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文人本色正清和——序《御云随笔集:那一轮明月》

文人本色正清和 ——《御云随笔集:那一轮明月》序言 文 怀 沙 韩愈的儿子韩昶(字有之)学诗于张籍,学文于樊宗师。文章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樊宗师即唐人樊绍述,当时文学地位极高,文笔诙诡险怪,极为难解,称为涩体。我们都知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樊文之难解,殆远过之。 我自愧号称百岁翁,对樊宗师遗留迄今的一千多字的文章至今仍莫测高深。足见我水平很低,谈不到什么“文学大师”,尤其不是“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的大师”。社会上加诸我身的虚誉,虽未登报坚拒,但确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的。 我喜欢一句话,叫“卑之,无甚高论!”好大喜功、趾高气扬的人,望之生厌,所以有些亲友都疏远了。 近些年来,韶光与阴寒间或点击我暮年的时光:春色盈门,高朋满座;寒风入隙,众叛亲离。我理解,往常光临的客人,需要东西南北风的导向。 刘广迎是16年来,一贯执礼甚恭的忘年好友。 广迎是师级军官,大校。几十年来,在细柳营中,沾习翰墨;在细柳营外,刊凿印石。如今,广迎携来三大摞文稿索序,我不想从书艺和篆刻学的角度切入作文,因为这只是皮相而已。 广迎虚怀若谷,他向我问学。因为我不是大师,他也不可能补我们这代人的童子功,我不能要求他背诵《十三经注疏》入门;我也不是桐城派宗师之苗裔,没有必要请他诵读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更不想请他通阅《昭明文选》……我说,你买一本书店里随时可以买到的《古文观止》(我替他选圈了46篇),另一本是《唐诗三百首》,全部背诵……有人笑我这个指导者太鄙俗,并说即使全部能背诵,也不成气候。这样指导别人,根本有失“大师”风范。我笑答:我本非大师,只能“卑之,无甚高论。”《古文观止》中第一流的散文,如《报任安书》,是《史记》一百卅卷的浓缩,背诵之,便是奇妙享受。韩愈选了二十四篇,柳宗元选了十一篇,韩柳共三十五篇,有这样的积累,庶几刘广迎可以“御云”矣。 十馀年前,我曾私撰子文子三十三字真言,指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主旨曰:正、清、和。曰: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眼前的《御云随笔集》,可视为广迎行进在东方大道上的心血结晶。广迎一生,辛勤耕耘,但求忠恕;广迎律己,清心无欲,如云似水;广迎处世,万象包容,一团和气。 广迎随笔,应惜墨如金,在章法上须再下苦工。除孜孜读写以外,无他。一句话,愿君“好古,敏以求”并时时不忘读古书须紧扣现实……千万要学会勤学勤改,莫轻易示人。诗曰:“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2013年8月28日 于云何寂孤斋。 (本文原载于刘广迎《那一轮明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