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暗恋的姑娘——小说
姑娘很美。不是那种让人惊叹的艳丽,很内敛地收起光辉,又有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稚美,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就璇起两弯褶褶的梨涡。曾经在一个炎热潮闷的午后,我们在海边一处破旧的酒吧避暑,姑娘坐在我旁边专心地玩着手机,我一手扶着啤酒冰凉光滑的玻璃杯,一手叉在裤兜里,极力遏制住想要触摸她脸蛋的冲动,长久地注视着这一侧的酒窝被浅画轻描后的痕迹,一口美酒一眼心动地看到暮色昏冥,却依旧有些余兴未尽的恋恋不舍。
我喜欢姑娘,姑娘不知道,于是这故事就有了个无疾而终的结尾。
姑娘走了,我送走了她。
空气里翻滚着热浪,天边的彤云渐渐沥尽霞光霓兰,沉沉的黑暗从另一端慢慢伸展着触角。
我的手臂还有些麻,汗衫的领圈因为汗水黏在我的锁骨下方。我感觉在我身后背驰而去的出租车发出某种低低的召唤,我没有回头。我噔噔噔地跑回房间。
房间空荡灰暗,黑色的行李箱静静地伏在地上。我倒在床上,抱着书,闭上了眼睛。
姑娘走后的第三天,我也回了国。
从上飞机系上安全带后,我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梦中幻影交织,各色场景更迭变化,一段又一段没头没尾的故事像是一次又一次无可奈何的轮回,起浮沉伦,魅魇丛生。我就在这混沌的状态中醒来又睡去。空姐走过来并摇醒我的时候,顺手打开了座位旁的遮光板,八月的阳光穿透进来,明亮,刺眼,没心没肺。
当我拎着行李出了机场时,柳絮如雪般漫天漫地迎面扑来,暖风袭人,这个季节,这个月份,正是径州的柳树最繁茂的时候。
我挥着手扇着柳絮,打下一辆出租车,把行李甩到后备箱,报了老房子的地址,出租车疾驰而去。
没有人来接我。
老房子还是那般潮湿的气味,低矮的门框和窄小的客厅是六十年代的建筑常见的格局。我拖着行李走过木质地板,麦黄色地板便留下两道浅浅的白痕,行李放倒在地,意外地竟没有扬起灰尘。
我洗了个澡。喷头的水迎头浇下,跳跃的水珠在瓷砖上迷乱的舞蹈,粉碎,一波波地流入下水道,我看见包裹着热水管的塑料伪墙上依旧粘着那块发黄的胶布。我就这样闭着眼睛,倚着墙壁,在冲击的水流中慢慢地松下了肩膀,松下了膝盖,无力地坐在水瀑下。
我走进父母曾经的卧室。
我赤裸着躺下来,任凭阳光抚上身躯。夏日的阳光轻柔又温和,我清晰的感受到它的质感,如同一层薄薄的羽毛盖在身上,随着呼吸而起伏上下。眼睛的焦点渐渐因疲劳而涣散,在我合上眼的最后一刻,那里残留着金芒。
半夜里,我醒过来,再也无法睡着,黑暗粘稠而锋利的从四面围拢,挠着脚趾寒栗到我的头顶。翻个身,不对劲,再翻个身,四肢纠结。我不想开灯毁掉宁和的夜晚,我也感到自己无法在这片压抑的海洋里顺畅地呼吸。我翻了个身,从床上起来,打开窗户,涌进的冷风吹散许些心惧。我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它,一小片温暖的荧光亮了起来。
在这样的夜里,姑娘与我同在。
亚当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我用难眠的夜晚拼凑出了她的血肉骨骼,然后一口执念,吹出魂魄。
白天的时候,我很难想起她来,甚至她坐在我面前时,也仿佛有人拿了一把钳子剪断了我心头那一根兹兹颤动的保险丝,所有与她相关的想象和末梢刺激陷入一片黑灯瞎火之中。唯有夜晚时,又是月色皎洁四下寂静的后半宿,姑娘才袅袅地降落在我心头。
她亦如白昼时一般神秘,这兴许就是吸引我的地方。我试图用心理学去解析她,也曾小心翼翼地剖析她留给我的只言片语,看看是否存在更多地可能性,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她一如既往不加掩饰的表达,A即是A,B即是B。姑娘留给了我一片葱郁的想象力,在我的指下的荒野洇晕开来。
我打下第一个字,姑娘的面容栩栩浮现出来。
我忽然有些窒息。
和姑娘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饭局上。
那时候,我还不必为未来而焦虑,那时候,我还喜欢浪迹在各个有趣的社团。有一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在社团散了会,摸着瘪瘪的肚子,摸到了学校附近的海鲜大排档。星光寂寥,灯火却是灿烂一片,油炸煎炒声和葱姜蒜油香隔着一条街就迎面扑来,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大排档临街的一面坐满了人,里面有几桌空桌,只是离着厨房近,烟油味太重。我们站在入口处,眯着眼瞄着更好的空位,我身边的一个人却突然挥手喊道:“嗨,安安!”
临街一张桌子的女生抬起头也兴奋地朝他挥手。于是,我们要求服务员换了一张更大的圆桌,刚好坐下十二个人,她们四个,我们八个。那时候,姑娘坐我对面。
自始至终,姑娘低眉垂目吃东西,不爱说话,整场饭局尽是我们几个男生吆东喝西,唧唧喳喳的。我说了个笑话,整桌人哄堂大笑。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是一盏千瓦的探照灯在我心头晃了一下,透亮,干净,洞若观火。我再同身边人聊天时就多了些心不在焉的恍惚。
桌上堆积的蟹壳和蟹钳越来越多,往下淌着蛋黄色的辣椒汁,十几个酒瓶子像是贝雷帽一般在桌子中央码得整整齐齐。我们这桌的男生都有点喝高了,说话声音是饭店里最大的。我眼睛里的灯光像一片片晶状雪花,从天上晃晃荡荡地飘散下来,越积越厚,旁边的朋友看我傻呵呵的笑,就捅了我一下。啪的一声,光芒四溅到每个人身上,我愣了一下,然后莫名地开心,我拿过一瓶啤酒,换到姑娘旁边,美女,刚才光顾着看你了,一愣神就忘了你的名字。可以再次认识你吗?
姑娘笑笑说,又喝高了一个?
