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民谣
两首民谣
最近反复听两首民谣,淡淡的吉他缠绕,略哑的嗓音铺展,像讲一个故事,又或者写一封信一般的唱一首歌。苍凉忧郁文艺或者莫名不知所以的词,可是听到的那一瞬间你就会懂。不需要费什么力气,文字的存在,原本就是为了拼凑出一个你想要的故事。
两首来自不同歌者的歌里,会冒出相同的词汇。于是民谣么,也就是这样了,跟金融圈、法学界一样,被自己特定的话语圈定。即使这样的话语在成年若干年的自己看来,有一种不忍直视的苍白天真。但无可否认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倾向。苍白天真始终是我的爱,就算在这个世界看来,没有成长不会现实是一种罪过。就像小说中动漫里的少年在二维世界里,永远纤细年轻,慢慢成长的你会觉得他们年轻幼稚,这固然是世界发展的规律,可是归根到底,我只是微微忧虑发胖衰老的我是否没有资格再喜欢他们了,这忧虑却不能抹杀热爱。
天呐,我都胡扯了些什么。
这几天天天在听民谣,听多了觉得,是的,的确有好多歌有着相似的模糊面目。而它触动自己的理由,却从从前首先对歌词的赞叹,转到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上。好像第一次跟好友去听现场,老周的嗓音在挤满人的闷热空间漫开来,潮湿的感觉忽然轻飘飘搭在每一个人肩上。好吧我没有立场为每一个人形容。可是有时候喜欢的事物就是这样,当它发生,你感觉有触手触及你的心你的灵魂——如果你有的话。当它发生的时候你就感觉到了。当然可以用理由解释,但是理由这种逻辑性的东西,存在性太强了也会煞风景的不是么。
有好久没听民谣,大约因此,才会又有这样的感慨。
很早就开始察觉人身上倾向性的东西,也慢慢坦然,这世上,的确有天生的合得来合不来。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么寂寞,是因为再多的人,没有碰到契合的。当然我已经不再相信“最契合”这种事了。我也努力去活得温暖,不孤僻不离群,可是在跟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始终没有摸索到什么技法,于是只能说碰到每一个相谈甚欢甚至可以做到简单不反感地交谈的人,都觉得感激而珍惜。
至于孤独这种事,还是觉得是天生的。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得,有的人总是自以为自己觉得了,也有人,始终生活在这种感觉之中,却不会像年少无知的我拿出来炫耀。
李志在《梵高先生》里唱“我们生来就是孤单”。喜欢这首歌,最初也是因为歌词。后来更爱他的《来了》,依旧更多地是因为歌词。是因为他在淡然的节奏中轻缓地唱爱情,唱理想,唱命运,文字交错出循序渐进的情节,在发展也在倒退,多少未说出口的无奈失落不甘挣扎,都在举重若轻的音乐故事之下。而最后冲破一切旋律的那一句“我还会唱歌”,曾经很多次让我,嗯,用矫情一点的词,热泪盈眶。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音乐或者歌唱,那是对歌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它也许不能解决温饱,却关乎存在,不管是因为单纯的热爱单纯的快乐还是其它。
我的当年的热泪盈眶,大概是因为至少在歌中,透过最后一段反复的歌词与旋律,你知道无乱如何,他永不放弃。至少在歌中,至少他是。而辽阔又逼仄的现实之中未来之后,你会如何,都无所谓了。
#不管曾经或是以后
拥有是什么
请你相信我 我还会唱歌
或许生死 或许悲观 离别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会唱歌
不管永远 或是现在 会有些什么
请你相信我 我还会唱歌#
