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
舌尖,对,你没有看错,就是舌尖这件大事。
一个本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极其重要的部位,因为承载起了中国,而忽地变得让人关注起来了。
《舌尖1》,我没看,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向对大众趋之如骛的东西不追从。
《舌尖2》看了两集,带着孩子一起看的,她说好看,她的理由是,她说看着那些吃东西的人样子,就觉得那些东西很好吃,这样的理由直接而简单,原始而真实。
那么于我呢?我没感到食物的好吃,但是我感到了情感的触动。
有人说,在《舌尖2》里面, 除食物本身之外,制片方倾注了太多的东西在里面,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讲,有点偏离了食物这个主题。当藏族的哥哥冒着生命危险耗时三个小时从几十米高的大树上采下珍贵的蜂蜜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弟弟时,那种于脸上浮出来的笑与温暖,与食物无关;一年三百来天在外餐风露宿的养蜂人夫妇,妻子用简陋的工具制作出来家乡的豆花给丈夫吃时,那种咀嚼时发出满足与幸福,与食物无关,简单的帐篷里升腾起来是化不开的爱,憨厚的四川汉子甘心做一个“耙耳朵”;当全家人围着大大的铁鏊子为庆祝奶奶生日所做的山东大煎饼,当父亲为了让心爱的女儿吃上最喜的跳跳鱼而一展绝活时,在这些包含着深情的食物面前,本身的味道已经微不足道了,而且这其中的独特滋味,是任何其他人无法炮制的。
舌尖上,或许没有食物本身惊艳中国,但是,有情感感动中国。当然,我还是得承认,如果没有情感,所有的食物是无法超越食材的。我们真正想要去体会到每一道食物的滋味时,需要味蕾和泪腺。
再回到舌尖。
舌尖,舌之尖端,多么私人而珍贵的部位,就物理意义而言,她就是你舌头的前半部分,面积不大,形状美丽,结构简单,但是密密麻麻所分布的那些味蕾,却掌控了你生活大半部分的乐趣,酸甜苦辣,她会真实的告诉你,丝毫不加掩饰。据说,她对甜味反应最为敏感。她一旦尽心尽力的开始舞蹈,你就能随着她给你传递信息而获得食物快感,用性感而妖娆来形容你的舌尖一点都不足为过。
当你看到一种你无法判断口感的食物时,舌尖就像你的先头部队,义无反顾的充当着探路者。还记得舌尖浅尝芥末时的呛辣,涕泪连连;一份色相极好的冰激凌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想,你首先毫不犹豫伸出的是你的舌尖,一舔而过的同时,在你心头升起了有沁人心脾的快感;有一种小小的零食,叫做跳跳糖,含化在口中,那种于舌尖的震颤,刺激而快乐;如果仔细观察,会不难发现,孩子们在吃糖时,总是喜欢用他们小小的舌尖一点点去舔舐糖块,慢慢地,还发出了“吱吱”的响声,极其贪婪,却很是快乐;妈妈们在为全家烹制食物时,总是喜欢用筷子蘸了菜汁,用舌尖尝尝咸淡,那神情的严肃不亚于某个食品安全的检验员,然后才会满意放心的将可口的饭菜端上饭桌;而别忘了,当你对一份所钟情的食物风卷残云后,做最后扫尾的工作必然也是你的舌尖,以其极为灵活的身手酣畅淋漓的去将盘子最后的残余收入舌中,然后满足地拍着肚皮,一副大呼过瘾的样子,眼神迷离。舌尖的最后扫尾,就像你在做一场热身运动操后必不可少的整理运动,有了她,始于舌尖而结于舌尖的这场饕餮盛宴才算完美。
而从情感意义上来讲,食色性也,大抵都与舌尖有关。舌尖与你相伴相随,你或许都没发现,当你下意识调动舌尖去工作时,这种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掺不得半点虚假,而你的舌尖也会忠实而不欺骗地帮助你去认识这世界,传递你的情感,表达爱与恨。
年幼时,调皮而多动,小刀切到手流血,还有于厨房捉迷藏被坛檐边磕破了鲜血不止,依稀记得的都是妈妈迅速含着我的伤口,那些伤口与舌尖的触碰,温暖而无私,应是世间最好的止血良药。
孩子小时,每每给她喂食,担心食物太凉或是太烫,都是会用舌尖轻轻的触碰下,感受下温度,才会送到孩子嘴里。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看到玻璃上蒙着的雾气,无论是车窗上的,还是家里窗户上的,我总是习惯的伸出舌尖,轻轻的在玻璃上划着,划着我自己也看不懂的图案和文字。而大雪飘扬的时候,我也喜伸出舌尖,想去接到从天空飘落的雪花,或是捧一把雪,用舌尖去触碰,那种用舌尖感受到的冰凉似乎能“倏地“一下传递到心尖,这样我才觉得真正感到冬天了。
舌尖是敏感而多情的。
在热恋的人儿之间,舌尖更可以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如果说,人们对情感的炽热喜欢用惊涛骇浪、排山倒海这样的大场面来形容的话,而我似乎更钟情于一些心灵上的轻颤,麻麻地,让你于那一刻便溃不成军,舌尖就是最好的武器。舌尖所到之处,便是遍地鲜花,满目春色。
......
