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风落,万家灯火
久违的酣睡,满足了渴睡人的眼。醒转发现,比酣睡更美妙的,是多日不见的晴朗天空。阴霾潮湿,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一动就憋出汗水的日子一下不见了,想想前几日憋在毛孔中的汗水,明显遭沉闷空气积压,逼仄在体内皮层的缝隙中,受不了了,缓缓渗出。天显然是难受的,傲娇的耷拉了若干日夜,而人比天更需要忍耐。
上午走在路上,微风划面而过,吹面不寒,春畴渐暖。阳光也连带着被洒在脸上,被树叶撕碎,跌落下星星点点的暖意。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夏至未至,暮春早去,随气温升高畅快满溢出的汗珠也让人舒适起来。广州的夏天也快到了吧。
抓着还能刷脸卡进图书馆的尾巴,偏安一隅乖乖看书。是《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青春总是相似的,只是时代不同,承载年岁的形式也必然有了区别。今天的我们,显然不能再像他们一样,有诗会,看电影,与教授们高谈阔论。当然更不可能带着女生回宿舍,跑到湖边吟诵狗屁不通的小诗,甚至连卧谈都没有了机会。更现实的是在一个又一个深夜,各自面对十四五吋的屏幕,顶着扑克脸像网络另一端的朋友发着各式各样的表情。幽暗昏黄的光照过来,脸色一律青黄,透着瘦削。耳边还有鼠标的敲击声,和室友大大小小的外放声。
幸好还有些不堪寂寞的悸动因子不时作祟,督促着我关机黑屏走出那微亮的狭小空间,趁着昏黄夜色来回踱步。不知道自己在这儿逛过多少圈了,体育馆总是满满当当,全民跑步的到来让这儿从日到也无法停止喧哗。新鲜的赤裸的或老迈的松弛的肉体在偶尔破裂的塑胶跑道上机械位移,观众席那排永远有人翘着高高的腿拉伸下压,草坪上躺着站着坐着很多人,他们在踢球,在谈情,在仰望星空——我看过,那儿视野很好,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总之,这里不会安静不会寂寞,但并没有多少青春的气息——它甚至就像任何一个公园,总有那么多悠闲的老人与小孩,而不是被浑身荷尔蒙的新鲜肉体覆盖。
体育场外面的广场被大妈群落填满,球馆周围的空旷场地让住户们踏遍,透着清新气息的修长校道让汽车塞得严严实实。这个学校太拥挤,太生活,太不学校。
又看到许知远一句话:这是一座一点也不美丽的学校。
当年他来的时候正赶上施工,不知在修那栋楼。但风华大抵如此,因袭百年未变。尽管我感激它培养了我,但就大学而言,就内核而言,这确实不是一座美丽的学校。
韩爷跟我说,他印象中的大学就是找好多好多姑娘,喝好多好多酒,吃好多好多东西,看好多好多书。除了最后一点,我似乎一个也没做到。也亏得梅梅和毛哥的出现,让我在大学末尾,努力擦了擦第二句和第三句的边儿。幻想中烟雾弥漫酒精四起的大学生活,最终在梅梅家实现了。仿佛远方的幻境,那个不大的家里,承载了我们一伙人多美好的回忆。
昨天帮朋友搬家,五个纸箱两个提包,大学四年竟然都装在里面了。坐在货箱里看着切割出的小小窗口,绿色树叶恍惚而过,高楼棱角逐渐支离,最后水泥墙填满了可供呼吸的地界。心里凛然,我们就这么走了。又这么开始了新的生活。
和搬家公司的师傅聊天,带着口音,一边擦汗一边和我搭腔,来广州六年,一天两单三单,提成22%,多则上百,少就几十,行李都很重,都得背。好苦啊,好累啊,可是看起来会自由些。师傅云南宣威人,11岁开始在砖厂搬砖,搬得累了疲了跑到广州来,没想到最后还是搬东西。不过还好,毕竟行李没有砖多。
朋友家住八楼,早早上去窝在沙发里。师傅背扛行李一趟趟走,最多的一次三个箱子,远远就听到他们的喘息,呼哧呼哧的,仿佛看到留下的汗水。一进门,几乎跌坐在地上,粗糙的手臂往脸上一抹,呼,转身接着下一趟。一看,背已全湿,不透气的制服一定能拧出水来。