李志的很多歌都很喜欢。由此延展出来,周云蓬梁晓雪张伟伟郭龙等,大致可以归结为“苍凉忧郁男声”系?小河应该算是例外。喜欢他,从《简单的道理》中那段欢快的间奏开始。那是能让人感到单纯美好快乐的旋律,那段音乐中,没有烦恼。不过我太懒,听歌从来都是零零散散,美其名曰“看缘分”。涉猎到的歌手专辑八卦都非常有限,所以从来不敢自称“文艺青年”。后来《董小姐》声名大起,后知后觉地听到,还跟没有太理解歌词的朋友吐槽说这首歌反映了文艺青年的“劣根性”。虽然我不算,但自省其实也有的“劣根性”。然后又是很久,前一阵子碰到宋冬野的另一首歌叫《莉莉安》。到这一首歌,歌词彻底不重要了,虽然也很好,但这种恰如其分的好之中,有一种略微令人厌倦的熟悉。能抵挡这种永恒主题的轻微倦怠感的是旋律和嘶吼的配合。民谣,即使总是唱着同样的这样那样的事情,但当高潮时那只有贯彻力的音乐铺天盖地从此到彼穿透你的耳膜你的内心,你会觉得依然被温暖的绝望淹没。是的,歌词或嗓音也许苍凉,但音乐温暖,就像这世界这生活那么冷那么热,而你无力抵挡。
很多配乐都能给出类似的感觉,比如《北方的女王》中夹杂着的那段温暖到凄凉的口琴声。歌者的声音轻到虚无,可是故事沉重,沉重到虚无。除非反复的读歌词,否则我几乎听不出任何情绪。但是在听这首歌的下午,我独自步行了三个钟头。
那个下午我听的当然不单单这一首歌。依然是零零散散,有怀旧的,也有新相遇的。还有一首,也是平淡却感觉虐到不行的,是《南山南》。“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开头如是唱着。
实在是搜刮不出什么语言来形容。原本是想把这两首喜欢的歌歌词贴出来就好,却又扯出这样一篇杂感。我很少会做推荐的事情。毕竟自己知之甚少,我想推荐的,也许别人早早知道,而我推荐的,也注定只能适合一小部分人。其实任何关乎内心的推荐都是这样吧。所以这个两字词语其实代表了一个游戏,叫做“找同类”。
最后,给如果有看到这里的亲补充一下,遇见这两首歌是在归类为民谣的歌单里,但后来也发现后者被归到摇滚。不过我这种懒人从来不研究分类的问题。不负责地摊手飘走。
最后的最后,附歌词。
北方的女王•尧十三
这里的秋天 开始变得寒冷 孤独了忙碌的人
总会有一些 善良的狗 心中藏着秘密
我在黑夜里 听见你的歌唱 是我没有听过的歌
我会用一千个夜晚 陪伴着湖北的江
你和我一样 都是说谎的人 拥抱城市的灰尘
请你轻轻的 摘下我的面具 亲吻这短暂时光
我会在每个 柔软的黄昏 喝一杯温柔的酒
管他是与非 管他忧和愁 只有你在我的北方
这里的秋天 忽然下起雨 打湿了我的头发
快说再见吧 善良的人们 趁我们还有酒喝
你在人群中 照一张相 妩媚了他们的时光
快些打扮 快些梳妆 我们还要去四川的湖
你和我一样 都是诚实的人 看不见回来的路
我想我只能 给你说这些话 已经是我的全部
我会在每个 陌生的早晨 唱一首温暖的歌
管他时光流逝 管他四季变换 只要有你在我的北方
后来在一个 慌张的夜晚 我找见了憔悴的人
我想你一定 也不能结婚 岁月啊 就这样吧
南山南
词/曲:马頔 编曲:尧十三 和声:妮妮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
因为心里早已荒无人烟
他的心里再装不下一个家
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
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
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时光苟延残喘无可奈何
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
走上一生只为拥抱你
喝醉了他的梦,晚安
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
唱着今天还在远方发生的
就在他眼睛里看到的孤岛
没有悲伤但也没有花朵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
做不完一场梦
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
南山南,北秋悲
南山有谷堆
南风喃 ,北海北