我辩解,真没高,你看我给你数个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我挠挠头说,真没高。
姑娘说,要是你想起九后面那个数了,我就告诉你我的名字。
回家的路上,我们纵情高歌,来往的路人不满地看着我们,我们毫不客气的瞪回去。我们年轻,我们得意,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踌躇满志。低度的啤酒是吹过泰坦尼克号的海风,我们仿佛都是站在船头的杰克,毫无畏惧,高声呼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这是一条很窄的人行道,旁边是一座院墙高高的圆顶教堂,大家挤挤攘攘的不自觉就三三两两并作一排了,走在最后面的姑娘被挤到了我身边。
夜风拂面,夹杂着迷离的香气。
你住哪个宿舍?我问姑娘。
姑娘告诉了我。
我笑了,这么巧啊,我也住那栋楼啊。以前没见过你啊。
可能以前还不认识吧,就没特别留意。认识了以后说不定见到就能认出来了。她很认真地说,用手捋着被风吹乱的刘海。
从学校的入口走进宿舍区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的队伍走着走着就少了人,每个人回到各自的宿舍。最后,恰好是我和姑娘的宿舍最远。酒劲压迫上来,紧箍咒似的,我晕晕乎乎,记不得我再说过什么。
可是,我记得,最后我们站在路灯下。
喂,九后面那个数是十。我叫住她。
她笑了,说出她的名字。
韭菜一下锅,白雾似的烟就升腾起来,我一下子被辣了眼睛,辣出眼泪,我一手抹着眼睛,一手敲开鸡蛋,打进锅里,用铲子推前推后,鸡蛋慢慢变作金黄色。
刚才下楼买韭菜的时候,卖菜的大妈竟然还记得我,她问我,好久没看到你爸了,是不是出差去了?
我一边掏钱给她一边说,是啊,他好久没回过家了。
我把火熄了,把菜盛到碗里。回身打开了客厅里的电视机,打开了主卧里的电脑,打开了客卧里的双箱音响,U2的吉他和贝斯声蓦地迸发,像是一波波汹涌的风暴瞬间淹没了房子。我斜靠在客厅的沙发上,不停地切着台,电视上闪过明星苦情的脸,电视剧,新闻,访谈,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和一个个声情并茂的谎言。我想,这样真好,仿佛每间屋子里都有人声,仿佛我活在一个沸腾的世界里,被充满着。
韭菜鸡蛋是我的拿手菜。每次在新加坡的朋友家里聚会,每人一道菜,我亮出来的总是这道金黄碧绿的韭菜炒鸡蛋。
这道菜是家传菜。最早是奶奶教给我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和父亲忙于工作,我的奶奶照顾着我。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两个常常一前一后地抬着我红色的小自行车,颤颤巍巍地走下石砖楼梯,然后我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疯玩,她和一群老头老太太坐在花坛旁聊天,蜜蜂绕着他们飞来飞去,她时不时地拿眼瞟着我,生怕我一个不小心骑到马路上去。
第一个离开的人也是奶奶,她没有任何选择的离开了。
她死于癌症,我记不起是哪里发生了病变,只记得她躺在棺材里,脸色惨白,嘴唇涂着可笑的鲜艳口红,我站在队伍里,面无表情,随着陌生的人群绕着棺材从右边走向左边,然后沉默哀悼并静待焚化。家里没有灵堂,奶奶的遗照被摆在了厨房暖气管的台子上。第一个晚上,我想起来了这个和蔼的小老太太,一个人在厨房里嘤嘤呜呜哭了起来。
奶奶死后的一周里,母亲要求我在大臂系一块黑布。我还要穿着白色校服去上学,我没同意,母亲呵斥了我。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死亡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
那时我想告诉她,死亡是心口不可见人的一颗黑痣。
那时,我还想告诉母亲的,有许多话。
不知怎么,电视机的声音仿佛小了,仿佛整个屋子在喧闹中死寂下来。
再遇姑娘,却源于一次极有趣的机缘。
那次聚会上如同夏日被蜂蜇般的轻微颤粟,酒醒之后旋即不见。想想也是,人生漫长,难免有几次不由自主的心动,姑娘的微笑和那晚浮光掠影的片段在我的平常日子里一闪而过便被悄然湮没了。
又是一个闷热的晚上,我拎着一桶脏衣服去洗衣房。洗衣房建在一楼,是男女两栋宿舍共用的,每次进门,需要刷卡。我进了洗衣房,十几台洗衣机发出小马达似的咣当咣当晃地欢快,我走了一圈,也没有见着空着的洗衣机。倒是近门第一台刚刚洗完,从震动中静了下来,衣服的主人没来,我只好亲自动手把这些洗好的衣服捞出来,放到一旁的洗衣机上,给我的脏衣服腾出个地儿。
我一下手,抓起来的几件却是淡黄色的吊带,翠绿的连衣裙和一件墨蓝色的牛仔短裤,竟是女生的衣服。我心想着,这女孩最好别把什么贴身衣物也放进去洗,不然让我一男生捞起来也怪尴尬的。正想着,身后的门却开了。
我下意识一回头,门还没掩上,站在门口笑盈盈地,却正是姑娘。
我笑着问她,哟,好久不见了,你来洗衣服?却趁着转身的瞬间,松手把刚刚拎起来的湿衣服又扔了回去。
我来看看衣服洗没洗好。
哦哦。我应答着,又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是来洗衣服的。我说。
哦哦。她应答着。
我朝她笑了笑,回身瞅着洗衣机里那扭成一团的湿衣服。
要不还是我自己来吧。姑娘走近我身边,指了指我眼前的洗衣机。
原来这是你的衣服。这里面的洗衣机就这一台洗好了。我就……我挠挠头。不知为何,一跟姑娘 说话,语气就虚得很,真真切切的实话却也轻飘飘的。
姑娘俯身捡衣服的时候。我趁机要了她的电话。
姑娘抱着一团湿衣服,我殷勤地帮她打开洗衣房的门,然后道别。
门合上了,我站在门口半晌,人轻飘飘的,像是一片无法着陆的云。我把脏衣服倒进姑娘刚刚腾空的洗衣机里,按下按钮。走到门口,按下白色的开关,一拉门,门却关得死死的。再按开关,门还是打不开。我暗骂一声,靠,学校这破门。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拿出手机,拨了姑娘的号。
不一会,我听到门的另一次传来刷卡的声音。姑娘湿着手,帮我开了门。
我指着开关说,宿舍这破门不知怎么回事,打也打不开。
是吗?之前我还没碰到过呢。姑娘说着,还不及我阻止,随手关上了门。又试着去按了开关,啪,她一拉,门竟然开了。姑娘回头,望着我窃笑。
我那时候的表情像极了嘴里塞着一只蛤蟆的样子,那蛤蟆还特幸灾乐祸地往外爬呢。
我不信,关上门,按开关,再开,门竟不识时务地敞开了……
那个,嗯,对,那门刚才真是坏的。我窘迫地站着,脸上微烫。
姑娘还是那副笑容,点点头,似是在说我懂的。该死。
