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书小结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现在能随心所欲买的,也只有书了。深以为然。好像买什么都掂量。但只有买书,想极致宠爱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在亚马逊列下长长的心愿单,那些贵的、无用的,留着某个节、某个纪念日买给自己。
毛姆说,书是我们的避难所。我觉得书对我的意义大于此。书,以及电影、音乐等,构建了一个精神世界。看书、看电影,就像燕子衔泥筑窝。打开书,就一步踏入了自己的仙洞。简单总结一下最近看的有意思的书、电影、纪录片等。
书籍:
一是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视角新颖,写得酣畅淋漓。腾讯视频有吴晓波本人对该书的讲解。有些语言很犀利,痛定思痛之余甚至有点掌掴执政者的意味。论断式的语言背后,感觉还有许多细节,许多问题待详解。 吴晓波老师这本书的结构、语言、视角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吸引人的书之一。
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林曦的释义。释义只有四页,还在理解中。对于经典,古代老师一字不讲先要求背诵的做法,其实挺有道理的。你背的过程就在理解,在感受文字之美,激起你的探究之心。在不能默写《心经》的时候,看释义毫无感觉。在能默写之后,终于有了一点感觉,难于言说,但是似乎有了一点点理解。了解一点宗教中的哲学思想,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完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佛教对我国的影响不仅仅在思想、政治层面,也影响到了文字表达。
三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木心阐发了许多简洁但振聋发聩的文学评论,见仁见智。他巨大的阅读量令人惊叹。如果要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说的是否让你信服,只有去读他读过的那些书,例如他推崇的道德经、陀思妥耶夫斯基、屈原、陶渊明、福楼拜等等。
四是《温迪嬷嬷讲绘画故事》。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画册,使你了解的不仅仅伟大传世的画作本身,还有画作的历史背景,甚至画家的师友。
五是《全球通史》和苏三的《文明大趋势》。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没有看完。这是两本刷新中国人历史知识乃至历史观的书,使我们得以在在全球背景下,世界历史长河中看中国今昔。
六是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翻译。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花半天左右的时间看完的。乏味无趣的股票经济人,忽然变身疯狂冷漠的艺术家,前半生和后半生如此泾渭分明。诚如木心所言,艺术是要牺牲的。画家彻底放弃自己的生活但并无以为苦,一头扎入对幻光的追逐,完成梦想的画作之后又付之一炬,彻底来去无牵挂。大多数人受过教育的人对艺术的态度或许和画家的太太一样,喜欢艺术,竭力和作家、艺术家来往,附庸风雅,艺术是一种点缀。
七是《刺猬的优雅》。我的枕边书之一。
八是《日日是好日》。我的枕边书之一。
九是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接受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顺利的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自主决定婚姻这些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在100年以前的英国是男性的特权。
正在看的书:
王博《无奈与逍遥》,看了几十页,写的很好。通过王教授的文字,慢慢靠近庄子。王教授提到的读书之法值得好好好体会。
电影:
布罗迪主演《超脱》。冷静描述教育之难。电影台词:我们今后的生活,每天24小时都会被工作的重压轧到死,。所以,为了保护自我,避免这苦闷渗入我们的思想。我们必须学会阅读,以此来激发想象力,培养我们的知觉和自身的信仰,我们需要这种能力来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心灵。 http://t.cn/zjdoNDf
《巴黎,我爱你》。除了描写法国唐人街的那一段(发廊、功夫、广场舞元素),其他的都很喜欢。
法国短片《红气球》http://t.cn/zOIUwz4
纪录片:
NHK《禅的世界》
第1集 悟道的境界http://t.cn/zYPODIP
第2集 禅修与冥想http://t.cn/hb2sKn
第3集 禅的艺术之美http://t.cn/zOSMVM6
BBC《安德鲁•玛尔的世界史 》
电视节目:
林曦、梁冬《国学堂——汉字书法之美》、林曦演讲《无用之美》
著名作家严歌苓女士中大讲座。感受:对写作、对艺术,严歌苓秉持的是一种郑重之情;对生活,严歌苓贯彻的是极强的纪律性,有很明确的时间表,对自己言出必行(其实对自己言出必行比对别人言出必行更难,因为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对世界和他人,严歌苓投射的是一种好奇又慈悲的目光,发现、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始终有悲悯。http://t.cn/8sMTMVi
喜欢的文章:
龙应台台湾大学法学院演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讲得很好。
王德峰《禅宗的智慧》http://nanshanshufang.com/newsshow.asp?ID=162
