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自律和热情
经过昨夜的休憩,今早9点20醒来,脑袋空空,身体没能很好控制。于我,这大概就是旅游后遗症:四肢无力;在外饮食不规律带来的便秘和腹胀(虽在家也没好多少);过于用力看世界,双眼疲惫。
泡杯红茶,吃了三个老婆饼、几块花生糖(香港人民管这叫乌结糖,NOUGAT),开始导照片。现代人的旅行过于依赖图片的记忆,对于发生在路上的细节之处,相信没有比图片更能帮我们捋顺,回顾,甚至发现。
相较于内地居民,香港人、在香港工作的人(住在深圳或其他地区),对于法规制度的理解和认知,更为自然,已经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通过罗湖口岸进入港铁后,在中途停靠的站点上,所有的乘客都是排队上车,丝毫没有争先恐后的无序感。在这里,想向大家分享两个发生在港铁上的故事。我在乘坐东铁线前往红磡的路途上,有位福建女子请我稍让下,给她空个座。虽有拥挤的担忧,但我还是往边上挪了下座位,以示友好。大陆居民在外应该互相帮助嘛。但在我晚上回深圳的地铁上,因穿高跟鞋逛了一天,脚实在难受,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独脚站立,好让另一只脚在无压力感的状态下休息会。这途中,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有位男子到站离开,换了位瘦弱的女孩坐下。我十分自信的问女孩是否可以让我坐,女孩表示同意,往旁边挪了。正当扭转身体将要坐下时,旁边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女子认真的看着我,摇了摇手说,不可以,这里是4个人的座位。我之前就注意到了,在座位上部,是标记着“4个座位”,但这有什么大碍?完全可以容纳4个人以上的座位,为什么不可以稍作好事,成全有需要的人?更何况,我又不是让你让座,你凭什么发表意见,这与你有关系吗?虽有不悦,但我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继续坐下,或是与她理论。内地游客在外的形象已经够差,我还是以大局为重。情绪上有了疙瘩,路上也无力关注自己的脚,只顾着琢磨她的观念与内地人为何有如此的迥异。
在26日从酒店到宝安机场的的士上,我向司机讲述了地铁上的故事。司机是广东人,对于这种现象很是理解。他告诉我,香港人或是长期在香港工作的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居民更会维护自身的权利。即使,这件事与她无关,她也会站出来,发表客观的观点。打个比方,如果在排队过程中,你插队了,那么你绝对要有着一颗强大的心,勇于接受其他队员对你的指责,并乖乖的按秩序排队。而这点与我们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否是文化差异或是受根深蒂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的影响,对于身边事,大多报以淡然、冷漠态度。而这当中,似乎还饱含着压抑的情感。(我虽然给福建女子让了座位,但我并不是十足的情愿。)
不愿按制度、规定办事,而更愿从人情上考虑(我帮了福建女子,瘦弱的女孩帮了我),虽在过程中,对自己的利益会有所影响,但处于面子或情分上考虑,我们还是做了。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人惯有的思维。
司机还跟我讲诉了一个香港人外出聚会的例子。他们外出消费没有我们的请客文化,而是一律采用AA方式,即使是很小的金额,也会如此。在这方面,香港人不会给对方压力。似乎又是一个相关面子的问题,值得提倡。
