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士 - 李鐵
![]() |
近日鍾樹根被嘲笑是「山卡罅」博士。山卡罅,也就是山旮旯,意思是鳥不下蛋的偏遠地方。鍾議員念博士的大學固非名校,聽來有點山旮旯,地點倒在英國,那決非山旮旯,起碼不必攀山涉水。博士從來不容易念,但自從有了便利店似的學店,要得個博士頭銜跟在7-11買瓶礦泉水一樣便利,毋須十年寒窗可手到拿來。今天博士滿街是,亦何足為怪。
早於1977年香港英文虎報已報道過,紐約有個宗教團體,專郵售神學博士學位,每個一百美元。當日香港文化界忽然多了幾個博士,當中更有大報報人,自成了一市笑柄。類似的7-11學店,多年前英國起碼有九十六家,都有三十年歷史,每年做幾百萬鎊生意。美國則有八十多家,博士頭銜售價由二十五至二千五百美元不等,豐儉由人。二千五百美元價錢相宜,博士有啥了不起?山旮旯就山旮旯唄,總之你我都不難搖身變成博士了。
美國科羅拉多州又曾有一間學院,離譜得居然沒校址,僅有一個郵箱,還開門見山說,只消寄上推薦書一份和美金一百元,毋須交什麼論文,能直截了當讓你成為榮譽哲學博士。想想看,這跟你在自動售票機買地鐵車票,有什麼分別?曾有個A貨博士,從沒進過醫科學院,花了一百五十鎊弄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文憑,竟然能在醫院裏當起正式醫生。你一條命落在他手上,跟落在虎口可不是相差無幾?
儘管博士在香港吃香,在外地倒跟小販那麼平常,為了掙碗稀飯太空博士賣熱狗有的是。一博士通九國語文卻失業,瑞典勞工部給他的忠告居然是,不如補修個木匠或廚師之類的技工課程吧。錢歌川的《博士古今談》引述說,他有留德朋友在柏林街上碰上個警察,和他聊天發覺他談吐不俗,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法學博士,找不到事才去當男子漢的。作者另有留法朋友,在巴黎妓院嫖上文學博士妓女。她因頭銜不值分文,只好出賣皮肉。
這當真是博士悲劇,至於博士喜劇則發生於香港。那是一九五一年,本地有報道說,加拿大華僑子弟李寶光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上海長大,在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待過兩年,香港大學一年,其後去了加拿大深造,在英國醫院工作過,自稱是醫學博士和腦科專家。
個多月後,真相大白,得獎者其實是美國醫生,但李寶光老着面皮依然撐下去,接受記者訪問。問他怎麼處理那筆諾貝爾獎金?他答道:「金錢是身外物,我不在乎。」問他領獎時沒有準備禮服怎麼辦?他說:「瑞典服裝店知道我是得獎者,對我很客氣,不要我租用禮服,乾脆把禮服送給我,領獎時我坐的是首席呢。」
你看,比起冒牌諾貝爾獎得獎者,山旮旯博士算什麼。博士其實哪用念,哪用花錢去買。操那!穿上茶樓企堂制服,提着個大銅壺,我也稱得上是博士啦。哪門子的博士?茶博士,肯定也可以競選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