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复兴的一段话
重读《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
时间真快,五年前读过这本厚厚的文化史巨著。当时叹为观止。最近开始重读,又有很多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论文说明了这场文化运动的性质。人们通常以为它是由几个天才发起的,有些崇拜者、赞助人和能言善辩的支持者参加,他们的名字列在小型字体的脚注里。其实,文艺复兴运动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共同参与。任何运动想要成气候,群众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些众多的合作者天赋一定都很高,不是碌碌之辈。也许,作为创造者,他们不够全面,或者运气不佳;他们的名字有些流传下来,有些已经不为人知。但是,回顾过去,会看到他们中不少人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或者首先使用了某些技巧。他们集体的言谈行动维持着创造的激情,激发了他们中间的天才,他们是那一时期烂漫繁花的护花春泥。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伟大的艺术时代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这样的时代往往时间短暂,地点似乎偶然随意,造就这种时代的条件与有些人想象的不同,不是经济繁荣,或政府明智,全力支持,或四海承平——佛罗伦萨在全盛时期,内外冲突连续不断。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有志之士汇集在一起。他们也许原来分散各地,当某个重大的文化事件的消息传到国外,或者是技术上发生了突破的时候,他们就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来到事件的原发地。正如革命情绪的传播一样,狂热的兴趣,不同的见解,那些努力创造、相互比较、激烈辩论的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这一切所造成的激情使艺术迸发出超常的光彩。几百个有才气的人中间,只能出现几个伟大的艺术家。被埋没的天才因为时运不好,只能在偏僻的角落里默默耕耘,忍受着孤独,经常因此而受到创伤。
在艺术的颠峰时期,往往是先实践,后理论——先有作品,然后才有概念。同时,从实际中得出的理论使我们了解到主要艺术家的一些(不是全部)意图,和他们的作品所使用的标准。这些情况持续了400年的时间,不应该为了取悦20世纪晚期企图排斥艺术意图的批评家而把它斥为无稽之谈。文艺复兴的论文谈到,艺术家除了他的道德使命感之外,他的责任(也就是他的意图)就是模仿自然。他必须细心观察“上帝的脚凳”,这是信仰上帝的一种方式。这种严谨与科学家的严谨是相同的。当时有不少艺术家认为自己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那时还没有出现把最优秀的思想家分成不同的类别的“两种文化”。(P69-70)”
重读《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
时间真快,五年前读过这本厚厚的文化史巨著。当时叹为观止。最近开始重读,又有很多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论文说明了这场文化运动的性质。人们通常以为它是由几个天才发起的,有些崇拜者、赞助人和能言善辩的支持者参加,他们的名字列在小型字体的脚注里。其实,文艺复兴运动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共同参与。任何运动想要成气候,群众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些众多的合作者天赋一定都很高,不是碌碌之辈。也许,作为创造者,他们不够全面,或者运气不佳;他们的名字有些流传下来,有些已经不为人知。但是,回顾过去,会看到他们中不少人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或者首先使用了某些技巧。他们集体的言谈行动维持着创造的激情,激发了他们中间的天才,他们是那一时期烂漫繁花的护花春泥。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伟大的艺术时代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这样的时代往往时间短暂,地点似乎偶然随意,造就这种时代的条件与有些人想象的不同,不是经济繁荣,或政府明智,全力支持,或四海承平——佛罗伦萨在全盛时期,内外冲突连续不断。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有志之士汇集在一起。他们也许原来分散各地,当某个重大的文化事件的消息传到国外,或者是技术上发生了突破的时候,他们就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来到事件的原发地。正如革命情绪的传播一样,狂热的兴趣,不同的见解,那些努力创造、相互比较、激烈辩论的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这一切所造成的激情使艺术迸发出超常的光彩。几百个有才气的人中间,只能出现几个伟大的艺术家。被埋没的天才因为时运不好,只能在偏僻的角落里默默耕耘,忍受着孤独,经常因此而受到创伤。
在艺术的颠峰时期,往往是先实践,后理论——先有作品,然后才有概念。同时,从实际中得出的理论使我们了解到主要艺术家的一些(不是全部)意图,和他们的作品所使用的标准。这些情况持续了400年的时间,不应该为了取悦20世纪晚期企图排斥艺术意图的批评家而把它斥为无稽之谈。文艺复兴的论文谈到,艺术家除了他的道德使命感之外,他的责任(也就是他的意图)就是模仿自然。他必须细心观察“上帝的脚凳”,这是信仰上帝的一种方式。这种严谨与科学家的严谨是相同的。当时有不少艺术家认为自己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那时还没有出现把最优秀的思想家分成不同的类别的“两种文化”。(P69-70)”
重读《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