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上
大明三十年,秋,凄风楚雨。
恭王府。已入夜。惊雷阵阵。
王府门前风中摇曳的纸灯笼在垂死挣扎,灯火似明似灭。空气中弥漫的水雾,混合着沁人心脾的桂子芳香。又似惊恐来临前般寂静,安顺。
三天前。成王府。
“非杀不可?”
“没人能阻挡我成就千秋霸业。”
“恭王府上下七百零八口?”
“速战速决,一个不留。”
远方的犬吠打断了我的思绪。凄厉的风吹动我的檐帽,漂泊的雨淋透我的风衣。
雷鸣一道,门庭大开。我径直进去,不带丝毫的犹豫。但地上的雨水却愈发粘着。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行动,但此刻我原本冷漠的心在悸动。每多行一步,脚步愈发沉重。但此刻我已不想多想——在这场王位之争中,我终究是走不进历史的小角色,什么江山美人,又管他王侯将相,与我无干。我只是一名杀手,杀人是我的义务,仅此而已。
脚步潺潺,整个恭王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皆刀出,光现,血迸,人亡,不带丝毫嘶鸣。让人死的痛快,是我的职业道德之一。我不想给将死的躯体留下太多的遗憾,于杀手的意义,我是仁慈。我不知道我的风衣沾染了多少鲜血,我只知道我深邃的眼眸,只会看到死亡安详的表情。只些许功夫,整个恭王府,上上下下七百零八口,无一活口。鲜红的血顺着雨水渗出,汇聚,再冲淡。
我缓缓的走出,眼神稍许的绯红。门口的那盏红灯笼,纸散,灯灭。恭王府,付诸一炬。
雨水透过檐帽,流经额头,滚落,再重复。雨越下越大,仿佛洗刷着人世,包括一切的罪恶,狰狞,惶恐与不安。
早已没了当初完成任务的轻快,而愈发不安。对,就是那最后一个,最后一个眼神,使我彻夜难眠。
如果我没猜错,是那个叫采儿的姑娘,恭王府的千金。
杀掉最后一个人时,是采儿的房间,红烛闪闪。我的身影暴露在红烛下,拉长的影子,让我自己都感到可怕。
“该来的总会来”,门开,笔停,纸墨未干。
“世事难料,纵你聪明,也如此乎”,但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却似曾相识。“念你聪灵,给你个选择,你想如何死”,我心在悸动,“速战速决,一个不留”在耳边萦绕。
“人本皮囊,生死何患?”,她自割颈。
我刀合,入鞘。
血水缓缓流于地,而她颈上那块玉石,却闪闪发光。我扑上前去,抱紧她,石上有微雕“三生石上,生生相望”。
“你叫采儿?”,我拿起她的未干纸墨。
上书:山亭柳外 红叶阑珊风吹雨,秋来无天际。茶也靡靡,思也煦煦,清风人,孤流泣。两相回首千望里,多绝无别续。人也终终,情也匆匆,定不负,此生意。
落笔:采儿。
她微微笑意,苍白的手,似垂似起。在血染青袍后,干绵落地。
“这难道是命?”,我起身无力,仰天无泣。看着人死去,是对一个杀手冷漠的心的最大考验。但不会有谁明白,冷漠的心流血的滋味。
这就是宿命。
七年前。
我问佛陀:我的情缘何在?
佛陀笑而不语。
我心已死,挪挪而去。
佛曰:三生石上,生生相望。此中采撷,命诸安康。
我冷笑。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对于一个死心的人,三生石又有何用?
