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自传《余生》第六章 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六章 北野武论电影
第一节 电影的入口
其实并没有特意想过要拍电影什么的。只不过,在电视台演小品的时候,自己倒是常参与摄像的工作。节目制作人的编辑方法有些不大对头。光顾着拍现场的反应,不拍表演的人,曾提过自己的意见。后来到拍《那个凶暴的男人》的时候,本来自己仅仅是主演来着,原定导演是深作欣二。来来深作不做了,可能想到电影这样就拍不成了吧,制片方就问我:“你来做导演怎样?”。在电视台的,有时候要用六个以上的摄影机不是?拍电影的话,三、四个就已经算多的了。因此“行啊”俺就同意了。
自己在表演相声的时候,常常会拿电影里的情节开涮。片子里不是常有一位莫名其妙的女子住在温泉旅馆这类地方、某位大佬被谋杀了这类情节不是。查啊查,终于犯人在悬崖峭壁之处现身了,“你才是犯人啊?”,“站住!”然后警察就出现了,都是这样情节不是?自己就常把这些拿来做相声的桥段,开了不少玩笑啊。做导演的时候,怎么也要拍些不一样的吧。(以下199页)自己之前也出演过几部电影,拍电影的时候也会想这个地方能这样拍就好了。这次自己做导演自己主演,就按自己喜欢的拍吧,如此而已。所以关于电影拍摄技术方面的事情,当然完全不懂了,自然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如果过于在意摄影技巧方面的事情也很没意识啊,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像汽车咻的一拐弯,车屁股冒着烟,自己是绝对不会拍这样的镜头的。
基本上也根本不看什么电影。说起黑泽明的电影,也是因为去欧洲的时候常会被问起:“黑泽导演的这部片子你怎么看啊?”,被问的次数太多了,才回来看的。所以要不是机缘巧合的话,也不会拍电影的。拍了之后,毕竟还是有许多很失败的地方啊,这因为这样反而变的更有兴趣了,才会接着拍一部。想再按自己的设想,拍得稍好些,结果又失败了,感觉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直就到了现在吧。
所以与其说是自己因为机缘巧合才能做导演的,不如说是很随意的就上阵了才对。要说拍摄现场的反对的意见可是真强啊。自己毕竟是新手,对方已经不知做了多少年的副导演了,尽是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让一个喜剧演员来做导演,“没啥意识啊,不知道在拍些什么啊”,就是这种感觉吧。(以下200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后这么想,这些人一定觉得很不痛快不是?比如,“这个地方应该来个特写”,如果不照做的话,就会被人议论道:“这个人根本不懂电影啊,此处应该特写不是常识吗?”现场这样想的人太多了,那种被人瞧不起的感觉可真是不好受啊。“哎不行啊,这个人究竟在干什么啊?”之类的。
头一部电影,让俺负责剪辑的时候,对剪辑师说:“这样不合适啊。在这一部分,马上切换到现在拍的这段。”,“这样剪辑的话会让人看不明白的”他答道。这个剪辑师干这行也算是老人了,绝对不同意这种编辑方式。虽然他这样说,俺觉得“是有些怪,可是这样剪辑不是更有趣些吗”,就这样剪辑完了第一部。第一部虽是这样吭哧、吭哧的做出来了,现场一起工作的人员一起看了实际完成的部分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到编辑第二部的时候,剪辑师基本上就开始按我说的办了。摄影师虽然中途换人了,照明啊什么的一直到现在还是用的这些人。
所以,最初也仅仅是按自己的意识就拍了,毕竟在电影界导演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做那样做,已经说过了,即使后来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大家还是照着做了。(以下201页)比如拍流浪者在公园对着水龙头喝水这一幕的时候,自己想一定要拍水流的样子,非要像山那样弯曲不可。真的就那么做了,把水龙头这样敲,那样掰,风从这个方向吹过来,试了很多方法。看到大家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镜头拼命的努力,实在很有意思啊。“行了,就拍喝水就可以了”这么一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想到这样的事情如果遇到固执的导演不知道要折腾几个月啊,想到这儿笑死了。所以说拍电影的时候与大家的关系上也谈不上讨厌什么的,大家也都是很努力的在做的。最初,一直觉得“这些人,真拿他们没办法啊”。还说过“正因如此日本电影才会中落啊”之类的话。