我就这样垂头丧气地跟着姑娘后面出了门,一阵夜风吹来,我看见满天繁星眨着眼睛像姑娘一样窃笑着。
我跟大熊说起这件事。作为我十多年的死党,大熊颠着双下巴,摇头晃脑地评价,不靠谱的人就配得上这么不靠谱的邂逅。
过了这次尴尬的洗衣服事件,又多次在宿舍食堂与姑娘偶遇,便坐下来一起吃饭。姑娘每次点的清淡,都是两三个素菜上一个荤菜,却都能吃得干干净净。不像我,每次盘底都剩下半盘米饭。
临近九月短假前的一周,姑娘突然问我,想不想一起去泰国,假期本来也没有计划,便答应下来。
我们一行有八个人。四男四女,六个坏蛋。他们让我和姑娘的亲密接触有了顺理成章的障碍。
七天的行程里,我与姑娘接触甚少,偶尔言语玩笑几句,又因为旁边人多吵闹又岔开了话题。景色虽美,心中却如乌云低压般地沉闷着。
直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们抵达了苏梅岛。
当天下午还是阴雨霏霏,灰云密布,不见阳光,海滩上也不见人影,晚上雨却停住了,空气透澈新鲜,大家坐在旅馆外面的临海阳台上吃饭。
晚餐是海鲜大餐,有道菜是蒜烤牡蛎,姑娘不喜欢蒜味,而我对牡蛎这种贝类海鲜又过敏。除了我俩,其他人都对这道菜赞不绝口,大快朵颐。还不时地打压我和姑娘事儿多,错过了这么地道的当地美食。
直到次日,他们在厕所里一泄如注,哭爹喊娘时,我和姑娘才会心一笑,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六个人都拉肚子,软得一个个都爬不起来床,懒在房间里看电视打牌。我心中暗自叫好,大谢老天开眼。
更妙的是,那日中午偶有乌云,遮蔽了炽烈的太阳,阳光煦暖而柔和,在海滩上洒下一层淡淡的金纱,像是我耳旁低沉舒缓的钢琴音乐。
我和姑娘先是在大厅的酒吧里喝了一杯冰镇的啤酒。然后顺着旅馆色泽深重的木质台阶走下来,从一片稀疏的灌木丛中有一条银白色的沙路,从这里海浪声一波又一波地从远方袭来,走近了,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蓦然跃入视线中。
姑娘穿了件白色的纱质薄衣,宽大的蓝色短裤。我走在后面。姑娘在我前面晃荡着蜜糖色的大长腿,像是一把挥舞在夏夜月下唰唰作响的镰刀,却割不尽微风里我心头生生不息的妄念浮想。
我们坐在海边,明净耀眼的湛蓝色太阳放荡而刺眼地燃烧着。姑娘在我身旁说话,我仔细聆听着,魂儿却飘在远处,她讲着她的家庭,小时候的趣事,那些故事在我的四方如梦如幻般演绎着,那个很爱说话又淘气的小女孩,穿着校裙跑过学校的绿茵,她夜里躺在宿舍的床上和室友们叽叽喳喳成一片,她在课本里偷偷夹了小说上课时偷看……那个旁观者,似乎也是这故事的一部分,似乎在小女孩的成长中也陪着她,体验着这一切的喜怒哀乐。
老天爷一定是开了某种玩笑,密闭的心怎么会突然裂出一道光芒,像是第一口呼吸带来生命,像是春天里一直慵懒的文豹张开了大口打了一个哈欠,像是大地的颤粟和喘息,像是血流不止的夜莺,像是粉身碎骨的日冕,和爱,和恐惧。
当我试图回忆真正喜欢上姑娘的那个片刻时,情愫如何通过心底的一点颤粟像一双柔软的手遮住了我的眼睛,于是这片午后蔚蓝的海就会在阳光下,在记忆里盛放。由远及近的海声,姑娘的喃喃细语,细沙里蒸发出海水的腥味,她身上若有若无的芳香,我的指肚划过半扇伤痕累累的贝壳,跨过岁月的沟壑,一点点羞怯地向着她的手贴近,却又在她明亮的眼神里一点点的退缩。
只是到后来,那味道最后竟也变做无知无觉的记忆,有一堵厚厚的墙,冰冷地,隔着我。我只记得我曾为此而沉醉过。
我从梦魇中惊醒,大汗淋漓。
是母亲。是母亲。在那梦里。
广阔无际的迷雾充斥着身前身后,来来往往的行人在我们身旁穿低头走过,他们面无表情,肢体僵硬,步履飘忽,状若鬼魅。街道两旁油条在沸油里翻滚,发出呲啦呲啦的声音,像是电流刺激过皮肤表皮的破裂声。摊煎饼果子的小贩手起铲落,一卷烙饼断为两截。除了这些声音,没有人说一句话。
我母亲在我前面轻飘飘地走,我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跟着。我想抓住她,却又总差了那么一两步,我方一伸手,她往前又快了一步,我抓了空。
我看见一辆车出现在远方,大不过一颗米粒,却忽然就到了眼前,庞然坚硬的怪物,遮天蔽日,一头顶在了母亲的身上 。
血色蔓延了整个梦境,血色,血色,无尽地血红色,从空中滴落,浓稠地沿着我的小腿攀援上来。
我大喊着,紧紧地闭上眼睛,却又滚入更深的梦境中。
母亲面无表情地坐在餐厅里,偌大的餐厅空无一人,窗外灰蒙蒙的一片。空气冷得如同冰柜,一如母亲空洞冰冷的眼神。
她穿着那件我熟悉的灰白色睡衣,她的手臂摊在桌上,手掌沿着桌缘垂了下来,她的头发散开着,每一根都于寂静中沉默着。
我抱着她的腿大哭。我试图摇醒她,要她跟我说一句话,要她轻轻抱我一下也好。
可是,她坐着一动不动。
一动不动。
我紧紧抱着她,她却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飘然涣散。
周遭景物如漩涡般转动着,我深陷其中,欲喊无声,欲挣无力。
当我终于清醒了,不知何时已泪濡满面。
在夜晚里,在月色里,一切是那么的安详和宁静,银色的月光流转在我的书桌上,静静伫立的书柜玻璃上落着银辉。在这件屋子里,母亲曾为我唱过摇篮曲,为我讲过故事,为我发烧时在额头上铺上冰毛巾。
可是,今夜,这屋子如同梦境般不真实。
我想起了姑娘,想起了母亲。此时此刻,我希望有个人能够抱着我。我因寂寞而羞愧,也因这份羞愧而倍感孤独。
我似乎从未跟大熊说过我的感受。那些真切的,深寒彻骨的孤独和无法抑制的绝望。
大熊是个快乐的胖子,悲伤被脂肪挤到无影无踪。他听不得苦难,在他眼里,苦难是卓别林电影里的夸张喜剧。
我喜欢说故事给他听。从他嘴里重复出来的故事多了份鲜活和幽默,那些人和事快乐得像是童话,我喜欢故事里的我也是快乐的。
惟一的一次,我把我跟姑娘的事讲了一半,突然顿了一下说,喜欢一个人,越近会越怕。
大熊摸着嘴角的油渍说,你丫矫情。
旅游回来之后,我找了更多的方式去接近姑娘。
在图书馆一起学习,一样的选修课,然后是食堂更多次的偶遇。
姑娘像是一卷缓缓展开的书本,在我眼里越发精彩起来。或许,最初只是因为封面的设计或是那个莫名打动你的书名而选择了那本书,但是当你有心阅读之后,你突然发现在白纸黑墨之间竟然有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难以割舍,久久回味。
姑娘会弹吉他,姑娘会背诗。姑娘脾气很好,会笑着生气。
她背给我一首德国诗人的诗,一个相思中毒的男青年向着他心爱的女人表白心迹。
她自始至终不曾更改过语调,惊讶,惊喜,或是哀伤,仿佛在长久持续地讲述着一个平淡遥远的故事。故事有了砂砾般的浑浊和夭夭的层次感,在我和她的空间里升腾。
我给她讲过笑话。她笑出声的时候,我也从未见她笑得前仰后合,只是微笑更深,酒窝更美。
到了大四下半年,开始了繁忙的学习,毕业设计和找工作。
