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卓遇难五年祭
此后我每次经过文二西路德加公寓的门口,都会想起谭卓。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晚上,人们在这里高声呼喊,人们低低地啜泣,对讲机里的如临大敌和来往车辆焦灼的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嗡嗡作响。却在一个瞬间安静了下来。这是一场哀恸的仪式。
我站在人群旁边,仿佛与此无关,仿佛是更远处围观的一名的路人。我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现场,发到饭否上。每一段都是平静的句号。
现在谭卓是一个符号,一段百科解说,一些旧时的新闻报道。聚会时候如果有人不合时宜地提到,旁人会说,噢,有印象。我却知道,不完全是这样。我到别的城市,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上想轻松地走过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来往的汽车并不因我在人行道上而踩一脚刹车。好像是注定要有这样的过程,在提醒我这里不是杭州,这里跟杭州不一样。
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很不好。想抓住一些原本看起来笃定的东西,却很可能失之交臂。转眼五年,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照常活着,常常很懒散,常常夸夸其谈,常常陷入无可奈何的沉默。停在原地,却极力想象一种别处的人生。我还是只能写一些矫情得令人生厌的文字,并沾沾自喜。但有一些人是消失了,他们原来同我不相识,由于偶然的机会碰到一起,然后他们又倏地隐去。隐约有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使我无力。
2003年暑假我回家在体育场踢球的时候跟一些训练的消防官兵踢小场地,他们技术烂但身体好,可以蛮吃我们,大家互有胜负。突然他们就不来踢球了。后来我看到消息,两名官兵进轮船救火,爆炸致一死一伤。后来我采访患病的校友,为他呼喊募捐,听到他病情稳定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半年后,他妻子发短信来说,去世了。那个短信的回复界面我反反复复地写字又删去,不知道怎么开口安慰。2010年年末的时候,马雁在上海纵身一跃,我看到大头马在豆瓣上不停地刷不停地刷不停地刷不停地喊师父……就好像有庞然大物在黑夜里走过,把地面上所有的大树都碾倒,我看着这团黑暗就要朝我压过来,避无可避,逃无可逃。
在谭卓去世后,一个网友说,如果不是zju的学生,你们还会这么激愤吗。最初的时候,我的确看到校内的bbs上有这种声音在发酵:校友被撞而死,富二代杀人怎不偿命,zju被人欺负成什么样子。我不确定最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的原因关注谭卓,只是最后去殡仪馆送别的时候,再多的理由也只是化为哀恸。我记得那天很热很热,追悼会现场“谭卓同志千古”的黑底白字冒着生生的寒意。你看着他躺在那里,你看着他遗容上荒诞的红腮,你看着校友们身穿黑衣手擎素菊,你看着他的父母有千言万语对他说,你看着他的未婚妻呆呆的站在那里,面色如纸,你看着他单位领导读悼词,几番失语。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富二代怎样,我根本不在乎zju的人被欺负,我就觉得一个人在世上,好好地活着,没有生病,怎么说没有就没有,说去世就去世呢,怎么就这样呢。
事后杭州推动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的举措,有媒体评价,这也许是谭卓留给我们的贡献。我钦佩杭州所有践行这一措施的人们的自珍自重,我自己也尽力这么做。这养成了一种过斑马线十分有把握的习惯,却在其他城市茫然失措。但媒体这样的口吻令我愤怒,如果这是贡献,写稿的人怎么不去贡献?媒体从业者在纸上说着不咸不淡的把个体的命运同社会大局联系起来的蠢话,孙志刚死,你说推动政府改革,一个20几岁的青年死了,你说至少为别人做了贡献。你愿意做那个以自己具体的生死,推动制度改革的人吗。 以你一死来换这些,你愿意吗?
前两天胡斌又上了新闻,因为在山区道路上翻车,他被人质疑如何重新拿到驾照。人们挖出他减刑出狱重新领了驾照。我与此人没有私怨,甚至在当时我也只哀恸谭卓的逝世,很难将肇事者与这件事直接联系起来,就算是报纸上当时大幅的照片拍的那些浪荡公子们在事发现场的轻松勾肩搭背,我也说服自己、说服别人,这只是媒体对一个瞬间的放大。直到看到这个新闻,我顿时觉得后心火烧火燎的,颈后汗毛都竖了起来。我知道他也是爹妈生爹妈养,的我知道不能论定做过错事的人就一辈子是坏的,我知道不能以一时一事去论人长短,我知道这次事故可能也真的只是操作不慎未必就是超速未必就是飙车。但是他妈的我这么说服自己能有什么用,我根本就不能阻止这些王八蛋每天晚上忘情地在龙井路上追逐在闻涛路上竞速,我根本不可能拿起板砖往他脑袋上砸,我根本不可能用自己的车往他身上撞,我他妈的说服自己有什么用?
