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到传播,泪奔!
跨专业考传播学的经验分享(2)
考研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要有职业目标作为指导。我本来是英语专业的,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读研是很痛苦的。所以我还是选择考研。本来大二的时候想考心理学,3年之后出来做心理医生。后来发现课程和我本专业的差距实在是之大,我自己看不懂,而且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做记者,所以我把目标转向了新闻学或者是传播学。
新闻学比较注重实践,而且更加偏文,有利于文科的和有记者经验的考生。而传播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注重理论,对于跨专业考研来说可能起步阶段的差距要小一点,加之电子科大的同学告诉我,如果想要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的话,最好选择传播学,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传播学。
我在黑龙江,但是好的学校如北 大、清华、人大、北广:清华比较注重实践和统计调查(不想再去理工院校);人大录取比例1:20多,竞争太激烈,而且偏心本校的情况较为严重;北广是一个太过专业的院校,我想去一个氛围比较好的;而且川大的整个氛围及专业方向是我喜欢的——所以选川大。我开始并不确定自己要报考什么专业,川大的新闻传播类的硕士点其实有四: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前二者是学硕,后二者是专硕。 首先,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招生名额一致,复试分数线一致,同卷异题。在考试方面的区别是新闻学有写作类题目,传播学有业务类题目而已,培养方式一致,只是研究方向和导师不同,建议根据个人喜好和导师阵容选择。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与学硕的参考书目基本一致,复试分数线略低于学硕,每年招生名额多于学硕,综合来看考取难度低于学硕。大部分课程和学硕一起开设,尤其是新闻学。只是学费贵一倍。出版硕士也属于专业硕士,与传播学中的编辑出版方向差不多,但平时上课不怎么和传播学在一起,学费比学硕贵一倍,招生人数较少。复试线和新传专硕一样。 选择报考什么专业,建议首先考虑考取难度,再选择喜欢的研究方向。因为考上了之后,自己要做哪方面的研究就比较自由了。
英语篇
考研的英语不能掉以轻心。考研单词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大纲单词的所有含义,因此一定要好好背单词。单词书要选自己能看下去的,最好别太厚了,除非你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且保证自己不会中途被单词书给打击死。我用的是新东方系列的考研英语单词书(品质还是比较信得过的),从4月左右开始,背了5遍,一遍比一遍过得快。背的时候,已经记住所有意思的单词就做个记号,背了几遍也做个记号,这样可以看到自己已经做了的成果,会更有信心。(很重要)背单词的时候要结合真题。9月之前一定要全部背过起码一遍。阅读部分是得分的大头,我本来选的是石春桢的220篇,做了10多个单元之后,发现还是狂做真题更为对症,所以之后都是做的真题。真题做了8、9遍,翻译了2遍,背了几篇,最后阶段又看了看错的题。基本上错题都是几个类型的,通过9、10月做题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点之后,11、12月就有针对性地提高,最后做几套模拟,然后再反过来看真题。 完形是技术或水平活儿,要么你要有技术,要么你要水平高。单词是起码的。另外,要有全局观念。英语是网络状的,整个篇章之中,会不断的有提示,最少一处,能够让你做得出来题的。练翻译的材料主要是真题,包括真题的翻译和阅读。难点主要在熟词僻义和句子结构的重组上。新题型的题型是新的,但是里面考的内容还是老的,是核心的阅读理解能力——篇章、段落、句子间、句内。 作文要背诵和练习。小作文10篇,大作文10篇。背诵不限。我是背的新概念4,同时熟悉了一下过去高分范文的典型句子。
政治篇
从9月份开始,先是强化,然后是串讲冲刺,全部跟班搞定。政治从9月份开始,和英语相反,是前松后紧。 大纲和大纲解析一定要有,最好还要有考试分析(很有用)。买盗版的没关系,正版太贵了。 除了自己的材料之外,我用了任汝芬之二。徐之明也出了一套,我做过,中间的那部政经很好,其他一般。现在市面上很多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真题最重要。其他的要做的话要好好挑选,因为其中很多题很偏。做政治题,不仅仅是背,背诵是背不完的(但是毛概主要就是背,理解性的大题就那么几道),最好能够从做题中有所领悟,提出来一些精华,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另外,答题也是有一定的格式的。不过上场之后,基本上都是会的全往上写(一个意群分成一段),每个人都把卷子填得满满的。