姑娘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她成绩一向优异,专业基础牢固,找的工作也在预期之内。倒是我,不喜欢自己的工科专业,一心想换个跑道,招聘会一通海投,得到的通知却寥寥无几。
这是无比焦虑的半年。对姑娘的喜欢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了某种时不时便来侵扰的崩塌感,行动与结果的不对等之中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亦产生怀疑。怀疑和崩塌过后,却依旧要西装革履的微笑前进。
这故事里只有姑娘就好。
晚上疲惫的回家后,会莫名地想起姑娘,可是又多多少少觉得不适合频繁的发短信给她。犹犹豫豫着,姑娘的形象却于我脑海中蔚然成形,她未必是她,却能于烦躁中抚慰我心。
而姑娘与我距离,在这笔尖上,似乎一捅就破。
然后,大熊叫我出来吃饭。
他静静地听我说着我和姑娘的故事,听着我找工作的焦虑,竟异常反态地毫无置评。
我说得口渴,喝了一口饮料,拿起一块炸鸡啃了起来。
他突然说,美国那边的offer下来了,我毕业后就去美国读四年的博士。
那一口鸡肉腻在我的喉头,不上不下,我觉得有点恶心,一口气喝掉一大口冰可乐。然后,笑着说,好啊,你小子以后带个洋妞回来。
也许今夜,我将会打下最后一个字。而姑娘,也将在这故事里完成她的神话。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别人故事里的龙套。
角色们似乎喜欢从我的生命里溜走,像是集体约定好的信号,如同游戏般,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
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父亲在径州的工厂受到了极大冲击,他本是所在产业工业链的最上游,负责原材料开采加工,可惜下游出口商生意紧缩,订单骤减,导致他不得不关闭工厂,和几个同样生意受到影响的老板合资,在大连又转做起了琉璃生意。他在大连遇到吴姨,再婚,也就在大连定了新家。那时候我早已游学新加坡三年。
他原本想把径州住了三十年的房子卖掉,在大连买套更大的房子,好给我空出一个房间。我却执着说我想留着房子。他说那房子房龄太久,七十多年了,搁手里再放几年就不值钱了。我说爸,你要真卖掉了,以后就当没我这儿子了。
父亲愣住了。他沉默了许久,说好,不卖了。
他不懂这房子对我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我在他们的卧室里低声呼唤着母亲的名字,他不知道我把自己蜷缩在书桌底下像是小时候那样等待着他们在晚饭前找到我,他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我从未改过家里任何一点装饰摆设,可是他不需要知道,他知道他会我给我想要的,这就足够了。
我拧开水龙头,净水流下,我打开电灯,一片明亮,我知道父亲为我维护着这个老房子。
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失去姑娘,像是一颗晶莹的水滴蒸发在炎炎烈日下,痕迹全无,像是一枚硬币咕碌咕碌滚落在城市的角落,无声无息,像是这个世界太大,我想要抓住她的片刻,滚滚人流中她已不见。
这份失去,从爱上开始,已是注定的。
在我们生命中留过光影的人或物,在记忆里会成为神殿似的海市蜃楼,映射着我们隐秘难言的爱和欲望,岁月的银河里混着曾经酸甜苦辣的心悸和绝望,而最终我们却也只能遥隔相望。
我们真正爱过的,不会让我们涅槃,也不会让我们重生。但是生命却无疑地因此而不同,你说不上来,只是,它不再是它。
姑娘过来敲我门的时候,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暮色昏冥,黝暗不清,我依稀辨认着黑字与白纸的界限,看着卡佛笔下一个个颤动的故事从书上抖落。
哒,哒,哒。她一敲门,我就知道是她。
姑娘背着小书包,戴着口罩,手里拖着一个行李箱,两眼神光炯炯地望着我。
我要走了。她说。
我笑笑,伸手拉住她的行李箱,又伸手去拿她的背包,她背着包摇了摇肩膀,倒不好意思弯眉地笑了,然后又很顺从地摘下书包,递给我。
几点的飞机啊?
10点。
现在走刚刚好,你掐的挺准的。我拎着她的行李箱走下楼梯。
印尼那边的粉尘雾霾飘到了新加坡,今年是最为严重的一年。偶尔能见的来往行人,都戴着口罩匆匆而行。
我拖着她的行李,并肩往校外的出口走去。
七点的路灯在身前身后一瞬间亮了起来,光源烁明的地方裹着层层迷迷蒙蒙的雾霾,光线沿着灰尘运动方向一路勾勒驰骋,飞落向周遭,流动的光雾彼此接踵,斑斑点点不均匀的光芒漂浮在我们身旁,照亮了前方的路。
姑娘就走在我的右手边。
我们随意的聊着天,例如她回家之后要做什么,几时再回新加坡工作。
我以为姑娘是要着急赶飞机的,她竟越走越慢,我也缓行下来,最后倒像是饭后的闲散,我俩小步细碎地走着,拖着两道长长窄窄的身影。
这条路很短,我们却走得很长。姑娘带着口罩,有的时候说出模糊不清的语句,我无需猜测,却知道她在讲什么。
她说,多希望有场大雨,能够洗刷空气的雾霾。
我抬头望着天空,黑暗也是浑浊的,我说,我说不定还能看到,可是你回国就看不到了。
她说,终于毕业了呢。
一晃四年了。我不由得感叹。
似乎还没有做成什么事情。她低着头说。
你想要完成什么呢?我反问她。
她叹了一口气,仰起头,望着朦朦胧胧的灯光,说,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确定感吧,知道方向,不再迷茫。
我笑着敲了她的头,我的不确定感比你多得多吧。
她笑着说,相信我,你会很快找到工作的。没问题的。
我点点头,心里却想说,我说的不仅仅是这个。
走到学校外面的岔路口,一辆出租车亮着路灯从我们前方开来,我伸手帮她拦了下来。
我走过她的身旁,打开后车厢,把行李放了进去。转身合上车盖,姑娘却站在原地一动未动。
我感觉姑娘要跟我说些什么,她站在我面前,额前被风吹起的刘海卷舒着探向我,她低着头,安静了几秒钟。
我感觉有一把手术刀,贴着我的心房,像剥果皮那般剥落我的心膜。
我伸出右手,她却抱了我。姑娘头发上浓郁的香气像是童年院子里的丁香花开的最炽烈时久久不散的味道。
好好保重。她在我耳边低语。她抱着我,仿佛过了很久。
她转身上了车。在车窗里,只有她的侧脸模糊不清,白色的口罩嵌在黑色的阴影里。我竭力想要证实,姑娘会从车窗里望向我的,可是我的脚却死死的钉在地上,不曾移动半步。
我转过身,我感觉在我身后背驰而去的出租车发出某种低低的召唤,我没有回头。
我喜欢姑娘,姑娘不知道,于是这故事就有了个无疾而终的结尾。
姑娘走了,我送走了她。
空气里翻滚着热浪,天边的彤云渐渐沥尽霞光霓兰,沉沉的黑暗从另一端慢慢伸展着触角。
