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我觉知引发的三种情感:困窘、羞愧、内疚
一个纯粹自利性的生物,当他知道自己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会受到来自群体的惩罚时,它也许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他决不会为自己所造成的伤害而内疚,也不会为自己的恶行被发觉而感到羞耻,更不会因为谎言被揭穿而感到困窘。实际上,羞耻感、困窘感和内疚感的完全缺失连同同情心的缺乏,一道构成了精神病患者的最明显标记。
人类社会是一群体为单位的。个体对群体通常会有强烈的归属的需要,个体如何适应群体,如何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处磨合,是人类个体所面临的复杂的适应性难题。除了对他人的欺骗和伤害行为产生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以及由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也加以监视和约束外,人类个体还进化出了自我觉知的情感反应——困窘、羞愧、内疚。
困窘(embarrassment)来源于个体感受到在自身所参与的群体活动过程中,自己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例如,个体由于自身控制范围之外原因,而违反了某种社会习俗的规定;或者,个体仅仅是由于一个更高地位的人出现而产生窘迫感。这种情绪可能是进化来促进主体的绥靖和服从行为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当我们面对地位较高的人时很容易产生窘迫感,但是在地位较低的人面前则很少有这种情绪反应。
羞愧(shame)是一种与困窘相似的道德情绪,不过它比困窘的程度更深。 羞愧感源于个体感受到自己的核心自我有瑕疵和不足,通常是个体未能达到某种道德、审美的标准,或者他人对其能力的要求。并且这种标记着自身失败的行为己被他人所知晓,这时我们就会体验到羞愧。
羞愧和困窘都会激起个体隐藏和退缩的愿望,减少自身的社会参与程度。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发言的倾向会减少,并且参与活动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变化会抑制个体独断的行动,同时向他人潜在地表明自己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错误。综合来讲,就是一个人变得谦逊和低调了。如果个体表现出了羞愧感,那么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对他发起的攻击和惩罚将会降到最低。这样,个体因违反道德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就会大为减少。羞愧和困窘所诱发的行为倾向的不同之处在于,羞愧的个体常常感受到更多的忧郁和痛苦,社会退缩的欲望也更强烈,甚至可能会自杀。而困窘本身就是在自我的核心概念受到较少威胁的情况下所诱发的情感,因此困窘的个体感受到更少的社会退缩的欲望,尽管会有慌乱和困惑,个体更多的还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形象。
内疚,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好的、原型道德情绪。在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中,内疚是道德情感的核心。羞愧往往是由与社会等级地位有关的活动所产生的,而内疚则主要源于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群体关系的背弃,尤其是当这些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时。内疚这种情绪的进化意义可能在于,它可以让你向受害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知道你给对方造成了伤害,你感到非常的后悔和充满歉意。而且,内疚情绪还向对方表明,你愿意对对方所受到的伤害给予补偿。正是由于内疚拥有这些功能,所以它才能保证那些非常重要的关系不至于破裂。
也许,概括而言,自我觉知的三种情感的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行为已经引发他人的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的情况下,引导个体恰当地行事,将自身的损失(如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损失)降到最低。
人类社会是一群体为单位的。个体对群体通常会有强烈的归属的需要,个体如何适应群体,如何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处磨合,是人类个体所面临的复杂的适应性难题。除了对他人的欺骗和伤害行为产生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以及由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也加以监视和约束外,人类个体还进化出了自我觉知的情感反应——困窘、羞愧、内疚。
困窘(embarrassment)来源于个体感受到在自身所参与的群体活动过程中,自己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例如,个体由于自身控制范围之外原因,而违反了某种社会习俗的规定;或者,个体仅仅是由于一个更高地位的人出现而产生窘迫感。这种情绪可能是进化来促进主体的绥靖和服从行为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当我们面对地位较高的人时很容易产生窘迫感,但是在地位较低的人面前则很少有这种情绪反应。
羞愧(shame)是一种与困窘相似的道德情绪,不过它比困窘的程度更深。 羞愧感源于个体感受到自己的核心自我有瑕疵和不足,通常是个体未能达到某种道德、审美的标准,或者他人对其能力的要求。并且这种标记着自身失败的行为己被他人所知晓,这时我们就会体验到羞愧。
羞愧和困窘都会激起个体隐藏和退缩的愿望,减少自身的社会参与程度。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发言的倾向会减少,并且参与活动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变化会抑制个体独断的行动,同时向他人潜在地表明自己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错误。综合来讲,就是一个人变得谦逊和低调了。如果个体表现出了羞愧感,那么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对他发起的攻击和惩罚将会降到最低。这样,个体因违反道德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就会大为减少。羞愧和困窘所诱发的行为倾向的不同之处在于,羞愧的个体常常感受到更多的忧郁和痛苦,社会退缩的欲望也更强烈,甚至可能会自杀。而困窘本身就是在自我的核心概念受到较少威胁的情况下所诱发的情感,因此困窘的个体感受到更少的社会退缩的欲望,尽管会有慌乱和困惑,个体更多的还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形象。
内疚,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好的、原型道德情绪。在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中,内疚是道德情感的核心。羞愧往往是由与社会等级地位有关的活动所产生的,而内疚则主要源于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群体关系的背弃,尤其是当这些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时。内疚这种情绪的进化意义可能在于,它可以让你向受害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知道你给对方造成了伤害,你感到非常的后悔和充满歉意。而且,内疚情绪还向对方表明,你愿意对对方所受到的伤害给予补偿。正是由于内疚拥有这些功能,所以它才能保证那些非常重要的关系不至于破裂。
也许,概括而言,自我觉知的三种情感的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行为已经引发他人的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的情况下,引导个体恰当地行事,将自身的损失(如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