本次旅行的主题是美食,第一站就是舌尖上的“和兴腊味家”。我乘坐东铁线,在红磡换乘西铁线,通过地下隧道步行至荃湾线的尖沙咀站,坐至金钟后,再换乘港岛线至上环。出发前,我在网上搜到和兴店地址是皇后大道中368号伟利大厦地下5号铺(香港的地下指的是一楼),地图上标注着紧邻这条路的是新纪元广场,所以我在上环地铁站下后,选择E出口。一到地面我就蒙了,只知道自己在永和街和林士街的路口。问了一个忙于卸货的工作人员,他象征性的指了路。不确定他是否听懂我说的,但确定的是,我一定不懂他说的。正在翻转地图准备潜心研究时,一位60岁以上的老太太不知不觉走到我身边,把我拉到路旁后,热心的问我是不是迷路了(我猜的)。随后,我试着将目的地告诉她,她很高兴跟我讲诉怎么走,中间看我反应不佳,还加上各种手势。说实话,我只能听一两个有关地点、街道的字。感激的同时,我更茫然了,但很积极配合,跟上各种听明白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还不时加以点头微笑。我拿出地图,写上“和兴腊味”四个字,老太太看后,从包里掏出来一副眼镜,笑着说“老发(老花)”。看后,她用笔写着“上环文娱中心”,又一通讲解和指路。。。。。。(这个过程历时近20分钟。)后来她带我走了一段路(当时没记具体是怎么走的,但不远,大概3分钟),就成功拐到了皇后大道中。那时的体会是:感激,热(近半小时的粤语听力测试),欺骗老太太的不忍(整个过程我没怎么听懂,却作出已经明白的反应)。与她分别前,有个重要的信息倒是听明白了,要在前面的红绿灯路口要往左拐,不能直接过路口。老太太加了一句“。。。很麻烦咯”,最后四个字我听懂了。到红绿灯时,找了位看似懂国语的男子问了,果真,是要左拐才可以。香港人民是真真热情~
和兴腊味店真不大,舌尖上拍的还是比较写实的。一到店就说明来意,要了2斤6成瘦的腊肉,每斤140港币,1斤600克,越瘦价格越高。店员帮我分袋包装好后,我征得他们同意,拍了照片。当说起舌尖,提起大陆游客,他们说很多人来买咯。不过,我去的那天是周五,游客不多,我买好后,就看见当地的居民在挑选。丝毫不挤,没有大陆节假日著名景点的热闹蜂拥之感,这让我比较意外。
旅行,需要多与当地人沟通交流,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它就像散落在湖面上的浮球,将渔网顺利地链接,保证了完整性。
当我问起,附近有没有什么喝粥的好去处,和兴的店员就推荐了威记。但考虑到路有些遥远,加上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这,如果又要去寻找一个未知点,心理很难跨越。而且我的胃也没有这样的耐心。我想去体会当地人的美食,当时正好10点左右,早茶店也已开张。店员就推荐了一家同在皇后大道中的“富临”餐厅。我的早茶TIME,来啦。
富临餐厅没有在地下,而是在2楼(即我们的3楼)。1楼是数码店,有点像个微缩商场。到达2楼时,我没有找到大门,竟是从他们放置餐布的服务通道进的。服务员也大多是中年人,吃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也难怪那天是周五。我找了个靠窗的大圆桌,等待他们过来给我菜单。但在我等了好久,拍了餐厅以及窗外的照片后,服务员丝毫没有过来招待我的意思。无奈,我背好包,走向一位服务员,中年男子,穿着黑西装,胸前带着XX经理的字样,他正在翻桌布。在我向他讲明来意后,他带我坐到了4人桌的位置,跟我解释,床边的大桌是为10人以上的客人准备的。他带待我坐好,就要走,我问那怎么点菜呢。他未带疑问的说了句:你会看字吗?你喜欢什么就点什么。此刻我手上并未拿到菜单。我带着些许恼火的情绪说:我是第一次来香港,之前也没有在广东吃过早茶,你不可以跟我解释下吗?这一说,他开始变得耐心起来。在桌子中间的宣传册中找出菜单,并告诉我可以先点一两个,边吃边点,因为做的时间比较慢。我感激他给我提供的建议,立即点了个叉烧肠粉,鱼肉粥。我点了花茶,但上茶后,发现茶壶上挂着的标签是“香片”。经经理解释,这就是我们通常喝的茉莉花茶。杯子看起来有些褐色的杯渍,不过其它餐具看起来还是干净的。
坐等上菜时,观察到餐厅其他吃客,大多三三两两一起,绝大部分是家人结伴同行。有的边吃边聊,有的看报,有的交流手上带的各色古玩意儿。旁边有一桌,是2位中年男子带着一位80岁左右的老太太,她应该是母亲。另外两个邻桌与他们都相识,时常转过身来交谈,可能是邻居。香港人吃早茶可以一直吃很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饭。更多的,是将早茶当作一个小型家庭聚会。
肠粉,在我的概念里是港式点心中的标志性食物,之前在正大广场楼下的美食城吃过,当时觉得味道还不错。等肠粉上来后,我发现这可真是肠~粉啊。外部包裹的皮特肥厚,里面是瘦肉,加了一点酱油(不确定)淋在上面,软而不粘。