我的手臂还有些麻,汗衫的领圈因为汗水黏在我的锁骨下方。我感觉在我身后背驰而去的出租车发出某种低低的召唤,我没有回头。我噔噔噔地跑回房间。
房间空荡灰暗,黑色的行李箱静静地伏在地上。我倒在床上,抱着书,闭上了眼睛。
姑娘走后的第三天,我也回了国。
从上飞机系上安全带后,我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梦中幻影交织,各色场景更迭变化,一段又一段没头没尾的故事像是一次又一次无可奈何的轮回,起浮沉伦,魅魇丛生。我就在这混沌的状态中醒来又睡去。空姐走过来并摇醒我的时候,顺手打开了座位旁的遮光板,八月的阳光穿透进来,明亮,刺眼,没心没肺。
当我拎着行李出了机场时,柳絮如雪般漫天漫地迎面扑来,暖风袭人,这个季节,这个月份,正是径州的柳树最繁茂的时候。
我挥着手扇着柳絮,打下一辆出租车,把行李甩到后备箱,报了老房子的地址,出租车疾驰而去。
没有人来接我。
老房子还是那般潮湿的气味,低矮的门框和窄小的客厅是六十年代的建筑常见的格局。我拖着行李走过木质地板,麦黄色地板便留下两道浅浅的白痕,行李放倒在地,意外地竟没有扬起灰尘。
我洗了个澡。喷头的水迎头浇下,跳跃的水珠在瓷砖上迷乱的舞蹈,粉碎,一波波地流入下水道,我看见包裹着热水管的塑料伪墙上依旧粘着那块发黄的胶布。我就这样闭着眼睛,倚着墙壁,在冲击的水流中慢慢地松下了肩膀,松下了膝盖,无力地坐在水瀑下。
我走进父母曾经的卧室。
我赤裸着躺下来,任凭阳光抚上身躯。夏日的阳光轻柔又温和,我清晰的感受到它的质感,如同一层薄薄的羽毛盖在身上,随着呼吸而起伏上下。眼睛的焦点渐渐因疲劳而涣散,在我合上眼的最后一刻,那里残留着金芒。
半夜里,我醒过来,再也无法睡着,黑暗粘稠而锋利的从四面围拢,挠着脚趾寒栗到我的头顶。翻个身,不对劲,再翻个身,四肢纠结。我不想开灯毁掉宁和的夜晚,我也感到自己无法在这片压抑的海洋里顺畅地呼吸。我翻了个身,从床上起来,打开窗户,涌进的冷风吹散许些心惧。我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它,一小片温暖的荧光亮了起来。
在这样的夜里,姑娘与我同在。
亚当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我用难眠的夜晚拼凑出了她的血肉骨骼,然后一口执念,吹出魂魄。
白天的时候,我很难想起她来,甚至她坐在我面前时,也仿佛有人拿了一把钳子剪断了我心头那一根兹兹颤动的保险丝,所有与她相关的想象和末梢刺激陷入一片黑灯瞎火之中。唯有夜晚时,又是月色皎洁四下寂静的后半宿,姑娘才袅袅地降落在我心头。
她亦如白昼时一般神秘,这兴许就是吸引我的地方。我试图用心理学去解析她,也曾小心翼翼地剖析她留给我的只言片语,看看是否存在更多地可能性,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她一如既往不加掩饰的表达,A即是A,B即是B。姑娘留给了我一片葱郁的想象力,在我的指下的荒野洇晕开来。
我打下第一个字,姑娘的面容栩栩浮现出来。
我忽然有些窒息。
和姑娘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饭局上。
那时候,我还不必为未来而焦虑,那时候,我还喜欢浪迹在各个有趣的社团。有一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在社团散了会,摸着瘪瘪的肚子,摸到了学校附近的海鲜大排档。星光寂寥,灯火却是灿烂一片,油炸煎炒声和葱姜蒜油香隔着一条街就迎面扑来,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大排档临街的一面坐满了人,里面有几桌空桌,只是离着厨房近,烟油味太重。我们站在入口处,眯着眼瞄着更好的空位,我身边的一个人却突然挥手喊道:“嗨,安安!”
临街一张桌子的女生抬起头也兴奋地朝他挥手。于是,我们要求服务员换了一张更大的圆桌,刚好坐下十二个人,她们四个,我们八个。那时候,姑娘坐我对面。
自始至终,姑娘低眉垂目吃东西,不爱说话,整场饭局尽是我们几个男生吆东喝西,唧唧喳喳的。我说了个笑话,整桌人哄堂大笑。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是一盏千瓦的探照灯在我心头晃了一下,透亮,干净,洞若观火。我再同身边人聊天时就多了些心不在焉的恍惚。
桌上堆积的蟹壳和蟹钳越来越多,往下淌着蛋黄色的辣椒汁,十几个酒瓶子像是贝雷帽一般在桌子中央码得整整齐齐。我们这桌的男生都有点喝高了,说话声音是饭店里最大的。我眼睛里的灯光像一片片晶状雪花,从天上晃晃荡荡地飘散下来,越积越厚,旁边的朋友看我傻呵呵的笑,就捅了我一下。啪的一声,光芒四溅到每个人身上,我愣了一下,然后莫名地开心,我拿过一瓶啤酒,换到姑娘旁边,美女,刚才光顾着看你了,一愣神就忘了你的名字。可以再次认识你吗?
姑娘笑笑说,又喝高了一个?
我辩解,真没高,你看我给你数个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我挠挠头说,真没高。
姑娘说,要是你想起九后面那个数了,我就告诉你我的名字。
回家的路上,我们纵情高歌,来往的路人不满地看着我们,我们毫不客气的瞪回去。我们年轻,我们得意,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踌躇满志。低度的啤酒是吹过泰坦尼克号的海风,我们仿佛都是站在船头的杰克,毫无畏惧,高声呼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这是一条很窄的人行道,旁边是一座院墙高高的圆顶教堂,大家挤挤攘攘的不自觉就三三两两并作一排了,走在最后面的姑娘被挤到了我身边。
夜风拂面,夹杂着迷离的香气。
你住哪个宿舍?我问姑娘。
姑娘告诉了我。
我笑了,这么巧啊,我也住那栋楼啊。以前没见过你啊。
可能以前还不认识吧,就没特别留意。认识了以后说不定见到就能认出来了。她很认真地说,用手捋着被风吹乱的刘海。
从学校的入口走进宿舍区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的队伍走着走着就少了人,每个人回到各自的宿舍。最后,恰好是我和姑娘的宿舍最远。酒劲压迫上来,紧箍咒似的,我晕晕乎乎,记不得我再说过什么。
可是,我记得,最后我们站在路灯下。
喂,九后面那个数是十。我叫住她。
她笑了,说出她的名字。
韭菜一下锅,白雾似的烟就升腾起来,我一下子被辣了眼睛,辣出眼泪,我一手抹着眼睛,一手敲开鸡蛋,打进锅里,用铲子推前推后,鸡蛋慢慢变作金黄色。
刚才下楼买韭菜的时候,卖菜的大妈竟然还记得我,她问我,好久没看到你爸了,是不是出差去了?
