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雅尔塔的春天——2014年阅读记录(一)
“我骤地感到,原来世界充满柔情,围绕于我的乃是一片仁慈,我与一切存在之物间系着甜蜜的纽带。我明白了想从你身上寻觅的欢娱不只是在你身上,还萦绕在我周围,存在于街市的喧哗里……在孕育着雨滴的秋云间;我明白了,这世界并非是一连串的残酷的争斗,而是熠熠闪亮的欢乐。”
2014年的上半年无疑糟糕透顶,3、4月的疯狂加班几乎摧毁意志、丧失信心,加之生活格局的重组和困顿,几乎遗忘了窗外的春天,每天都在梦游中度过,读书和看片成了奢侈,虽然也挤出一点时间,但消化质量堪忧。
==============================================================================
1月:
《繁花》五星
读完仍浸于恍惚,华语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语境,俗雅兼容;通篇言语,如全知平移镜头横扫群英人物谱系,声音律动,景物白描,心理活动,全在罅隙间,且处处留白,铺陈无数弄堂故事;纵向年轮建国40余年云波诡谲,繁花静叶声色虚空;开头、女性群像、角色串联、遁入虚空,多处名家影子;最感动:李李往事及出家、小毛与银凤,几处长镜头描写几乎落泪,扉页书“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耶稣的童年》三星
脱离对殖民地的思考,拥抱新移民的思想,连码头工人都哲学教授附身;刻意模糊的社会政治环境,让这个为嵌套圣经的莫名故事更抓着自己头发远离地面,不明所以;读过库切15本,最好耻、内陆深处、青春,上本《铁器时代》已不适,看来的确该说再见了。
《白夜》四星
“要知道 上帝创造此君 是为了给你的心 作伴于短短的一瞬。”曾被维斯康蒂改编成同名电影;须知小花的产生,是为了在你的心旁逗留一瞬;不同于陀氏其他煌煌巨著,这个故事清新可喜、忧郁动人,一个孤独感伤的梦想家,一个日夜思君的单纯姑娘,共同渡过的四个夜晚,成为生命中难以抹去的刻痕印记。
《幕间》三星半
伍尔夫之天鹅之作,晦涩程度超过以往作品,以双线、复调格式展开最后的、厌倦的心灵探讨;调动声、光、字、形,绘就一副意识图,仅从中文看,只觉诘屈聱牙、隐喻深刻,但仍能感受到原文的文字节奏之美。
《春分之后》四星
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抑郁愁苦,恰如无边春雨绵密,与夏目以往笔下的主人公一脉相承地具有精神桎梏;前三分之一貌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朝向悲剧滑去;文字渐臻平淡,结构刻意求新,若干短篇串联,他人转述或书信补充,爱无能滋养了太多故事,只是谁也无法给出解答。
《结局或开始》四星半
献给遇罗克的诗“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基本就是他早中期的基调,以誓言般的口吻宣布“我不相信!”,始终耿耿于“六月是张黑名单/我提前离席”始终是那个年代理想主义的典型,于是他“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尽管时至今日“我回来了——归程”,毕竟“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名词堆砌的意象晦涩朦胧,建构了一个纯粹的理想乌托邦。
《京都思路》三星
散淡到几乎如白水,随着老太太一路走来,只觉思路在道路上飘扬,一辈子能这么走下去,非常适合旅途读完;果然我最喜欢的仍是京都。
《草竖琴》三星半
不去探究作者生平或故事背景,也能感觉到南方的味道,小镇畸零人物,生活的激荡与回归平稳,在无数个阴郁的夜晚畅想渴望走出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并发誓不再回来,可怎么都想不到未来踏遍千山也无法释怀,这棵树呼唤着你回来;树屋场景美,果然有同名电影;文字略平淡,结尾不够有力,中间枝桠较分散。
2月:
《明朝那些事儿(1-9)》四星
一个寒假看完,不拘一格拆解历史,虽不无主观,但的确很好看;最喜欢2、3集,万国来朝,文治武功,宫闱权斗,兄弟反目,于谦、王阳明伟立光明;中期妖孽盛行,流派林立,皇帝老儿冷眼旁观群臣斗;后期党同伐异,万象争流,妖人牛人猛人一锅粥,270多年的帝国灰飞烟灭,浪滔滔千古风流人物,尽成烟云;官场如职场,厚黑学从来没消失过!