传播学
参考书目的核心就是那么一些。网上的书单,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本的,最后看下来,最多也就是精读6~8本,一共读十多本的样子(期刊和论文除外)。 我参考的川大400+学姐2012第一名(400多分)书目资料总结。(这个对我受益多):
李彬《传播学引论》(清华出的。文笔很好,入门很好,批判学派讲的很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
赛佛林和坦塔德《传播理论:起源、应用和方法》(有很多出版社都有出。启发式的讲法,比较新)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84年出的。文笔好,经典的老书。在川大里书店可以买到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92年出的。实在是有点老,我是去图书个馆借的。很主旋律,方法讲的挺多。觉得没有太大用
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出的。阐述各家主要论点的精彩章节都有摘录进来,很厚,读得会比较慢,但是是一个浓缩版的大家文选,感觉很亲切,很吸引人)
罗杰斯《传播学史》(纪传式的,对于了解经典的传播学大家有好处。文笔好,有一些逸闻。有学派的评价和介绍可供参考。)
周庆光《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的。可读性差,我没读完。里面搜集的东西很全。)
李约翰《人类传播理论》(清华翻译的。翻译挺烂的。写得很鸿大,我听人说这本书会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所以找来看了。有助于架构知识体系,里面理论比较全,但并不全是核心理论)
中华传媒网在卖的一本新传考研必备的书,只是在知识点和脉络上有用。 前4本我是认认真真做了笔记的,加起来大概有12万字左右,写在A4纸上。最后阶段为了理清楚脉络,还做了2大张的总图(传播学一张,跨文化综合知识一张)。没办法,我就是对图要更加敏感,喜欢一目了然。
课外书
川大很关注最新的理论进展和时事评论,所以一定要关注这方面内容。我最后阶段没关注到位,结果最后20分的大题,好像是整个做反了(记不清楚题了,但是确实是有个大的点没有关注到)。期刊的话,人大的《国际新闻界》(太新闻的部分不用关注。传播理论的新进展很重要)、北广的《现代传播》(抓大点和热点)和复旦的《新闻大学》很好。
推荐的网站:中华传媒网、浙江新闻传播评论、紫荆网、我写网。特别是中华传媒网的信息很全、更新很及时。
参考书组合:
1、大众传播学通论+理论新闻学新视野 (对三个专业都非常重要)
2、中新史+外新史 (对新闻学、传播学重要,尤其是中新史)
3、现代新闻编辑学+网络新闻编辑学(对新闻学、新传重要)
4、采写教程+采访论(对新传、新闻学重要)
5、广电导论+媒体产业运营(对传播学、新闻学重要)
6、广告+编辑出版(对传播学重要)
7、新闻摄影学或技术基础(对传播学重要)
8、传播研究方法(对新传重要)
9、新闻传播手册(不可不利用的工具书,PDF群共享里有)
时间上,我是从7月初开始看专业书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架构和自己的看法,死背据说不行。
综合知识一
06年之前的综合知识主要就是考英语,06年开始,加入了一些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方面的内容,考一点儿学术潜力。 另外,也在背新概念4(很有用,如果能全部背到滚瓜烂熟那绝对无敌了。我背了18篇,还不是滚瓜烂熟的那种,已经受益匪浅)。11月底才知道,现在转向学术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这一门除了英语之外,仍然要看一些专业书: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关老的书一定要看且最好多看几遍。看了这本中文的,以后看英文的书才知道对应的翻译意思。) 《中西文化之鉴》(英。外教写的,可看出他们如何看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文化碰撞》(中英。有很多例子,有利于丰富考场上自己写的文章) ;关世杰《国际传播》(大部头。可以翻翻。)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和他主编的同一系列的其他书大同小异。很薄。)
而复试时,除了方向第一外,变化可能会蛮大的。 另外,这两门专业课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全面、辨证、有历史观点。这很重要。 初试之前没必要找导师,进复试线了以后,找导师也就是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混个脸熟。 川大是比较公正的,所以安心复习才是王道。
时间问题
