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解析
一个人的意志和意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另一个时空的人,这种影响会不断的延续和传递,因为,另一个时空下的也许就是下一个轮回的自己。 去电影院第一次看《云图》的时候,电影院里的人少得可怜,寥若晨星的几个人用手指就可以数的过来。当然,那时我还并不知道泱泱的172分钟的电影已被某局的剪刀手删了近40分钟(怪不得电影院演的很突兀),再加上电影本身晦涩难懂,大多追求娱乐的影迷抱着看《泰囧》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失望而归,就这样更多的人不愿花这份冤枉钱去电影院睡觉,所以《云图》的口碑和票房前景黯淡,但,这都不会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热爱。 以下涉及剧透。 影片由六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组成,没有明确的主线,但六个故事却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同时展开。影片采用1-2-3-4-5-6-5-4-3-2-1的模式,以第六个故事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将第一个到第六个故事娓娓道来,又从第六个故事依次回到了第一个故事。这就像观众买了一张往返的车票,从起点“一”到最远处“六”,又从最远处“六”回到了起点“一”。 在影片最开始时,没人会知道这到底在讲什么,因为每个故事的结尾放在了影片的开头。在影片进行到后半段时,整个电影的轮廓才逐渐清晰。 “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罪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1850年,律师亚当·尤因用日记记录下他在太平洋的航行,却因为某种原因日记戛然而止。 1931年,剑桥,年轻作曲家弗罗比舍用毕生心血创作了《云图六重奏》,与此同时他也深受半本名叫《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的书感染和鼓舞,他与同性男友斯科史密斯的恋情也尘封在了一封封书信中。 1975年,旧金山,女记者路易莎·雷偶然结识了年迈的斯科史密斯而卷入一场谋杀,在斯科史密斯被杀后,路易莎也意外获得了当年弗罗比舍写给斯科史密斯的书信。 2012年,伦敦,出版商卡文迪什收到了一份名为《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的初稿,作者正是当年路易莎的邻居。 2144年,新首尔,克隆人幼娜带着星美偷看了投影,幼娜深受电影中主角鼓舞,第二天因为反抗而被杀。星美因此觉悟,后来在与张海柱逃亡之前,观看了电影剩下的部分,片名为《蒂姆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 人类衰亡后的第106年,夏威夷岛,岛上的山谷人过着原始的生活,把星美当做自己的信仰,这时,先知人的到来为他们揭开了星美的身世。 说到这,你也许有些明白这六个故事的内在神秘联系。半本残存的日记,尘封的书信,一份稿件,一部电影和信仰,都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交错着,影响着,描绘出一幅跨越千年的云图。 “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门,当它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 导演精心设计的“彗星胎记”成为了这部电影揭示主题的关键所在。 第一处胎记出现在音乐家的背部,镜头给足了特写。第二处出现在女记者的肩上,当年迈的斯科史密斯第一眼看到这个胎记时,表情有些凝重,说:“我有一个朋友跟你的胎记很像….那是我非常关心的人。”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忘不了已逝的故人。另外四个胎记分别出现在:律师的胸膛上,出版商卡文迪什的小腿上,星美的脖子上以及山谷人扎克里的后脑上。 六处胎记的巧妙设计使片中的六个故事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命的六次轮回”,更鲜明的阐述了这部影片的“轮回论”。