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象
![]() |
前几天有机会到台北体验了一把,在大陆这边了解到的台湾和实际的台湾是完全撕裂的感觉,因为这次有当地人做指导,而非去旅行,所以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台北的真实。现在想来,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美化远方,或者怀旧现在。
1.台北的商业氛围非常发达
街边的小店:店内的商业广告和顺便卖一些精致的碗
![]() |
![]() |
如果买碗的话,吃面还能打折哦~
2.台湾的崇洋媚外之风不比国内差,但是借助此心理营销的手段要比国内高好几个等级。
![]() |
台湾销量第一的黑面膜。面膜的产业在台湾非常发达,而国内这几年也开始大幅流行起来。很多来台湾旅游的大陆MM,一定会买好多面膜回去送人。
你猜它是哪里产的?
什么?日本产的?
对不起,请记得在台湾的商品,名字、文字和产地没啥必然联系,统统都是台湾产的。产品的包装规律就是现在流行什么风,就走什么风格路线,在他们公司最顶级的就是设计师了。在他产品室里有各种风格的面膜,为什么这款黑面膜销量最好,听说是因为在《康熙来了》里面有做推荐。他还顺便表达了对这一节目能在大陆这么火,感觉到不可思议,好吧,其实这在大陆都算是小事。
不过,如果简单将其商业模式认为是利用现在年轻人追星的风潮,而制作包装销售(他特别强调了他不是卖产品的)那就小看他了。他实际上是在卖规则的,由于涉及商业机密,不能讲的太透,但我想说,这是我听过和了解过的最牛的商业模式,也是这次在台湾最大的收获,也是让我感受到台湾商业成熟的原因,因为只有在比较成熟的商业环境内,这种商业模式才能进化出来。另外,国内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在台湾很多传统产业已经在非常熟练的运用了,就是通过获取超额流量,然后通过贩卖流量来获取收益的模式。
![]() |
里面只有几颗干果,但是价格惊人。估计过一阵子,这款产品就会在大陆火起来。
PS:说句题外话,这个商业案例,让我更进一步的感受到,努力真的赚不到什么钱,真正能赚钱的大佬都是做局的。
3.台湾的水果
![]() |
水果店里面的红富士苹果是4个10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0.8元,平均每个5元人民币。与大陆不一样的,不在于其价格贵或者便宜,而是它背后的东西。比如它的衡量标准是个数而不是重量,这就要求他在种植、采购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实现精细化和定量化。这个是目前国内整体的粗放式管理无法做到的地方,也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 |
西瓜的个头非常大,折合人民币3.7元一斤,便宜一点的西瓜卖到3元一斤。
4.台湾的小店,小而美的案例。
![]() |
![]() |
台湾很多小店受到日式风格的影响,而这个店更是主打日式风格,整个店里面一共有30个座位,而很多都是老顾客来光顾这个小店。卖正宗的日式清酒,精致的小吃,也可以在店里看球赛。其实能供养起这种小店,就需要非常休闲的商业环境,在国内一般都是一些特色景区才会有。
5.特意去了一趟诚品书店,台湾书真是超贵~随便一本书都是人民币50元以上,所以当地的二手书店市场也很多。
![]() |
这是专门讲工作法的书柜,满满一柜子。里面很多书都是翻译的日本的书籍,像时间管理、效率类、视觉化类的等等都有。也顺手买了几本讲关于逻辑思考的书。
6.台北的夜景
![]() |
台北的商业除了早点铺,大部分都是上午10:30分或者11:30分以后才开门营业。营业时间结束都很晚,一般都要到凌晨左右。
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
①平台真的很重要。越高阶层的平台,赚钱越轻松。但是,你要先证明自己,这个世界唯一不缺的就是机会,只有局限越小才越觉得机会稀少。另一方面,也让我对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②赚钱基本分两种,一种是努力一辈子,另一种是努力一阵子。大部分人都是在做努力一辈子的事,而只有少数人懂得做努力一阵子的事。这次在台湾碰到了,是做私募的,希望等他上市了,能买他公司的股票。
③一直以为公司的护城河有四种,网络经济、成本优势、客户转换、无形资产,跟私募聊天才明白人也是护城河之一,能达到这条标准的人少之又少,不过也开阔了自己的心智,让我明白在系统中不是所有人都是变量,其中有一条标准可以参考,这个人已经完全不需要再赚取更多的财富来满足物质需要,但他仍然全身心投入去坚持做一件事,除了那些热爱数钞票的人。
④多去那些发达的区域看一下,会有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