五年来我不断地想起谭卓,我想起那个夜晚的哀悼,想起他爸爸面对镜头的大节大义,想起他母亲哀泣昏厥。2011年8月我的同事去采访谭卓父母,他们又育一子。我翻到那篇报道,“谭爸爸平静地说:‘这就是人生,时间逝去,人总要活下去。’”
抱歉我真的平静不了。我诅咒胡斌,我耿耿于怀。
我站在人群旁边,仿佛与此无关,仿佛是更远处围观的一名的路人。我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现场,发到饭否上。每一段都是平静的句号。
现在谭卓是一个符号,一段百科解说,一些旧时的新闻报道。聚会时候如果有人不合时宜地提到,旁人会说,噢,有印象。我却知道,不完全是这样。我到别的城市,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上想轻松地走过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来往的汽车并不因我在人行道上而踩一脚刹车。好像是注定要有这样的过程,在提醒我这里不是杭州,这里跟杭州不一样。
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很不好。想抓住一些原本看起来笃定的东西,却很可能失之交臂。转眼五年,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照常活着,常常很懒散,常常夸夸其谈,常常陷入无可奈何的沉默。停在原地,却极力想象一种别处的人生。我还是只能写一些矫情得令人生厌的文字,并沾沾自喜。但有一些人是消失了,他们原来同我不相识,由于偶然的机会碰到一起,然后他们又倏地隐去。隐约有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使我无力。
2003年暑假我回家在体育场踢球的时候跟一些训练的消防官兵踢小场地,他们技术烂但身体好,可以蛮吃我们,大家互有胜负。突然他们就不来踢球了。后来我看到消息,两名官兵进轮船救火,爆炸致一死一伤。后来我采访患病的校友,为他呼喊募捐,听到他病情稳定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半年后,他妻子发短信来说,去世了。那个短信的回复界面我反反复复地写字又删去,不知道怎么开口安慰。2010年年末的时候,马雁在上海纵身一跃,我看到大头马在豆瓣上不停地刷不停地刷不停地刷不停地喊师父……就好像有庞然大物在黑夜里走过,把地面上所有的大树都碾倒,我看着这团黑暗就要朝我压过来,避无可避,逃无可逃。
在谭卓去世后,一个网友说,如果不是zju的学生,你们还会这么激愤吗。最初的时候,我的确看到校内的bbs上有这种声音在发酵:校友被撞而死,富二代杀人怎不偿命,zju被人欺负成什么样子。我不确定最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的原因关注谭卓,只是最后去殡仪馆送别的时候,再多的理由也只是化为哀恸。我记得那天很热很热,追悼会现场“谭卓同志千古”的黑底白字冒着生生的寒意。你看着他躺在那里,你看着他遗容上荒诞的红腮,你看着校友们身穿黑衣手擎素菊,你看着他的父母有千言万语对他说,你看着他的未婚妻呆呆的站在那里,面色如纸,你看着他单位领导读悼词,几番失语。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富二代怎样,我根本不在乎zju的人被欺负,我就觉得一个人在世上,好好地活着,没有生病,怎么说没有就没有,说去世就去世呢,怎么就这样呢。
事后杭州推动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的举措,有媒体评价,这也许是谭卓留给我们的贡献。我钦佩杭州所有践行这一措施的人们的自珍自重,我自己也尽力这么做。这养成了一种过斑马线十分有把握的习惯,却在其他城市茫然失措。但媒体这样的口吻令我愤怒,如果这是贡献,写稿的人怎么不去贡献?媒体从业者在纸上说着不咸不淡的把个体的命运同社会大局联系起来的蠢话,孙志刚死,你说推动政府改革,一个20几岁的青年死了,你说至少为别人做了贡献。你愿意做那个以自己具体的生死,推动制度改革的人吗。 以你一死来换这些,你愿意吗?
前两天胡斌又上了新闻,因为在山区道路上翻车,他被人质疑如何重新拿到驾照。人们挖出他减刑出狱重新领了驾照。我与此人没有私怨,甚至在当时我也只哀恸谭卓的逝世,很难将肇事者与这件事直接联系起来,就算是报纸上当时大幅的照片拍的那些浪荡公子们在事发现场的轻松勾肩搭背,我也说服自己、说服别人,这只是媒体对一个瞬间的放大。直到看到这个新闻,我顿时觉得后心火烧火燎的,颈后汗毛都竖了起来。我知道他也是爹妈生爹妈养,的我知道不能论定做过错事的人就一辈子是坏的,我知道不能以一时一事去论人长短,我知道这次事故可能也真的只是操作不慎未必就是超速未必就是飙车。但是他妈的我这么说服自己能有什么用,我根本就不能阻止这些王八蛋每天晚上忘情地在龙井路上追逐在闻涛路上竞速,我根本不可能拿起板砖往他脑袋上砸,我根本不可能用自己的车往他身上撞,我他妈的说服自己有什么用?
五年来我不断地想起谭卓,我想起那个夜晚的哀悼,想起他爸爸面对镜头的大节大义,想起他母亲哀泣昏厥。2011年8月我的同事去采访谭卓父母,他们又育一子。我翻到那篇报道,“谭爸爸平静地说:‘这就是人生,时间逝去,人总要活下去。’”
抱歉我真的平静不了。我诅咒胡斌,我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