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飞过的机场
前两日,看了10年前汤姆汉克斯的老片子《幸福终点站》,这片应该不是第一次看了,但除了美国那个偌大的机场外,我竟然完全不记得的故事情节了。
也许年少时,未谙世事,连机场都没见过几个,对里面平凡的小情节更是没多大印象了。
因着工作关系,这2年也逗留过不少机场,北京T3,上海虹桥、浦东、深圳宝安、青岛、珠海还有新加坡樟宜和香港/澳门国际机场,甚至还有遥远的佳木斯和哈尔滨,它们或大气,或小巧,或崭新,或陈旧。但,最让人感觉精致舒服的还是厦门的高崎机场,虽然小,但却干净整洁,有着邻家女孩的舒适感。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就是深圳宝安了,上洗手间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特区的航站楼,洗手间的某个隔间连门都没有,纸巾扔得满地都是,这甚至都比不上国内的东车站,许是它的航线繁忙和年代久远让它变得有点破旧不堪了,还好据说新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了。
最冷清的应该是珠海机场了,这个与厦门有着同样定位的城市,却不似后者那么繁华热闹,2年前从澳门过关,再经由珠海飞回厦门,到机场时已经晚上8-9点,定了晚班机,在机场的快时尚餐饮吃了饭,等到快11点才起飞,印象最深的是,偌大的机场里只有寥寥几个人,几乎是同一个航班的人,百无聊赖地大家都可以横躺一排椅子休息了。
而国际机场也并不都想想象中的那般大,新加坡机场就十分小巧,少了北京T3的大气和高大,更像是一个小家碧玉的姑娘,虽然航班繁忙,人流不断,但动线有序。
刚抵达新加坡的时候,觉得这个机场跟这个城市一样与厦门有几分相似,很多服务都是自助的,一下飞机,同事们急着找地方抽烟,我一个人找了一个快餐店休息,彼时看到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在餐厅吃薯条,妈妈打扮精致,化着不浓不淡的妆,穿着平底鞋,短发烫卷,有着这个城市的时尚感,但眼神却有点放空飘忽走神,像装满了一肚子的心事,独留小孩一人认真地吃着薯条。在陌生的城市里,总是下意识地会去观察周边的人,揣测着他们的故事。
这个类似于麦当劳的餐厅里,柜台前的收银的是年轻人,但清理桌椅的却是清一色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没有70,也有60了,在国外好像蛮大街都是大龄工作的老人,出门打的的时候,也遇到一个开出租的70岁老头,手上都已经长出了老人斑,还在坚持开着出租,我猜想他的孙儿应该都很大了吧,这样的情形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城市越发达,工作的年龄就越往后,是城市的进步,还是生活的压力,不得而知。
从新加坡飞澳门,公司省钱给定了tiger的特价航空,连行李都不能托运,很多事都得靠自己,但对液体类物件携带并不十分严格,因为习惯了国内航空的严格,还自发自觉把隐形眼镜的护理液给撇下了。
见过最简陋的机场,应该就是佳木斯了吧,这个紧挨着俄罗斯的北方小城,机场跟汽车站没有太大差别,飞机与大厅不过几米的距离,下飞机就像下汽车一样,走2步路就到了大厅,像极了汽车站的候车大厅。最乌龙的是,返程飞哈尔滨的时候,海关还把我的身份证号打错了,这样的含糊,跟这机场的规格倒是十分相符。前往哈尔滨的小飞机,也不过是20-30人的载客量,只有一名空姐,全程黑着一张脸,噢,不对,应该是黑着一张苦瓜脸,看看这破旧的飞机,机翼掉漆,座椅破洞,引擎还发出哒哒哒的轰鸣声,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她这么不开心了。
最晕头转向的机场,应该就是香港机场了,除了大还是大,一家连着一家的免税品牌店,从一个登机口到另一个登机口,还需要摆渡小火车,去了2次,还是依然找不到北。对香港人的印象始终不好,第一次去的时候,跟同事脱团自己走,把行李留在了团车上,因为紧赶慢赶才赶到机场,我们几个的行李就被华丽丽地丢在机场大门边上,没有任何交代,那几件行李就这样毫无理由地被丢在一旁,所幸是没有贵重物品,但也亲历了香港导游或者说香港人的冷漠和无情,这么光鲜亮丽的城市里却住着一群毫无人情味的家伙。