英语的时间表遵循每日复习就可以了。政治可以9月开始。专业课看你本身的水平。我是9月开始的,有点晚了。老师说过:学习方法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不要跟别人比学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我每天学10个小时,或者以上,不超过12。我对门的姐们每天起码13个半。
考试后听到爆炸性的消息(如今年翻译出原题,自己又和我一样没做过)一定要镇静。不考完绝不中途放弃。 能够实现这一愿望,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在学的时候没有很痛苦,就是常常会担心考不上,不过到最后阶段就释怀了。
关于经验,有一个师姐说过,成功的经验可能不如失败的经验那么有用,因为成功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失败的一定有可以借鉴、避免的地方。但是不幸失败的同学,大都无心介绍经验,所以大家只能听我们在这儿鼓噪了。所以我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帮到你,但是希望我的经验可以使以后考研的兄弟姐妹少走我走过的弯路。 有位老师曾经在我准备考研的过程中鼓励我,说不要太紧张,够努力的话,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说不清楚的力量,能够感动上天,使你成功。 所以,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定要坚持下去。起码,全力以赴了,就不会后悔。 Bless曾经和我一起奋战在图书馆的战友!Bless you all!
7月的补遗
要不是最近有人提醒,我就忘记写专业课辅导班的事情了。
我跨专业的,信心不足,想要多一些砝码,所以买了川大专业课辅导资料(内部学姐的总结,200多大洋)。事实证明对于我们这一年来说,辅导资料基本上还是达到很多大点的。8月份的基础班我错过了,不知道如何。我11月底的参加了冲刺班,这时候很多的重点已经出来了,打题会更有效率(但是务必不要寄托太大希望于辅导班和压题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所做的努力)。复习到后面你自己就会有一些感觉,能够抓到大的考点了。我最后一星期补的很多小点都涉及到了。这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结构的补充过程中所能做到的,一方面是学术界热点的讨论和最近的传播发展能够对你有所提示。
考研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要有职业目标作为指导。我本来是英语专业的,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读研是很痛苦的。所以我还是选择考研。本来大二的时候想考心理学,3年之后出来做心理医生。后来发现课程和我本专业的差距实在是之大,我自己看不懂,而且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做记者,所以我把目标转向了新闻学或者是传播学。
新闻学比较注重实践,而且更加偏文,有利于文科的和有记者经验的考生。而传播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注重理论,对于跨专业考研来说可能起步阶段的差距要小一点,加之电子科大的同学告诉我,如果想要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的话,最好选择传播学,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传播学。
我在黑龙江,但是好的学校如北 大、清华、人大、北广:清华比较注重实践和统计调查(不想再去理工院校);人大录取比例1:20多,竞争太激烈,而且偏心本校的情况较为严重;北广是一个太过专业的院校,我想去一个氛围比较好的;而且川大的整个氛围及专业方向是我喜欢的——所以选川大。我开始并不确定自己要报考什么专业,川大的新闻传播类的硕士点其实有四: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前二者是学硕,后二者是专硕。 首先,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招生名额一致,复试分数线一致,同卷异题。在考试方面的区别是新闻学有写作类题目,传播学有业务类题目而已,培养方式一致,只是研究方向和导师不同,建议根据个人喜好和导师阵容选择。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与学硕的参考书目基本一致,复试分数线略低于学硕,每年招生名额多于学硕,综合来看考取难度低于学硕。大部分课程和学硕一起开设,尤其是新闻学。只是学费贵一倍。出版硕士也属于专业硕士,与传播学中的编辑出版方向差不多,但平时上课不怎么和传播学在一起,学费比学硕贵一倍,招生人数较少。复试线和新传专硕一样。 选择报考什么专业,建议首先考虑考取难度,再选择喜欢的研究方向。因为考上了之后,自己要做哪方面的研究就比较自由了。