正在吃的时候,经理提醒我,胃口小的点3份吃的就可以,建议我可以再加点。我也有此意,好不容易来享受港式美食,哪能这么容易就满足。于是点了耗油菜心,但又想吃透明的鲜虾菜苗包,遂将菜心圈掉。上菜后,让我不解,竟然没有取消菜心,这让我怎么吃得完?上菜的服务员把厨房打印的单子给我,以证明他们出菜没有问题。得,我也不纠结,吃吧,也尝尝。菜心简单用油涮熟,外加两份蘸料,一份是耗油,一份是。。。(不确定是何物,但很鲜,我几乎一直就这吃)。最后的结果是其他的三份都吃完,唯独剩了菜心。也算贯彻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
发现人一旦吃饱喝足,胆子也跟着壮了,开始走走停停,不看路名,不问方向。沿着皇后大道中,一路向中环,中间有很多岔路小道,大多是楼梯式。整个路面、建筑都是倾斜的。走起来还是有点费劲。莫非香港美女那么瘦,跟这个路况也有关系,就如成都美女?有待考证。时常停在山坡上,保持不动,这一带的私家车、巴士也蛮累的。
这一带路面很窄,车子相对来说很多,但却没有看到拥堵的现象。最多就是在十字路口,车流暂停一小会,随后又会继续向前。这点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
香港面积小,往上发展的建筑,逼仄的小道,对于刚置身于香港的内地人,会有走进积木游戏的错觉。再加上部分地区是依山而建,就更加剧了高度、空间上的压迫感。走到星光大道或一些景点时,则会正常许多,在视觉空间、心理感受上得到了某种平衡。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实在很累,提前回深圳,没去平顶山看夜景,只能靠网上的各式图片进行想象。不过也好,每次旅行都应该保留适度的不完美,方可期待下次的出发。
泡杯红茶,吃了三个老婆饼、几块花生糖(香港人民管这叫乌结糖,NOUGAT),开始导照片。现代人的旅行过于依赖图片的记忆,对于发生在路上的细节之处,相信没有比图片更能帮我们捋顺,回顾,甚至发现。
![]() |
在中环结志街1号买的乌结糖:塑料外壳包装,塑料胶封存住味道。 |
![]() |
糖衣包装的乌结糖,花生味浓郁。 |
![]() |
老婆饼,不需从香港带,可以在罗湖过关处买,省力。 |
![]() |
糯米糍,与老婆饼一同在罗湖口岸买的。 |
相较于内地居民,香港人、在香港工作的人(住在深圳或其他地区),对于法规制度的理解和认知,更为自然,已经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通过罗湖口岸进入港铁后,在中途停靠的站点上,所有的乘客都是排队上车,丝毫没有争先恐后的无序感。在这里,想向大家分享两个发生在港铁上的故事。我在乘坐东铁线前往红磡的路途上,有位福建女子请我稍让下,给她空个座。虽有拥挤的担忧,但我还是往边上挪了下座位,以示友好。大陆居民在外应该互相帮助嘛。但在我晚上回深圳的地铁上,因穿高跟鞋逛了一天,脚实在难受,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独脚站立,好让另一只脚在无压力感的状态下休息会。这途中,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有位男子到站离开,换了位瘦弱的女孩坐下。我十分自信的问女孩是否可以让我坐,女孩表示同意,往旁边挪了。正当扭转身体将要坐下时,旁边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女子认真的看着我,摇了摇手说,不可以,这里是4个人的座位。我之前就注意到了,在座位上部,是标记着“4个座位”,但这有什么大碍?完全可以容纳4个人以上的座位,为什么不可以稍作好事,成全有需要的人?更何况,我又不是让你让座,你凭什么发表意见,这与你有关系吗?虽有不悦,但我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继续坐下,或是与她理论。内地游客在外的形象已经够差,我还是以大局为重。情绪上有了疙瘩,路上也无力关注自己的脚,只顾着琢磨她的观念与内地人为何有如此的迥异。
