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青春只是一场无病呻吟
![]() |
那时你还年少,阳关很好 |
初中时代开始看饶雪漫,从她说“时光只会老去,但时光从不会欺骗我们”,到她说“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再到她后来告诉我“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等我不再看饶时,遇见了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内容大多记不得,如今看来竟不觉有些无病呻吟的味道。或许已经过了年纪,或许再不能体会当年的心情。回看09年到12年的日志,不觉有些好笑,原来自己当初也是个无病呻吟的主。类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林妹妹式的心情遍布于我的青春印记。
翻看豆瓣书评,有人这么评价《被窝》:华丽的堆砌,空洞的内涵。换做十七岁那年捧着这本书一遍又一遍翻看的我定然会与他争执一番的,而今却也就一笑而酱油之,内心亦隐有些许赞同之意吧!
青春仿佛那江南氤氲不散的水汽,永远有拂不开的忧伤。矫情造作也好,无病呻吟也罢,当时的确如此。后来删了许多日志,或许就是被当年自己安妮宝贝式的文字恶心到的缘故把?如今很不理解当初自己竟能因一段如今看来淡薄如水的友谊泪流满面,能因送出的情书而彻夜失眠,能因不喜欢自己的男生转校而伤心欲绝。(虽然高中毕业后就再未见过,却无甚思念,少时感情来的轰轰烈烈去得也无影无踪)…
当然,不理解的事还有很多,所以才会有“前辈们”常告诉你:如今你所以为天崩地裂之事,后来回头一看,不过二三小屁事罢了。其实不过是心境变了,当年的稚幼,如今的稍有成熟,自然也不能体会当初近乎非主流式的明媚忧伤。不评判,不否定,因为我们都是这般长大的。
微信上那期《我跟你一样,很久不看饶雪漫了》,第一眼便产生了共鸣。恍然间,张漾已经长成了林更新;许弋变成了蒋劲夫;而马小羊也成了大眼美女陈意涵。我们不看饶雪漫已经很久了,那些无病呻吟的日子在哪儿呢?
暮色中,似乎看到了十七岁那年站在讲台上演讲《青春》的女孩儿:
∵忧愁是可微的
快乐是可积的
∴从今天到正无穷(左闭右开)的日子里
幸福是连续的
又∵我们的意志的定义域和值域是R
∴希望的导数是肯定存在且恒大于零的
好运的函数图像是随横坐标时间的递增而严格单增且无上界的
一切困难都是Δ>0的有实数解的
钱包里的进账是等比数列且首项大于零,公比大于一的
综上所诉,
青春是无极限的