北海有墓碑
最近反复听两首民谣,淡淡的吉他缠绕,略哑的嗓音铺展,像讲一个故事,又或者写一封信一般的唱一首歌。苍凉忧郁文艺或者莫名不知所以的词,可是听到的那一瞬间你就会懂。不需要费什么力气,文字的存在,原本就是为了拼凑出一个你想要的故事。
两首来自不同歌者的歌里,会冒出相同的词汇。于是民谣么,也就是这样了,跟金融圈、法学界一样,被自己特定的话语圈定。即使这样的话语在成年若干年的自己看来,有一种不忍直视的苍白天真。但无可否认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倾向。苍白天真始终是我的爱,就算在这个世界看来,没有成长不会现实是一种罪过。就像小说中动漫里的少年在二维世界里,永远纤细年轻,慢慢成长的你会觉得他们年轻幼稚,这固然是世界发展的规律,可是归根到底,我只是微微忧虑发胖衰老的我是否没有资格再喜欢他们了,这忧虑却不能抹杀热爱。
天呐,我都胡扯了些什么。
这几天天天在听民谣,听多了觉得,是的,的确有好多歌有着相似的模糊面目。而它触动自己的理由,却从从前首先对歌词的赞叹,转到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上。好像第一次跟好友去听现场,老周的嗓音在挤满人的闷热空间漫开来,潮湿的感觉忽然轻飘飘搭在每一个人肩上。好吧我没有立场为每一个人形容。可是有时候喜欢的事物就是这样,当它发生,你感觉有触手触及你的心你的灵魂——如果你有的话。当它发生的时候你就感觉到了。当然可以用理由解释,但是理由这种逻辑性的东西,存在性太强了也会煞风景的不是么。
有好久没听民谣,大约因此,才会又有这样的感慨。
很早就开始察觉人身上倾向性的东西,也慢慢坦然,这世上,的确有天生的合得来合不来。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么寂寞,是因为再多的人,没有碰到契合的。当然我已经不再相信“最契合”这种事了。我也努力去活得温暖,不孤僻不离群,可是在跟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始终没有摸索到什么技法,于是只能说碰到每一个相谈甚欢甚至可以做到简单不反感地交谈的人,都觉得感激而珍惜。
至于孤独这种事,还是觉得是天生的。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得,有的人总是自以为自己觉得了,也有人,始终生活在这种感觉之中,却不会像年少无知的我拿出来炫耀。
李志在《梵高先生》里唱“我们生来就是孤单”。喜欢这首歌,最初也是因为歌词。后来更爱他的《来了》,依旧更多地是因为歌词。是因为他在淡然的节奏中轻缓地唱爱情,唱理想,唱命运,文字交错出循序渐进的情节,在发展也在倒退,多少未说出口的无奈失落不甘挣扎,都在举重若轻的音乐故事之下。而最后冲破一切旋律的那一句“我还会唱歌”,曾经很多次让我,嗯,用矫情一点的词,热泪盈眶。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音乐或者歌唱,那是对歌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它也许不能解决温饱,却关乎存在,不管是因为单纯的热爱单纯的快乐还是其它。
我的当年的热泪盈眶,大概是因为至少在歌中,透过最后一段反复的歌词与旋律,你知道无乱如何,他永不放弃。至少在歌中,至少他是。而辽阔又逼仄的现实之中未来之后,你会如何,都无所谓了。
#不管曾经或是以后
拥有是什么
请你相信我 我还会唱歌
或许生死 或许悲观 离别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会唱歌
不管永远 或是现在 会有些什么
请你相信我 我还会唱歌#