《伦敦夜行记》四星
伦敦夜行,百“鬼”出没,一个不为人知的、幽冥阴森的帝国之都;狄更斯深入民众体察民生,睹社会万象,曝怪力乱神,这倒与他平时一贯主张的性灵虽不乏黑暗、仍需人心关怀一脉相承;得以窥19世纪中期英国一斑。
《星辰时刻》四星半
隐匿在接近无限虚无背后的作者心声“我写作,因为我在世间无事可做”,因此无论是第几人称叙事,核心一样;剥离具体事件的描绘,几乎真空的魅影,她是寂静的,卑微的,神秘的,喜悦的,词语在她口中潮湿柔软,黄昏在她眼中黯淡深沉;一本美妙诗意的小书,需要细品,需要想像。
《刹那》四星半
在读这些禅意十足、精妙幽深的小诗时,耳畔一直回响着《化城再来人》周公乡音,于是那些晦涩、略有隔阂的遣词造句慢慢溶解,不自觉也开始读“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微微”;方寸间见天地,格物以致知,万物静观皆自得,守一方孤土;用词偏险,意象枯瘦,冷峻孤绝,此刻即永恒。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三星
《抬高房梁,木匠们》还不错,始终未见其人、声东击西的写法,他人转述中隐现的一鳞半爪;《西摩:小传》神经质的絮叨,恕欣赏无能,这么多人高分!
《窥看舞台》四星
之前看过他的几本“窥”系列,已经领教过这位老头细致、风趣、严谨,这本涉及其主业,更彰显独到眼光;舞台历史、道具、装置、灯光、音效、服装,无不娓娓道来,职人/匠人的职业精神真值得我们好生学习;凡人如我,也该脚踏实地,才会怡然自得。
《欢乐之家》五星
一卷跌宕起伏的感情史,一幅衣香鬓影的纽约风情画,一个无法泯灭最终良心的困顿灵魂,一个上流阶层版本的《嘉利妹妹》,又一出美国悲剧。
《欧洲快车》四星
此系列余中先翻译的皆收剧本大纲、剧情梗概、对白剧本、小说提纲。真实/虚拟的界限屡次模糊,包括:创作者和作品人物共济一堂,情节演绎很快突破预设框架,置主创者不顾,获得新的生长点,由此构成剧本强大生命力;作品人物与饰演演员的融合;创作者最终获悉的真实。几个环勾连成圆,玩味结构者,格里耶乃各种翘楚了。
《剑桥的星空》三星半
半星给文字友情分;谈降神异灵、忆二战颠沛、论女性意识、评激情音符,阿姨的读书笔记一如既往踏实丰富;因涉及领域之广,无法保证面面俱到,就解读的切入口和深入性来说,还是颇有营养的;尤其喜欢她物化的、日常的、实在的笔调填满形而上,结结实实地有了生命。
3月:
《已故的帕斯卡尔》四星半
沉重的生死发问和形而上的身份确认,以荒诞喜剧形式表现,正是“不是艺术在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再现了艺术的想象。”人类渴望自由,而一旦达到所谓“自由”状态,仍惊恐发现“存在”即镣铐——终极自由的不可能,通过一次次“消灭”自己达到新生状态,从这点上说,人仍旧是困兽。
《伊利亚随笔》三星半
翻译不畅,读来略有艰涩,原文的幽默优美有所减分;命运多蹇反而造就洞晓世事,以微小之义阐释人生深渊哲理,是谓大家风范。
《第七天》二星半
半星给杨飞和养父之间的感情,许多年前当这个孩子坐在那块石头上苦等父亲来接时,一定不会想到许多年后父亲弥留之际仍苦苦寻觅这块石头,这段很感人;六零代作家转型几乎都失败了,简直面目全非,与时俱进不是时事串联,也不是零散涌现的新名词;此书可与《天注定》媲美!
