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歧视,不是反过来歧视回去
有感于这两天女权研究者沈睿老师一篇讨论《舌尖2》的文章,在豆瓣掀起了有关饮食文化的“爆炸性话题”,又联想起前阵子收到的一封豆邮,匆匆写就这篇稿子交差,尚未细加琢磨,仅粗略谈些感想。
【反歧视,不是反过来歧视回去】
文/匡匡
前阵子有个女孩给我发豆邮,希望我能帮她解惑。或者,解不了惑也OK,但求能寥获安慰,至少从同类那里收到些精神支持。原文摘录:“亲爱的匡匡,您好。我知道您是一名处女女,我也是。今年在微博上群众都在集体黑处女座,已经被黑出翔了,您有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是很乐意被人黑,还是不乐意?(我说的黑不是指用真实例子来证明处女座的极品,而是毫无根据、毫无道德地编出各种讽刺处女座的段子来哗众取宠,带动其他星座跟着集体辱骂处女座,甚至波及一些大众论坛。) ”
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当真为这问题所伤所恼。尽管网上那些动静完全不搔我个人的痛痒,现实生活中,我身处于不会受这些言论干扰的相对“干净无忧”的环境里,因此一直觉得当处女座人这件事,真没啥好为难或羞愧的。
但我也并不认为她的反应过于玻璃心,毕竟天朝当真有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意注明谢绝处女座者的简历,这已不单纯是无伤大雅的调侃,而构成了真正的社会歧视。反之,据近日某八卦揭露,大名鼎鼎的豆瓣网在招聘时也暗用潜规则,只对处女座人士大开其门,其他星座者则有高风险被筛除在外。先不追究这传言是真是假,处女座人闻之是不是就应该搓手欢喜,暗挫挫地偷乐一把: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以为,这还真没什么可开心的。因为后者跟前者,也不过是同一种歧视的两种表现。
我给女孩的回复是:“亲爱的,这件事完全不会困扰我。我是处女座我骄傲。我以自己的星座为荣。每个星座都有优势,也有弱点;有可爱的属性,也有可憎的暗面;有大写之人,也有卑劣的小人。只有当十二个星座同时存在,互相辉映,互为补充时,才构成健全健康、有机有活力的人群。而喜欢抱持着刻板印象,套用肤浅的星座八股来看待周遭与他人,来指导自身行为的人,其本身的大脑容量和心胸容量,都不太值得我们去与之为伍,与之计较。
其实,愈是喜欢操着星座大棒喊打喊杀的人,愈是对星座研究知之甚浅的半吊子。说实在的,我真的未曾看到过在星座研究方面十分内行的达人,会单一地褒贬某一星座。如果钻研星座钻研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XXX滚出星座界”,或“XX座去死去死”,那恐怕真是误入了魔障魔道,跟实施种族清洗的纳粹精神也算气味相投、殊途同归。哪怕这一切仅仅发生在意淫和虚拟之中。
“什么星座的男人帅的最多”、“性能力最强的五个星座男人”、“最爱玩暧昧的星座男”、“誓言最不可信的星座男”、“十二星座女生的流泪指数”、“星座中谁最轻浮放荡”、“什么星座中的美女最多”——去星座小组随便翻一两页,就摘出这么许多坏范例。写这些东西的人,也许是水平有限,也许只是瞎写来玩,也许是夹带私货另有所图;转发推荐点赞者不排除有些只图哈哈一乐并不走心。当真去相信它们,内化它们,把它们当作指导纲领,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东西的脑袋,才叫堪忧。
喜欢凡事套用星座刻板定义的人,恰恰反映出了他在审度事物、了解自身与他人,以及处理人际时的笨拙。因为在面对一个浩瀚繁复的世界与诸多幽微的现象时,他拿不出更丰富的内涵、更立体的角度、更深刻的洞察力去把握这些事物的面貌,去消化和应对这种复杂,便只能将之粗暴笼统地加以简化。这就像一个人看待事物的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善即恶——总是将眼前的一切都二元对立起来,跟总是将它们试图填塞到一个熟悉的、既定的框框里去,都是自身内在贫乏和未成熟的表现(现在有个更时髦而普及的称谓叫“中二病”)。
活在世间,我们谁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爱戴,也不会惹得所有人都不快,这就是宇宙法则的公平。这法则适用于任何一个星座。而以星座观点去行使歧视的人,就像人种歧视、物种歧视、宗教歧视、国家民族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性向歧视、容貌歧视、学历歧视、城乡歧视……等等一样,内在都非常浅薄无聊。且不管是何种歧视,他们表现出来的都基本相通:他们否认个体差异,否认多样性和丰富性,只喜欢划一,喜欢群起而上,喜欢人云亦云,是不懂得独立思考,是不值得跟随、附和的乌合之众。