在26日从酒店到宝安机场的的士上,我向司机讲述了地铁上的故事。司机是广东人,对于这种现象很是理解。他告诉我,香港人或是长期在香港工作的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居民更会维护自身的权利。即使,这件事与她无关,她也会站出来,发表客观的观点。打个比方,如果在排队过程中,你插队了,那么你绝对要有着一颗强大的心,勇于接受其他队员对你的指责,并乖乖的按秩序排队。而这点与我们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否是文化差异或是受根深蒂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的影响,对于身边事,大多报以淡然、冷漠态度。而这当中,似乎还饱含着压抑的情感。(我虽然给福建女子让了座位,但我并不是十足的情愿。)
不愿按制度、规定办事,而更愿从人情上考虑(我帮了福建女子,瘦弱的女孩帮了我),虽在过程中,对自己的利益会有所影响,但处于面子或情分上考虑,我们还是做了。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人惯有的思维。
司机还跟我讲诉了一个香港人外出聚会的例子。他们外出消费没有我们的请客文化,而是一律采用AA方式,即使是很小的金额,也会如此。在这方面,香港人不会给对方压力。似乎又是一个相关面子的问题,值得提倡。
本次旅行的主题是美食,第一站就是舌尖上的“和兴腊味家”。我乘坐东铁线,在红磡换乘西铁线,通过地下隧道步行至荃湾线的尖沙咀站,坐至金钟后,再换乘港岛线至上环。出发前,我在网上搜到和兴店地址是皇后大道中368号伟利大厦地下5号铺(香港的地下指的是一楼),地图上标注着紧邻这条路的是新纪元广场,所以我在上环地铁站下后,选择E出口。一到地面我就蒙了,只知道自己在永和街和林士街的路口。问了一个忙于卸货的工作人员,他象征性的指了路。不确定他是否听懂我说的,但确定的是,我一定不懂他说的。正在翻转地图准备潜心研究时,一位60岁以上的老太太不知不觉走到我身边,把我拉到路旁后,热心的问我是不是迷路了(我猜的)。随后,我试着将目的地告诉她,她很高兴跟我讲诉怎么走,中间看我反应不佳,还加上各种手势。说实话,我只能听一两个有关地点、街道的字。感激的同时,我更茫然了,但很积极配合,跟上各种听明白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还不时加以点头微笑。我拿出地图,写上“和兴腊味”四个字,老太太看后,从包里掏出来一副眼镜,笑着说“老发(老花)”。看后,她用笔写着“上环文娱中心”,又一通讲解和指路。。。。。。(这个过程历时近20分钟。)后来她带我走了一段路(当时没记具体是怎么走的,但不远,大概3分钟),就成功拐到了皇后大道中。那时的体会是:感激,热(近半小时的粤语听力测试),欺骗老太太的不忍(整个过程我没怎么听懂,却作出已经明白的反应)。与她分别前,有个重要的信息倒是听明白了,要在前面的红绿灯路口要往左拐,不能直接过路口。老太太加了一句“。。。很麻烦咯”,最后四个字我听懂了。到红绿灯时,找了位看似懂国语的男子问了,果真,是要左拐才可以。香港人民是真真热情~
![]() |
本次的主要旅行范围 |
![]() |
港铁线 |
和兴腊味店真不大,舌尖上拍的还是比较写实的。一到店就说明来意,要了2斤6成瘦的腊肉,每斤140港币,1斤600克,越瘦价格越高。店员帮我分袋包装好后,我征得他们同意,拍了照片。当说起舌尖,提起大陆游客,他们说很多人来买咯。不过,我去的那天是周五,游客不多,我买好后,就看见当地的居民在挑选。丝毫不挤,没有大陆节假日著名景点的热闹蜂拥之感,这让我比较意外。
![]() |
和兴腊味家招牌 |
![]() |
上环站各个出口标识 |
![]() |
和兴腊味家门口 |
![]() |
和兴腊味家门口 |
旅行,需要多与当地人沟通交流,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它就像散落在湖面上的浮球,将渔网顺利地链接,保证了完整性。
当我问起,附近有没有什么喝粥的好去处,和兴的店员就推荐了威记。但考虑到路有些遥远,加上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这,如果又要去寻找一个未知点,心理很难跨越。而且我的胃也没有这样的耐心。我想去体会当地人的美食,当时正好10点左右,早茶店也已开张。店员就推荐了一家同在皇后大道中的“富临”餐厅。我的早茶TIME,来啦。