《小癞子》四星
翻译得极为传神,风俗俚语拿捏有度,幽默中不乏机锋,讽刺处处却不见粗言俗语,信达雅的完美融合;流浪汉小说之鼻祖,底层小人物游走的社会边缘,见一方天地,人情冷暖、人性百态,均在轻轻巧巧的一个个小故事里。
《小辰光》四星
看得无比温馨亲切,童年往事一幕幕重回脑海,现在只知忙碌,只知往前冲,那些深深植根的记忆只会在梦中复现,真让人怅然;看到这样的绘本,一时思绪大动,回忆无穷,忍不住分享到同学群,原来我们已经和记忆捆绑了。
《四季》四星
看侯麦的文字更觉得,洪尚秀的玩味结构师出之处。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三星
无感
《一次・图片和故事》四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照片静止形态与连拍蒙太奇呈现的动态,构成无限想象的空间;瞬间即永恒,永恒定格于刹那,每一幅照片都关乎生死,每一个静物都有独特表情;多为黑白取景,颓败、荒凉、哀伤,和他的电影倒是一脉相承的。
4月:
《田园之秋》五星
太过美丽的一本书,舍不得读完,随意翻到哪页都能顺畅进入语境,清芬之气立刻扑面而来;敬佩陈先生决然归隐,坚守质朴寡欲田园,对天地万物充满感激,大地为席,日月为衣,山岚洗浴,鸟语盈耳,假如有天国,这就是仙境;参透玄机神游宇宙,孤寂而不孤独,令人心向往之;和伸张交往一段,些许感伤,“将子无死,尚复往来”,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愿我也能真正放下包袱和心结,真正成为个体的“自己”。
《三个女人》四星半
以女性之名命名,只见女性背影,但女性隐性的力量无处不在,或实或虚的形象支撑起薄薄一本小书构建的强大精神世界;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是,个体的男性视角代表了人类永恒的处境,自身肉体的永恒孤独,外部宇宙的永恒迷失;哲学思辨略有晦涩,翻译文字非常好,正是我最喜欢的文风;一篇比一篇好,最爱《佟卡》,简直是诗的语言。
《俄亥俄,温斯堡》四星
小镇众生相,独立短篇间互有串联,勾勒出一个类似梦幻的乌有乡;性格殊异,遭际不同,彷徨和孤独让每个人都蒙上一层永远无法抵达彼此心底的面纱;文风细腻,心理描写呼之欲出,读来感同身受;所谓“畸”,乃是我们心中不愿放弃的最后一块、留给自己的净土。
《伦敦塔集雨人》三星
渐行渐远、找回温情的守塔夫妻,拙于表达的暗恋者,地铁失物招领处的奇闻轶事,伦敦塔内暗黑传说和鲜活动物园的对比,这些都足够拍成一部励志片;文风小清新的可以,但还不致于招人厌,只是喝多了鸡汤有点腻味。
《万寿寺》四星
一个完全开放的文本,一个灵性自由的精神世界,活着的人在死去,死去的在重生,记忆被复制,事实在篡改,版图在扩张,人物在繁衍,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无定论;失忆的王二在虚构或真实的长安城迷宫里翱翔,醒来刹那发现“一切都在不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花街往事》四星
前半部精彩,行进至末三分之一处疲软丛生,结尾稍稍挽回,感觉元气用尽,火候稍差;纵观他四部作品,母题一致,从开始的热血上涌、一气呵成到后来讲究结构、复线叙事,努力是很明显的,但几乎达不到处女作的惊艳了。小城少年的彷徨诗意、光明而卑微的未来、荒凉而盛放的青春、时代的取景,浮翩出许多往事,那些和过去和青春有关的片断像胶片残卷。送给过去时光里的我们,有些人永远在告别,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告别。
《苹果笔记本》二星
每次读这种刻意碎片、伤感矫揉的文字,都感觉自己宛如文盲,貌似唯美的独体文字组合在一起,怎么都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对这种玩味爱之无能、记忆渺远、多角度的短篇集,十分不耐,和“短经典”一样流于恶俗,断不可再碰,不知为何此作者评价甚高,国外的安妮阿姨也遍地都是呀,还不如去看篇童话更有收获。
==============================================================================
目前继续在看普宁全集,心灵静谧的港湾。
