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 Mac OS X 的系统默认字体?(Mavericks)
OS X 的系统默认字体配置文件在这个目录中:
/System/Library/Frameworks/ApplicationServices.framework/Frameworks/CoreText.framework/Resources/
从 Mavericks(10.9)开始,在原来的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之外新增了一个 CTPresetFallbacks.plist 文件须修改。
这两个文件要用特殊的编辑器才能修改(如: TextWrangler);文件里都是字体的 PostScript name(字体的 PostScript name 可以在 OS X 自带的字体册(Font Book)中查到。);文件结构都很明晰,修改前不妨先理解一下文件内容。
以——把简体中文介面的默认字体从黑体-简(华文黑体)改成冬青黑体简体中文(Hiragino Sans GB)——为例:
用合适的编辑器打开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和 CTPresetFallbacks.plist。
在这两个文件中搜索「STHeitiSC-Light」,全部替换为「HiraginoSansGB-W3」——分别有3处和24处。
这一步是把所有的 黑体-简 Light 都改成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
接着在 CTPresetFallbacks.plist 中搜索「STHeitiSC-Medium」,全部替换为「HiraginoSansGB-W6」——又有24处。
这一步是把所有的 黑体-简 Medium 都改成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6;只有 CTPresetFallbacks.plist 会为常规体和粗体文本分别设定字体,所以只在这个文件中有「STHeitiSC-Medium」。
将两个文件另存到桌面。拷贝回原来的目录,授权、替换。
这样迂回只是为了应付权限障碍,会提升编辑器权限或会用命令行的人显然不需要这样。
注销或重启。
冬青黑体的行间距有一点问题,建议修改一下。可以直接用我做的这个行间距正常的修改版冬青黑体。
另外,如果你是 Chrome 用户,请确保 Chrome 的字体设置(设置 > 高级设置 > 自定义字体)中那四项都设定为西文字体,否则它默认错误设定的中文字体会干扰网页中正常的字体回退(比如维基百科就会受影响)。可以考虑分别修改为:Helvetica, Georgia, Helvetica, Menlo.
如果遇到了奇怪的字体显示问题,请重建字体缓存:
开启 Terminal(终端),执行:sudo atsutil databases -remove(这是清除所有的字体缓存),然后重启。
CTPresetFallbacks.plist 这个神奇的文件里有48个 array。繁体中文、简体中文、日文、韩文,这四个地区格式以 TSJK 四个字母标记,枚举所有可能,共24个排列;然后系统最基本的介面字体 Lucida Grande 有2个字重;于是 24 × 2 = 48 个 array[注5]。因此,在这个文件里可以为常规体和粗体文本设定不同字体族的字体(已测试可行),而且理论上还可以指定在不同的 TSJK 排列顺序下四者各自换用不同的字体(暂未测试)。尽管这么强大,但这个文件只影响系统介面中的默认字体(应该是对应着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里的 default 那个概念),并没有接管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的全部功能,所以修改默认字体配置时还是要保证二者协调。
本文来自:MacGG原文地址:http://www.macgg.com/archives/22316.html
/System/Library/Frameworks/ApplicationServices.framework/Frameworks/CoreText.framework/Resources/
从 Mavericks(10.9)开始,在原来的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之外新增了一个 CTPresetFallbacks.plist 文件须修改。
这两个文件要用特殊的编辑器才能修改(如: TextWrangler);文件里都是字体的 PostScript name(字体的 PostScript name 可以在 OS X 自带的字体册(Font Book)中查到。);文件结构都很明晰,修改前不妨先理解一下文件内容。
以——把简体中文介面的默认字体从黑体-简(华文黑体)改成冬青黑体简体中文(Hiragino Sans GB)——为例:
用合适的编辑器打开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和 CTPresetFallbacks.plist。
在这两个文件中搜索「STHeitiSC-Light」,全部替换为「HiraginoSansGB-W3」——分别有3处和24处。
这一步是把所有的 黑体-简 Light 都改成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
接着在 CTPresetFallbacks.plist 中搜索「STHeitiSC-Medium」,全部替换为「HiraginoSansGB-W6」——又有24处。
这一步是把所有的 黑体-简 Medium 都改成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6;只有 CTPresetFallbacks.plist 会为常规体和粗体文本分别设定字体,所以只在这个文件中有「STHeitiSC-Medium」。
将两个文件另存到桌面。拷贝回原来的目录,授权、替换。
这样迂回只是为了应付权限障碍,会提升编辑器权限或会用命令行的人显然不需要这样。
注销或重启。
冬青黑体的行间距有一点问题,建议修改一下。可以直接用我做的这个行间距正常的修改版冬青黑体。
另外,如果你是 Chrome 用户,请确保 Chrome 的字体设置(设置 > 高级设置 > 自定义字体)中那四项都设定为西文字体,否则它默认错误设定的中文字体会干扰网页中正常的字体回退(比如维基百科就会受影响)。可以考虑分别修改为:Helvetica, Georgia, Helvetica, Menlo.
如果遇到了奇怪的字体显示问题,请重建字体缓存:
开启 Terminal(终端),执行:sudo atsutil databases -remove(这是清除所有的字体缓存),然后重启。
CTPresetFallbacks.plist 这个神奇的文件里有48个 array。繁体中文、简体中文、日文、韩文,这四个地区格式以 TSJK 四个字母标记,枚举所有可能,共24个排列;然后系统最基本的介面字体 Lucida Grande 有2个字重;于是 24 × 2 = 48 个 array[注5]。因此,在这个文件里可以为常规体和粗体文本设定不同字体族的字体(已测试可行),而且理论上还可以指定在不同的 TSJK 排列顺序下四者各自换用不同的字体(暂未测试)。尽管这么强大,但这个文件只影响系统介面中的默认字体(应该是对应着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里的 default 那个概念),并没有接管 DefaultFontFallbacks.plist 的全部功能,所以修改默认字体配置时还是要保证二者协调。
本文来自:MacGG原文地址:http://www.macgg.com/archives/2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