我一边掏钱给她一边说,是啊,他好久没回过家了。
我把火熄了,把菜盛到碗里。回身打开了客厅里的电视机,打开了主卧里的电脑,打开了客卧里的双箱音响,U2的吉他和贝斯声蓦地迸发,像是一波波汹涌的风暴瞬间淹没了房子。我斜靠在客厅的沙发上,不停地切着台,电视上闪过明星苦情的脸,电视剧,新闻,访谈,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和一个个声情并茂的谎言。我想,这样真好,仿佛每间屋子里都有人声,仿佛我活在一个沸腾的世界里,被充满着。
韭菜鸡蛋是我的拿手菜。每次在新加坡的朋友家里聚会,每人一道菜,我亮出来的总是这道金黄碧绿的韭菜炒鸡蛋。
这道菜是家传菜。最早是奶奶教给我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和父亲忙于工作,我的奶奶照顾着我。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两个常常一前一后地抬着我红色的小自行车,颤颤巍巍地走下石砖楼梯,然后我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疯玩,她和一群老头老太太坐在花坛旁聊天,蜜蜂绕着他们飞来飞去,她时不时地拿眼瞟着我,生怕我一个不小心骑到马路上去。
第一个离开的人也是奶奶,她没有任何选择的离开了。
她死于癌症,我记不起是哪里发生了病变,只记得她躺在棺材里,脸色惨白,嘴唇涂着可笑的鲜艳口红,我站在队伍里,面无表情,随着陌生的人群绕着棺材从右边走向左边,然后沉默哀悼并静待焚化。家里没有灵堂,奶奶的遗照被摆在了厨房暖气管的台子上。第一个晚上,我想起来了这个和蔼的小老太太,一个人在厨房里嘤嘤呜呜哭了起来。
奶奶死后的一周里,母亲要求我在大臂系一块黑布。我还要穿着白色校服去上学,我没同意,母亲呵斥了我。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死亡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
那时我想告诉她,死亡是心口不可见人的一颗黑痣。
那时,我还想告诉母亲的,有许多话。
不知怎么,电视机的声音仿佛小了,仿佛整个屋子在喧闹中死寂下来。
再遇姑娘,却源于一次极有趣的机缘。
那次聚会上如同夏日被蜂蜇般的轻微颤粟,酒醒之后旋即不见。想想也是,人生漫长,难免有几次不由自主的心动,姑娘的微笑和那晚浮光掠影的片段在我的平常日子里一闪而过便被悄然湮没了。
又是一个闷热的晚上,我拎着一桶脏衣服去洗衣房。洗衣房建在一楼,是男女两栋宿舍共用的,每次进门,需要刷卡。我进了洗衣房,十几台洗衣机发出小马达似的咣当咣当晃地欢快,我走了一圈,也没有见着空着的洗衣机。倒是近门第一台刚刚洗完,从震动中静了下来,衣服的主人没来,我只好亲自动手把这些洗好的衣服捞出来,放到一旁的洗衣机上,给我的脏衣服腾出个地儿。
我一下手,抓起来的几件却是淡黄色的吊带,翠绿的连衣裙和一件墨蓝色的牛仔短裤,竟是女生的衣服。我心想着,这女孩最好别把什么贴身衣物也放进去洗,不然让我一男生捞起来也怪尴尬的。正想着,身后的门却开了。
我下意识一回头,门还没掩上,站在门口笑盈盈地,却正是姑娘。
我笑着问她,哟,好久不见了,你来洗衣服?却趁着转身的瞬间,松手把刚刚拎起来的湿衣服又扔了回去。
我来看看衣服洗没洗好。
哦哦。我应答着,又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是来洗衣服的。我说。
哦哦。她应答着。
我朝她笑了笑,回身瞅着洗衣机里那扭成一团的湿衣服。
要不还是我自己来吧。姑娘走近我身边,指了指我眼前的洗衣机。
原来这是你的衣服。这里面的洗衣机就这一台洗好了。我就……我挠挠头。不知为何,一跟姑娘 说话,语气就虚得很,真真切切的实话却也轻飘飘的。
姑娘俯身捡衣服的时候。我趁机要了她的电话。
姑娘抱着一团湿衣服,我殷勤地帮她打开洗衣房的门,然后道别。
门合上了,我站在门口半晌,人轻飘飘的,像是一片无法着陆的云。我把脏衣服倒进姑娘刚刚腾空的洗衣机里,按下按钮。走到门口,按下白色的开关,一拉门,门却关得死死的。再按开关,门还是打不开。我暗骂一声,靠,学校这破门。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拿出手机,拨了姑娘的号。
不一会,我听到门的另一次传来刷卡的声音。姑娘湿着手,帮我开了门。
我指着开关说,宿舍这破门不知怎么回事,打也打不开。
是吗?之前我还没碰到过呢。姑娘说着,还不及我阻止,随手关上了门。又试着去按了开关,啪,她一拉,门竟然开了。姑娘回头,望着我窃笑。
我那时候的表情像极了嘴里塞着一只蛤蟆的样子,那蛤蟆还特幸灾乐祸地往外爬呢。
我不信,关上门,按开关,再开,门竟不识时务地敞开了……
那个,嗯,对,那门刚才真是坏的。我窘迫地站着,脸上微烫。
姑娘还是那副笑容,点点头,似是在说我懂的。该死。
我就这样垂头丧气地跟着姑娘后面出了门,一阵夜风吹来,我看见满天繁星眨着眼睛像姑娘一样窃笑着。
我跟大熊说起这件事。作为我十多年的死党,大熊颠着双下巴,摇头晃脑地评价,不靠谱的人就配得上这么不靠谱的邂逅。
过了这次尴尬的洗衣服事件,又多次在宿舍食堂与姑娘偶遇,便坐下来一起吃饭。姑娘每次点的清淡,都是两三个素菜上一个荤菜,却都能吃得干干净净。不像我,每次盘底都剩下半盘米饭。
临近九月短假前的一周,姑娘突然问我,想不想一起去泰国,假期本来也没有计划,便答应下来。
我们一行有八个人。四男四女,六个坏蛋。他们让我和姑娘的亲密接触有了顺理成章的障碍。
七天的行程里,我与姑娘接触甚少,偶尔言语玩笑几句,又因为旁边人多吵闹又岔开了话题。景色虽美,心中却如乌云低压般地沉闷着。
直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们抵达了苏梅岛。
当天下午还是阴雨霏霏,灰云密布,不见阳光,海滩上也不见人影,晚上雨却停住了,空气透澈新鲜,大家坐在旅馆外面的临海阳台上吃饭。
晚餐是海鲜大餐,有道菜是蒜烤牡蛎,姑娘不喜欢蒜味,而我对牡蛎这种贝类海鲜又过敏。除了我俩,其他人都对这道菜赞不绝口,大快朵颐。还不时地打压我和姑娘事儿多,错过了这么地道的当地美食。