又想师傅在车里说的,再苦再累,也好,都是生活。反正是苦力,我从11岁就开始当苦力,现在还是苦力,以后老了,也是苦力。这么想想也没什么。
我很想问问师傅你有老婆吗,以后有孩子这么办。忍住了,没问。那会儿他正举着头仰望货箱的窗口,阳光射进来,他眼里泛着明媚的光,认同而不屈从的色泽。
师傅还特认真的问我多大了,我让师傅猜,说19,20?一定不过21。我真的长得这么不显老吗,可明明有若干萝莉已经叫我叔叔了。
前两天去深圳采逃跑计划,还没联系上经纪人的时候被学校的工作人员挡在工作室门口,一脸跋扈问我作甚,理直气壮自报家门,明显感到对方虎躯一震,带着质疑的眼光说我能看看你的证件吗?只好回,我刊人士采访从不带证。昂首挺胸而入。若干分钟后,该人员过来问,你是实习生吧?我心一凛,我的长相真的这么撑不起我的年龄和身份吗?反问他,你工作几年了?对方一笑,我大一。
瞬间释然,所有怀疑看起来都理所当然。
见到他们经纪人李赤的时候,赤哥握完手眯着眼问我,你是张明萌吗?我说是啊。赤哥严肃认真的说,可是电话里听着是一个女生啊。我无话。赤哥又笑,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我已经无力给出任何回复。
这是第几次了?从客服到采访对象。从外卖小哥到工作人员。每每自报家门后应声而来的“您好张小姐”真的让人纠结。摊手耸肩,不知如何是好。
搬完家吃饭的时候,师姐说,你真是有纸媒记者的特质。细问说,往差的走,就是屌丝加流氓,往好的走,就是文艺范儿的逼格人士。呼,正邪就在一念间,原来纸媒记者这么不招人待见。不过好歹,暗合了我内心趋从之秉性。表明贵集团的层层浸染还是拥有卓越成效的,尽管我还有正式进去。
对。煎熬的等待。好在马上就要到了尽头。心也莫来有的紧张起来。
望望窗外的好天气,一会定是美艳的黄昏。前些天听了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很喜欢,风撕下黄昏的片段然后跌碎成万家灯火。如果找个高楼,从日落到华灯,一定会很美。
4.28
上午走在路上,微风划面而过,吹面不寒,春畴渐暖。阳光也连带着被洒在脸上,被树叶撕碎,跌落下星星点点的暖意。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夏至未至,暮春早去,随气温升高畅快满溢出的汗珠也让人舒适起来。广州的夏天也快到了吧。
抓着还能刷脸卡进图书馆的尾巴,偏安一隅乖乖看书。是《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青春总是相似的,只是时代不同,承载年岁的形式也必然有了区别。今天的我们,显然不能再像他们一样,有诗会,看电影,与教授们高谈阔论。当然更不可能带着女生回宿舍,跑到湖边吟诵狗屁不通的小诗,甚至连卧谈都没有了机会。更现实的是在一个又一个深夜,各自面对十四五吋的屏幕,顶着扑克脸像网络另一端的朋友发着各式各样的表情。幽暗昏黄的光照过来,脸色一律青黄,透着瘦削。耳边还有鼠标的敲击声,和室友大大小小的外放声。
幸好还有些不堪寂寞的悸动因子不时作祟,督促着我关机黑屏走出那微亮的狭小空间,趁着昏黄夜色来回踱步。不知道自己在这儿逛过多少圈了,体育馆总是满满当当,全民跑步的到来让这儿从日到也无法停止喧哗。新鲜的赤裸的或老迈的松弛的肉体在偶尔破裂的塑胶跑道上机械位移,观众席那排永远有人翘着高高的腿拉伸下压,草坪上躺着站着坐着很多人,他们在踢球,在谈情,在仰望星空——我看过,那儿视野很好,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总之,这里不会安静不会寂寞,但并没有多少青春的气息——它甚至就像任何一个公园,总有那么多悠闲的老人与小孩,而不是被浑身荷尔蒙的新鲜肉体覆盖。
