民者在此建立聚居点时的一个战略选择。两大河流分别连接秘鲁和哥伦比亚,涨水的时候河道直通安第斯山脉。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玛瑙斯成为了整个南美洲重要的水运枢纽,一度的丛林开发也使玛瑙斯有两条穿越亚马孙的公路。
我的行程既要穿过黑河与索利芒斯河交汇的地方,又会走一段穿越亚马孙的BR-319公路,然后坐快艇沿着黑河流域走向丛林深处。
听上去还不错。
![]() |
从玛瑙斯看对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