英语篇
考研的英语不能掉以轻心。考研单词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大纲单词的所有含义,因此一定要好好背单词。单词书要选自己能看下去的,最好别太厚了,除非你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且保证自己不会中途被单词书给打击死。我用的是新东方系列的考研英语单词书(品质还是比较信得过的),从4月左右开始,背了5遍,一遍比一遍过得快。背的时候,已经记住所有意思的单词就做个记号,背了几遍也做个记号,这样可以看到自己已经做了的成果,会更有信心。(很重要)背单词的时候要结合真题。9月之前一定要全部背过起码一遍。阅读部分是得分的大头,我本来选的是石春桢的220篇,做了10多个单元之后,发现还是狂做真题更为对症,所以之后都是做的真题。真题做了8、9遍,翻译了2遍,背了几篇,最后阶段又看了看错的题。基本上错题都是几个类型的,通过9、10月做题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点之后,11、12月就有针对性地提高,最后做几套模拟,然后再反过来看真题。 完形是技术或水平活儿,要么你要有技术,要么你要水平高。单词是起码的。另外,要有全局观念。英语是网络状的,整个篇章之中,会不断的有提示,最少一处,能够让你做得出来题的。练翻译的材料主要是真题,包括真题的翻译和阅读。难点主要在熟词僻义和句子结构的重组上。新题型的题型是新的,但是里面考的内容还是老的,是核心的阅读理解能力——篇章、段落、句子间、句内。 作文要背诵和练习。小作文10篇,大作文10篇。背诵不限。我是背的新概念4,同时熟悉了一下过去高分范文的典型句子。
政治篇
从9月份开始,先是强化,然后是串讲冲刺,全部跟班搞定。政治从9月份开始,和英语相反,是前松后紧。 大纲和大纲解析一定要有,最好还要有考试分析(很有用)。买盗版的没关系,正版太贵了。 除了自己的材料之外,我用了任汝芬之二。徐之明也出了一套,我做过,中间的那部政经很好,其他一般。现在市面上很多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真题最重要。其他的要做的话要好好挑选,因为其中很多题很偏。做政治题,不仅仅是背,背诵是背不完的(但是毛概主要就是背,理解性的大题就那么几道),最好能够从做题中有所领悟,提出来一些精华,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另外,答题也是有一定的格式的。不过上场之后,基本上都是会的全往上写(一个意群分成一段),每个人都把卷子填得满满的。
传播学
参考书目的核心就是那么一些。网上的书单,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本的,最后看下来,最多也就是精读6~8本,一共读十多本的样子(期刊和论文除外)。 我参考的川大400+学姐2012第一名(400多分)书目资料总结。(这个对我受益多):
李彬《传播学引论》(清华出的。文笔很好,入门很好,批判学派讲的很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
赛佛林和坦塔德《传播理论:起源、应用和方法》(有很多出版社都有出。启发式的讲法,比较新)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84年出的。文笔好,经典的老书。在川大里书店可以买到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92年出的。实在是有点老,我是去图书个馆借的。很主旋律,方法讲的挺多。觉得没有太大用
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出的。阐述各家主要论点的精彩章节都有摘录进来,很厚,读得会比较慢,但是是一个浓缩版的大家文选,感觉很亲切,很吸引人)
罗杰斯《传播学史》(纪传式的,对于了解经典的传播学大家有好处。文笔好,有一些逸闻。有学派的评价和介绍可供参考。)
周庆光《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的。可读性差,我没读完。里面搜集的东西很全。)
李约翰《人类传播理论》(清华翻译的。翻译挺烂的。写得很鸿大,我听人说这本书会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所以找来看了。有助于架构知识体系,里面理论比较全,但并不全是核心理论)
中华传媒网在卖的一本新传考研必备的书,只是在知识点和脉络上有用。 前4本我是认认真真做了笔记的,加起来大概有12万字左右,写在A4纸上。最后阶段为了理清楚脉络,还做了2大张的总图(传播学一张,跨文化综合知识一张)。没办法,我就是对图要更加敏感,喜欢一目了然。
课外书
川大很关注最新的理论进展和时事评论,所以一定要关注这方面内容。我最后阶段没关注到位,结果最后20分的大题,好像是整个做反了(记不清楚题了,但是确实是有个大的点没有关注到)。期刊的话,人大的《国际新闻界》(太新闻的部分不用关注。传播理论的新进展很重要)、北广的《现代传播》(抓大点和热点)和复旦的《新闻大学》很好。
推荐的网站:中华传媒网、浙江新闻传播评论、紫荆网、我写网。特别是中华传媒网的信息很全、更新很及时。