体育场外面的广场被大妈群落填满,球馆周围的空旷场地让住户们踏遍,透着清新气息的修长校道让汽车塞得严严实实。这个学校太拥挤,太生活,太不学校。
又看到许知远一句话:这是一座一点也不美丽的学校。
当年他来的时候正赶上施工,不知在修那栋楼。但风华大抵如此,因袭百年未变。尽管我感激它培养了我,但就大学而言,就内核而言,这确实不是一座美丽的学校。
韩爷跟我说,他印象中的大学就是找好多好多姑娘,喝好多好多酒,吃好多好多东西,看好多好多书。除了最后一点,我似乎一个也没做到。也亏得梅梅和毛哥的出现,让我在大学末尾,努力擦了擦第二句和第三句的边儿。幻想中烟雾弥漫酒精四起的大学生活,最终在梅梅家实现了。仿佛远方的幻境,那个不大的家里,承载了我们一伙人多美好的回忆。
昨天帮朋友搬家,五个纸箱两个提包,大学四年竟然都装在里面了。坐在货箱里看着切割出的小小窗口,绿色树叶恍惚而过,高楼棱角逐渐支离,最后水泥墙填满了可供呼吸的地界。心里凛然,我们就这么走了。又这么开始了新的生活。
和搬家公司的师傅聊天,带着口音,一边擦汗一边和我搭腔,来广州六年,一天两单三单,提成22%,多则上百,少就几十,行李都很重,都得背。好苦啊,好累啊,可是看起来会自由些。师傅云南宣威人,11岁开始在砖厂搬砖,搬得累了疲了跑到广州来,没想到最后还是搬东西。不过还好,毕竟行李没有砖多。
朋友家住八楼,早早上去窝在沙发里。师傅背扛行李一趟趟走,最多的一次三个箱子,远远就听到他们的喘息,呼哧呼哧的,仿佛看到留下的汗水。一进门,几乎跌坐在地上,粗糙的手臂往脸上一抹,呼,转身接着下一趟。一看,背已全湿,不透气的制服一定能拧出水来。
又想师傅在车里说的,再苦再累,也好,都是生活。反正是苦力,我从11岁就开始当苦力,现在还是苦力,以后老了,也是苦力。这么想想也没什么。
我很想问问师傅你有老婆吗,以后有孩子这么办。忍住了,没问。那会儿他正举着头仰望货箱的窗口,阳光射进来,他眼里泛着明媚的光,认同而不屈从的色泽。
师傅还特认真的问我多大了,我让师傅猜,说19,20?一定不过21。我真的长得这么不显老吗,可明明有若干萝莉已经叫我叔叔了。
前两天去深圳采逃跑计划,还没联系上经纪人的时候被学校的工作人员挡在工作室门口,一脸跋扈问我作甚,理直气壮自报家门,明显感到对方虎躯一震,带着质疑的眼光说我能看看你的证件吗?只好回,我刊人士采访从不带证。昂首挺胸而入。若干分钟后,该人员过来问,你是实习生吧?我心一凛,我的长相真的这么撑不起我的年龄和身份吗?反问他,你工作几年了?对方一笑,我大一。
瞬间释然,所有怀疑看起来都理所当然。
见到他们经纪人李赤的时候,赤哥握完手眯着眼问我,你是张明萌吗?我说是啊。赤哥严肃认真的说,可是电话里听着是一个女生啊。我无话。赤哥又笑,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我已经无力给出任何回复。
这是第几次了?从客服到采访对象。从外卖小哥到工作人员。每每自报家门后应声而来的“您好张小姐”真的让人纠结。摊手耸肩,不知如何是好。
搬完家吃饭的时候,师姐说,你真是有纸媒记者的特质。细问说,往差的走,就是屌丝加流氓,往好的走,就是文艺范儿的逼格人士。呼,正邪就在一念间,原来纸媒记者这么不招人待见。不过好歹,暗合了我内心趋从之秉性。表明贵集团的层层浸染还是拥有卓越成效的,尽管我还有正式进去。
对。煎熬的等待。好在马上就要到了尽头。心也莫来有的紧张起来。
望望窗外的好天气,一会定是美艳的黄昏。前些天听了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很喜欢,风撕下黄昏的片段然后跌碎成万家灯火。如果找个高楼,从日落到华灯,一定会很美。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