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场变局,请找回自己的初心!
![]() |
导读:一般来说,职场上大的变局通常在三四十岁时突袭。由以前一个人努力地工作,变成为一家子人奔命,上有老下有小。女人们无一例外会面对抚养孩子还是发展事业的选择;男人们则要考虑何为事业理想,怎样在兼顾家庭之间做平衡。这些是内忧,外患则可能会面临各种原因,比如公司倒闭、人事变动、同僚倒戈等等。什么样的人能在这样的变局中生存下去?
处在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对于瞬息万变的格局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变局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数以万计的人争相报考公务员的记忆还犹在,如今替代的却是QQ上的热门群“公务员集体辞职”。伴随着互联网对所有传统行业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本好好的饭碗在未来几年可能都不复存在。同时还有一大批80、90 后人才辈出,他们似乎把准了时代的脉搏,迅速成长,一夜成功。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年纪老大不小了,腹背受敌,还要给90 后们打工,该如何调整心态来面对你职业生涯中随时出现的变局呢?
三种人格看变局,你是哪一种?
什么样的人在变革中能够生存下去?心理咨询师卢悦按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三种不同特质的人群在面对变局时截然不同的心态。
求索者——这样的人内在很匮乏,会用耗竭的方式对待周围的资源和自己。如果向外求助,会把外面的资源挖得一干二净,不会注意生态平衡;向内挖掘,就变成工作狂,以耗竭的状态撑到三四十岁,面对变革就很难支撑下去。他们害怕一旦资源失去就无法存活,全然地慌神。面对变局,他们会说:“完了,完了,没有工作我活不下去。”这类人的优势是擅长发现资源并为其所用,但是也需要反观自身,直面自己,直面恐惧,慢慢接受自己的弱小。
规矩人——他们做事循规蹈矩,对他们来说一切稳定就是最好的。强烈依靠规则生活,一定要有控制感,害怕变革,害怕秩序大乱,没有了秩序就像车没有方向盘。他们遇事会焦虑,缺少灵活的态度,会说:“世界变成这个样子,我根本无法适应,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类人活得太僵化,和别人没有联结,容易用道德评判人。这就需要睁开眼睛,不要老看到自己的规则,而是世界的规则。
游戏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充满兴趣。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好奇心,就等于失去探索的精神。他们关注的不是安全感、秩序感,而是有趣、好玩、冒险。面对变革,他们会说:“之前的生活腻歪了,我想发现好玩的东西,我很喜欢这种挑战。”
“如何面对变革,再竞争、再出发的过程是由人格特质决定的。”卢悦说,“前两种人不欢迎变革,他们没有生活在真实的世界,而是待在自己幻想的安乐窝里,也就是妈妈的怀抱。人到中年突然意识到变革,很不喜欢,只能说明他/她的生命力还没有真正地发展,生命的潜能也未开发,还需要不断地成长。”一旦没有成功地跨过这道门槛,有些人会就此消沉下去;有些人试图在身边建立一个非真实的世界借以逃避;也有人会将目光转移到孩子或其他东西上。这一切取决于你希望自己以怎样的状态去工作,去生活。“无论遭遇任何变局,都离不开自我的心理建设和周围支持系统的联结。”
关注不变,而非变化
吴可的几份工作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仗着年轻,朋友介绍从没有断片过。眼瞅着奔40 岁了,自己还重复着十年前的单一工作,倘若这份工作不做了,她既没有勇气去跟80、90 后竞争,转行吧,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变局中,吴可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头绪。因为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角色感缺乏,甚至可能连自己真正喜欢和需要的都无法联结。”你常会听到这样的人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心理咨询师张心悦建议,从散落的过往经历中,梳理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优势,让自我认知发生一次质的飞跃。
换一种眼光看变局,这也是给每个人发出的一场邀请,把眼光、注意力从外界和他人身上转移到自我,更多地去关注自己。一个人看不到自己,也就不会看到别人,更不会有真正的共情能力,那样单一地活着,面对更大的挑战时就会无力应接。
“其实遭遇变局的核心问题还在于你要清晰自己人生现阶段的重心是什么?之前十几年重心一定是多挣钱,追求成功,到了这个年龄段,很多人的重心都转换到追求平衡,还是追求理想和幸福。于是,有的人折腾第二职业,开淘宝店,同时兼顾家庭,结交人脉。”职业规划师马华兴认为只有当你知道自己的重心是什么时,那么后续为这个重心所做的一切行为就在内心得到了支撑。
回到你的初心
