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出一棵棵植物的名字——读曲曲的诗
叫出一棵棵植物的名字
——读曲曲的诗
蒋立波/文
一位朋友说,曲曲就像路边的一棵小灌木。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而且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条通向树林深处的小路。他真的像一个孩子,看似柔弱却带着韧性,腼腆中又不乏交流的欲望。非常巧合的是,曲曲大学里读的就是园艺专业,有一次跟他在江边公园里走,看到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叫出路边的一棵棵花草的名字,我的确是有几分惊讶的。感觉中一棵棵花草就是他亲密的伙伴。
他对植物的热爱,还可以从一件事情上加以印证。那是今年春天,上官的一位朋友给我带来几株兰花,我不是一个对花花草草感兴趣的人,所以对那些兰花也就显得很是随便,胡乱找了几个塑料盆子就把她们安顿好了。曲曲见了后,神色里颇有几分怜香惜玉。特别是在其中一株兰花前更是端详再三,徘徊不去。后来才知道,他是被那朵兰花的花蕊吸引了,他说三个花蕊的兰花是很少见的。
于是当我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我便不再感到疑惑,我由此相信,曲曲就是一个在植物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植物
你说连翘像男人,而迎春像女人
这个比喻妙极(这让我想到:
土地像男人,河流像女人)
你又说杜英叶色变化多端,很是美丽
我举双手赞成
——《无题(2)》
你在公园中静静地绽放
发出阵阵幽香
木兰家族最小的女儿
身材娇小而可爱
世人叫你香蕉花
你就举起一盏盏花蕾——含笑
——《无题(7)》
尽管我对伺花弄草缺乏足够的兴趣,但对于热爱植物的人,特别是热爱植物的诗人抱有好感。因为我相信,这样的诗人血液里流动的,至少会有一半植物的汁液,植物的安静,植物的羞怯,植物的善良、单纯和天真,也一定会成为诗人心灵里最原始的营养。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字典,丝瓜、豆荚、狗尾草、越橘、橡树是他们的常用词汇表。
可以随手举出一个例子,比如写下《瓦尔登湖》的美国诗人梭罗。梭罗就是一位把森林、把植物和庄稼当作课本,把星星和林涛反复朗读的诗人。梭罗出生的时代是个商业和航海的时代,他没有去航海和探险,但他却终生像个孩子,坐在一片安安静静的海洋上,默写那些蔚蓝色的波涛。据爱默生的弟弟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上课时,学生们安静地听他讲课,静得连教室外面的掉落的一根松针也听得清清楚楚。
安静一定是一位诗人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课程。
曲曲显然是认真地读过《瓦尔登湖》的。这我从他的诗里面读得出来。他在《食物,温度》里写到:“在雪山中,在湖畔 我与鸟兽为邻 我用我的双手劳动 我用超验之光审视 我一生的追求”,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但这里面明显看得到梭罗的背影;“我的豆棚,我的瓜架 就是我热爱的诗歌”,“豆棚”和“瓜架”自然跟梭罗也有某种近亲关系。在《无题(4)》中,他更是直接点了出来:“我们在草地上坐下 在三叶草中寻找幸运 我们找到了很多幸运 将她夹到一本书中 一本叫《瓦尔登湖》的书中”。
大概是由于梭罗的缘故,曲曲在具体的诗歌写作上似乎深受海子的影响。“月亮是你黑夜中孤独的心脏 枫叶是你大地上木掉的耳朵”,这样的句子和意象,很明显是海子所惯用的。在这里我不想像一些人那样,动辄对海子口诛笔伐,似乎是海子把他之后的一代代诗人带坏了,甚至连广告商也找上门来问罪,原因仅仅是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常常被移用于广告文案。我想,诗人写不好诗,或者写出来的诗太像海子,这是模仿者自己的事,跟海子没有什么关系。就曲曲来说,他本来就刚刚开始学习写诗(估计他总共也就写了三四十首诗歌),找一个诗人进行模仿,这其实也是正常的事。一开始就写得很好,这样的诗人可能也有,但大部分诗人还是会有一个“描红”的阶段的。当然你不能老是“描红”,你最终必须从海子的阴影里走出来。