于是,江湖便掀起腥风血雨。无数杀戮,皆出自我手。杀人不是我的仇恨,而是我快乐源泉的所在。每一个死人的背后,都刻有“三生”二字,每杀一处,便留一石,浸于血,人称“三生石咒”。而我向来不在乎所谓的名号,在成为真正的杀手之前。
这就是宿命。一个人一生总会躲不掉什么,悲沉其中,也许生离死别,也许,一场无名而终的爱情。
我走后,恭王府付之一炬。我知道,世上最不想看到的东西就让它化作灰烬,但我更明白,灰烬之后,总有抹不去的楚痛。孤独的雨水淋湿孤独的人,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孤独的杀手,一棵孤独的心。所谓孤独,生无所托罢了。烟花巷外,茶糜酒肆,一个飘荡无魄的灵魂。也许,我内心本是一个吟游诗人,却因一句无影无形的恶咒,祸乱众生。
三天后,昭示于天下:恭王府火烛,已遭灭门。
五天后,成王府送来珍宝数箱。
我杀尽车夫,带着这些宝藏,前去寻觅佛陀。
七年后,同样的场景。
“我的情缘何在?”
佛陀笑而不语。
我心已死,冷笑而出。
“三生石上,生生相望。君无采撷,人走茶凉”。
我吹着空气中弥漫着桂子清香的风,等待着雨水打湿我的脸颊,浸透双眸。
虔诚的佛光下,我慢慢回忆,回忆我和采儿的爱情:
我和采儿,是三世的缘分,相恋三生。粗茶淡饭,清清水蒸;达官富贵,仁慈天成。在第三世走完之前,我们相约佛前:
三生石上,生生相望;
妾作蔷薇,君作沧浪;
陌陌上迁,蔷薇花香;
激濯浪鸣,浩浩无江;
天无惊雷,地无残霜;
愿君采撷,三生相向。
刻于石。
我冷笑,这就是宿命。三生石,又有何用?
大明三十一年,冬。
成王府,已入夜。
王府门前风中摇曳的纸灯笼在垂死挣扎,灯火似明似灭。
血浸于雪,纸散,灯灭。
慈悲的佛陀前。
刀已出鞘,我手上的寒刃。
我慢慢冷去。
但我无法忘记,三生石上的誓言。
我已无法忘记,这镌刻的爱情,如蔷薇永绽。
恭王府。已入夜。惊雷阵阵。
王府门前风中摇曳的纸灯笼在垂死挣扎,灯火似明似灭。空气中弥漫的水雾,混合着沁人心脾的桂子芳香。又似惊恐来临前般寂静,安顺。
三天前。成王府。
“非杀不可?”
“没人能阻挡我成就千秋霸业。”
“恭王府上下七百零八口?”
“速战速决,一个不留。”
远方的犬吠打断了我的思绪。凄厉的风吹动我的檐帽,漂泊的雨淋透我的风衣。
雷鸣一道,门庭大开。我径直进去,不带丝毫的犹豫。但地上的雨水却愈发粘着。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行动,但此刻我原本冷漠的心在悸动。每多行一步,脚步愈发沉重。但此刻我已不想多想——在这场王位之争中,我终究是走不进历史的小角色,什么江山美人,又管他王侯将相,与我无干。我只是一名杀手,杀人是我的义务,仅此而已。
脚步潺潺,整个恭王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皆刀出,光现,血迸,人亡,不带丝毫嘶鸣。让人死的痛快,是我的职业道德之一。我不想给将死的躯体留下太多的遗憾,于杀手的意义,我是仁慈。我不知道我的风衣沾染了多少鲜血,我只知道我深邃的眼眸,只会看到死亡安详的表情。只些许功夫,整个恭王府,上上下下七百零八口,无一活口。鲜红的血顺着雨水渗出,汇聚,再冲淡。
我缓缓的走出,眼神稍许的绯红。门口的那盏红灯笼,纸散,灯灭。恭王府,付诸一炬。
雨水透过檐帽,流经额头,滚落,再重复。雨越下越大,仿佛洗刷着人世,包括一切的罪恶,狰狞,惶恐与不安。
早已没了当初完成任务的轻快,而愈发不安。对,就是那最后一个,最后一个眼神,使我彻夜难眠。