李志的很多歌都很喜欢。由此延展出来,周云蓬梁晓雪张伟伟郭龙等,大致可以归结为“苍凉忧郁男声”系?小河应该算是例外。喜欢他,从《简单的道理》中那段欢快的间奏开始。那是能让人感到单纯美好快乐的旋律,那段音乐中,没有烦恼。不过我太懒,听歌从来都是零零散散,美其名曰“看缘分”。涉猎到的歌手专辑八卦都非常有限,所以从来不敢自称“文艺青年”。后来《董小姐》声名大起,后知后觉地听到,还跟没有太理解歌词的朋友吐槽说这首歌反映了文艺青年的“劣根性”。虽然我不算,但自省其实也有的“劣根性”。然后又是很久,前一阵子碰到宋冬野的另一首歌叫《莉莉安》。到这一首歌,歌词彻底不重要了,虽然也很好,但这种恰如其分的好之中,有一种略微令人厌倦的熟悉。能抵挡这种永恒主题的轻微倦怠感的是旋律和嘶吼的配合。民谣,即使总是唱着同样的这样那样的事情,但当高潮时那只有贯彻力的音乐铺天盖地从此到彼穿透你的耳膜你的内心,你会觉得依然被温暖的绝望淹没。是的,歌词或嗓音也许苍凉,但音乐温暖,就像这世界这生活那么冷那么热,而你无力抵挡。
很多配乐都能给出类似的感觉,比如《北方的女王》中夹杂着的那段温暖到凄凉的口琴声。歌者的声音轻到虚无,可是故事沉重,沉重到虚无。除非反复的读歌词,否则我几乎听不出任何情绪。但是在听这首歌的下午,我独自步行了三个钟头。
那个下午我听的当然不单单这一首歌。依然是零零散散,有怀旧的,也有新相遇的。还有一首,也是平淡却感觉虐到不行的,是《南山南》。“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开头如是唱着。
实在是搜刮不出什么语言来形容。原本是想把这两首喜欢的歌歌词贴出来就好,却又扯出这样一篇杂感。我很少会做推荐的事情。毕竟自己知之甚少,我想推荐的,也许别人早早知道,而我推荐的,也注定只能适合一小部分人。其实任何关乎内心的推荐都是这样吧。所以这个两字词语其实代表了一个游戏,叫做“找同类”。
最后,给如果有看到这里的亲补充一下,遇见这两首歌是在归类为民谣的歌单里,但后来也发现后者被归到摇滚。不过我这种懒人从来不研究分类的问题。不负责地摊手飘走。
最后的最后,附歌词。
北方的女王•尧十三
这里的秋天 开始变得寒冷 孤独了忙碌的人
总会有一些 善良的狗 心中藏着秘密
我在黑夜里 听见你的歌唱 是我没有听过的歌
我会用一千个夜晚 陪伴着湖北的江
你和我一样 都是说谎的人 拥抱城市的灰尘
请你轻轻的 摘下我的面具 亲吻这短暂时光
我会在每个 柔软的黄昏 喝一杯温柔的酒
管他是与非 管他忧和愁 只有你在我的北方
这里的秋天 忽然下起雨 打湿了我的头发
快说再见吧 善良的人们 趁我们还有酒喝
你在人群中 照一张相 妩媚了他们的时光
快些打扮 快些梳妆 我们还要去四川的湖
你和我一样 都是诚实的人 看不见回来的路
我想我只能 给你说这些话 已经是我的全部
我会在每个 陌生的早晨 唱一首温暖的歌
管他时光流逝 管他四季变换 只要有你在我的北方
后来在一个 慌张的夜晚 我找见了憔悴的人
我想你一定 也不能结婚 岁月啊 就这样吧
南山南
词/曲:马頔 编曲:尧十三 和声:妮妮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
因为心里早已荒无人烟
他的心里再装不下一个家
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
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
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时光苟延残喘无可奈何
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
走上一生只为拥抱你
喝醉了他的梦,晚安
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
唱着今天还在远方发生的
就在他眼睛里看到的孤岛
没有悲伤但也没有花朵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
做不完一场梦
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
南山南,北秋悲
南山有谷堆
南风喃 ,北海北
北海有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