其实,明目张胆的歧视倒还并不十分可怕,它们就像是秃子头顶的臭虫那样触目,毕竟因为太大摇大摆、堂而皇之,还算容易逮到而迅速被人拍死。可怕的,一种是隐形的歧视,因为它藏匿太深,不易提防,生命力就更持久,对人的影响就更潜移默化,洗脑也更彻底,需要锻炼出火眼金睛来甄别;另一种是自以为公平公正的人不自觉的歧视,是“反歧视人士行使的歧视”,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内观自省。
经常的,你会看到一个成天高呼人权的民主斗士,却对女性社会权利与处境不屑一顾;你会看到一个为同性恋群体呼求权益的性别研究学者,却对女权显露敌意、鄙视且秽语相向;你会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自诩开明且眼界宽广、动辄谈人性的留洋文科博士,却嘲讽变性人取笑外地人;你会看到素来极力推动两性平等,声称自己从事比较文化研究,反对以刻板印象看待事物,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女权学者,却带着几许优越感用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西方中心论视角去对中国饮食文化肆意贬薄;同时,你更会看到对以上态度与立场持批判性意见的一些人,又以问候对方女性家属,或直接将对方贬为“婊子”斥为狗,羞辱对方为“大妈、老年痴呆”的歧视性语言来发泄不满。而后,对方再以“网络暴民”、“群氓”的大帽子杀回去,脏水泼回去……
这,真像是一个怪圈、一种大鱼小鱼和虾米的循环角力、一场彼此厮打成一团,分不出胜负的乱斗——瘦子瞧不起胖子,胖子看不上麻子,麻子嘲笑瘸子,瘸子又自认高瞎子一等,瞎子还觉得自己至少算是个瘦子——背后的逻辑,经这么一概括当然显得滑稽,可放眼四下,已婚者歧视单身族,有子者歧视丁克族,吃肉的看不惯吃素的,信基督的藐视学佛的,读万卷书的瞧不上行万里路的,看美剧的取笑看韩剧的,硕乳讥讽平胸……或者以上各项统统反之。甚至于,喜欢网盘下载、用某某播放器的,都自感比爱看在线的人有那么一丁点优越感;连用个Gmail,都不屑与用QQ邮件的为伍……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塞着太多的歧视,花样名目繁多,几乎到了三五步一遇的程度。假如每个人都竭力寻找和塑造着自己的“高大上”,想多刷一点存在感,于是就通过比较、通过踩踏和轻蔑他人的方式去实现,那么,每个人必然都是受害者,无一幸免。即使你遭遇不到所有,也必然被摊派上某种。要知道,站在高处时固然暗爽,落到低处时滋味可着实不怎么好受。又何况,那些所谓的“高大上”,多数时候还只是个幻觉。归根究底,反歧视,不是反过来再给它歧视回去,而是反对歧视本身。
2014年5月8日
平媒用稿,转载请联络作者
【反歧视,不是反过来歧视回去】
文/匡匡
前阵子有个女孩给我发豆邮,希望我能帮她解惑。或者,解不了惑也OK,但求能寥获安慰,至少从同类那里收到些精神支持。原文摘录:“亲爱的匡匡,您好。我知道您是一名处女女,我也是。今年在微博上群众都在集体黑处女座,已经被黑出翔了,您有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是很乐意被人黑,还是不乐意?(我说的黑不是指用真实例子来证明处女座的极品,而是毫无根据、毫无道德地编出各种讽刺处女座的段子来哗众取宠,带动其他星座跟着集体辱骂处女座,甚至波及一些大众论坛。) ”
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当真为这问题所伤所恼。尽管网上那些动静完全不搔我个人的痛痒,现实生活中,我身处于不会受这些言论干扰的相对“干净无忧”的环境里,因此一直觉得当处女座人这件事,真没啥好为难或羞愧的。
但我也并不认为她的反应过于玻璃心,毕竟天朝当真有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意注明谢绝处女座者的简历,这已不单纯是无伤大雅的调侃,而构成了真正的社会歧视。反之,据近日某八卦揭露,大名鼎鼎的豆瓣网在招聘时也暗用潜规则,只对处女座人士大开其门,其他星座者则有高风险被筛除在外。先不追究这传言是真是假,处女座人闻之是不是就应该搓手欢喜,暗挫挫地偷乐一把: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以为,这还真没什么可开心的。因为后者跟前者,也不过是同一种歧视的两种表现。
我给女孩的回复是:“亲爱的,这件事完全不会困扰我。我是处女座我骄傲。我以自己的星座为荣。每个星座都有优势,也有弱点;有可爱的属性,也有可憎的暗面;有大写之人,也有卑劣的小人。只有当十二个星座同时存在,互相辉映,互为补充时,才构成健全健康、有机有活力的人群。而喜欢抱持着刻板印象,套用肤浅的星座八股来看待周遭与他人,来指导自身行为的人,其本身的大脑容量和心胸容量,都不太值得我们去与之为伍,与之计较。
其实,愈是喜欢操着星座大棒喊打喊杀的人,愈是对星座研究知之甚浅的半吊子。说实在的,我真的未曾看到过在星座研究方面十分内行的达人,会单一地褒贬某一星座。如果钻研星座钻研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XXX滚出星座界”,或“XX座去死去死”,那恐怕真是误入了魔障魔道,跟实施种族清洗的纳粹精神也算气味相投、殊途同归。哪怕这一切仅仅发生在意淫和虚拟之中。