上海虹桥机场,虽然也有些年岁了,好在它还算干净整洁,也添了几分亲切,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第一个抵达的机场,那时候,刚从校园出来没多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对空中的飞翔也写满了诗意,还记得飞机冲上天的那一刻,我眨巴着一双无知的双眼,看着脚底下的房子渐渐变小,然后看到岛屿的轮廓,看到宽阔的大马路变成一条细细的线飞舞在平地上。飞机飞过海洋,飞过山川,飞过云朵,还飞过一个新鲜娇嫩姑娘满心的期待,最后停在了云端。这个姑娘,全程紧盯着那个不大的窗户,看到平流层上的纯白世界,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仿佛看到了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里的天宫,真的是一样一样的,也许拍这画面的人也是来自这灵感吧。
要感谢这趟飞行,让姑娘的眼睛从几十公里睁开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她今后的人生,也慢慢迈出了远行的步伐。
回到电影本身,故事的所有场景都发生在纽约的机场里,这个电影拍了十年了,里面人物的着装透露着一点点时代感,但很多场景和流程还是那么相似,只是汤姆汉克斯大叔脸上的真诚是这个时代难找的,机场不算小,但因为签证的关系,大叔无法迈出机场一步,这种约束,顿时让这个国际机场显得局促了,有什么比限制自由来得让人压抑。
还好,大叔在几次碰壁之后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了,他用番茄酱夹着黄油和饼干吃,推行李车来赚那一次2.5美元的消费来换取汉堡王的一个小汉堡。
甚至,最后,找到一份在机场内部装修的活,因为专业,更是拿到600美元一小时的高酬劳,简直要眼红死机场的最高长官,因为,显然比他的酬劳还要高。他拿着这些钱去BOSS里选了一套上档次的西装,来迎接由泽塔琼斯扮演的空姐,那段在橱窗前试衣的画面,真是又萌又可爱啊,虽然大师年纪不小了,但那种无知无畏,还自我娱乐的精神,着实把人逗乐了。
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感染了机场工作的所有后勤人员,逐渐成为机场内部的明星人物。也不知何时开始,他已经变成了这个机场的重要成员,我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又萌的大叔,很好地演绎了如何一点一点改变周遭的环境,让这世界跟着自己节奏变好起来,即使没变好,也变得融洽起来。
我希望有一天,能走更远的路,去看更多的风景,去听更多的故事,然后去体会更多的人情,发现更好的自己。
也许年少时,未谙世事,连机场都没见过几个,对里面平凡的小情节更是没多大印象了。
因着工作关系,这2年也逗留过不少机场,北京T3,上海虹桥、浦东、深圳宝安、青岛、珠海还有新加坡樟宜和香港/澳门国际机场,甚至还有遥远的佳木斯和哈尔滨,它们或大气,或小巧,或崭新,或陈旧。但,最让人感觉精致舒服的还是厦门的高崎机场,虽然小,但却干净整洁,有着邻家女孩的舒适感。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就是深圳宝安了,上洗手间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特区的航站楼,洗手间的某个隔间连门都没有,纸巾扔得满地都是,这甚至都比不上国内的东车站,许是它的航线繁忙和年代久远让它变得有点破旧不堪了,还好据说新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了。
最冷清的应该是珠海机场了,这个与厦门有着同样定位的城市,却不似后者那么繁华热闹,2年前从澳门过关,再经由珠海飞回厦门,到机场时已经晚上8-9点,定了晚班机,在机场的快时尚餐饮吃了饭,等到快11点才起飞,印象最深的是,偌大的机场里只有寥寥几个人,几乎是同一个航班的人,百无聊赖地大家都可以横躺一排椅子休息了。
而国际机场也并不都想想象中的那般大,新加坡机场就十分小巧,少了北京T3的大气和高大,更像是一个小家碧玉的姑娘,虽然航班繁忙,人流不断,但动线有序。
刚抵达新加坡的时候,觉得这个机场跟这个城市一样与厦门有几分相似,很多服务都是自助的,一下飞机,同事们急着找地方抽烟,我一个人找了一个快餐店休息,彼时看到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在餐厅吃薯条,妈妈打扮精致,化着不浓不淡的妆,穿着平底鞋,短发烫卷,有着这个城市的时尚感,但眼神却有点放空飘忽走神,像装满了一肚子的心事,独留小孩一人认真地吃着薯条。在陌生的城市里,总是下意识地会去观察周边的人,揣测着他们的故事。