总之……该说什么好呢……要说与面对观众的话,自己在现场的观众面前不知道表演过多少回了不是。剧场里、电视台里、现场的反馈如何,当时就明白了。而拍电影的话不是没有现场观众的反馈吗?无论好也罢坏也罢,要等好几个月,更糟的话要半年以上,才会有首次的试映会不是。自己的话,第二天就放映给大家看,当场就定了,基本上看现场的反应就知道、“啊,这一幕拍的不错啊”之类的。(以下202页)从现场反应这一点上来讲,自己虽然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按拍电视节目的方法在做啊。从最初开始,在现场表扬这一部分来讲,自己还是可以说做的不错吧。演员的配置之类整体方面自己还是不大懂的。不过在镜头前,应该让演员怎么做、说什么台词,这一方自己还是说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是全然没有能否拍完这样的不安的。自己毕竟是表演喜剧小品出身,只要讲究起承转合,故事也就算结了。电影的话不过就是像四格漫画那样,只要把这四部分拍出来,就没问题了。自己是知道到这个的。剩下的事情,想想也就是研究一下动作设计之类的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自己把拍电影看的比较容易吧。就像到了高档法国餐厅里,问服务生:“对不起,能给我上些酱油吗?”一样。“说什么混账话,都付过钱了,为什么不能按我说的点餐啊”。
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反正不至于落到拍片失败就没法生活的地步不是。继续回电视台就是了,继续做自己的爆笑电视节目,自然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毕竟拍片是个不来钱的活啊。都是些穷困潦倒的人。最初见到发给俺吃的便当的时候,差点没晕过去。(以下203页)“怎么吃这个啊!连剧场都不如啊”心里这样想。自己在松竹剧场,一天只拿一千日元的时候,也吃的比这个好啊,真是不近人情啊。想想:“这样根本不行啊,日本电影这样下去铁定不会有什么起色啊”。一点余地都不给人留啊。拍电影,对俺来说作为一个表演曲艺的避难所还是很重要的。“阿武拍电影的话,拍的电影也是糟得不成样子,不会受欢迎的”,“是么”,只是凭这个,自己又可以生活一年不是,“真是不好意思啊”。
所以,《这个凶暴的男人》真是部很糟的片子啊。虽说也有拍的不错的画面。总之场景控制的不怎样,不过情节上还是前后紧密联系的。本来的话,自己还打算做的更细致一些的。只是片期太紧了。剧本的话,也是重头来过。等到要拍的时候,把第二天的大纲给写一下,台词,等到现场再发挥了。这样子,真到拍摄的时候又有变化了。俺很反感电影里的格斗场面。一击必杀啊。打过来,打过去,对着腹部连续猛击,哪有那样打架的,都是胡说。打架的时候一击之后转瞬之间就结束了不是,所以那样的情节是绝对不会去拍的。现在的影片没法提啊,被打的飞了出去马上就站了起来,哪有那样打架的。(以下204页)
第二节 生理的方程式
毕竟,电影的内容拍什么都可以。基本上自己不喜欢通过电影去主张什么事情。只是单存的娱乐而已。这方面的话题也就说到这好了。还不如说,在拍暴力电影的时候,这样拍那样拍,是采用了自己对电影的想法更合适些。自己一直是干表演的,所以这样的片子应该这样,这样的暴力场面应该如何,会有这样的思考的。
即使是头一部电影,大体上也是加入了这种像世界观一样的东西在里面。虽说自己怎么看电影,但是黑帮片自己还是常看的,大家都很讨厌里面的动作戏。基本上自己是非常讨厌JACKIE CHAN(成龙)的。倒是可以算是喜剧片,如果被当做动作片可就麻烦了。所以自己还算是比较中意与法国的黑帮电影的。像好莱坞那种打来打去的电影最讨厌了。还能让人还击的暴击就根本算不上暴力不是。啪的一击就结束了。电影里加入了类似的自己对枪战、动作场面的想法而已。(以下205页)可以说这是一种本能吧。不怎么用特写镜头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这种拉近的画面,特写镜头是为了说明这个人这么一副表情在思考这么一件不是?这样限定了的话,讨厌这些的观众恐怕就要走了。自己经常用拉面报道来做例子,在电视里播放到:“这种拉面真是很好吃啊”,这样说的话,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好吃的感觉。如果说:“因为是用了金枪鱼煮的汁才这么好吃”的话,那么不喜欢这种味道的观众肯定就不会再看了。“面真是很筋道”之类的解释的越多,觉得这种拉面很好吃的观众走的也就越多吧。所以说,电影的画面越是想说这个人是这么一种人,越是拍面部的特写,不喜欢的人就走的越多吧。远远的看着一个人手里拿着手枪,不在很近的距离观看的话,可以让观众按着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想象着看电影不是,因为这么想才不怎么拍特写的。
后来再稍微给点解释说明的成分。就是这么回事吧。但是如果说明的成分太少的话,真有那种混账东西呕,《花火》最后只有两声枪响的声音,“这可不是什么殉情死了,是把追过来的两个警察给杀了吧”,有一天就真遇到了这么想的人,“这可真够糟的啊”。可见,特写之类的还是不怎么好啊。最近的距离,也就是拍胸部以上的部分而已。越是想这样来表现什么,越是谈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演技不是。“这种表情”以至于距离的非常近去拍的时候都是没法子不是。所以想拍什么东西的话,应该保持一种能让人感觉是这种东西的距离来拍不是,如果蠢到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近拍的份上,真是个混蛋不是?想看分子的排列那也是没法子。比如说拍大便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大肠杆菌该怎么办啊。如果离得太近的话感觉就会成这个样子吧?