对于这样的主题,信仰佛教的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 “如果让我来想象天堂,我会想象那扇门打开,在门后,我会发现,他就在那里,等着我。” 再者,不知是导演的故意安排还是偶然,扮演律师和张海柱是同一个演员,律师的妻子和星美也是同一个演员扮演;同样地,扮演女记者和先知人的都是哈利,对女记者一见钟情的科学家以及山谷人扎克里都是由汉克斯扮演。 他们在前世相爱,在来生还是爱人。胎记也由男到女,由女再到男,虽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但无数次的轮回依旧使他们相遇,在轮回的交织网中纠葛、交错。 “昨天,我的人生朝一个方向前进,而今天却朝着另一个方向。” 三个细节。 1. 蓝宝石。片中共出现两次蓝宝石的镜头:贪婪的医生从律师的扣子上解下来的和山谷人扎克里在石头上捡到的。第一次是奴隶社会,隐喻贪婪的殖民者无法满足,欲望膨胀。第二次是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走向衰落后的原始,而导致这样一前一后社会的变化,正是蓝宝石——人类贪欲所造成的。 2. 老乔吉。影片中反复出现老乔吉的镜头,而且又总是出现在扎克里胆怯、犹豫不决的时候,有时扎克里也会听从老乔吉的怂恿做出一些错误决定。老乔吉代表的是心中的魔鬼,每个人在做抉择时内心的恐惧、犹豫。 3. 《云图六重奏》——片中最重要的部分。“六重奏”导演在名字上交代的很清楚了,六个故事交错齐鸣,谱写的一曲壮丽的轮回乐章。弗罗比舍把毕生心血交付给同性恋人,多年后路易莎来到音像店时,面对着这首曲子怔怔地望着出神,说:“I know,I know it.”在今生实际上她本没有听过,而她觉得似曾相识的原因,是她前生所做的曲子也许出现在了今生的梦中。 奴役与反抗:律师在被黑奴解救后,良心悔改,决定进行废奴运动,他说:“没有每一滴水,哪来的汪洋?” 剥削与反抗:年轻的音乐家因为不满江郎才尽的老头剥削他的才华,在完成自己的杰作后,他选择自杀,他说:“人们常说自杀是懦夫的行为,他们不知道,自杀其实需要更大的勇气。” 阴谋与反抗:女记者因为追求正义,寻找新闻自由而陷入一场谋杀案中,她没有回头,反而步伐更加坚定,她说:“你必须做,做你不能做的事。” 侵犯与反抗:卡文迪什因为不满老人院的束缚和暴力监管,策划了一场“越狱”的好戏,他说:“我绝不会向暴力侵犯屈服的!” 压迫与反抗:克隆人星美为了反对人类对克隆人违反道德的压制和迫害,和地下组织联盟会合作,明知会失败,但她义无反顾,她说:“如果我不出头露面,那么真相就得不到揭穿,我不允许那样。” 不论是19世纪的奴役殖民社会,还是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亦或是新时代信息爆炸的社会,正义与邪恶同在,反抗与压迫并存,人为真理而反抗,为文明而反抗,为生存而反抗,为自由而反抗。 六个故事本身并不出彩,可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迸发出巨大能量。剪辑师通过精湛技艺,将看似相对独立的六个故事,完美衔接在一起,打乱叙事顺序(这就是很多人看得很乱的原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网状结构,在一个故事还没结束,另一个故事接了上来,层层叠加,在同时达到高潮后,每个故事的脉络才渐渐清晰,这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三个各具风格的导演结合在一起,使《云图》失去了风格。而这恰恰相反,三种风格使《云图》达到了更完美的效果,赋予了这部电影更诡异的风格,这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 再说演员。片尾的演员表是除了电影本身外最震撼我的地方,14位明星分别饰演了65个角色,汉克斯、哈利·贝瑞、雨果·维文、休·格兰特在每一个故事中都有出场。最值得嘉奖的是本·威士肖、哈利、雨果、周迅和苏珊,他们分别扮演的反串角色,其以假乱真的效果让人瞠目结舌,除了剪辑,我不得不再一次膜拜强大的化妆团队

“观看了我最后的日出,享受了最后一根烟。觉得不可能有比这更完美的景致了,直到我看见你那顶破软毡帽。说实话,斯科史密斯那玩意儿使你看上去相当可笑,但是我相信我从没见过比那更美的东西了。我在那里鼓足勇气尽可能长久地望着你,我不相信我先看到你是一种侥幸。” 最后,用董路的话收尾吧。 “如果说《泰囧》是一饮而尽的扎啤,那么《云图》就像是需要细品的鸡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