曲曲的诗大部分都是短章,一般都在10行左右,这点似乎也跟海子类似。大部分人似乎也是喜欢海子的短诗的,认为他的长诗是失败的。但恰恰相反,海子自己看重的却是他的长诗。在海子眼里,那些短诗更像是他长诗写作中的某种调节和休息。“碎片”,这是海子对他的短诗的评价,而这其实也是现代艺术的集体的病症。现在的作家们已经无力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如果说,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们还对那个“整体”的图景时时回眸,那么现在的作家们则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这种努力。曲曲(至少是现在的曲曲)看来也难逃“碎片”的宿命。
好在曲曲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圣经》里说: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的反面是骄傲,是血气。按范学德的说法,骄傲就是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占据了本来属于上帝的位置。骄傲来自魔鬼,它不仅是道德问题,首先是灵性问题。骄傲是人的一切邪恶中最大的邪恶,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的骄傲。人是被造之物,他本是泥土,却企图以上帝自居,以自己为生命之源。正如奥古斯丁所说:自从人堕落后,人的第一个罪是骄傲,第二个是骄傲,第三个还是骄傲。《圣经》里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还说:“心里骄傲的人都是耶和华厌恶的。”因此,在这个被骄傲和血气所统治的世界里,虚心的人有福了。但我无法肯定,曲曲的这种“虚心”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内在和本真。
从精神维度上来评价曲曲的诗歌可能为时尚早,但作为朋友,我愿意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那就是在诗歌中对未名事物作出倾听和回应。要热爱植物和自然,但更要热爱真理。试图在一棵树中找到教堂,很多时候会滑向泛信仰主义,就像顾城。我的意见是,必须要到生命深处、到软弱的呼告和良心里建立教堂。
当然,这对他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读曲曲的诗
蒋立波/文
一位朋友说,曲曲就像路边的一棵小灌木。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而且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条通向树林深处的小路。他真的像一个孩子,看似柔弱却带着韧性,腼腆中又不乏交流的欲望。非常巧合的是,曲曲大学里读的就是园艺专业,有一次跟他在江边公园里走,看到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叫出路边的一棵棵花草的名字,我的确是有几分惊讶的。感觉中一棵棵花草就是他亲密的伙伴。
他对植物的热爱,还可以从一件事情上加以印证。那是今年春天,上官的一位朋友给我带来几株兰花,我不是一个对花花草草感兴趣的人,所以对那些兰花也就显得很是随便,胡乱找了几个塑料盆子就把她们安顿好了。曲曲见了后,神色里颇有几分怜香惜玉。特别是在其中一株兰花前更是端详再三,徘徊不去。后来才知道,他是被那朵兰花的花蕊吸引了,他说三个花蕊的兰花是很少见的。
于是当我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我便不再感到疑惑,我由此相信,曲曲就是一个在植物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植物
你说连翘像男人,而迎春像女人
这个比喻妙极(这让我想到:
土地像男人,河流像女人)
你又说杜英叶色变化多端,很是美丽
我举双手赞成
——《无题(2)》
你在公园中静静地绽放
发出阵阵幽香
木兰家族最小的女儿
身材娇小而可爱
世人叫你香蕉花
你就举起一盏盏花蕾——含笑
——《无题(7)》
尽管我对伺花弄草缺乏足够的兴趣,但对于热爱植物的人,特别是热爱植物的诗人抱有好感。因为我相信,这样的诗人血液里流动的,至少会有一半植物的汁液,植物的安静,植物的羞怯,植物的善良、单纯和天真,也一定会成为诗人心灵里最原始的营养。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字典,丝瓜、豆荚、狗尾草、越橘、橡树是他们的常用词汇表。