构图上,自己也有这种怪癖的地方。在拍摄俺走路的画面的时候,是不留额头以上的空间的,只拍额头一下的部分。缓缓的横向移动拍的这个画面,那时候摄影师可真够了不得的,说了只拍这以下的部分,可不管你怎么说他非要留出上面的空间不可。问他:“为什么要往上拍呢?”,他答道:“如果只拍这以下的部分的话根本就不算是画面吗,自己非被别人取笑不可”。这家伙说的什么话啊。哎最后还是强行让他这样拍了。可是想想,这种感觉,究竟是谁那里学来的啊。(以下207页)总之自己心中就好像有一种固定的方程式般的东西一样。如果那个画面,把额头脑袋拍进去的话,自己的电影也就算完了吧。如果这些都拍的话也就算完了。拍不拍头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意外的是,正是这种可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最为重要了。自己就是有类似这样的怪癖的地方。平常要是新人的话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可是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日本的电影界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以说绝对不会妥协去做什么事情的。表演节目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地方吧。绝对不会特意去讨观众的欢心的。上了台也不回去糊弄观众。另外要说还有什么的话,就是电影里一定会有那种无聊的段子了。
第一节 电影的入口
其实并没有特意想过要拍电影什么的。只不过,在电视台演小品的时候,自己倒是常参与摄像的工作。节目制作人的编辑方法有些不大对头。光顾着拍现场的反应,不拍表演的人,曾提过自己的意见。后来到拍《那个凶暴的男人》的时候,本来自己仅仅是主演来着,原定导演是深作欣二。来来深作不做了,可能想到电影这样就拍不成了吧,制片方就问我:“你来做导演怎样?”。在电视台的,有时候要用六个以上的摄影机不是?拍电影的话,三、四个就已经算多的了。因此“行啊”俺就同意了。
自己在表演相声的时候,常常会拿电影里的情节开涮。片子里不是常有一位莫名其妙的女子住在温泉旅馆这类地方、某位大佬被谋杀了这类情节不是。查啊查,终于犯人在悬崖峭壁之处现身了,“你才是犯人啊?”,“站住!”然后警察就出现了,都是这样情节不是?自己就常把这些拿来做相声的桥段,开了不少玩笑啊。做导演的时候,怎么也要拍些不一样的吧。(以下199页)自己之前也出演过几部电影,拍电影的时候也会想这个地方能这样拍就好了。这次自己做导演自己主演,就按自己喜欢的拍吧,如此而已。所以关于电影拍摄技术方面的事情,当然完全不懂了,自然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如果过于在意摄影技巧方面的事情也很没意识啊,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像汽车咻的一拐弯,车屁股冒着烟,自己是绝对不会拍这样的镜头的。
基本上也根本不看什么电影。说起黑泽明的电影,也是因为去欧洲的时候常会被问起:“黑泽导演的这部片子你怎么看啊?”,被问的次数太多了,才回来看的。所以要不是机缘巧合的话,也不会拍电影的。拍了之后,毕竟还是有许多很失败的地方啊,这因为这样反而变的更有兴趣了,才会接着拍一部。想再按自己的设想,拍得稍好些,结果又失败了,感觉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直就到了现在吧。
所以与其说是自己因为机缘巧合才能做导演的,不如说是很随意的就上阵了才对。要说拍摄现场的反对的意见可是真强啊。自己毕竟是新手,对方已经不知做了多少年的副导演了,尽是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让一个喜剧演员来做导演,“没啥意识啊,不知道在拍些什么啊”,就是这种感觉吧。(以下200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后这么想,这些人一定觉得很不痛快不是?比如,“这个地方应该来个特写”,如果不照做的话,就会被人议论道:“这个人根本不懂电影啊,此处应该特写不是常识吗?”现场这样想的人太多了,那种被人瞧不起的感觉可真是不好受啊。“哎不行啊,这个人究竟在干什么啊?”之类的。