这个类似于麦当劳的餐厅里,柜台前的收银的是年轻人,但清理桌椅的却是清一色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没有70,也有60了,在国外好像蛮大街都是大龄工作的老人,出门打的的时候,也遇到一个开出租的70岁老头,手上都已经长出了老人斑,还在坚持开着出租,我猜想他的孙儿应该都很大了吧,这样的情形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城市越发达,工作的年龄就越往后,是城市的进步,还是生活的压力,不得而知。
从新加坡飞澳门,公司省钱给定了tiger的特价航空,连行李都不能托运,很多事都得靠自己,但对液体类物件携带并不十分严格,因为习惯了国内航空的严格,还自发自觉把隐形眼镜的护理液给撇下了。
见过最简陋的机场,应该就是佳木斯了吧,这个紧挨着俄罗斯的北方小城,机场跟汽车站没有太大差别,飞机与大厅不过几米的距离,下飞机就像下汽车一样,走2步路就到了大厅,像极了汽车站的候车大厅。最乌龙的是,返程飞哈尔滨的时候,海关还把我的身份证号打错了,这样的含糊,跟这机场的规格倒是十分相符。前往哈尔滨的小飞机,也不过是20-30人的载客量,只有一名空姐,全程黑着一张脸,噢,不对,应该是黑着一张苦瓜脸,看看这破旧的飞机,机翼掉漆,座椅破洞,引擎还发出哒哒哒的轰鸣声,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她这么不开心了。
最晕头转向的机场,应该就是香港机场了,除了大还是大,一家连着一家的免税品牌店,从一个登机口到另一个登机口,还需要摆渡小火车,去了2次,还是依然找不到北。对香港人的印象始终不好,第一次去的时候,跟同事脱团自己走,把行李留在了团车上,因为紧赶慢赶才赶到机场,我们几个的行李就被华丽丽地丢在机场大门边上,没有任何交代,那几件行李就这样毫无理由地被丢在一旁,所幸是没有贵重物品,但也亲历了香港导游或者说香港人的冷漠和无情,这么光鲜亮丽的城市里却住着一群毫无人情味的家伙。
上海虹桥机场,虽然也有些年岁了,好在它还算干净整洁,也添了几分亲切,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第一个抵达的机场,那时候,刚从校园出来没多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对空中的飞翔也写满了诗意,还记得飞机冲上天的那一刻,我眨巴着一双无知的双眼,看着脚底下的房子渐渐变小,然后看到岛屿的轮廓,看到宽阔的大马路变成一条细细的线飞舞在平地上。飞机飞过海洋,飞过山川,飞过云朵,还飞过一个新鲜娇嫩姑娘满心的期待,最后停在了云端。这个姑娘,全程紧盯着那个不大的窗户,看到平流层上的纯白世界,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仿佛看到了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里的天宫,真的是一样一样的,也许拍这画面的人也是来自这灵感吧。
要感谢这趟飞行,让姑娘的眼睛从几十公里睁开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她今后的人生,也慢慢迈出了远行的步伐。
回到电影本身,故事的所有场景都发生在纽约的机场里,这个电影拍了十年了,里面人物的着装透露着一点点时代感,但很多场景和流程还是那么相似,只是汤姆汉克斯大叔脸上的真诚是这个时代难找的,机场不算小,但因为签证的关系,大叔无法迈出机场一步,这种约束,顿时让这个国际机场显得局促了,有什么比限制自由来得让人压抑。
还好,大叔在几次碰壁之后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了,他用番茄酱夹着黄油和饼干吃,推行李车来赚那一次2.5美元的消费来换取汉堡王的一个小汉堡。
甚至,最后,找到一份在机场内部装修的活,因为专业,更是拿到600美元一小时的高酬劳,简直要眼红死机场的最高长官,因为,显然比他的酬劳还要高。他拿着这些钱去BOSS里选了一套上档次的西装,来迎接由泽塔琼斯扮演的空姐,那段在橱窗前试衣的画面,真是又萌又可爱啊,虽然大师年纪不小了,但那种无知无畏,还自我娱乐的精神,着实把人逗乐了。
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感染了机场工作的所有后勤人员,逐渐成为机场内部的明星人物。也不知何时开始,他已经变成了这个机场的重要成员,我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又萌的大叔,很好地演绎了如何一点一点改变周遭的环境,让这世界跟着自己节奏变好起来,即使没变好,也变得融洽起来。
我希望有一天,能走更远的路,去看更多的风景,去听更多的故事,然后去体会更多的人情,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