参考书组合:
1、大众传播学通论+理论新闻学新视野 (对三个专业都非常重要)
2、中新史+外新史 (对新闻学、传播学重要,尤其是中新史)
3、现代新闻编辑学+网络新闻编辑学(对新闻学、新传重要)
4、采写教程+采访论(对新传、新闻学重要)
5、广电导论+媒体产业运营(对传播学、新闻学重要)
6、广告+编辑出版(对传播学重要)
7、新闻摄影学或技术基础(对传播学重要)
8、传播研究方法(对新传重要)
9、新闻传播手册(不可不利用的工具书,PDF群共享里有)
时间上,我是从7月初开始看专业书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架构和自己的看法,死背据说不行。
综合知识一
06年之前的综合知识主要就是考英语,06年开始,加入了一些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方面的内容,考一点儿学术潜力。 另外,也在背新概念4(很有用,如果能全部背到滚瓜烂熟那绝对无敌了。我背了18篇,还不是滚瓜烂熟的那种,已经受益匪浅)。11月底才知道,现在转向学术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这一门除了英语之外,仍然要看一些专业书: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关老的书一定要看且最好多看几遍。看了这本中文的,以后看英文的书才知道对应的翻译意思。) 《中西文化之鉴》(英。外教写的,可看出他们如何看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文化碰撞》(中英。有很多例子,有利于丰富考场上自己写的文章) ;关世杰《国际传播》(大部头。可以翻翻。)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和他主编的同一系列的其他书大同小异。很薄。)
而复试时,除了方向第一外,变化可能会蛮大的。 另外,这两门专业课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全面、辨证、有历史观点。这很重要。 初试之前没必要找导师,进复试线了以后,找导师也就是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混个脸熟。 川大是比较公正的,所以安心复习才是王道。
时间问题
英语的时间表遵循每日复习就可以了。政治可以9月开始。专业课看你本身的水平。我是9月开始的,有点晚了。老师说过:学习方法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不要跟别人比学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我每天学10个小时,或者以上,不超过12。我对门的姐们每天起码13个半。
考试后听到爆炸性的消息(如今年翻译出原题,自己又和我一样没做过)一定要镇静。不考完绝不中途放弃。 能够实现这一愿望,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在学的时候没有很痛苦,就是常常会担心考不上,不过到最后阶段就释怀了。
关于经验,有一个师姐说过,成功的经验可能不如失败的经验那么有用,因为成功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失败的一定有可以借鉴、避免的地方。但是不幸失败的同学,大都无心介绍经验,所以大家只能听我们在这儿鼓噪了。所以我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帮到你,但是希望我的经验可以使以后考研的兄弟姐妹少走我走过的弯路。 有位老师曾经在我准备考研的过程中鼓励我,说不要太紧张,够努力的话,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说不清楚的力量,能够感动上天,使你成功。 所以,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定要坚持下去。起码,全力以赴了,就不会后悔。 Bless曾经和我一起奋战在图书馆的战友!Bless you all!
7月的补遗
要不是最近有人提醒,我就忘记写专业课辅导班的事情了。
我跨专业的,信心不足,想要多一些砝码,所以买了川大专业课辅导资料(内部学姐的总结,200多大洋)。事实证明对于我们这一年来说,辅导资料基本上还是达到很多大点的。8月份的基础班我错过了,不知道如何。我11月底的参加了冲刺班,这时候很多的重点已经出来了,打题会更有效率(但是务必不要寄托太大希望于辅导班和压题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所做的努力)。复习到后面你自己就会有一些感觉,能够抓到大的考点了。我最后一星期补的很多小点都涉及到了。这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结构的补充过程中所能做到的,一方面是学术界热点的讨论和最近的传播发展能够对你有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