头一部电影,让俺负责剪辑的时候,对剪辑师说:“这样不合适啊。在这一部分,马上切换到现在拍的这段。”,“这样剪辑的话会让人看不明白的”他答道。这个剪辑师干这行也算是老人了,绝对不同意这种编辑方式。虽然他这样说,俺觉得“是有些怪,可是这样剪辑不是更有趣些吗”,就这样剪辑完了第一部。第一部虽是这样吭哧、吭哧的做出来了,现场一起工作的人员一起看了实际完成的部分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到编辑第二部的时候,剪辑师基本上就开始按我说的办了。摄影师虽然中途换人了,照明啊什么的一直到现在还是用的这些人。
所以,最初也仅仅是按自己的意识就拍了,毕竟在电影界导演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做那样做,已经说过了,即使后来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大家还是照着做了。(以下201页)比如拍流浪者在公园对着水龙头喝水这一幕的时候,自己想一定要拍水流的样子,非要像山那样弯曲不可。真的就那么做了,把水龙头这样敲,那样掰,风从这个方向吹过来,试了很多方法。看到大家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镜头拼命的努力,实在很有意思啊。“行了,就拍喝水就可以了”这么一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想到这样的事情如果遇到固执的导演不知道要折腾几个月啊,想到这儿笑死了。所以说拍电影的时候与大家的关系上也谈不上讨厌什么的,大家也都是很努力的在做的。最初,一直觉得“这些人,真拿他们没办法啊”。还说过“正因如此日本电影才会中落啊”之类的话。
总之……该说什么好呢……要说与面对观众的话,自己在现场的观众面前不知道表演过多少回了不是。剧场里、电视台里、现场的反馈如何,当时就明白了。而拍电影的话不是没有现场观众的反馈吗?无论好也罢坏也罢,要等好几个月,更糟的话要半年以上,才会有首次的试映会不是。自己的话,第二天就放映给大家看,当场就定了,基本上看现场的反应就知道、“啊,这一幕拍的不错啊”之类的。(以下202页)从现场反应这一点上来讲,自己虽然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按拍电视节目的方法在做啊。从最初开始,在现场表扬这一部分来讲,自己还是可以说做的不错吧。演员的配置之类整体方面自己还是不大懂的。不过在镜头前,应该让演员怎么做、说什么台词,这一方自己还是说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是全然没有能否拍完这样的不安的。自己毕竟是表演喜剧小品出身,只要讲究起承转合,故事也就算结了。电影的话不过就是像四格漫画那样,只要把这四部分拍出来,就没问题了。自己是知道到这个的。剩下的事情,想想也就是研究一下动作设计之类的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自己把拍电影看的比较容易吧。就像到了高档法国餐厅里,问服务生:“对不起,能给我上些酱油吗?”一样。“说什么混账话,都付过钱了,为什么不能按我说的点餐啊”。
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反正不至于落到拍片失败就没法生活的地步不是。继续回电视台就是了,继续做自己的爆笑电视节目,自然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毕竟拍片是个不来钱的活啊。都是些穷困潦倒的人。最初见到发给俺吃的便当的时候,差点没晕过去。(以下203页)“怎么吃这个啊!连剧场都不如啊”心里这样想。自己在松竹剧场,一天只拿一千日元的时候,也吃的比这个好啊,真是不近人情啊。想想:“这样根本不行啊,日本电影这样下去铁定不会有什么起色啊”。一点余地都不给人留啊。拍电影,对俺来说作为一个表演曲艺的避难所还是很重要的。“阿武拍电影的话,拍的电影也是糟得不成样子,不会受欢迎的”,“是么”,只是凭这个,自己又可以生活一年不是,“真是不好意思啊”。
所以,《这个凶暴的男人》真是部很糟的片子啊。虽说也有拍的不错的画面。总之场景控制的不怎样,不过情节上还是前后紧密联系的。本来的话,自己还打算做的更细致一些的。只是片期太紧了。剧本的话,也是重头来过。等到要拍的时候,把第二天的大纲给写一下,台词,等到现场再发挥了。这样子,真到拍摄的时候又有变化了。俺很反感电影里的格斗场面。一击必杀啊。打过来,打过去,对着腹部连续猛击,哪有那样打架的,都是胡说。打架的时候一击之后转瞬之间就结束了不是,所以那样的情节是绝对不会去拍的。现在的影片没法提啊,被打的飞了出去马上就站了起来,哪有那样打架的。(以下204页)
第二节 生理的方程式