五月之后,接下来读书情况会改善,毕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明天,毕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2014年的上半年无疑糟糕透顶,3、4月的疯狂加班几乎摧毁意志、丧失信心,加之生活格局的重组和困顿,几乎遗忘了窗外的春天,每天都在梦游中度过,读书和看片成了奢侈,虽然也挤出一点时间,但消化质量堪忧。
==============================================================================
1月:
《繁花》五星
读完仍浸于恍惚,华语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语境,俗雅兼容;通篇言语,如全知平移镜头横扫群英人物谱系,声音律动,景物白描,心理活动,全在罅隙间,且处处留白,铺陈无数弄堂故事;纵向年轮建国40余年云波诡谲,繁花静叶声色虚空;开头、女性群像、角色串联、遁入虚空,多处名家影子;最感动:李李往事及出家、小毛与银凤,几处长镜头描写几乎落泪,扉页书“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耶稣的童年》三星
脱离对殖民地的思考,拥抱新移民的思想,连码头工人都哲学教授附身;刻意模糊的社会政治环境,让这个为嵌套圣经的莫名故事更抓着自己头发远离地面,不明所以;读过库切15本,最好耻、内陆深处、青春,上本《铁器时代》已不适,看来的确该说再见了。
《白夜》四星
“要知道 上帝创造此君 是为了给你的心 作伴于短短的一瞬。”曾被维斯康蒂改编成同名电影;须知小花的产生,是为了在你的心旁逗留一瞬;不同于陀氏其他煌煌巨著,这个故事清新可喜、忧郁动人,一个孤独感伤的梦想家,一个日夜思君的单纯姑娘,共同渡过的四个夜晚,成为生命中难以抹去的刻痕印记。
《幕间》三星半
伍尔夫之天鹅之作,晦涩程度超过以往作品,以双线、复调格式展开最后的、厌倦的心灵探讨;调动声、光、字、形,绘就一副意识图,仅从中文看,只觉诘屈聱牙、隐喻深刻,但仍能感受到原文的文字节奏之美。
《春分之后》四星
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抑郁愁苦,恰如无边春雨绵密,与夏目以往笔下的主人公一脉相承地具有精神桎梏;前三分之一貌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朝向悲剧滑去;文字渐臻平淡,结构刻意求新,若干短篇串联,他人转述或书信补充,爱无能滋养了太多故事,只是谁也无法给出解答。
《结局或开始》四星半
献给遇罗克的诗“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基本就是他早中期的基调,以誓言般的口吻宣布“我不相信!”,始终耿耿于“六月是张黑名单/我提前离席”始终是那个年代理想主义的典型,于是他“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尽管时至今日“我回来了——归程”,毕竟“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名词堆砌的意象晦涩朦胧,建构了一个纯粹的理想乌托邦。
《京都思路》三星
散淡到几乎如白水,随着老太太一路走来,只觉思路在道路上飘扬,一辈子能这么走下去,非常适合旅途读完;果然我最喜欢的仍是京都。
《草竖琴》三星半
不去探究作者生平或故事背景,也能感觉到南方的味道,小镇畸零人物,生活的激荡与回归平稳,在无数个阴郁的夜晚畅想渴望走出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并发誓不再回来,可怎么都想不到未来踏遍千山也无法释怀,这棵树呼唤着你回来;树屋场景美,果然有同名电影;文字略平淡,结尾不够有力,中间枝桠较分散。
2月:
《明朝那些事儿(1-9)》四星
一个寒假看完,不拘一格拆解历史,虽不无主观,但的确很好看;最喜欢2、3集,万国来朝,文治武功,宫闱权斗,兄弟反目,于谦、王阳明伟立光明;中期妖孽盛行,流派林立,皇帝老儿冷眼旁观群臣斗;后期党同伐异,万象争流,妖人牛人猛人一锅粥,270多年的帝国灰飞烟灭,浪滔滔千古风流人物,尽成烟云;官场如职场,厚黑学从来没消失过!
