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
如同享受自己作为啦啦队员的角色,也不讳言鼓励对我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午与朋友聊天,很久不见,他说每当想起我的不同与坚持,便又生出信心来。
嗯,终于在生命的第二十八个年头,开始感到自己可以不一样,不需要对照看齐。
可能这觉悟有些晚,我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哈哈,大概也是因为屡屡发现对不齐。
没有别的路,只有做自己了。 拿主意、做决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要反复倾听。
遇见有风采的人,还会心生钦佩,却没有了偶像,我不知道我将要成为和谁一样的人。
只是任自己像这仲春里抽芽的树,扎根土壤,随着阳光雨露,生长,生长。
也不知道树冠会长成什么样,我想,会是一棵舒展的、昂首的树。
在做完那些职责由然的事后,努力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生长。
昨日读到“替罪羊困局”,其中举例:一边说心怀梦想,工作阻碍自己追求梦想;
一边不好好工作,因为心中的梦想。理想和工作互为替罪羊,那真是无辜得很。
这就是没有为自己负责,是逃避。然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的时候。
不必苛责,因为面对需要足够的力量的。那么力量从何而来?
会不会是在精神分析的童年往事里,还是在谁的励志故事里?
好吧,有本书叫《当下的力量》有木有?对当下的觉知。
人们说“活在当下”,其实物理层面我们都在当下啊,还无人发明并建造时光机嘛(嗯,忘记《天才眼镜狗》吧)
不能活在当下,因为牵挂着那些未完成的事件,因为还停留在未释放的情绪中。又或者
担心未来到的险情,忧心忡忡,就消耗了能量和力量。
人们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作也是因为心怀忧惧,这忧惧在关系中造成压力,直至产生毁坏。
消耗自己和关系的能量也是很难避免。除非,不排拒那些涌来的情绪,与它友好相处。
知道它就是流经你,等待它流经,倾听它流经,诚实面对就是方向和启示本身。
今天早上听了“动态智商”这个概念和研究,说人在紧张不安中,智商平均下降17个点。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考试时会做错平时会的题,演讲时不如在底下那么妙语连珠,以及
为什么碰到喜欢的人,脑子一片空白,张口结舌笨得要死,因为,真的变傻了啊,哈哈。
认识事物,是为了尊重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达成所愿。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最好做120%的准备。
比如多多练习,所以丘吉尔演讲要练到家里的狗跳起来,乔布斯开发布会彩排几个昼夜。
当然,你一定听说过”超常发挥“的家伙。
是的,另一个研究发现,如果把心跳加快、身体发热理解成积极的、友好的兴奋,理解成
”我的身体已经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哦耶“,你可能会更social,更有亲和力的。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知方式,是不是?可以对自己开放的,是不是?
当注意力在当下,觉知在当下,才会跟这个场融合在一起,做出恰当的选择。
最近我渐渐在觉察自己与场的关系,怎么互相影响的呢。
学习到:最要紧,一是把自己调整到放松的状态。二是不确定的时候,可以投石问路的。
人和人这么不一样,理解有偏差、产生误会那是正常的嘛,好在我们可以澄清的啊。
接受”被看到“,也接受”没有被看到“,接受”被待见“,也接受”没有被待见“。
在关系里,感受平静,也感受不平静,感受 相逢,也感受 离别和重逢。
感受会沮丧的自己,60分的自己,80分的自己,20分的自己,99分的自己,110分的自己。
就像看潮起潮落,月盈月缺。 接受自己的光亮,如同接受阴影。
先把自己解放,然后再来感知他人的光亮和阴影,就不一样了。
世界、自己和谁都不完美。
我想,在不完美之中,能关心自己,甚至又能关心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便是勇士。
你如果问我,为什么对这些有话说,因为,这就是我。
同时,作为卡尔罗杰斯思想上的追随者,在此我也邀请你,成为你自己哟:)
祝开心。
下午与朋友聊天,很久不见,他说每当想起我的不同与坚持,便又生出信心来。
嗯,终于在生命的第二十八个年头,开始感到自己可以不一样,不需要对照看齐。
可能这觉悟有些晚,我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哈哈,大概也是因为屡屡发现对不齐。
没有别的路,只有做自己了。 拿主意、做决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要反复倾听。
遇见有风采的人,还会心生钦佩,却没有了偶像,我不知道我将要成为和谁一样的人。
只是任自己像这仲春里抽芽的树,扎根土壤,随着阳光雨露,生长,生长。
也不知道树冠会长成什么样,我想,会是一棵舒展的、昂首的树。
在做完那些职责由然的事后,努力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生长。
昨日读到“替罪羊困局”,其中举例:一边说心怀梦想,工作阻碍自己追求梦想;
一边不好好工作,因为心中的梦想。理想和工作互为替罪羊,那真是无辜得很。
这就是没有为自己负责,是逃避。然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的时候。
不必苛责,因为面对需要足够的力量的。那么力量从何而来?
会不会是在精神分析的童年往事里,还是在谁的励志故事里?
好吧,有本书叫《当下的力量》有木有?对当下的觉知。
人们说“活在当下”,其实物理层面我们都在当下啊,还无人发明并建造时光机嘛(嗯,忘记《天才眼镜狗》吧)
不能活在当下,因为牵挂着那些未完成的事件,因为还停留在未释放的情绪中。又或者
担心未来到的险情,忧心忡忡,就消耗了能量和力量。
人们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作也是因为心怀忧惧,这忧惧在关系中造成压力,直至产生毁坏。
消耗自己和关系的能量也是很难避免。除非,不排拒那些涌来的情绪,与它友好相处。
知道它就是流经你,等待它流经,倾听它流经,诚实面对就是方向和启示本身。
今天早上听了“动态智商”这个概念和研究,说人在紧张不安中,智商平均下降17个点。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考试时会做错平时会的题,演讲时不如在底下那么妙语连珠,以及
为什么碰到喜欢的人,脑子一片空白,张口结舌笨得要死,因为,真的变傻了啊,哈哈。
认识事物,是为了尊重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达成所愿。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最好做120%的准备。
比如多多练习,所以丘吉尔演讲要练到家里的狗跳起来,乔布斯开发布会彩排几个昼夜。
当然,你一定听说过”超常发挥“的家伙。
是的,另一个研究发现,如果把心跳加快、身体发热理解成积极的、友好的兴奋,理解成
”我的身体已经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哦耶“,你可能会更social,更有亲和力的。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知方式,是不是?可以对自己开放的,是不是?
当注意力在当下,觉知在当下,才会跟这个场融合在一起,做出恰当的选择。
最近我渐渐在觉察自己与场的关系,怎么互相影响的呢。
学习到:最要紧,一是把自己调整到放松的状态。二是不确定的时候,可以投石问路的。
人和人这么不一样,理解有偏差、产生误会那是正常的嘛,好在我们可以澄清的啊。
接受”被看到“,也接受”没有被看到“,接受”被待见“,也接受”没有被待见“。
在关系里,感受平静,也感受不平静,感受 相逢,也感受 离别和重逢。
感受会沮丧的自己,60分的自己,80分的自己,20分的自己,99分的自己,110分的自己。
就像看潮起潮落,月盈月缺。 接受自己的光亮,如同接受阴影。
先把自己解放,然后再来感知他人的光亮和阴影,就不一样了。
世界、自己和谁都不完美。
我想,在不完美之中,能关心自己,甚至又能关心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便是勇士。
你如果问我,为什么对这些有话说,因为,这就是我。
同时,作为卡尔罗杰斯思想上的追随者,在此我也邀请你,成为你自己哟:)
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