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一把钥匙,而生活却不仅仅是一扇门
题目已把全文说清。
小时候,对于许多人生活中的贫苦是并不理解的。那时候还认为,人只要努力工作,懂得规划,就会有好生活。
那时候看到新闻里播某某明星濒临破产,某某名人负债累累等等等等,觉得非常不理解。怎么会呢?明明他们挣到了那么多钱,究竟是如何会把生活搞成这样。这种不理解,还蔓延到我自己的生活里。
我在城中村长大,见过非常多在底层挣扎的人。多底层?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那种推着柜子在马路上卖香烟的人,卖水果的,炸油条的,在路边摆地摊卖些廉价日用品的,清扫垃圾的。可能有人说,你别说人家是底层,人家不少挣钱。我说的,是二十年前做这些的,和现在月入三五万的煎饼果子摊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二十年前,做这些行业的,就是底层人民(当然,现在这些靠拆迁发家致富了的人们再也不是底层了)。我在小时候倒是已经明白生活本来就有贫富之分,只是我不明白,那些经济贫苦的人,为什么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之后,依然贫苦。他们并不傻,他们生活中的细节无不透露出一种狡黠的精明。他们占小便宜、悄无声息地侵占他人财产甚至不惜为金钱争斗。即便如此,他们仍然穷。
大部分穷的生活都不是好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说法。而上面说到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内容里很大一部分就是纠纷和争吵。因为觉得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了,因为觉得自己吃亏了,因为觉得别人让自己受到了损失等等等等。他们总是愤怒,对自己生活中的他人愤愤不平。
我那时还认为,是因为穷,所以他们的生活才是如此的模样。
之前和朋友聊天时调侃“现在最怕两种人,我家开矿的、我家房拆了”。这一行为,在此不论对错,只是说,有许多家庭经此变动从城中村居民成了多套住宅、现款百万的“小康家庭”。我曾怀有一丝希望,觉得他们的生活就此不同。以目前看到的结果是,的确有人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但仅仅是小部分。
大部分拿到补偿款的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车,即便他们没有驾照。较为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拿到了补偿款,分给子女一部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倾向于这笔钱拿来买车,即便没有驾照。买完车之后,若还有余款,则是拿来做生意,大部分是做他们认为他们涉足过的生意:精品店、服装店、饭馆等等。除了少部分真正经营过生意的人,大部分人都赔钱了。
上面说的还是较为平和的例子,而我身边极端的例子更多。许多人因为一夜暴富,开始赌博,一夜十几万的输赢十分常见。还有些学会了挥霍,夜夜笙歌,一个月花个几十万在酒水上也并不稀奇。而且他们都非常坚定地不再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工作为什么?不就是为了钱么。这并非是年长的人的想法,我亲眼看到和我同年的姑娘如何在得到父母给的二十万的买车钱之后,在一个月内迅速花光,当然车也没买。
在我还幼稚的时候,还是认为,阶级是可以广泛超越的。然而年复一年,在自己见过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变化之后,不得不承认,阶级是可以超越的,但不可能广泛超越。一小部分人,因为出众的才华和能力,超越自己以往所在的阶级是并不稀奇的,他们拥有通往不同世界的门的钥匙。可即便有人超越了阶级,不代表他们能留在那里。你身处哪个阶级,不仅仅是你有没有钱,还在于你的观念。
你的观念能够轻松地毁掉你已有的生活,这绝非危言耸听。生活中有无数的“关键时刻”,而这个时刻带给你什么,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观念。
自控,是一个看起来和说起来很容易却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的词。如果人们能够控制自己,不去犯险,不去玩火,不去自我毁灭,那么生活真的就无趣透了。就是因为人们无法自控,所以才有阶级,总有人正以加速度在往生活的下方坠落。生活如同自然一般,有进化,有退化,有繁荣,有衰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这正是生活迷人的所在。
我们都自以为在努力,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事实却未必如此,而更好的生活也并非意义所在。很不幸,生活是辩证的。
小时候,对于许多人生活中的贫苦是并不理解的。那时候还认为,人只要努力工作,懂得规划,就会有好生活。