《伦敦夜行记》四星
伦敦夜行,百“鬼”出没,一个不为人知的、幽冥阴森的帝国之都;狄更斯深入民众体察民生,睹社会万象,曝怪力乱神,这倒与他平时一贯主张的性灵虽不乏黑暗、仍需人心关怀一脉相承;得以窥19世纪中期英国一斑。
《星辰时刻》四星半
隐匿在接近无限虚无背后的作者心声“我写作,因为我在世间无事可做”,因此无论是第几人称叙事,核心一样;剥离具体事件的描绘,几乎真空的魅影,她是寂静的,卑微的,神秘的,喜悦的,词语在她口中潮湿柔软,黄昏在她眼中黯淡深沉;一本美妙诗意的小书,需要细品,需要想像。
《刹那》四星半
在读这些禅意十足、精妙幽深的小诗时,耳畔一直回响着《化城再来人》周公乡音,于是那些晦涩、略有隔阂的遣词造句慢慢溶解,不自觉也开始读“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微微”;方寸间见天地,格物以致知,万物静观皆自得,守一方孤土;用词偏险,意象枯瘦,冷峻孤绝,此刻即永恒。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三星
《抬高房梁,木匠们》还不错,始终未见其人、声东击西的写法,他人转述中隐现的一鳞半爪;《西摩:小传》神经质的絮叨,恕欣赏无能,这么多人高分!
《窥看舞台》四星
之前看过他的几本“窥”系列,已经领教过这位老头细致、风趣、严谨,这本涉及其主业,更彰显独到眼光;舞台历史、道具、装置、灯光、音效、服装,无不娓娓道来,职人/匠人的职业精神真值得我们好生学习;凡人如我,也该脚踏实地,才会怡然自得。
《欢乐之家》五星
一卷跌宕起伏的感情史,一幅衣香鬓影的纽约风情画,一个无法泯灭最终良心的困顿灵魂,一个上流阶层版本的《嘉利妹妹》,又一出美国悲剧。
《欧洲快车》四星
此系列余中先翻译的皆收剧本大纲、剧情梗概、对白剧本、小说提纲。真实/虚拟的界限屡次模糊,包括:创作者和作品人物共济一堂,情节演绎很快突破预设框架,置主创者不顾,获得新的生长点,由此构成剧本强大生命力;作品人物与饰演演员的融合;创作者最终获悉的真实。几个环勾连成圆,玩味结构者,格里耶乃各种翘楚了。
《剑桥的星空》三星半
半星给文字友情分;谈降神异灵、忆二战颠沛、论女性意识、评激情音符,阿姨的读书笔记一如既往踏实丰富;因涉及领域之广,无法保证面面俱到,就解读的切入口和深入性来说,还是颇有营养的;尤其喜欢她物化的、日常的、实在的笔调填满形而上,结结实实地有了生命。
3月:
《已故的帕斯卡尔》四星半
沉重的生死发问和形而上的身份确认,以荒诞喜剧形式表现,正是“不是艺术在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再现了艺术的想象。”人类渴望自由,而一旦达到所谓“自由”状态,仍惊恐发现“存在”即镣铐——终极自由的不可能,通过一次次“消灭”自己达到新生状态,从这点上说,人仍旧是困兽。
《伊利亚随笔》三星半
翻译不畅,读来略有艰涩,原文的幽默优美有所减分;命运多蹇反而造就洞晓世事,以微小之义阐释人生深渊哲理,是谓大家风范。
《第七天》二星半
半星给杨飞和养父之间的感情,许多年前当这个孩子坐在那块石头上苦等父亲来接时,一定不会想到许多年后父亲弥留之际仍苦苦寻觅这块石头,这段很感人;六零代作家转型几乎都失败了,简直面目全非,与时俱进不是时事串联,也不是零散涌现的新名词;此书可与《天注定》媲美!