可以随手举出一个例子,比如写下《瓦尔登湖》的美国诗人梭罗。梭罗就是一位把森林、把植物和庄稼当作课本,把星星和林涛反复朗读的诗人。梭罗出生的时代是个商业和航海的时代,他没有去航海和探险,但他却终生像个孩子,坐在一片安安静静的海洋上,默写那些蔚蓝色的波涛。据爱默生的弟弟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上课时,学生们安静地听他讲课,静得连教室外面的掉落的一根松针也听得清清楚楚。
安静一定是一位诗人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课程。
曲曲显然是认真地读过《瓦尔登湖》的。这我从他的诗里面读得出来。他在《食物,温度》里写到:“在雪山中,在湖畔 我与鸟兽为邻 我用我的双手劳动 我用超验之光审视 我一生的追求”,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但这里面明显看得到梭罗的背影;“我的豆棚,我的瓜架 就是我热爱的诗歌”,“豆棚”和“瓜架”自然跟梭罗也有某种近亲关系。在《无题(4)》中,他更是直接点了出来:“我们在草地上坐下 在三叶草中寻找幸运 我们找到了很多幸运 将她夹到一本书中 一本叫《瓦尔登湖》的书中”。
大概是由于梭罗的缘故,曲曲在具体的诗歌写作上似乎深受海子的影响。“月亮是你黑夜中孤独的心脏 枫叶是你大地上木掉的耳朵”,这样的句子和意象,很明显是海子所惯用的。在这里我不想像一些人那样,动辄对海子口诛笔伐,似乎是海子把他之后的一代代诗人带坏了,甚至连广告商也找上门来问罪,原因仅仅是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常常被移用于广告文案。我想,诗人写不好诗,或者写出来的诗太像海子,这是模仿者自己的事,跟海子没有什么关系。就曲曲来说,他本来就刚刚开始学习写诗(估计他总共也就写了三四十首诗歌),找一个诗人进行模仿,这其实也是正常的事。一开始就写得很好,这样的诗人可能也有,但大部分诗人还是会有一个“描红”的阶段的。当然你不能老是“描红”,你最终必须从海子的阴影里走出来。
曲曲的诗大部分都是短章,一般都在10行左右,这点似乎也跟海子类似。大部分人似乎也是喜欢海子的短诗的,认为他的长诗是失败的。但恰恰相反,海子自己看重的却是他的长诗。在海子眼里,那些短诗更像是他长诗写作中的某种调节和休息。“碎片”,这是海子对他的短诗的评价,而这其实也是现代艺术的集体的病症。现在的作家们已经无力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如果说,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们还对那个“整体”的图景时时回眸,那么现在的作家们则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这种努力。曲曲(至少是现在的曲曲)看来也难逃“碎片”的宿命。
好在曲曲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圣经》里说: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的反面是骄傲,是血气。按范学德的说法,骄傲就是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占据了本来属于上帝的位置。骄傲来自魔鬼,它不仅是道德问题,首先是灵性问题。骄傲是人的一切邪恶中最大的邪恶,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的骄傲。人是被造之物,他本是泥土,却企图以上帝自居,以自己为生命之源。正如奥古斯丁所说:自从人堕落后,人的第一个罪是骄傲,第二个是骄傲,第三个还是骄傲。《圣经》里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还说:“心里骄傲的人都是耶和华厌恶的。”因此,在这个被骄傲和血气所统治的世界里,虚心的人有福了。但我无法肯定,曲曲的这种“虚心”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内在和本真。
从精神维度上来评价曲曲的诗歌可能为时尚早,但作为朋友,我愿意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那就是在诗歌中对未名事物作出倾听和回应。要热爱植物和自然,但更要热爱真理。试图在一棵树中找到教堂,很多时候会滑向泛信仰主义,就像顾城。我的意见是,必须要到生命深处、到软弱的呼告和良心里建立教堂。
当然,这对他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