那时候看到新闻里播某某明星濒临破产,某某名人负债累累等等等等,觉得非常不理解。怎么会呢?明明他们挣到了那么多钱,究竟是如何会把生活搞成这样。这种不理解,还蔓延到我自己的生活里。
我在城中村长大,见过非常多在底层挣扎的人。多底层?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那种推着柜子在马路上卖香烟的人,卖水果的,炸油条的,在路边摆地摊卖些廉价日用品的,清扫垃圾的。可能有人说,你别说人家是底层,人家不少挣钱。我说的,是二十年前做这些的,和现在月入三五万的煎饼果子摊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二十年前,做这些行业的,就是底层人民(当然,现在这些靠拆迁发家致富了的人们再也不是底层了)。我在小时候倒是已经明白生活本来就有贫富之分,只是我不明白,那些经济贫苦的人,为什么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之后,依然贫苦。他们并不傻,他们生活中的细节无不透露出一种狡黠的精明。他们占小便宜、悄无声息地侵占他人财产甚至不惜为金钱争斗。即便如此,他们仍然穷。
大部分穷的生活都不是好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说法。而上面说到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内容里很大一部分就是纠纷和争吵。因为觉得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了,因为觉得自己吃亏了,因为觉得别人让自己受到了损失等等等等。他们总是愤怒,对自己生活中的他人愤愤不平。
我那时还认为,是因为穷,所以他们的生活才是如此的模样。
之前和朋友聊天时调侃“现在最怕两种人,我家开矿的、我家房拆了”。这一行为,在此不论对错,只是说,有许多家庭经此变动从城中村居民成了多套住宅、现款百万的“小康家庭”。我曾怀有一丝希望,觉得他们的生活就此不同。以目前看到的结果是,的确有人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但仅仅是小部分。
大部分拿到补偿款的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车,即便他们没有驾照。较为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拿到了补偿款,分给子女一部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倾向于这笔钱拿来买车,即便没有驾照。买完车之后,若还有余款,则是拿来做生意,大部分是做他们认为他们涉足过的生意:精品店、服装店、饭馆等等。除了少部分真正经营过生意的人,大部分人都赔钱了。
上面说的还是较为平和的例子,而我身边极端的例子更多。许多人因为一夜暴富,开始赌博,一夜十几万的输赢十分常见。还有些学会了挥霍,夜夜笙歌,一个月花个几十万在酒水上也并不稀奇。而且他们都非常坚定地不再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工作为什么?不就是为了钱么。这并非是年长的人的想法,我亲眼看到和我同年的姑娘如何在得到父母给的二十万的买车钱之后,在一个月内迅速花光,当然车也没买。
在我还幼稚的时候,还是认为,阶级是可以广泛超越的。然而年复一年,在自己见过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变化之后,不得不承认,阶级是可以超越的,但不可能广泛超越。一小部分人,因为出众的才华和能力,超越自己以往所在的阶级是并不稀奇的,他们拥有通往不同世界的门的钥匙。可即便有人超越了阶级,不代表他们能留在那里。你身处哪个阶级,不仅仅是你有没有钱,还在于你的观念。
你的观念能够轻松地毁掉你已有的生活,这绝非危言耸听。生活中有无数的“关键时刻”,而这个时刻带给你什么,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观念。
自控,是一个看起来和说起来很容易却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的词。如果人们能够控制自己,不去犯险,不去玩火,不去自我毁灭,那么生活真的就无趣透了。就是因为人们无法自控,所以才有阶级,总有人正以加速度在往生活的下方坠落。生活如同自然一般,有进化,有退化,有繁荣,有衰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这正是生活迷人的所在。
我们都自以为在努力,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事实却未必如此,而更好的生活也并非意义所在。很不幸,生活是辩证的。
王姐一斤没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0岁、俩孩妈、裸辞,我到底是不是疯了 (58人喜欢)
- 当我和女性朋友交谈的时候,我想表达什么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