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
严肃历史的题材通常是不容易拍的。历史是很多事情的支柱,这些事情的范围从政治一直涉及到娱乐。历史可能是某种信仰的基石,历史也可能是某些人的饭碗或者赚钱工具。所以严肃历史的题材是不容易拍的,陆川拍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文艺通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文艺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工具,政治化的文艺叫做宣传,大众化的文艺叫做娱乐。当文艺的受众们习惯于宣传和娱乐以后,文艺就变成了一个尴尬的东西了。似乎谁都讨厌文艺了,且理由充分。文艺的独立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如同我一个写字的朋友所言“小山,我也要吃饭呀!”。陆川其实也妥协了。
也许《南京!南京!》对于很多人是刺目了点,但我还是觉得太“和”了。原因很多,但上面两条应该就足够了。总的来说,一步登天的事情是稀少的,这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片子远不能说“成功”二字(相对于《辛德勒名单》和《可可西里》),然而打破的条条框框已是不少的了。我觉得这就是进步了。比起进步而言,“正确”就暂时放一放吧。毕竟所谓的“正确”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南京大屠杀或许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圣杯。下一部也许还得等十年,但是我很期待。
文艺通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文艺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工具,政治化的文艺叫做宣传,大众化的文艺叫做娱乐。当文艺的受众们习惯于宣传和娱乐以后,文艺就变成了一个尴尬的东西了。似乎谁都讨厌文艺了,且理由充分。文艺的独立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如同我一个写字的朋友所言“小山,我也要吃饭呀!”。陆川其实也妥协了。
也许《南京!南京!》对于很多人是刺目了点,但我还是觉得太“和”了。原因很多,但上面两条应该就足够了。总的来说,一步登天的事情是稀少的,这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片子远不能说“成功”二字(相对于《辛德勒名单》和《可可西里》),然而打破的条条框框已是不少的了。我觉得这就是进步了。比起进步而言,“正确”就暂时放一放吧。毕竟所谓的“正确”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南京大屠杀或许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圣杯。下一部也许还得等十年,但是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