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不能想出一个题目
我很早就发现,我已经很久写不出什么东西了。今天和室友去看归来,看完后室友对我说,他看得很想哭,但是更觉得恶心,我们为什么要来看这种片子呢,尤其是我这种人,从来不会有任何感情的人,为什么要来看这种片子呢。
我只能说一句操你妈来回应他。
所以说我总是不明白,“我很想哭”这四个字是怎么说出口的,但我又不能否认他的话,对于每个人可能都有些事你做过之后就会失去很多,也许就是其他人看来的日常,但你不经意间,或者满怀期待地接触了它,你就会知道这一生对此你只能敬而远之,并且接受所有因此而来的惩罚。
归来这部片子,在每一个催泪点,都加入了催泪的BGM,你说看电影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呢,我觉得我注意到BGM的那一刻,还有那搞笑的双语字幕的那一刻,我就是一个失败观影者了。
其实我也想像隔座的那个女人一样哭的像条狗,但是尴尬的是却没有另一条狗给我递纸巾。
或者递爆米花。
事物之间皆有联系,能鬼扯的人总能发现他们,所以看文章的不能怪作者毫无逻辑,只能是自己不够跳脱,想到这一点总是能让人轻松。
其实一篇逻辑性强的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段落很长,因为只有那些毫无逻辑的人,才不得不去划分很多段落。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把段落何在一起,这样写在本子上,显得特别有水平,后来上了初三四,又特别喜欢把一段搞得特别短,显得特别有逼格,写着写着就改不回来,前几天和同学谈起中考,才发现我中考语文竟然是不及格的,这对于总分不低的我来说显然也是件很有逼格的事情,可惜当时我竟然没有发现。
你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被各种各样的人见到,有时他们见到什么是你说的算,有的却不归你管,如果我们真的在意这件事,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开心呢?
总有一些事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总有一些事情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但是大部分事情只是为讨个情愿,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目中空无一物,看言情看的太多的,他们混沌晚熟。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远离过我刚开始的话题,人说服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人只能说服自己。那些被称作刚愎的人,他们是另一群刚愎自用者的牺牲品。你知道,要成为森林之王,就要手刃你的前任。
一两个世纪前的人,他们写东西喜欢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初看很了不起,再看看也是写作习惯而已,后来有些人呢,他们写东西,喜欢让自己飞起来,然后站在城市的顶端,再后来又有些人,他们喜欢躺下来看地上的爬虫打架。我上个星期被人鸽子,一下午又看了遍人间词话,可知这些不过是古人之术,王国维颇认同文体更迭之说,却不知世界之大,啃笔头的大多伎俩相同,所谓言之无物,跟文体新旧的关系其实也只能靠鬼扯了。
我看这部片子最感动的地方,是平反公函的修辞,它用了摘掉帽子这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好像是很轻巧地做了一件不易察觉的事情似的。
当时我很想哭。
我只能说一句操你妈来回应他。
所以说我总是不明白,“我很想哭”这四个字是怎么说出口的,但我又不能否认他的话,对于每个人可能都有些事你做过之后就会失去很多,也许就是其他人看来的日常,但你不经意间,或者满怀期待地接触了它,你就会知道这一生对此你只能敬而远之,并且接受所有因此而来的惩罚。
归来这部片子,在每一个催泪点,都加入了催泪的BGM,你说看电影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呢,我觉得我注意到BGM的那一刻,还有那搞笑的双语字幕的那一刻,我就是一个失败观影者了。
其实我也想像隔座的那个女人一样哭的像条狗,但是尴尬的是却没有另一条狗给我递纸巾。
或者递爆米花。
事物之间皆有联系,能鬼扯的人总能发现他们,所以看文章的不能怪作者毫无逻辑,只能是自己不够跳脱,想到这一点总是能让人轻松。
其实一篇逻辑性强的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段落很长,因为只有那些毫无逻辑的人,才不得不去划分很多段落。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把段落何在一起,这样写在本子上,显得特别有水平,后来上了初三四,又特别喜欢把一段搞得特别短,显得特别有逼格,写着写着就改不回来,前几天和同学谈起中考,才发现我中考语文竟然是不及格的,这对于总分不低的我来说显然也是件很有逼格的事情,可惜当时我竟然没有发现。
你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被各种各样的人见到,有时他们见到什么是你说的算,有的却不归你管,如果我们真的在意这件事,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开心呢?
总有一些事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总有一些事情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但是大部分事情只是为讨个情愿,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目中空无一物,看言情看的太多的,他们混沌晚熟。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远离过我刚开始的话题,人说服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人只能说服自己。那些被称作刚愎的人,他们是另一群刚愎自用者的牺牲品。你知道,要成为森林之王,就要手刃你的前任。
一两个世纪前的人,他们写东西喜欢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初看很了不起,再看看也是写作习惯而已,后来有些人呢,他们写东西,喜欢让自己飞起来,然后站在城市的顶端,再后来又有些人,他们喜欢躺下来看地上的爬虫打架。我上个星期被人鸽子,一下午又看了遍人间词话,可知这些不过是古人之术,王国维颇认同文体更迭之说,却不知世界之大,啃笔头的大多伎俩相同,所谓言之无物,跟文体新旧的关系其实也只能靠鬼扯了。
我看这部片子最感动的地方,是平反公函的修辞,它用了摘掉帽子这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好像是很轻巧地做了一件不易察觉的事情似的。
当时我很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