“什么星座的男人帅的最多”、“性能力最强的五个星座男人”、“最爱玩暧昧的星座男”、“誓言最不可信的星座男”、“十二星座女生的流泪指数”、“星座中谁最轻浮放荡”、“什么星座中的美女最多”——去星座小组随便翻一两页,就摘出这么许多坏范例。写这些东西的人,也许是水平有限,也许只是瞎写来玩,也许是夹带私货另有所图;转发推荐点赞者不排除有些只图哈哈一乐并不走心。当真去相信它们,内化它们,把它们当作指导纲领,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东西的脑袋,才叫堪忧。
喜欢凡事套用星座刻板定义的人,恰恰反映出了他在审度事物、了解自身与他人,以及处理人际时的笨拙。因为在面对一个浩瀚繁复的世界与诸多幽微的现象时,他拿不出更丰富的内涵、更立体的角度、更深刻的洞察力去把握这些事物的面貌,去消化和应对这种复杂,便只能将之粗暴笼统地加以简化。这就像一个人看待事物的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善即恶——总是将眼前的一切都二元对立起来,跟总是将它们试图填塞到一个熟悉的、既定的框框里去,都是自身内在贫乏和未成熟的表现(现在有个更时髦而普及的称谓叫“中二病”)。
活在世间,我们谁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爱戴,也不会惹得所有人都不快,这就是宇宙法则的公平。这法则适用于任何一个星座。而以星座观点去行使歧视的人,就像人种歧视、物种歧视、宗教歧视、国家民族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性向歧视、容貌歧视、学历歧视、城乡歧视……等等一样,内在都非常浅薄无聊。且不管是何种歧视,他们表现出来的都基本相通:他们否认个体差异,否认多样性和丰富性,只喜欢划一,喜欢群起而上,喜欢人云亦云,是不懂得独立思考,是不值得跟随、附和的乌合之众。
其实,明目张胆的歧视倒还并不十分可怕,它们就像是秃子头顶的臭虫那样触目,毕竟因为太大摇大摆、堂而皇之,还算容易逮到而迅速被人拍死。可怕的,一种是隐形的歧视,因为它藏匿太深,不易提防,生命力就更持久,对人的影响就更潜移默化,洗脑也更彻底,需要锻炼出火眼金睛来甄别;另一种是自以为公平公正的人不自觉的歧视,是“反歧视人士行使的歧视”,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内观自省。
经常的,你会看到一个成天高呼人权的民主斗士,却对女性社会权利与处境不屑一顾;你会看到一个为同性恋群体呼求权益的性别研究学者,却对女权显露敌意、鄙视且秽语相向;你会看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自诩开明且眼界宽广、动辄谈人性的留洋文科博士,却嘲讽变性人取笑外地人;你会看到素来极力推动两性平等,声称自己从事比较文化研究,反对以刻板印象看待事物,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女权学者,却带着几许优越感用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西方中心论视角去对中国饮食文化肆意贬薄;同时,你更会看到对以上态度与立场持批判性意见的一些人,又以问候对方女性家属,或直接将对方贬为“婊子”斥为狗,羞辱对方为“大妈、老年痴呆”的歧视性语言来发泄不满。而后,对方再以“网络暴民”、“群氓”的大帽子杀回去,脏水泼回去……
这,真像是一个怪圈、一种大鱼小鱼和虾米的循环角力、一场彼此厮打成一团,分不出胜负的乱斗——瘦子瞧不起胖子,胖子看不上麻子,麻子嘲笑瘸子,瘸子又自认高瞎子一等,瞎子还觉得自己至少算是个瘦子——背后的逻辑,经这么一概括当然显得滑稽,可放眼四下,已婚者歧视单身族,有子者歧视丁克族,吃肉的看不惯吃素的,信基督的藐视学佛的,读万卷书的瞧不上行万里路的,看美剧的取笑看韩剧的,硕乳讥讽平胸……或者以上各项统统反之。甚至于,喜欢网盘下载、用某某播放器的,都自感比爱看在线的人有那么一丁点优越感;连用个Gmail,都不屑与用QQ邮件的为伍……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塞着太多的歧视,花样名目繁多,几乎到了三五步一遇的程度。假如每个人都竭力寻找和塑造着自己的“高大上”,想多刷一点存在感,于是就通过比较、通过踩踏和轻蔑他人的方式去实现,那么,每个人必然都是受害者,无一幸免。即使你遭遇不到所有,也必然被摊派上某种。要知道,站在高处时固然暗爽,落到低处时滋味可着实不怎么好受。又何况,那些所谓的“高大上”,多数时候还只是个幻觉。归根究底,反歧视,不是反过来再给它歧视回去,而是反对歧视本身。
2014年5月8日
平媒用稿,转载请联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