直到次日,他们在厕所里一泄如注,哭爹喊娘时,我和姑娘才会心一笑,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六个人都拉肚子,软得一个个都爬不起来床,懒在房间里看电视打牌。我心中暗自叫好,大谢老天开眼。
更妙的是,那日中午偶有乌云,遮蔽了炽烈的太阳,阳光煦暖而柔和,在海滩上洒下一层淡淡的金纱,像是我耳旁低沉舒缓的钢琴音乐。
我和姑娘先是在大厅的酒吧里喝了一杯冰镇的啤酒。然后顺着旅馆色泽深重的木质台阶走下来,从一片稀疏的灌木丛中有一条银白色的沙路,从这里海浪声一波又一波地从远方袭来,走近了,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蓦然跃入视线中。
姑娘穿了件白色的纱质薄衣,宽大的蓝色短裤。我走在后面。姑娘在我前面晃荡着蜜糖色的大长腿,像是一把挥舞在夏夜月下唰唰作响的镰刀,却割不尽微风里我心头生生不息的妄念浮想。
我们坐在海边,明净耀眼的湛蓝色太阳放荡而刺眼地燃烧着。姑娘在我身旁说话,我仔细聆听着,魂儿却飘在远处,她讲着她的家庭,小时候的趣事,那些故事在我的四方如梦如幻般演绎着,那个很爱说话又淘气的小女孩,穿着校裙跑过学校的绿茵,她夜里躺在宿舍的床上和室友们叽叽喳喳成一片,她在课本里偷偷夹了小说上课时偷看……那个旁观者,似乎也是这故事的一部分,似乎在小女孩的成长中也陪着她,体验着这一切的喜怒哀乐。
老天爷一定是开了某种玩笑,密闭的心怎么会突然裂出一道光芒,像是第一口呼吸带来生命,像是春天里一直慵懒的文豹张开了大口打了一个哈欠,像是大地的颤粟和喘息,像是血流不止的夜莺,像是粉身碎骨的日冕,和爱,和恐惧。
当我试图回忆真正喜欢上姑娘的那个片刻时,情愫如何通过心底的一点颤粟像一双柔软的手遮住了我的眼睛,于是这片午后蔚蓝的海就会在阳光下,在记忆里盛放。由远及近的海声,姑娘的喃喃细语,细沙里蒸发出海水的腥味,她身上若有若无的芳香,我的指肚划过半扇伤痕累累的贝壳,跨过岁月的沟壑,一点点羞怯地向着她的手贴近,却又在她明亮的眼神里一点点的退缩。
只是到后来,那味道最后竟也变做无知无觉的记忆,有一堵厚厚的墙,冰冷地,隔着我。我只记得我曾为此而沉醉过。
我从梦魇中惊醒,大汗淋漓。
是母亲。是母亲。在那梦里。
广阔无际的迷雾充斥着身前身后,来来往往的行人在我们身旁穿低头走过,他们面无表情,肢体僵硬,步履飘忽,状若鬼魅。街道两旁油条在沸油里翻滚,发出呲啦呲啦的声音,像是电流刺激过皮肤表皮的破裂声。摊煎饼果子的小贩手起铲落,一卷烙饼断为两截。除了这些声音,没有人说一句话。
我母亲在我前面轻飘飘地走,我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跟着。我想抓住她,却又总差了那么一两步,我方一伸手,她往前又快了一步,我抓了空。
我看见一辆车出现在远方,大不过一颗米粒,却忽然就到了眼前,庞然坚硬的怪物,遮天蔽日,一头顶在了母亲的身上 。
血色蔓延了整个梦境,血色,血色,无尽地血红色,从空中滴落,浓稠地沿着我的小腿攀援上来。
我大喊着,紧紧地闭上眼睛,却又滚入更深的梦境中。
母亲面无表情地坐在餐厅里,偌大的餐厅空无一人,窗外灰蒙蒙的一片。空气冷得如同冰柜,一如母亲空洞冰冷的眼神。
她穿着那件我熟悉的灰白色睡衣,她的手臂摊在桌上,手掌沿着桌缘垂了下来,她的头发散开着,每一根都于寂静中沉默着。
我抱着她的腿大哭。我试图摇醒她,要她跟我说一句话,要她轻轻抱我一下也好。
可是,她坐着一动不动。
一动不动。
我紧紧抱着她,她却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飘然涣散。
周遭景物如漩涡般转动着,我深陷其中,欲喊无声,欲挣无力。
当我终于清醒了,不知何时已泪濡满面。
在夜晚里,在月色里,一切是那么的安详和宁静,银色的月光流转在我的书桌上,静静伫立的书柜玻璃上落着银辉。在这件屋子里,母亲曾为我唱过摇篮曲,为我讲过故事,为我发烧时在额头上铺上冰毛巾。
可是,今夜,这屋子如同梦境般不真实。
我想起了姑娘,想起了母亲。此时此刻,我希望有个人能够抱着我。我因寂寞而羞愧,也因这份羞愧而倍感孤独。
我似乎从未跟大熊说过我的感受。那些真切的,深寒彻骨的孤独和无法抑制的绝望。
大熊是个快乐的胖子,悲伤被脂肪挤到无影无踪。他听不得苦难,在他眼里,苦难是卓别林电影里的夸张喜剧。
我喜欢说故事给他听。从他嘴里重复出来的故事多了份鲜活和幽默,那些人和事快乐得像是童话,我喜欢故事里的我也是快乐的。
惟一的一次,我把我跟姑娘的事讲了一半,突然顿了一下说,喜欢一个人,越近会越怕。
大熊摸着嘴角的油渍说,你丫矫情。
旅游回来之后,我找了更多的方式去接近姑娘。
在图书馆一起学习,一样的选修课,然后是食堂更多次的偶遇。
姑娘像是一卷缓缓展开的书本,在我眼里越发精彩起来。或许,最初只是因为封面的设计或是那个莫名打动你的书名而选择了那本书,但是当你有心阅读之后,你突然发现在白纸黑墨之间竟然有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难以割舍,久久回味。
姑娘会弹吉他,姑娘会背诗。姑娘脾气很好,会笑着生气。
她背给我一首德国诗人的诗,一个相思中毒的男青年向着他心爱的女人表白心迹。
她自始至终不曾更改过语调,惊讶,惊喜,或是哀伤,仿佛在长久持续地讲述着一个平淡遥远的故事。故事有了砂砾般的浑浊和夭夭的层次感,在我和她的空间里升腾。
我给她讲过笑话。她笑出声的时候,我也从未见她笑得前仰后合,只是微笑更深,酒窝更美。
到了大四下半年,开始了繁忙的学习,毕业设计和找工作。
姑娘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她成绩一向优异,专业基础牢固,找的工作也在预期之内。倒是我,不喜欢自己的工科专业,一心想换个跑道,招聘会一通海投,得到的通知却寥寥无几。
这是无比焦虑的半年。对姑娘的喜欢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了某种时不时便来侵扰的崩塌感,行动与结果的不对等之中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亦产生怀疑。怀疑和崩塌过后,却依旧要西装革履的微笑前进。