有人即便从事的是想做的事情,但也是用牺牲自己青春年华的方式去拼命,事必躬亲,人到中年自然疲惫万分。卢悦认为人到一定阶段,需要你改变很多思维方式,与人相处方式,工作方式,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秦朗总是把一天当三天来干,工作十分努力,人到中年小有成就。而他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把事业继续做大,还是重新选择一种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因为在他内心总有个声音不断地问,这么多年的努力奋斗,金钱荣誉都是我想要的吗?张心悦认为这恰恰是人生更重要的一个变局。发现新的心理需要,思考新的人生模式,是我们内在力量的一次全新解放。从补偿性的需求动机转向自我实现型的需求,那些找到自己后半生可为之奋斗事情的人,他们往往又迸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动力、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初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某种使命存活在世界上。马华兴认为回归到你的“初心”就是找到你的人生主题到底是什么?“这个主题往往是一个动词,比如书写、表达,或者动宾结构,比如解决问题,寻求真相。一旦找到了,未来所做的事情又与此有关,你的动力就会很强。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变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能力而随便否定自己。”
见证: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崔玉珍,37 岁,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
我在职场上遭遇的最大谷底就是由乙方转到甲方自己的代理公司,一个全部精力都放在把事情做好的人,现在要适应一个复杂的人事环境、卷入人事斗争真的很痛苦。我花了很多心力,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对接沟通,尽力用自己的行为做榜样去引导别人,但却碰到很多阻力。能沟通就沟通,不能改变就牺牲换血,这是一个期望改变公司的经理人的心态。那段时间,各种问题,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整个人都很无望。
我一直努力调整心态,克制自己以往的个性和习惯,尽量以非常专业的职场人心态想做好事情,同时,我内心也坚持良性向上的积极人生状态。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各种不配合让工作很难推进下去,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后来之所以能跳脱出来,一方面是有新的机会,另一方面,还是弄清楚了自己到底要什么。尤其是对于做到管理层的女性来说,要什么一定要特别清楚。这一点我是在生完老大,经历创业失败后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当时我明确自己需要自强自立的环境,不想做家庭主妇,我是闲不住的人,需要有自己的一摊事情,但不限定在公司上班。我也不允许自己在职场上有混的状态,要做就要做到优秀,对自己负责。
明确自己的方向,第一需要客观的评估,第二是清楚的定位,第三就是你要什么,然后就朝着这个目标去找去做就好了。以我们这个年龄,精力、体力都已经拼不过80 后了,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脉搏很快就会被淘汰。生完老二,出了月子,我保证自己每天的状态就是坚持看时事新闻,了解最新的资讯,不和时代脱节、不掉队。重返职场时,在这期间,和家人的沟通也很重要。让丈夫理解你这么拼命做事,只是想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情,同时你也是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我现在的心态很年轻,也很轻松。我知道自己现在学的任何东西都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学会融会贯通,可以帮助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否则人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事。同时,业余时间我也找到了可以一直做到老的事情,插花、茶道、玩具,都是我的兴趣所在,也促使我保留持续的热情。
方法论:找回初心的四个方法
1. 画出5年后某一天自己的生活状态,清晰地构成一幅画面。比如周围的环境,阳光是怎样的,你是上班还是在哪里,跟谁在一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对方是谁,越具体越好。有人说,只要你能描述出来的就都能实现。人活到最后,就是活出一种状态。
2. 假如再过10 年你会无疾而终,你需要做点什么才能没有遗憾。请列出详细的清单,然后按照这个清单一个一个地去做。
3. 回想过去有什么让人特别开心、特别享受的事情。画一个时间轴,找出那些点,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当你写得足够多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试图做更多的澄清和区分,找到你的人生主题。
4. 找一个安静的夜晚,关掉所有通讯设备,拿出白纸,写上一句话:这辈子我活着的使命到底是什么?然后开始随便写,狂写,写到自己完全激动不已,甚至哭出来为止。大多数人玩这个会坚持不下去,也有不少人半小时就找到了使命。书写本身就是回顾的过程,回到你的初心。
文章摘自:心理月刊,文/一果,文章有删改
-------------------------------------------------------------
新浪微博@博曼心理
微信号:bomanxinli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