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人工智能》的一点无厘头碎碎念
看了《人工智能》,结束时字幕显示导演是斯皮尔伯格,尽管以前他的大名如雷贯耳,但真没想到看到的第一部作品却让我失望了。
电影主题不错,探讨的方向也很好,但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让整部电影的表现力变得苍白。
电影中大卫飞到了曼哈顿,在雄狮流泪的地方看到了一间明亮的屋子,里面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小男孩,和他叫同一个名字。大卫希望自己是唯一的,害怕这个小男孩的出现会夺走他的妈妈,他愤怒的伸手抄起台灯将这个机器人小男孩打的粉碎。大卫这突如其来的情绪及迫害力让我感到诧异:要知道他是刚从机器屠宰场逃亡出来,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了同胞被当作玩物以各种残酷的方式被毁灭以供人类取笑。而他现在面对着一个同类却能痛下杀手而无一点的不忍与悔意,这样的爱,是否太过自私,或者说,剧本这样安排只是为了表现大卫迫切的要求人类承认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安排,虽然能勉强理解过来,但还是太突兀。
看到这里,想起了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大哭过好几回,不忍心安娜死去。朋友劝他给安娜安排一个完满的结局,托尔斯泰婉拒了,他认为剧中人物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具有了自己的性格和生命轨迹,不再受作家控制。《人工智能》这部电影中大卫在拍摄之初便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之后的一切他的举动便必须符合他的年龄,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他的一切一切。作家或导演不要给人物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即使你再想表达自己主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负责。
王之涣晚年时只留下几首诗,而将其他的诗稿付之一炬,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我更尊重敬佩这位诗人对待自己心血的勇气,一个创作者要能够正视自己的作品,发现它偏离了轨道,敢于去搁置甚至是毁掉作品,真正的作家,内心多少有点孤单。
电影的结尾,时隔2000年,人类早已不存在,飞行在破败的地球上的是一群外星人,他们不需要说话,只需要把手放到彼此的身上,便能互相读取对方的思维,这一点在电影《阿凡达》中有同样的描述,与之不同的是,阿凡达们拥有着地球人难以想象的一切却采用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地球人看来,他们的交流方式很科技,挖据他们的资源是在采集矿石,为了采集矿石而砍伐树木最多只是“不环保”,而在阿凡达心中,都与科技环保无关,只关乎信仰 。
导演卡梅隆在拍摄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历时十多年制作完成《阿凡达》,曹雪芹删阅十载写就《红楼梦》,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作品中的人物负责,对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自己,对读者负责,这也是一种信仰。
附:闲来无事,想到自己四五年没有真正动笔写完一篇文章了,断断续续写完这篇很偏激的文章,很是惭愧,我无意冒犯斯皮尔伯格,虽然没有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但是我对这位导演的人格很是敬佩,况且这部电影也获得了2002年的奥斯卡奖,一定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只是看完影片后,心里很难受,就越写越多,所写文字,仅与这部电影有关。
电影主题不错,探讨的方向也很好,但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让整部电影的表现力变得苍白。
电影中大卫飞到了曼哈顿,在雄狮流泪的地方看到了一间明亮的屋子,里面有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小男孩,和他叫同一个名字。大卫希望自己是唯一的,害怕这个小男孩的出现会夺走他的妈妈,他愤怒的伸手抄起台灯将这个机器人小男孩打的粉碎。大卫这突如其来的情绪及迫害力让我感到诧异:要知道他是刚从机器屠宰场逃亡出来,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了同胞被当作玩物以各种残酷的方式被毁灭以供人类取笑。而他现在面对着一个同类却能痛下杀手而无一点的不忍与悔意,这样的爱,是否太过自私,或者说,剧本这样安排只是为了表现大卫迫切的要求人类承认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安排,虽然能勉强理解过来,但还是太突兀。
看到这里,想起了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大哭过好几回,不忍心安娜死去。朋友劝他给安娜安排一个完满的结局,托尔斯泰婉拒了,他认为剧中人物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具有了自己的性格和生命轨迹,不再受作家控制。《人工智能》这部电影中大卫在拍摄之初便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之后的一切他的举动便必须符合他的年龄,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他的一切一切。作家或导演不要给人物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即使你再想表达自己主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负责。
王之涣晚年时只留下几首诗,而将其他的诗稿付之一炬,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我更尊重敬佩这位诗人对待自己心血的勇气,一个创作者要能够正视自己的作品,发现它偏离了轨道,敢于去搁置甚至是毁掉作品,真正的作家,内心多少有点孤单。
电影的结尾,时隔2000年,人类早已不存在,飞行在破败的地球上的是一群外星人,他们不需要说话,只需要把手放到彼此的身上,便能互相读取对方的思维,这一点在电影《阿凡达》中有同样的描述,与之不同的是,阿凡达们拥有着地球人难以想象的一切却采用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地球人看来,他们的交流方式很科技,挖据他们的资源是在采集矿石,为了采集矿石而砍伐树木最多只是“不环保”,而在阿凡达心中,都与科技环保无关,只关乎信仰 。
导演卡梅隆在拍摄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历时十多年制作完成《阿凡达》,曹雪芹删阅十载写就《红楼梦》,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作品中的人物负责,对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自己,对读者负责,这也是一种信仰。
附:闲来无事,想到自己四五年没有真正动笔写完一篇文章了,断断续续写完这篇很偏激的文章,很是惭愧,我无意冒犯斯皮尔伯格,虽然没有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但是我对这位导演的人格很是敬佩,况且这部电影也获得了2002年的奥斯卡奖,一定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只是看完影片后,心里很难受,就越写越多,所写文字,仅与这部电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