如果我没猜错,是那个叫采儿的姑娘,恭王府的千金。
杀掉最后一个人时,是采儿的房间,红烛闪闪。我的身影暴露在红烛下,拉长的影子,让我自己都感到可怕。
“该来的总会来”,门开,笔停,纸墨未干。
“世事难料,纵你聪明,也如此乎”,但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却似曾相识。“念你聪灵,给你个选择,你想如何死”,我心在悸动,“速战速决,一个不留”在耳边萦绕。
“人本皮囊,生死何患?”,她自割颈。
我刀合,入鞘。
血水缓缓流于地,而她颈上那块玉石,却闪闪发光。我扑上前去,抱紧她,石上有微雕“三生石上,生生相望”。
“你叫采儿?”,我拿起她的未干纸墨。
上书:山亭柳外 红叶阑珊风吹雨,秋来无天际。茶也靡靡,思也煦煦,清风人,孤流泣。两相回首千望里,多绝无别续。人也终终,情也匆匆,定不负,此生意。
落笔:采儿。
她微微笑意,苍白的手,似垂似起。在血染青袍后,干绵落地。
“这难道是命?”,我起身无力,仰天无泣。看着人死去,是对一个杀手冷漠的心的最大考验。但不会有谁明白,冷漠的心流血的滋味。
这就是宿命。
七年前。
我问佛陀:我的情缘何在?
佛陀笑而不语。
我心已死,挪挪而去。
佛曰:三生石上,生生相望。此中采撷,命诸安康。
我冷笑。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对于一个死心的人,三生石又有何用?
于是,江湖便掀起腥风血雨。无数杀戮,皆出自我手。杀人不是我的仇恨,而是我快乐源泉的所在。每一个死人的背后,都刻有“三生”二字,每杀一处,便留一石,浸于血,人称“三生石咒”。而我向来不在乎所谓的名号,在成为真正的杀手之前。
这就是宿命。一个人一生总会躲不掉什么,悲沉其中,也许生离死别,也许,一场无名而终的爱情。
我走后,恭王府付之一炬。我知道,世上最不想看到的东西就让它化作灰烬,但我更明白,灰烬之后,总有抹不去的楚痛。孤独的雨水淋湿孤独的人,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孤独的杀手,一棵孤独的心。所谓孤独,生无所托罢了。烟花巷外,茶糜酒肆,一个飘荡无魄的灵魂。也许,我内心本是一个吟游诗人,却因一句无影无形的恶咒,祸乱众生。
三天后,昭示于天下:恭王府火烛,已遭灭门。
五天后,成王府送来珍宝数箱。
我杀尽车夫,带着这些宝藏,前去寻觅佛陀。
七年后,同样的场景。
“我的情缘何在?”
佛陀笑而不语。
我心已死,冷笑而出。
“三生石上,生生相望。君无采撷,人走茶凉”。
我吹着空气中弥漫着桂子清香的风,等待着雨水打湿我的脸颊,浸透双眸。
虔诚的佛光下,我慢慢回忆,回忆我和采儿的爱情:
我和采儿,是三世的缘分,相恋三生。粗茶淡饭,清清水蒸;达官富贵,仁慈天成。在第三世走完之前,我们相约佛前:
三生石上,生生相望;
妾作蔷薇,君作沧浪;
陌陌上迁,蔷薇花香;
激濯浪鸣,浩浩无江;
天无惊雷,地无残霜;
愿君采撷,三生相向。
刻于石。
我冷笑,这就是宿命。三生石,又有何用?
大明三十一年,冬。
成王府,已入夜。
王府门前风中摇曳的纸灯笼在垂死挣扎,灯火似明似灭。
血浸于雪,纸散,灯灭。
慈悲的佛陀前。
刀已出鞘,我手上的寒刃。
我慢慢冷去。
但我无法忘记,三生石上的誓言。
我已无法忘记,这镌刻的爱情,如蔷薇永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