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聚书录5
一、 孔网两本。
第一次听到江澄波的名字,好像是在黄裳的文章中。知道他出过《古刻名抄经眼录》这本书也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不知怎么一直没有买。前两天听妞妞和诗神在豆瓣又聊起此书,勾起前念,上孔网搜了搜,暂时还不算贵,价格还未被炒上去。立马下了单。书中所述的版本知识,对现今的普通书友而言已是屠龙之技,倒是信笔提及的一些前人往事、图书聚散之迹颇堪回味。
陆灏的文章得一“趣”字。早些年自己颇喜欢的辽教 “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陆灏都有参与的份;《万象》杂志也是陆灏主编时期最好看;后来上海书店出“海上文库”丛书,自己喜欢的几本多是陆灏任责任编辑,而自己不喜欢的,果然也无陆灏大名。有缘如此,陆灏出的书,又怎能不收?孔网的毛边近来抢得越发激烈,自己实在没多少精力去守候。《听水读钞》毛边本是书友思远兄帮忙买的,感谢!
二、 京东200-60三单13本
《奇石》这次出得还是比较地道的,至少它明确告诉你哪四章做了删节。至于《甲骨文》
中压缩过来的四章,那就很难说了,简单比对了一下,暂时只看出《全力冲刺》一篇是原书中的《奥运会》一节,翻译挺不一样的。
《故宫藏美》做得很漂亮,大红封面,布面精装,排版、图片的印刷质量等都不错。是以虽已有旧版的《故宫退食录》,还是忍不住再收一本。若要硬找些遗憾的话,那就是如果图片能放在文章相应的地方,那感觉会更好些。
《山海经校注》裹了层土豪金,看着还挺高档的。你说,你都这么高档了,却不采用布精,这不掉价嘛,不该不该。尤为不该的是,书名的布局简直是人神共愤。听说是社领导钦定的,这口味。。。。。
龚明德的文章,着眼点大都小,但很扎实,感觉相当好。在当前浩浩荡荡的书话大军中,他的书,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入藏的。目前已收有《书生清趣》《新文学散札》《昨日书香》《文事谈旧》《有些事,要弄清楚》《旧日笺》,不知是否还有缺漏。
说起书话,在轰轰烈烈过几年之后,最近似乎有些沉寂的趋势,余波荡漾,止息未知会在何日。断绝似乎不太可能,当然也无此必要。一些内容有料、文笔风趣的书话,还是值得推出的。只不过,这得编辑好好把关了。那些味同嚼蜡的东西,就少出为妙吧。说也奇怪,书话大热的时候,似乎也没见多少国外的书话被翻译进来。讲国外书店的,那就更少了。钟芳玲的三本书倒是一再再版,但毕竟少了点。所以碰到《莎士比亚书店》《书店时光》这样的,那就果断入手。
外国文学,现在买得越来越少,对于先前不认识的作家作品,轻易不敢去开辟新阵地。眼界短浅什么的,暂时也顾不得了,等以后有更多更大的放书地盘再说。但碰上喜欢的作家,还是要收的。至于买了之后是深锁嫏嬛还是得其所哉,额,我不想去想这个问题。
第一次听到江澄波的名字,好像是在黄裳的文章中。知道他出过《古刻名抄经眼录》这本书也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不知怎么一直没有买。前两天听妞妞和诗神在豆瓣又聊起此书,勾起前念,上孔网搜了搜,暂时还不算贵,价格还未被炒上去。立马下了单。书中所述的版本知识,对现今的普通书友而言已是屠龙之技,倒是信笔提及的一些前人往事、图书聚散之迹颇堪回味。
陆灏的文章得一“趣”字。早些年自己颇喜欢的辽教 “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陆灏都有参与的份;《万象》杂志也是陆灏主编时期最好看;后来上海书店出“海上文库”丛书,自己喜欢的几本多是陆灏任责任编辑,而自己不喜欢的,果然也无陆灏大名。有缘如此,陆灏出的书,又怎能不收?孔网的毛边近来抢得越发激烈,自己实在没多少精力去守候。《听水读钞》毛边本是书友思远兄帮忙买的,感谢!
![]() |
![]() |
![]() |
![]() |
![]() |
二、 京东200-60三单13本
《奇石》这次出得还是比较地道的,至少它明确告诉你哪四章做了删节。至于《甲骨文》
中压缩过来的四章,那就很难说了,简单比对了一下,暂时只看出《全力冲刺》一篇是原书中的《奥运会》一节,翻译挺不一样的。
《故宫藏美》做得很漂亮,大红封面,布面精装,排版、图片的印刷质量等都不错。是以虽已有旧版的《故宫退食录》,还是忍不住再收一本。若要硬找些遗憾的话,那就是如果图片能放在文章相应的地方,那感觉会更好些。
《山海经校注》裹了层土豪金,看着还挺高档的。你说,你都这么高档了,却不采用布精,这不掉价嘛,不该不该。尤为不该的是,书名的布局简直是人神共愤。听说是社领导钦定的,这口味。。。。。
龚明德的文章,着眼点大都小,但很扎实,感觉相当好。在当前浩浩荡荡的书话大军中,他的书,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入藏的。目前已收有《书生清趣》《新文学散札》《昨日书香》《文事谈旧》《有些事,要弄清楚》《旧日笺》,不知是否还有缺漏。
说起书话,在轰轰烈烈过几年之后,最近似乎有些沉寂的趋势,余波荡漾,止息未知会在何日。断绝似乎不太可能,当然也无此必要。一些内容有料、文笔风趣的书话,还是值得推出的。只不过,这得编辑好好把关了。那些味同嚼蜡的东西,就少出为妙吧。说也奇怪,书话大热的时候,似乎也没见多少国外的书话被翻译进来。讲国外书店的,那就更少了。钟芳玲的三本书倒是一再再版,但毕竟少了点。所以碰到《莎士比亚书店》《书店时光》这样的,那就果断入手。
外国文学,现在买得越来越少,对于先前不认识的作家作品,轻易不敢去开辟新阵地。眼界短浅什么的,暂时也顾不得了,等以后有更多更大的放书地盘再说。但碰上喜欢的作家,还是要收的。至于买了之后是深锁嫏嬛还是得其所哉,额,我不想去想这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