富临餐厅没有在地下,而是在2楼(即我们的3楼)。1楼是数码店,有点像个微缩商场。到达2楼时,我没有找到大门,竟是从他们放置餐布的服务通道进的。服务员也大多是中年人,吃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也难怪那天是周五。我找了个靠窗的大圆桌,等待他们过来给我菜单。但在我等了好久,拍了餐厅以及窗外的照片后,服务员丝毫没有过来招待我的意思。无奈,我背好包,走向一位服务员,中年男子,穿着黑西装,胸前带着XX经理的字样,他正在翻桌布。在我向他讲明来意后,他带我坐到了4人桌的位置,跟我解释,床边的大桌是为10人以上的客人准备的。他带待我坐好,就要走,我问那怎么点菜呢。他未带疑问的说了句:你会看字吗?你喜欢什么就点什么。此刻我手上并未拿到菜单。我带着些许恼火的情绪说:我是第一次来香港,之前也没有在广东吃过早茶,你不可以跟我解释下吗?这一说,他开始变得耐心起来。在桌子中间的宣传册中找出菜单,并告诉我可以先点一两个,边吃边点,因为做的时间比较慢。我感激他给我提供的建议,立即点了个叉烧肠粉,鱼肉粥。我点了花茶,但上茶后,发现茶壶上挂着的标签是“香片”。经经理解释,这就是我们通常喝的茉莉花茶。杯子看起来有些褐色的杯渍,不过其它餐具看起来还是干净的。
![]() |
我的香片茶 |
![]() |
名副其实的肠粉 |
![]() |
耗油菜心,除了耗油,能认出另一份蘸料是啥不? |
![]() |
鲜虾菜苗饺 |
坐等上菜时,观察到餐厅其他吃客,大多三三两两一起,绝大部分是家人结伴同行。有的边吃边聊,有的看报,有的交流手上带的各色古玩意儿。旁边有一桌,是2位中年男子带着一位80岁左右的老太太,她应该是母亲。另外两个邻桌与他们都相识,时常转过身来交谈,可能是邻居。香港人吃早茶可以一直吃很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饭。更多的,是将早茶当作一个小型家庭聚会。
![]() |
富临餐厅外景 |
![]() |
原先坐的大圆桌 |
![]() |
菜单 |
肠粉,在我的概念里是港式点心中的标志性食物,之前在正大广场楼下的美食城吃过,当时觉得味道还不错。等肠粉上来后,我发现这可真是肠~粉啊。外部包裹的皮特肥厚,里面是瘦肉,加了一点酱油(不确定)淋在上面,软而不粘。
正在吃的时候,经理提醒我,胃口小的点3份吃的就可以,建议我可以再加点。我也有此意,好不容易来享受港式美食,哪能这么容易就满足。于是点了耗油菜心,但又想吃透明的鲜虾菜苗包,遂将菜心圈掉。上菜后,让我不解,竟然没有取消菜心,这让我怎么吃得完?上菜的服务员把厨房打印的单子给我,以证明他们出菜没有问题。得,我也不纠结,吃吧,也尝尝。菜心简单用油涮熟,外加两份蘸料,一份是耗油,一份是。。。(不确定是何物,但很鲜,我几乎一直就这吃)。最后的结果是其他的三份都吃完,唯独剩了菜心。也算贯彻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
发现人一旦吃饱喝足,胆子也跟着壮了,开始走走停停,不看路名,不问方向。沿着皇后大道中,一路向中环,中间有很多岔路小道,大多是楼梯式。整个路面、建筑都是倾斜的。走起来还是有点费劲。莫非香港美女那么瘦,跟这个路况也有关系,就如成都美女?有待考证。时常停在山坡上,保持不动,这一带的私家车、巴士也蛮累的。
![]() |
车道与人行道的关系 |
![]() |
斜坡上的车流 |
这一带路面很窄,车子相对来说很多,但却没有看到拥堵的现象。最多就是在十字路口,车流暂停一小会,随后又会继续向前。这点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
香港面积小,往上发展的建筑,逼仄的小道,对于刚置身于香港的内地人,会有走进积木游戏的错觉。再加上部分地区是依山而建,就更加剧了高度、空间上的压迫感。走到星光大道或一些景点时,则会正常许多,在视觉空间、心理感受上得到了某种平衡。
![]() |
星光大道的香港角度 |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实在很累,提前回深圳,没去平顶山看夜景,只能靠网上的各式图片进行想象。不过也好,每次旅行都应该保留适度的不完美,方可期待下次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