毕竟,电影的内容拍什么都可以。基本上自己不喜欢通过电影去主张什么事情。只是单存的娱乐而已。这方面的话题也就说到这好了。还不如说,在拍暴力电影的时候,这样拍那样拍,是采用了自己对电影的想法更合适些。自己一直是干表演的,所以这样的片子应该这样,这样的暴力场面应该如何,会有这样的思考的。
即使是头一部电影,大体上也是加入了这种像世界观一样的东西在里面。虽说自己怎么看电影,但是黑帮片自己还是常看的,大家都很讨厌里面的动作戏。基本上自己是非常讨厌JACKIE CHAN(成龙)的。倒是可以算是喜剧片,如果被当做动作片可就麻烦了。所以自己还算是比较中意与法国的黑帮电影的。像好莱坞那种打来打去的电影最讨厌了。还能让人还击的暴击就根本算不上暴力不是。啪的一击就结束了。电影里加入了类似的自己对枪战、动作场面的想法而已。(以下205页)可以说这是一种本能吧。不怎么用特写镜头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这种拉近的画面,特写镜头是为了说明这个人这么一副表情在思考这么一件不是?这样限定了的话,讨厌这些的观众恐怕就要走了。自己经常用拉面报道来做例子,在电视里播放到:“这种拉面真是很好吃啊”,这样说的话,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好吃的感觉。如果说:“因为是用了金枪鱼煮的汁才这么好吃”的话,那么不喜欢这种味道的观众肯定就不会再看了。“面真是很筋道”之类的解释的越多,觉得这种拉面很好吃的观众走的也就越多吧。所以说,电影的画面越是想说这个人是这么一种人,越是拍面部的特写,不喜欢的人就走的越多吧。远远的看着一个人手里拿着手枪,不在很近的距离观看的话,可以让观众按着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想象着看电影不是,因为这么想才不怎么拍特写的。
后来再稍微给点解释说明的成分。就是这么回事吧。但是如果说明的成分太少的话,真有那种混账东西呕,《花火》最后只有两声枪响的声音,“这可不是什么殉情死了,是把追过来的两个警察给杀了吧”,有一天就真遇到了这么想的人,“这可真够糟的啊”。可见,特写之类的还是不怎么好啊。最近的距离,也就是拍胸部以上的部分而已。越是想这样来表现什么,越是谈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演技不是。“这种表情”以至于距离的非常近去拍的时候都是没法子不是。所以想拍什么东西的话,应该保持一种能让人感觉是这种东西的距离来拍不是,如果蠢到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近拍的份上,真是个混蛋不是?想看分子的排列那也是没法子。比如说拍大便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大肠杆菌该怎么办啊。如果离得太近的话感觉就会成这个样子吧?
构图上,自己也有这种怪癖的地方。在拍摄俺走路的画面的时候,是不留额头以上的空间的,只拍额头一下的部分。缓缓的横向移动拍的这个画面,那时候摄影师可真够了不得的,说了只拍这以下的部分,可不管你怎么说他非要留出上面的空间不可。问他:“为什么要往上拍呢?”,他答道:“如果只拍这以下的部分的话根本就不算是画面吗,自己非被别人取笑不可”。这家伙说的什么话啊。哎最后还是强行让他这样拍了。可是想想,这种感觉,究竟是谁那里学来的啊。(以下207页)总之自己心中就好像有一种固定的方程式般的东西一样。如果那个画面,把额头脑袋拍进去的话,自己的电影也就算完了吧。如果这些都拍的话也就算完了。拍不拍头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意外的是,正是这种可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最为重要了。自己就是有类似这样的怪癖的地方。平常要是新人的话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可是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日本的电影界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以说绝对不会妥协去做什么事情的。表演节目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地方吧。绝对不会特意去讨观众的欢心的。上了台也不回去糊弄观众。另外要说还有什么的话,就是电影里一定会有那种无聊的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