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荒漠
看陈丹青的《纽约琐记》,明白一点,艺术乃荒漠。 不知何时已经不再对逛街感兴趣,除了饿的时候,不再对食物感兴趣,也不再对跟朋友在一起感兴趣。想清楚人生,怎么折腾也清楚最后要离开。特别是,明白食欲物欲种种欲望,不过是一朝一夕的烟花,更加觉得眼前是如当年太湖,短棹几经过,无非波澜而已。与其遗忘种种沉重命题,乐观投入俗世之中,在衣服食物电视剧中假装愉悦,不如脱离开来,把肉身抛投到一个遥远的宇宙中,冷眼旁观。也是刹那间就明白当年郭襄为何独自一人来到峨眉山,曾几何时的明媚少女,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人,从此以后,遇到怎样的人,怎样的事,也只能假装愉悦。 这是不是人生的荒漠?但好像也不是荒漠,荒漠不是空无一物的。我也不是空无一物,我也有执念,但怎么执可能也与现实无关,可能只与生死有关。不知从何时起,仿佛灵魂抽身,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一个二十一岁的人和一个活过了永恒时间的人。前者见花欣喜,见水愉悦,见山宁静,都还是紧紧绕着外界的。被别人表扬欣赏,还是有一种内心深处的涌动。但后者无论如何取悦,巍然不动,千百年坐在那里,看着天空,只看着天空,知道这是牢笼,但无法脱离出来,因她知道她想要的那个世界,只能靠钝痛摆渡,靠钝痛滋养,靠愤怒和反叛维护。艺术跟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从此之后,我深知。 所以纽约千百画廊多么寂寞,只剩下灵魂与灵魂之间孤独的感知,不在我们这个宇宙,在意识的宇宙。读到那些字时,我心中猛然震颤,仿佛一刀毙命。我瞬间记起爱德华·霍珀那些宁静致死的画:谁敢说他的画不登大雅之堂?真可笑。说出这话的人想必从未想过孤独为何物。 原来万千人分一个太阳也还是有意思的,原来天朝种种匪夷所思的矛盾纷争也还是有意思的,原来青葱少女时代,一天到晚想着男孩子也还是有意思的……没有然后了,已经没有然后。对我来说,世间万物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意义。曾经我以为这是世界朝我敞开了大门,当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我以为一个新世界徐徐降临了,等待我像等待一个孩童去慢慢探索,自由自在。可是我最后还是明白了,孩童只有一次,只有一个,过了那个混沌的时间点,就已经永远失去自由了。 人生没有自由啊,你以为打开了门,其实是关上了门。你以为得到了,其实是失去了。你以为你非常幸福,但你的心其实在低泣……什么也不是什么。懂得了天道的人其实也失去了人间的快乐,深深沉浸在饮食男女中的人类,其实不知道什么是死什么是活。还是交给本能吧。本能多么好,让本能指引你,而不是道德、戒律、理智、逻辑……从此吃到好饭便开心,买到好衣便开心。得到了便开心,失去了便伤心。从此,世上一切皆简单。 迈出了怀疑主义者的哪一步,你已经选择不了相信了。数学是数学,哲学是哲学,艺术是艺术,生活,只是生活。想必海子卧轨,被火车碾压的那一瞬间还是痛苦的吧,但那是肉身痛苦,不是灵魂痛苦。肉身痛苦的人,自杀时后悔万分,这是真相。人还是要积极地活,拥抱生活,这是真相。可是,那个永生永死永有永无的海子,那个寄居在二十多岁年轻肉体之外的海子,在肉身湮灭之际,获得解放,这也是真相,这也是生活的一种真相。只是,区别在于,前一种真相大多数人都知道,后一种真相,少数人知道,而极少数人相信。 对我来说生活早已不是生活。从很早之前,那个自卑的孩子就已经活在了自己制造的魅里。世界上哪里可以供她憩息呢?已经没有了。没有归宿。吃吃喝喝,都没有归宿。我被抛弃在了时间之外,在键盘上敲下这些神经质一般的文字,仿佛一个抑郁症患者。与现实之间,仿佛永远隔着一层虚空。投身于绩点、考试之中,投身于争抢有限资源之中,却明白那些都是假象。 人生是荒漠吧,虽然,每一粒沙子都有形状,人生还是荒漠。就像我们来这一趟记得童年少年青年,记得美食美人美景,记得成功失败。但是最后的一瞬间,我们什么也不记得。也许吧,也许在荒漠之中也不是没意义,比如,可以试着寻找一棵与众不同的仙人掌。但是,谁又来证明呢,谁又能证明呢? 再见了,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