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往事干杯
写一点往事,为宁静的早晨。
耳边传来熟悉的钢琴曲,仿佛年幼的我在笨拙的练琴。那时的我还很不懂事,夏天嫌天气太热汗流狭背不愿多练,跟父母讨价还价时间;冬天嫌冰冻三尺手伸不开,找各种借口逃避练琴。那时的我,宁愿埋头在书山题海而不愿练琴,钢琴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紧箍咒,把我治的死死的。
不知何时,我有了自我,有了“钢琴是为自己练,不是应付父母”的想法,有了真正想当一个钢琴家的梦想。于是,练琴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让我废寝忘食的新玩意。我想钢琴之于学琴者,其深意不言而喻。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在学这学那,业余十级也不算什么成就,只是,我觉得每一次进步都要突破一个瓶颈,这个瓶颈有可能是技艺,有可能是你的内心。学琴多年,给我的感悟是超越、成熟和臻于至善。音乐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内心的共鸣。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我的钢琴老师带我走入这个世界,体会了这种共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当年二十三岁的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悟,仿佛穿越了千年,敬了刘禹锡一杯酒。在我成人之前的日子,小城生活,大多顺遂,鲜花掌声,少年得志。偶有风雨,也不过是毛毛细雨,增添情趣。然而,当十八岁的我突然一个人来到异地求学,几乎在同时真正发现自己是一个如此难以合群、如此自我的人时,我恐惧和害怕这样的自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为自己孤傲、自负、同时又自卑、敏感的要命的自己买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生活是美好、单纯、令人怀念的。而对我来说,大学生活是不愿提起的一段时光,虽然也有欢笑,但是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我不知道这样压抑的四年是否有好处,但我的孤僻让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专业不喜欢、不感兴趣,我就天天沉浸在人文历史的海洋中,惊人地吸收养分,四年下来在图书馆借阅了一千多本书。那段偏执、落寞、孤单、美丽、自娱自乐的时光是另一扇风景。读书笔记做了十几本,每每进入书香的世界,仿佛就是另一个新生的我,没有大学中的烦恼、旁人异样的眼光,而是自由飞翔在一片广阔的天空里。我坚信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也相信我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平淡,但是长久。让我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然而我的人格分裂依然很严重,另一面的我,是骚动的积极分子。大学里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旅游,由于学生的时间比较自由,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到了许多异常壮丽的风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在旅游中得到体现。最初的我,因为要找旅伴而纠结。后来,我想去哪就去哪,事先周密布置好,一个人去也无所谓。我终于变的越发独立、自强,也终于认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强的依靠。
我欣赏从前那个一往无前、勇于尝试的我,也理解从前那个一心想考研、想在学术上更深的造诣的我,更能懂得自己从来不曾褪色的“名校情结”。虽然考研的分数不能让我进入心仪的大学,但是后来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才更加戏剧化。所以说,比戏剧更精彩的,永远是人生。
走到了毕业的十字路口,机缘巧合我来到了现在的单位,冥冥之中仿佛上天注定。认识了现在的同事,发生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写下了现在的文字。把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里,始终相信,最纯净的钻石只会在最深最深的火山下出现,也只有最最有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珍贵。
耳边传来熟悉的钢琴曲,仿佛年幼的我在笨拙的练琴。那时的我还很不懂事,夏天嫌天气太热汗流狭背不愿多练,跟父母讨价还价时间;冬天嫌冰冻三尺手伸不开,找各种借口逃避练琴。那时的我,宁愿埋头在书山题海而不愿练琴,钢琴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紧箍咒,把我治的死死的。
不知何时,我有了自我,有了“钢琴是为自己练,不是应付父母”的想法,有了真正想当一个钢琴家的梦想。于是,练琴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让我废寝忘食的新玩意。我想钢琴之于学琴者,其深意不言而喻。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在学这学那,业余十级也不算什么成就,只是,我觉得每一次进步都要突破一个瓶颈,这个瓶颈有可能是技艺,有可能是你的内心。学琴多年,给我的感悟是超越、成熟和臻于至善。音乐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内心的共鸣。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我的钢琴老师带我走入这个世界,体会了这种共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当年二十三岁的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悟,仿佛穿越了千年,敬了刘禹锡一杯酒。在我成人之前的日子,小城生活,大多顺遂,鲜花掌声,少年得志。偶有风雨,也不过是毛毛细雨,增添情趣。然而,当十八岁的我突然一个人来到异地求学,几乎在同时真正发现自己是一个如此难以合群、如此自我的人时,我恐惧和害怕这样的自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适应大学生活。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为自己孤傲、自负、同时又自卑、敏感的要命的自己买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生活是美好、单纯、令人怀念的。而对我来说,大学生活是不愿提起的一段时光,虽然也有欢笑,但是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我不知道这样压抑的四年是否有好处,但我的孤僻让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专业不喜欢、不感兴趣,我就天天沉浸在人文历史的海洋中,惊人地吸收养分,四年下来在图书馆借阅了一千多本书。那段偏执、落寞、孤单、美丽、自娱自乐的时光是另一扇风景。读书笔记做了十几本,每每进入书香的世界,仿佛就是另一个新生的我,没有大学中的烦恼、旁人异样的眼光,而是自由飞翔在一片广阔的天空里。我坚信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也相信我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平淡,但是长久。让我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然而我的人格分裂依然很严重,另一面的我,是骚动的积极分子。大学里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旅游,由于学生的时间比较自由,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到了许多异常壮丽的风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在旅游中得到体现。最初的我,因为要找旅伴而纠结。后来,我想去哪就去哪,事先周密布置好,一个人去也无所谓。我终于变的越发独立、自强,也终于认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强的依靠。
我欣赏从前那个一往无前、勇于尝试的我,也理解从前那个一心想考研、想在学术上更深的造诣的我,更能懂得自己从来不曾褪色的“名校情结”。虽然考研的分数不能让我进入心仪的大学,但是后来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才更加戏剧化。所以说,比戏剧更精彩的,永远是人生。
走到了毕业的十字路口,机缘巧合我来到了现在的单位,冥冥之中仿佛上天注定。认识了现在的同事,发生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写下了现在的文字。把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里,始终相信,最纯净的钻石只会在最深最深的火山下出现,也只有最最有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