刘亮程《寒风吹彻》
好听的音乐:
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
琼英•卓玛的《大悲咒》
毛姆说,书是我们的避难所。我觉得书对我的意义大于此。书,以及电影、音乐等,构建了一个精神世界。看书、看电影,就像燕子衔泥筑窝。打开书,就一步踏入了自己的仙洞。简单总结一下最近看的有意思的书、电影、纪录片等。
书籍:
一是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视角新颖,写得酣畅淋漓。腾讯视频有吴晓波本人对该书的讲解。有些语言很犀利,痛定思痛之余甚至有点掌掴执政者的意味。论断式的语言背后,感觉还有许多细节,许多问题待详解。 吴晓波老师这本书的结构、语言、视角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吸引人的书之一。
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林曦的释义。释义只有四页,还在理解中。对于经典,古代老师一字不讲先要求背诵的做法,其实挺有道理的。你背的过程就在理解,在感受文字之美,激起你的探究之心。在不能默写《心经》的时候,看释义毫无感觉。在能默写之后,终于有了一点感觉,难于言说,但是似乎有了一点点理解。了解一点宗教中的哲学思想,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完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佛教对我国的影响不仅仅在思想、政治层面,也影响到了文字表达。
三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木心阐发了许多简洁但振聋发聩的文学评论,见仁见智。他巨大的阅读量令人惊叹。如果要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说的是否让你信服,只有去读他读过的那些书,例如他推崇的道德经、陀思妥耶夫斯基、屈原、陶渊明、福楼拜等等。
四是《温迪嬷嬷讲绘画故事》。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画册,使你了解的不仅仅伟大传世的画作本身,还有画作的历史背景,甚至画家的师友。
五是《全球通史》和苏三的《文明大趋势》。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没有看完。这是两本刷新中国人历史知识乃至历史观的书,使我们得以在在全球背景下,世界历史长河中看中国今昔。
六是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翻译。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花半天左右的时间看完的。乏味无趣的股票经济人,忽然变身疯狂冷漠的艺术家,前半生和后半生如此泾渭分明。诚如木心所言,艺术是要牺牲的。画家彻底放弃自己的生活但并无以为苦,一头扎入对幻光的追逐,完成梦想的画作之后又付之一炬,彻底来去无牵挂。大多数人受过教育的人对艺术的态度或许和画家的太太一样,喜欢艺术,竭力和作家、艺术家来往,附庸风雅,艺术是一种点缀。
七是《刺猬的优雅》。我的枕边书之一。
八是《日日是好日》。我的枕边书之一。
九是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接受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顺利的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自主决定婚姻这些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在100年以前的英国是男性的特权。
正在看的书:
王博《无奈与逍遥》,看了几十页,写的很好。通过王教授的文字,慢慢靠近庄子。王教授提到的读书之法值得好好好体会。
电影:
布罗迪主演《超脱》。冷静描述教育之难。电影台词:我们今后的生活,每天24小时都会被工作的重压轧到死,。所以,为了保护自我,避免这苦闷渗入我们的思想。我们必须学会阅读,以此来激发想象力,培养我们的知觉和自身的信仰,我们需要这种能力来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心灵。 http://t.cn/zjdoNDf
《巴黎,我爱你》。除了描写法国唐人街的那一段(发廊、功夫、广场舞元素),其他的都很喜欢。
法国短片《红气球》http://t.cn/zOIUwz4
纪录片:
NHK《禅的世界》
第1集 悟道的境界http://t.cn/zYPODIP
第2集 禅修与冥想http://t.cn/hb2sKn
第3集 禅的艺术之美http://t.cn/zOSMVM6
BBC《安德鲁•玛尔的世界史 》
电视节目:
林曦、梁冬《国学堂——汉字书法之美》、林曦演讲《无用之美》
著名作家严歌苓女士中大讲座。感受:对写作、对艺术,严歌苓秉持的是一种郑重之情;对生活,严歌苓贯彻的是极强的纪律性,有很明确的时间表,对自己言出必行(其实对自己言出必行比对别人言出必行更难,因为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对世界和他人,严歌苓投射的是一种好奇又慈悲的目光,发现、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始终有悲悯。http://t.cn/8sMTMVi
喜欢的文章:
龙应台台湾大学法学院演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讲得很好。
王德峰《禅宗的智慧》http://nanshanshufang.com/newsshow.asp?ID=162
刘亮程《寒风吹彻》
好听的音乐:
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
琼英•卓玛的《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