无论是食物还情感,人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都在用舌尖快地寻找生命的美味。
于是,你便可知道,世间还有一种境界,便叫做才下舌尖,却上心头。
一个本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极其重要的部位,因为承载起了中国,而忽地变得让人关注起来了。
《舌尖1》,我没看,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向对大众趋之如骛的东西不追从。
《舌尖2》看了两集,带着孩子一起看的,她说好看,她的理由是,她说看着那些吃东西的人样子,就觉得那些东西很好吃,这样的理由直接而简单,原始而真实。
那么于我呢?我没感到食物的好吃,但是我感到了情感的触动。
有人说,在《舌尖2》里面, 除食物本身之外,制片方倾注了太多的东西在里面,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讲,有点偏离了食物这个主题。当藏族的哥哥冒着生命危险耗时三个小时从几十米高的大树上采下珍贵的蜂蜜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弟弟时,那种于脸上浮出来的笑与温暖,与食物无关;一年三百来天在外餐风露宿的养蜂人夫妇,妻子用简陋的工具制作出来家乡的豆花给丈夫吃时,那种咀嚼时发出满足与幸福,与食物无关,简单的帐篷里升腾起来是化不开的爱,憨厚的四川汉子甘心做一个“耙耳朵”;当全家人围着大大的铁鏊子为庆祝奶奶生日所做的山东大煎饼,当父亲为了让心爱的女儿吃上最喜的跳跳鱼而一展绝活时,在这些包含着深情的食物面前,本身的味道已经微不足道了,而且这其中的独特滋味,是任何其他人无法炮制的。
舌尖上,或许没有食物本身惊艳中国,但是,有情感感动中国。当然,我还是得承认,如果没有情感,所有的食物是无法超越食材的。我们真正想要去体会到每一道食物的滋味时,需要味蕾和泪腺。
再回到舌尖。
舌尖,舌之尖端,多么私人而珍贵的部位,就物理意义而言,她就是你舌头的前半部分,面积不大,形状美丽,结构简单,但是密密麻麻所分布的那些味蕾,却掌控了你生活大半部分的乐趣,酸甜苦辣,她会真实的告诉你,丝毫不加掩饰。据说,她对甜味反应最为敏感。她一旦尽心尽力的开始舞蹈,你就能随着她给你传递信息而获得食物快感,用性感而妖娆来形容你的舌尖一点都不足为过。
当你看到一种你无法判断口感的食物时,舌尖就像你的先头部队,义无反顾的充当着探路者。还记得舌尖浅尝芥末时的呛辣,涕泪连连;一份色相极好的冰激凌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想,你首先毫不犹豫伸出的是你的舌尖,一舔而过的同时,在你心头升起了有沁人心脾的快感;有一种小小的零食,叫做跳跳糖,含化在口中,那种于舌尖的震颤,刺激而快乐;如果仔细观察,会不难发现,孩子们在吃糖时,总是喜欢用他们小小的舌尖一点点去舔舐糖块,慢慢地,还发出了“吱吱”的响声,极其贪婪,却很是快乐;妈妈们在为全家烹制食物时,总是喜欢用筷子蘸了菜汁,用舌尖尝尝咸淡,那神情的严肃不亚于某个食品安全的检验员,然后才会满意放心的将可口的饭菜端上饭桌;而别忘了,当你对一份所钟情的食物风卷残云后,做最后扫尾的工作必然也是你的舌尖,以其极为灵活的身手酣畅淋漓的去将盘子最后的残余收入舌中,然后满足地拍着肚皮,一副大呼过瘾的样子,眼神迷离。舌尖的最后扫尾,就像你在做一场热身运动操后必不可少的整理运动,有了她,始于舌尖而结于舌尖的这场饕餮盛宴才算完美。
而从情感意义上来讲,食色性也,大抵都与舌尖有关。舌尖与你相伴相随,你或许都没发现,当你下意识调动舌尖去工作时,这种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掺不得半点虚假,而你的舌尖也会忠实而不欺骗地帮助你去认识这世界,传递你的情感,表达爱与恨。
年幼时,调皮而多动,小刀切到手流血,还有于厨房捉迷藏被坛檐边磕破了鲜血不止,依稀记得的都是妈妈迅速含着我的伤口,那些伤口与舌尖的触碰,温暖而无私,应是世间最好的止血良药。
孩子小时,每每给她喂食,担心食物太凉或是太烫,都是会用舌尖轻轻的触碰下,感受下温度,才会送到孩子嘴里。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看到玻璃上蒙着的雾气,无论是车窗上的,还是家里窗户上的,我总是习惯的伸出舌尖,轻轻的在玻璃上划着,划着我自己也看不懂的图案和文字。而大雪飘扬的时候,我也喜伸出舌尖,想去接到从天空飘落的雪花,或是捧一把雪,用舌尖去触碰,那种用舌尖感受到的冰凉似乎能“倏地“一下传递到心尖,这样我才觉得真正感到冬天了。
舌尖是敏感而多情的。
在热恋的人儿之间,舌尖更可以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如果说,人们对情感的炽热喜欢用惊涛骇浪、排山倒海这样的大场面来形容的话,而我似乎更钟情于一些心灵上的轻颤,麻麻地,让你于那一刻便溃不成军,舌尖就是最好的武器。舌尖所到之处,便是遍地鲜花,满目春色。
......
无论是食物还情感,人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都在用舌尖快地寻找生命的美味。
于是,你便可知道,世间还有一种境界,便叫做才下舌尖,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