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书法大家字体的特点
柳体笔画实,方圆并用,字体瘦长,骨架撑得很大。颜体线条肥瘦对比强烈,到了颜的晚年,字愈发肥厚,字形也偏大,《多宝塔》和其他几家的字比起来算厚重的,但就颜的书法变化历程而言,风格真的是非常秀气。颜体更靠近碑学,所以后代书家经常把颜体与魏碑结合而创作书法。欧体中楷其实更像小楷,所以欧体字写小楷非常漂亮,欧体的特点是,顿笔没颜柳二家那么明显,字形不那么硬,笔画肥瘦不强烈,多了一些文雅,显得中庸一些,同时入笔的时候露尖的地方多,显得字体清秀挺拔。换句话说,欧体是较中规中矩的书体,而颜柳则是个性更多了一些。
若写小楷,欧与柳更合适,因为瘦、挺拔和清秀,是小楷好看的特点。当然董其昌和傅山也用颜体写过小楷,看起来就是另一番面貌了,尤其是傅山,字显得古拙。写大楷、榜书和匾额,需要气势的,当属颜体,圆笔多,方笔少,这样圆润中透着大气磅礴。
欧阳询的字与碑刻没有大楷,(王羲之的楷书也少见中楷,多见小楷与行草)柳体少见小楷,大楷见《神策军碑》,颜体大楷多,如《勤礼碑》,却不见小楷。所以历代名家写的唐代名家书体的各种楷书都值得注意。因为字体一变,组织结构都变了,需要学习揣摩。
若写小楷,欧与柳更合适,因为瘦、挺拔和清秀,是小楷好看的特点。当然董其昌和傅山也用颜体写过小楷,看起来就是另一番面貌了,尤其是傅山,字显得古拙。写大楷、榜书和匾额,需要气势的,当属颜体,圆笔多,方笔少,这样圆润中透着大气磅礴。
欧阳询的字与碑刻没有大楷,(王羲之的楷书也少见中楷,多见小楷与行草)柳体少见小楷,大楷见《神策军碑》,颜体大楷多,如《勤礼碑》,却不见小楷。所以历代名家写的唐代名家书体的各种楷书都值得注意。因为字体一变,组织结构都变了,需要学习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