《小癞子》四星
翻译得极为传神,风俗俚语拿捏有度,幽默中不乏机锋,讽刺处处却不见粗言俗语,信达雅的完美融合;流浪汉小说之鼻祖,底层小人物游走的社会边缘,见一方天地,人情冷暖、人性百态,均在轻轻巧巧的一个个小故事里。
《小辰光》四星
看得无比温馨亲切,童年往事一幕幕重回脑海,现在只知忙碌,只知往前冲,那些深深植根的记忆只会在梦中复现,真让人怅然;看到这样的绘本,一时思绪大动,回忆无穷,忍不住分享到同学群,原来我们已经和记忆捆绑了。
《四季》四星
看侯麦的文字更觉得,洪尚秀的玩味结构师出之处。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三星
无感
《一次・图片和故事》四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照片静止形态与连拍蒙太奇呈现的动态,构成无限想象的空间;瞬间即永恒,永恒定格于刹那,每一幅照片都关乎生死,每一个静物都有独特表情;多为黑白取景,颓败、荒凉、哀伤,和他的电影倒是一脉相承的。
4月:
《田园之秋》五星
太过美丽的一本书,舍不得读完,随意翻到哪页都能顺畅进入语境,清芬之气立刻扑面而来;敬佩陈先生决然归隐,坚守质朴寡欲田园,对天地万物充满感激,大地为席,日月为衣,山岚洗浴,鸟语盈耳,假如有天国,这就是仙境;参透玄机神游宇宙,孤寂而不孤独,令人心向往之;和伸张交往一段,些许感伤,“将子无死,尚复往来”,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愿我也能真正放下包袱和心结,真正成为个体的“自己”。
《三个女人》四星半
以女性之名命名,只见女性背影,但女性隐性的力量无处不在,或实或虚的形象支撑起薄薄一本小书构建的强大精神世界;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是,个体的男性视角代表了人类永恒的处境,自身肉体的永恒孤独,外部宇宙的永恒迷失;哲学思辨略有晦涩,翻译文字非常好,正是我最喜欢的文风;一篇比一篇好,最爱《佟卡》,简直是诗的语言。
《俄亥俄,温斯堡》四星
小镇众生相,独立短篇间互有串联,勾勒出一个类似梦幻的乌有乡;性格殊异,遭际不同,彷徨和孤独让每个人都蒙上一层永远无法抵达彼此心底的面纱;文风细腻,心理描写呼之欲出,读来感同身受;所谓“畸”,乃是我们心中不愿放弃的最后一块、留给自己的净土。
《伦敦塔集雨人》三星
渐行渐远、找回温情的守塔夫妻,拙于表达的暗恋者,地铁失物招领处的奇闻轶事,伦敦塔内暗黑传说和鲜活动物园的对比,这些都足够拍成一部励志片;文风小清新的可以,但还不致于招人厌,只是喝多了鸡汤有点腻味。
《万寿寺》四星
一个完全开放的文本,一个灵性自由的精神世界,活着的人在死去,死去的在重生,记忆被复制,事实在篡改,版图在扩张,人物在繁衍,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无定论;失忆的王二在虚构或真实的长安城迷宫里翱翔,醒来刹那发现“一切都在不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花街往事》四星
前半部精彩,行进至末三分之一处疲软丛生,结尾稍稍挽回,感觉元气用尽,火候稍差;纵观他四部作品,母题一致,从开始的热血上涌、一气呵成到后来讲究结构、复线叙事,努力是很明显的,但几乎达不到处女作的惊艳了。小城少年的彷徨诗意、光明而卑微的未来、荒凉而盛放的青春、时代的取景,浮翩出许多往事,那些和过去和青春有关的片断像胶片残卷。送给过去时光里的我们,有些人永远在告别,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告别。
《苹果笔记本》二星
每次读这种刻意碎片、伤感矫揉的文字,都感觉自己宛如文盲,貌似唯美的独体文字组合在一起,怎么都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对这种玩味爱之无能、记忆渺远、多角度的短篇集,十分不耐,和“短经典”一样流于恶俗,断不可再碰,不知为何此作者评价甚高,国外的安妮阿姨也遍地都是呀,还不如去看篇童话更有收获。
==============================================================================
目前继续在看普宁全集,心灵静谧的港湾。
五月之后,接下来读书情况会改善,毕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明天,毕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