这故事里只有姑娘就好。
晚上疲惫的回家后,会莫名地想起姑娘,可是又多多少少觉得不适合频繁的发短信给她。犹犹豫豫着,姑娘的形象却于我脑海中蔚然成形,她未必是她,却能于烦躁中抚慰我心。
而姑娘与我距离,在这笔尖上,似乎一捅就破。
然后,大熊叫我出来吃饭。
他静静地听我说着我和姑娘的故事,听着我找工作的焦虑,竟异常反态地毫无置评。
我说得口渴,喝了一口饮料,拿起一块炸鸡啃了起来。
他突然说,美国那边的offer下来了,我毕业后就去美国读四年的博士。
那一口鸡肉腻在我的喉头,不上不下,我觉得有点恶心,一口气喝掉一大口冰可乐。然后,笑着说,好啊,你小子以后带个洋妞回来。
也许今夜,我将会打下最后一个字。而姑娘,也将在这故事里完成她的神话。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别人故事里的龙套。
角色们似乎喜欢从我的生命里溜走,像是集体约定好的信号,如同游戏般,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
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父亲在径州的工厂受到了极大冲击,他本是所在产业工业链的最上游,负责原材料开采加工,可惜下游出口商生意紧缩,订单骤减,导致他不得不关闭工厂,和几个同样生意受到影响的老板合资,在大连又转做起了琉璃生意。他在大连遇到吴姨,再婚,也就在大连定了新家。那时候我早已游学新加坡三年。
他原本想把径州住了三十年的房子卖掉,在大连买套更大的房子,好给我空出一个房间。我却执着说我想留着房子。他说那房子房龄太久,七十多年了,搁手里再放几年就不值钱了。我说爸,你要真卖掉了,以后就当没我这儿子了。
父亲愣住了。他沉默了许久,说好,不卖了。
他不懂这房子对我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我在他们的卧室里低声呼唤着母亲的名字,他不知道我把自己蜷缩在书桌底下像是小时候那样等待着他们在晚饭前找到我,他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我从未改过家里任何一点装饰摆设,可是他不需要知道,他知道他会我给我想要的,这就足够了。
我拧开水龙头,净水流下,我打开电灯,一片明亮,我知道父亲为我维护着这个老房子。
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失去姑娘,像是一颗晶莹的水滴蒸发在炎炎烈日下,痕迹全无,像是一枚硬币咕碌咕碌滚落在城市的角落,无声无息,像是这个世界太大,我想要抓住她的片刻,滚滚人流中她已不见。
这份失去,从爱上开始,已是注定的。
在我们生命中留过光影的人或物,在记忆里会成为神殿似的海市蜃楼,映射着我们隐秘难言的爱和欲望,岁月的银河里混着曾经酸甜苦辣的心悸和绝望,而最终我们却也只能遥隔相望。
我们真正爱过的,不会让我们涅槃,也不会让我们重生。但是生命却无疑地因此而不同,你说不上来,只是,它不再是它。
姑娘过来敲我门的时候,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暮色昏冥,黝暗不清,我依稀辨认着黑字与白纸的界限,看着卡佛笔下一个个颤动的故事从书上抖落。
哒,哒,哒。她一敲门,我就知道是她。
姑娘背着小书包,戴着口罩,手里拖着一个行李箱,两眼神光炯炯地望着我。
我要走了。她说。
我笑笑,伸手拉住她的行李箱,又伸手去拿她的背包,她背着包摇了摇肩膀,倒不好意思弯眉地笑了,然后又很顺从地摘下书包,递给我。
几点的飞机啊?
10点。
现在走刚刚好,你掐的挺准的。我拎着她的行李箱走下楼梯。
印尼那边的粉尘雾霾飘到了新加坡,今年是最为严重的一年。偶尔能见的来往行人,都戴着口罩匆匆而行。
我拖着她的行李,并肩往校外的出口走去。
七点的路灯在身前身后一瞬间亮了起来,光源烁明的地方裹着层层迷迷蒙蒙的雾霾,光线沿着灰尘运动方向一路勾勒驰骋,飞落向周遭,流动的光雾彼此接踵,斑斑点点不均匀的光芒漂浮在我们身旁,照亮了前方的路。
姑娘就走在我的右手边。
我们随意的聊着天,例如她回家之后要做什么,几时再回新加坡工作。
我以为姑娘是要着急赶飞机的,她竟越走越慢,我也缓行下来,最后倒像是饭后的闲散,我俩小步细碎地走着,拖着两道长长窄窄的身影。
这条路很短,我们却走得很长。姑娘带着口罩,有的时候说出模糊不清的语句,我无需猜测,却知道她在讲什么。
她说,多希望有场大雨,能够洗刷空气的雾霾。
我抬头望着天空,黑暗也是浑浊的,我说,我说不定还能看到,可是你回国就看不到了。
她说,终于毕业了呢。
一晃四年了。我不由得感叹。
似乎还没有做成什么事情。她低着头说。
你想要完成什么呢?我反问她。
她叹了一口气,仰起头,望着朦朦胧胧的灯光,说,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确定感吧,知道方向,不再迷茫。
我笑着敲了她的头,我的不确定感比你多得多吧。
她笑着说,相信我,你会很快找到工作的。没问题的。
我点点头,心里却想说,我说的不仅仅是这个。
走到学校外面的岔路口,一辆出租车亮着路灯从我们前方开来,我伸手帮她拦了下来。
我走过她的身旁,打开后车厢,把行李放了进去。转身合上车盖,姑娘却站在原地一动未动。
我感觉姑娘要跟我说些什么,她站在我面前,额前被风吹起的刘海卷舒着探向我,她低着头,安静了几秒钟。
我感觉有一把手术刀,贴着我的心房,像剥果皮那般剥落我的心膜。
我伸出右手,她却抱了我。姑娘头发上浓郁的香气像是童年院子里的丁香花开的最炽烈时久久不散的味道。
好好保重。她在我耳边低语。她抱着我,仿佛过了很久。
她转身上了车。在车窗里,只有她的侧脸模糊不清,白色的口罩嵌在黑色的阴影里。我竭力想要证实,姑娘会从车窗里望向我的,可是我的脚却死死的钉在地上,不曾移动半步。
我转过身,我感觉在我身后背驰而去的出租车发出某种低低的召唤,我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